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称大学生返乡就业比例上升,「北上广深」不香了?未来就业趋势会如何?

日前,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当下“95后”、“00后”大学毕业生就业观更为理性务实,曾经“北上广深”是不少大学毕业生的向往之地,如今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回乡就业,非一线城市、基层就业成了他们的新选择。

2022年底,我国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三年抗疫转入新阶段。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GDP超121万亿元,同比增长3%。统计数据表明,全国新增就业累计实现1206万人,比上年减少63万人。与此同时,产业轮动、新兴行业发展的影响仍在继续,灵活就业、副业受到更多职场人关注。

随着2023年春招季的来临,白领们又面临“跳槽”或“留任”的选择。智联招聘对全国核心城市白领展开调研,重点分析与跳槽相关的各项因素,例如事业信心情况、职场生活与发展等,其中也包括对返乡就业、数字化工具影响等情况的调研。最终发布《2023春季白领跳槽指数调研报告》,希望在新时期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参考。

核心发现

【跳槽篇】

超9成白领有跳槽意向或行为,跳槽指数3.65,高于去年

服务业、房地产业盛产跳槽“行动派”

北京白领跳槽指数最高,南昌职场人稳定性更强

薪酬水平仍是白领跳槽的首要因素,跳槽时00后更关注自身

白领求职信心指数达2.62,高于去年,4成以上职场人认为求职难

销售岗位求职信心指数最高

近5成白领担心失业,学习是白领应对失业焦虑的主要方式

【事业篇】

白领事业信心指数达3.71,高于去年,大中型企业职场人更有信心

“经济大环境不明朗”是影响白领事业信心的主要因素

零售快消行业白领事业信心满满,文体教育行业白领信心低迷

东北“老铁”事业信心指数爆表,长三角信心稍显不足

近9成白领在老家过年,未返乡者中超3成考虑回家乡工作

4成以上白领担心岗位被AI工具取代,超8成白领通过学习应对挑战

76%的白领表示要在新年“积极搞钱”,约7成想提升技能与竞争力

报告正文

【跳槽篇】

超9成白领有跳槽意向或行为,跳槽指数3.65,高于去年

智联招聘数据显示,今年春招季有跳槽意愿或行为的白领超9成。其中,63.3%的白领“已更新简历,找工作中”,有29.1%的白领“有意向”跳槽意向,占比高于去年的26.1%。也有3.5%的白领表示“已经收到offer,正在办离职/入职”,与去年的3.6%大体相当。

综合上述数据,2023年白领跳槽指数为3.65,比2022年的3.63、2021年的3.61有所提升。这说明白领整体较去年跳槽意愿、流动性更强。

服务业、房地产业盛产跳槽“行动派”

从行业维度来看,受消费回暖影响,生活性服务业在2023年春节前后回暖,使相关从业人员跳槽意愿更加活络。服务业(医疗/护理/美容/保健/酒店/餐饮/旅游/度假)白领跳槽行为最为活跃,72%的白领选择了“已更新简历,找工作中”或“已经收到offer,正在办理离职/入职”。与此同时,处于调整期的房地产行业人员流动更加频繁,正在找工作和已拿到offer的白领占比共计69.6%,也成为跳槽“行动派”。

北京白领跳槽指数最高,南昌职场人稳定性更强

从城市维度来看,北京白领的跳槽指数最高,达到3.79,排名第一。四大一线城市中,白领跳槽指数排名第二的是深圳,跳槽指数为3.75,这两所城市与2022年同期相比,跳槽指数提高,表明一线城市人员流动性增强。南昌职场人的稳定性最强,白领跳槽指数仅为3.05,排名末位。

薪酬水平仍是白领跳槽的首要因素,跳槽时00后更关注自身

数据显示,2023年春季白领跳槽原因整体排序与2022年大致相当。其中,薪酬水平仍是白领跳槽的首要因素,占比达53.6%,与上一年一致。其次企业发展前景不明、福利待遇和职位晋升受限,占比均超过30%。

在被问及跳槽时最看重什么时,75%的白领选择了薪酬福利,占比最高,其次是职位晋升、企业发展前景和工作生活平衡。从不同年龄的白领来看,选择薪酬福利的00后白领占比为80.4%,高于总体水平,且位居各年龄段之首。此外,00后对职位晋升、工作生活平衡、培养与学习、通勤时间长短、工作内容是否有兴趣等方面的看重程度均高于总体水平。选择企业发展前景的00后占比仅18.7%,明显低于总体的32.4%,且排在各年龄段之末。这表明,跳槽时00后立足当下,更在意自身的职业发展,也追求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但对企业的未来关注度较低。

