中国传统的饮食法则

如题所述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是中国传统的饮食法则。

早在我国医学巨著《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中记载:“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的膳食原则,也是非常完整合理的饮食法则。指出了除了运用药物驱邪治病外,还必须用谷、肉、蛋、菜等食物的之间的互补,食物营养的均衡,以补益精气、营养身体、增强抗病能力,身体健康。

“五谷”意指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也称指米、麻、大豆、麦、黄黍)五种谷类。《素问?藏气法时论》曰:“五谷为养”。 现今将“五谷”泛指谷类、豆类。谷、豆类食物是我国人民的养生之本,米、麦是我国人民的主食,人体所需要的80的热量和50的蛋白质是由粮食供给的,全谷制成的食品又是B族维生素的主要来源,并提供一些无机盐。谷豆同食,可以相互补偿,提高营养价值,为之营养体质。

“五果”意指枣、李、杏、栗、桃等五种果实。语出《素问?藏气法时论》曰:“五果为助”。现今“五果”泛指水果及瓜类、果品。其含有丰富的无机盐、维生素、矿物质和有机酸等成分,与蔬菜相似,但由于蔬菜烹调,维生素往往被破坏,某些营养成分也会损失,水果含水分较多,大多数可生吃,维生素成分得到有效利用,“为助”是辅助之意,但不可缺少,有助于增强体质。

“五畜”意指牛、犬、羊、猪、鸡等五种畜类肉。《素问?藏气法时论》曰:“五畜为益”。现今“五畜”泛指家畜、家禽等肉类食物。此类食物其含有较高的能量,较多的优质蛋白,丰富的脂类物质,足量而平衡的B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不仅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饱腹作用大,可利用率高,并且对体力的恢复和智力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医学,把禽畜类食物称之为“血肉有情之品”,其补益作用要优于草本之品。“为益”益是增进有益之意,在营养膳食中从属副食品,是指可增益健康,但进荤贵在适量,荤素搭配,俗语荤为谷之量的十分之一为宜。

“五菜”意指葵菜、韭菜、豆叶、野菜、葱等五种蔬菜。《素问?藏气法时论》曰:“五菜为充”。 “五菜”泛指植物型蔬菜。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维生素A、B2、C、K等)和无机盐(钾、镁、钙、铁、钼、铜、锰等)的重要来源,又是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木质素、某些特殊的酶、花青素类、芳香性挥发油等的来源,是机体不可缺少的。“为充”是充饥之意,现指补充、完备的意思。对蔬菜的食用,应包括新鲜、色彩丰富的各种蔬菜,使其营养素更完善,注意膳食纤维不能被人体胃肠道的分泌作用所消化,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和胃肠蠕动、增加胃肠动力,利于排泄,改善便秘。

“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这是强调饮食应“谨和五味”,食品要完善、多样,如果人们长期单一某一食物,就会发生“气味偏胜”与“营养失衡”的情况。

在中国食物烹饪术和佳肴堪称世界一绝,环球各处中因料理之多,鼎中之变,齿颊留香,足以说明,人的生存不能离开食物,《周礼?天宫》已载有“食医”之设,饮食大欲,但“以和为美”,“以平为期”,纵欲可以致祸,所以烹饪食物及原料基本性质必须给与重视。在传统医药学中药物与食物四气五味、缓急、补泻、润燥、归经、配伍及发物宜忌等的阐述,成为具有中国独具特色的体制,营养学及中药药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和现代食物营养学注重食物营养成分,所谓微量营养素和大量营养素等,以及饮食结构的注意等极不相关,前者从整体、宏观、直观及动态中进行“穷理”,后者从微观、科学分析中进行“格物”,是十分值得互相借鉴和互补的。

中国传统的饮食法则,“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是我国古代明白无误完整合理的膳食观点,以谷米类为主食,各种肉类、蔬菜作为副食,同时补充一些水果、瓜类食品,与当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多样化膳食结构相吻合。

强调“平衡就是健康,调整就是治疗,”从预防着手,“平衡膳食,辩证用膳”,是传统医学与营养学理论的精髓,中华民族传统食疗学,膳食平衡是核心,即在食物原料性味平衡的阴阳平衡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能力与各种营养素需要量,根据可许多烹饪和调配,使每位达到膳食供应标准――膳食平衡,皆有着深远的重要作用。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中国传统的饮食法则
中国传统的饮食法则,“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是我国古代明白无误完整合理的膳食观点,以谷米类为主食,各种肉类、蔬菜作为副食,同时补充一些水果、瓜类食品,与当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多样化膳食结构相吻合。强调“平衡就是健康,调整就是治疗,”从预防着手,“平衡膳食,辩证用...