白领求职信心指数达2.62,高于去年,4成以上职场人认为求职难

进入防控优化调整阶段,白领的求职信心有所提高。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23年白领求职信心指数为2.62,比2022年的2.49有较大幅度提升。分别有35.1%和12.6%的白领,认为当下找工作“有些挑战”和“非常难”,总占比为47.7%,低于2022年的总和55.4%。这表明,白领的求职信心逐步恢复。

销售岗位求职信心指数最高

数据显示,销售岗位认为跳槽很容易和比较容易的占比共24.8%,销售岗位白领的求职信心指数为2.76,排名各岗位第一。防控“放开”后,各行各业在“抢单”促发展,这让销售岗位有了更好的发展机会,白领求职信心增强。此外,研发和技术的求职信心指数连续两年排在前五,岗位技术含量高、竞争壁垒高的白领对跳槽更有信心。

近5成白领担心失业,学习是白领应对失业焦虑的主要方式

虽然白领求职信心指数比去年有所提高,但担心自己在2023年会失业的白领占比达到47.3%,高于2022年的39.8%。虽然经济开始回暖,但长期面对“不确定”的白领,对职场稳定性仍存担忧。

在应对失业焦虑方面,71.6%的白领通过“学习技能,提升竞争力”缓解焦虑,占比高于2022年的68.3%,仍排在第一位。其次有63.8%的白领进行“心理调节,让自己放轻松”,占比高于去年的58.7%。此外,“兼职/副业,增加收入途径”和“努力工作,获得老板赏识” 也是应对失业焦虑的重要方式,占比分别为31.6%、30.1%,高于去年的20.4%和29.6%。

【事业篇】

白领事业信心指数达3.71,高于去年,大中型企业职场人更有信心

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23年,白领整体取得事业成就的信心指数为3.71,高于2022年的3.61。其中,29.6%的白领对2023年的事业非常有信心,高于去年的27.1%;选择“有信心”的白领占比30.7%,高于2022年的28.5%。

从企业规模上看,大中型企业的白领对2023年事业有成的信心更足。其中,10000人以上企业白领表示有信心(“非常有信心”和“有信心”)的占比为60.5%,1001-10000人规模的占比62.7%,高于101-1000人规模(62%)和100人以下规模(57.3%)。在事业信心方面,“船大好顶浪”成为大部分白领的共识。

“经济大环境不明朗”是影响白领事业信心的主要因素

关于影响白领2023年事业信心的因素,60%的白领表示受“经济大环境不明朗”影响,占比高于2022年的48.4%。其次是“行业/公司发展前景不好”,占比48.2%,高于去年的43.5%。也有35.3%的白领“觉得升职加薪无望”,17.4%担心“难以适应新技能”,7.1%担心“和领导同事的关系不好”。可见,白领对2023年事业发展的预期更多的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零售快消行业白领事业信心满满,文体教育行业白领信心低迷

分行业看,对于2023年事业发展最有信心的是贸易/批发/零售/租赁业/快速消费品/耐用消费品行业,以3.86的指数领跑,高于2022年的3.66,排名也从去年的第二位提升至第一。随着防控优化调整及刺激消费举措的陆续出台,零售快消行业迎来发展之春,该行业白领对2023年具有向好的预期。能源/矿产/环保行业以3.81的事业信心指数排名第二,排名相较去年同期下降一位,但比去年3.75的事业信心指数有所提高。在双碳目标指引下,传统能源企业在向绿色低碳转型,新能源行业更是蓬勃发展,从业者对未来满怀信心。与此同时,“双减”对教育行业的影响仍在持续,文体教育/工艺美术行业白领事业信心指数低至3.13,排名垫底。

东北“老铁”事业信心指数爆表,长三角信心稍显不足

2023年,太原白领以4.26的事业信心指数排名第一。2022年,太原生物产业增加值增长34.5%,新能源汽车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的增加值增长22%、21.9%。高速增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太原白领的事业发展巩固信心。

东北“老铁”对2023年事业满怀信心,哈尔滨、长春、沈阳三大城市白领的事业信心指数分别高达4.04、4.00和3.95,排在前四名。近年来,东北逐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冬奥会带来的“冰雪风潮”也一定程度刺激了当地经济发展,白领们的事业信心得到提升。

相比之下,经济更为发达的长三角地区白领事业信心稍显不足。南京白领事业信心指数仅为3.30,排名垫底,上海也以3.58排名靠后。

近9成白领在老家过年,未返乡者中超3成考虑回家乡工作

防疫政策调整后,许多人返乡渡过了兔年春节。在接受调研的白领中,47.7%返乡过年,39.6%工作就在家乡,共计87.3%的白领在老家过年。也有少数白领由于担心复阳或其他原因,而不愿回乡与家人团聚。

在未回家过年的白领中,15.5%表示“开始思考在异地工作是否有必要”,5.5%“已经开始看家乡的工作机会”。此外,也有13.1%的白领表示“一直都有回家找工作的打算”,数据表明34.1%的未返乡白领希望回家乡工作,略高于上一年的33%,可见返乡就业已成趋势。

当被问及考虑回乡工作的原因时,64.8%的白领表示“离家人更近,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35.2%认为“家乡压力较小,能够更好地平衡工作与生活”,28.2%表示“家乡城市发展势头好,能提供不错的工作机会”。

4成以上白领担心岗位被AI工具取代,超8成白领通过学习应对挑战

最近,新型聊天机器人模型ChatGPT上线2个月就突破了1亿月活,成为“史上用户增长最快的消费者APP”,“ChatGPT能否替代人类的工作?”成为职场人讨论的热门话题。智联招聘的调研数据显示,19%的白领表示所在岗位已经部分被数字化工具所取代,22.4%表示“很可能”被AI取代。但也有10.8%的白领信心满满,认为数字化工具完全不可能取代其所在岗位。

数据显示,52%的白领愿意“学习数字化知识,让AI为我所用”,有31.9%的白领表示将“积极学习进修,争取不被AI取代”,这表示共有83.9%的白领愿意通过学习应对挑战。仅13%的白领较为佛系,表示“暂无想法,走一步看一步”。

76%的白领表示要在新年“积极搞钱”,约7成想提升技能与竞争力

面对2023年,大部分白领心态乐观。76%的白领选择“努力奋斗,积极搞钱”,占比高于2022年的70.5%,依旧排在首位。69.7%的白领选择“提升技能,增强竞争力”,高于去年的66.2%。24.9%的白领选择“减轻压力,重视心理健康”,高于去年的23.5%。可见,大部分白领在新的一年更积极进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3年,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是发展的主基调。通过本次报告可以看出,与去年相比,白领们的跳槽、求职、事业信心三大指数均更高。返乡就业成为白领求职新趋势,大部分白领们通过持续学习应对激烈的竞争和AI工具带来的挑战,越来越多职场人愿意积极提升自我以应对外部变局,从而更好地拥抱未来。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8-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离开家乡到城市谋求更好的发展机会。然而,近年来,返乡比例逐渐上升,这一现象可能会对就业趋势产生一定的影响。

首先,返乡比例上升可能会促进当地产业和经济的发展。许多返乡人员在城市学到了新的知识和技能,他们可以将这些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家乡的产业中,推动当地产业的发展和创新。例如,一些返乡人员可能会在家乡开设新的企业,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金流入当地,促进当地的经济繁荣。

其次,返乡比例上升可能会增加当地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随着返乡人员的增加,当地的劳动力市场也会变得更加活跃,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机会。此外,返乡人员还可以通过建立新的企业和创造就业机会来促进当地的就业市场发展。

然而,返乡比例上升也可能对就业趋势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一些返乡人员可能会在大城市获得了更好的发展机会和薪酬待遇,他们可能会不愿意回到家乡就业,这可能会导致当地的人才流失。此外,如果返乡人员没有找到适合的工作机会,可能会对当地的就业市场产生一定的压力。

综上所述,返乡比例上升可能会对就业趋势产生多种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但是,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市场的变化,就业趋势也会随之改变。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促进返乡人员的就业和创业,推动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2个回答  2023-08-10

近日,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当下“95后”、“00后”大学毕业生就业观更为理性务实,曾经“北上广深”是不少大学毕业生的向往之地,如今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回乡就业,非一线城市、基层就业成了他们的新选择。