中国餐饮有哪些礼仪
一、入座礼仪 在餐厅中,中国人通常遵循尊老敬贤的原则入座。长辈或重要客人坐首座,其他人依次入座。注意座椅的排列顺序,不要随意乱坐。同时,不可匆忙入座,应稍加观察,遵循一定规矩。二、点菜礼仪 在点菜时,应适度考虑团队人数与菜品数量及种类。不应过于铺张浪费,也不应显得吝啬。主动询问同餐人员...

我国的饮食礼俗有哪些
我国的饮食礼俗有哪些 小编总结如下:1、进食时入座的位置很有讲究,汉代以前无椅凳,席地而坐。在一般情况下,要坐得比尊者长者靠后一些,以示谦恭,进食时要尽量坐得靠前一些,靠近摆放馔品的食案,以免不慎掉落的食物弄脏了坐席。2、宴饮开始,菜品端上来时,客人要起立;有贵客到来时,客人也要...

中国餐桌礼仪
1、提早预约餐厅。2、接受他人邀请时,应尽早回复。3、进入餐厅时,需由侍者(领台)带领入坐,不可冒然入位。4、一般椅子是由左侧入座,而上位则是在离出口最远,能看清楚全场的安静位置。5、点菜时,送上来的料理数目必需和用餐人数配合。6、选择单点料理时,要依照套餐的顺序来点菜。7、用餐时,...

中国饮食文化理论有哪四大原则?
4. 礼:饮食活动中的礼仪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从古至今,饮食与各种礼仪紧密相连,如出生、丧葬、节日庆祝等,都伴随着饮食仪式。《礼记·礼运》中提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说明饮食在礼仪中的重要地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饮食不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种文化表现。它融合了阴阳五行、儒家伦理、...

传统饮食文化的原则本味主张 味性的认识
”本味主张注重原料的天然味性,讲究食物的原汁原味,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理论的四大原则之一,也是中国烹饪的核心原则。味性的认识 所谓味性,具有“味”和“性”两重含义。“味”是人的鼻、舌等器官可以感觉和判断的食物的自然属性,而“性”则是人们无法直接感觉的食物的功能。古人认为性源于味,故对...

传统饮食文化的原则孔孟食道 孔子和孟子的饮食主张
孔孟食道 孔孟食道,是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和孟子的饮食观点、思想、理论及生活实践所体现的基本风格,即孔子的“二不厌、三适度、十不食”和孟子的“食治—食功一食德”。孔孟食道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四大基础原则之一,形成于先秦时期。孔子饮食主张 孔子的饮食思想和原则,集中地体现在下面这段话中:食...

中国饮食文化理论有哪四大原则
1、食医合一: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四大基础理论形成最早的理论内容。其标志是《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素问》。2、饮食养生:形成于先秦时期。饮食养生是食医合一理论与实践长期发展的结果,是旨在通过特定意义的饮食调理达健康长寿目的的理论和实践。其思想体现在《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素问》等本草学...

中国饮食礼仪
4. 食物的分发方式 在大型聚餐场合,食物的分发方式也体现了中国的饮食礼仪。通常,主人会按照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原则进行分发,体现了对每位参与者的尊重和关心。中国饮食礼仪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一种行为规范,更是对人际关系、社会等级和传统文化的体现。在当今社会,虽然饮食方式有...

中国饮食文化的四大原则是什么?
1. 食医合一 中国饮食文化将食物的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紧密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食疗观念。早在周代,就有专门的食医为王室服务,他们负责调配食物以增进健康和治疗疾病。这一传统延续至今,体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智慧和实用性。2. 饮食养生 中国哲学家和养生家,如老子和庄子,倡导通过合理饮食来养生延年。东晋...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