调查发现,近五届在外地(即“非生源省”)求学的应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返乡(即“生源所在省”)就业的比例呈上升趋势。2022届外地求学本科生返乡就业的比例(47%)较2018届(43%)提升了4个百分点。不同生源地2022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即返乡就业的比例也差异较大。东部地区生源返乡就业比例最高,为59%,其后为西部地区(44%)。东北地区生源返乡就业比例相对略低,为24%。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就业形势相对严峻。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而就业岗位相对有限,导致就业压力增大。许多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也面临着缺乏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不足等问题。然而,如今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回乡就业,回乡就业能够利用家乡资源和人脉优势,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减轻就业压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为回乡就业提供了更多机会和政策支持。

——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2020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到874万人,再创新高。但因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宏观经济形势严峻,对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也造成了严重的冲击。根据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大学生招聘需求人数为1237万,占全国需求的10.19%,求职申请人数为896万,占全国共计的10.56%。与2019年第四季度相比,2020年第一季度全国大学生招聘需求人数有所下降,而求职申请人数则有所增加。与2019年第一季度相比,在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下行的影响下,大学生招聘需求人数同比下降16.77%,而求职人数增加了69.82%。

——高校毕业生市场结构矛盾明显

从大学生就业行业来看,大学生群体在不同行业之间的就业景气程度分化严重。2020年第一季度,高效毕业生就业景气较好的行业与全国行业情况基本一致。其中,医药生物工程在疫情背景下就业形势较好。而大学生在网络游戏、交通运输、电力电器等行业的就业景气度较低,竞争激烈。从大学生就业行业形势来看,大学生就业市场行业结构矛盾较为明显。

——一线城市就业竞争激烈

2020年第一季度,新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高效毕业生招聘需求人数减少,但同时求职人数在增加,而一线城市的招聘和需求都有所减少,且求职申请人数求职降幅小于招聘需求人数。

从具体城市来看,2020年第一季度,大庆、咸阳、洛阳等中部和东北三线城市,以及沿海地区的二三线城市,大学生就业形势较好。北京、上海、成都等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就业竞争较为激烈。

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认为,在未来政策将全面支持职业技术人才的背景下,我国大学将可能回归根本。真正的大学是培养思想、思考方法和学习习惯,以后大学将回归本质,主要在招募本身具有深度思考特质的学生。

在未来我国人才的分流将更加的合理,且同时我们如今意义上的大学将有所减少,职业家属学校与大学合并而成为的职业大学将逐渐增多。

未来,随着我国政策对于职业教育的鼓励,更多的职业技术学院将和大学合并,成为具有本科资质的职业本科。与高校合并了之后的职业技术学院将在硬件技术和软件师资方面都得到了代际提升。

大学生就业市场会呈现以下趋势

一、计算机、通信、电子等信息类专业继续走高。 近两年,就业市场上最火爆的专业当属与 IT业相关的计算机、通信、电子等信息类专业。不少高校该类专业供需比达1∶10以上,有的甚至更高,毕业生选择余地非常大。据统计,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省市接收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专业都是计算机类专业,达到接收总数的5%以上。

二、金融、财经、政法类专业投资回报率较高,但风险犹在。 金融、财经、政法类职业的从业者多是“白领”或“金领”,工作条件好、收入待遇高,受人尊重和羡慕。但从近几年的就业情况看,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经济学、财政学、政治学、法学等专业初次就业率不足80%,而且不少人并没有从事该专业。这也符合经济学原理,因为高回报必有高风险。

三、生命科学类专业可能异军突起,创造新的亮点。 21世纪是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的世纪,这已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因此,可以断言,生命科学类专业有可能是继信息类专业后最热门的专业。

四、文史哲类毕业生面临挑战。哲学、历史学、宗教学、社会学、人口学等专业是近年来就业比较困难的专业。从2000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统计看,哲学、历史学、人口学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在80%左右,宗教学在65%左右,社会学在70%左右,民族学在40%左右。此外,专家预计,环境科学类、土木建筑类、管理类、外语类专业社会需求将大大增加。机械类、材料类、化工类、仪表类、纺织类等工科专业需求平稳,不会出现需求滑坡现象。

大学生就业已成世界性难题

  近两年,大学生就业已逐渐成为世界性难题。

  世界银行2007年世界发展报告显示,全世界失业大军中的一半是青年,仅以中东和北美地区为例,要稳定该地区的就业局势,就必须在2020年以前创造1亿个就业机会。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有15亿年龄在12至24岁的青年,其中的13亿生活在发展中国家,这个数字比世界历史上的任何时候都要多。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这么多年轻人,既意味着将会拥有人数更多、技术水平更高的劳动力大军,也意味着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就会有更多的人找不到好工作。

  与此同时,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愈演愈烈,不少企业的招聘计划被冻结或缩水,对原本就面临巨大就业压力的2009届大学毕业生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国内的情况也是如此。但从学生递交的求职申请份数来看,据统计,“985高校”和“211高校”毕业生的平均求职申请份数均为20份,一般高校本科毕业生平均求职申请份数为17份,一般专科毕业生平均求职申请份数为12份,这样,以2009年大学毕业生610万人,平均每个学生求职申请15份计算,应届大学毕业生将发出超过9000万份求职申请。

2009年就业五大趋势

  面对颇为严峻的就业形势,上海市对外服务有限公司的专家对2009年大学生就业做了分析,总结了五大趋势。

  趋势一:生育高峰带动教师走俏,教育培训迎来发展高峰。

  从2000年开始,上海进入了生育高峰,随之而来的入学高峰,导致幼儿园、小学、中学的师资一路吃紧。以往每年招聘人数较少的幼儿园和名牌小学,都加大了教师招聘的力度。据统计,仅幼教岗位,今年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学前教育所有毕业生的数量,都填补不了招聘的缺口。

  与幼教的火热一样,教育培训业也迎来了发展高峰。金融危机导致很多人下岗,许多人选择充电、培训,这也使教育培训机构不仅没有受到冲击,反而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趋势二:经济刺激计划带动企业发展。

  随着国家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的出台,各地也纷纷推出了经济刺激计划,一大批国有重点企业在今后几年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人才需求上也显得更为迫切。一些公共安全和社会服务领域的单位,以及机械制造、桥梁设计等行业,也由于发展迅速,对人才需求也正在加大。

  趋势三:快速消费品及零售行业发展依旧。

  快速消费品行业是与居民生活关系最密切的行业,百姓即使缩减开支也不会减少快速消费品的使用量,所以金融危机对快速消费品行业及相关的零售批发业就业形势相对较好。

  趋势四:研发人才依然“吃香”。

  虽然金融危机使不少企业减少了人员招聘计划,但对顶尖的研发人员,企业还是求贤若渴。

  趋势五:京沪渝高职生就业率超过本科生。

  京、沪、渝等城市近几年的统计信息显示,高职生就业率已开始超过本科生。特别是汽车、电子、计算机、维修、工程等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一线技术岗位,高职生经过短时间的适应就可以上手。

  遭遇寒流,等待新一轮发展机遇

  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也有相当部分行业受到重创。

  首当其冲的是金融行业。原本风光无比的投资银行、证券公司、保险等金融机构,几乎都大幅削减甚至取消了校园招聘计划,而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的外资银行也放缓了发展步伐。

  同时,地产、汽车、广告等实体经济受到波及。石油石化、能源、矿产、出口贸易、物流类也前景不明。

  与此同时,美国由于经济的恶化而大幅缩减了进口,使中国进出口贸易开始呈下滑态势,未来的形势也不明朗,预计明年情况将进一步恶化,贸易物流类企业的招聘需求将有所下降。

  由于市场萎缩,需求下降,不少高科技企业今年也缩减了招聘计划,尤其是硬件和软件外包、芯片制造等行业。同样,通讯和互联网企业也放缓了扩张的脚步。

  应对就业寒冬专家开方

  面对就业寒冬,应届大学生该怎么办?专家给毕业生们开出了应对的方子。

  多元化选择就业单位和就业地区。

  去外企工作,做一个白领,是多年来许多大学生的第一选择。但在目前岗位需求总量萎缩的形势下,大学生们的择业思路需要转换,期望值需要调整,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单位同样也是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

  调整薪资待遇的期望值。

  不少大学生习惯将自己就读的学校、专业等与薪资待遇挂上钩,在这种片面的理解下,往往高不成、低不就,失去不少机会。在目前情况下,正确定位、调整心态、把握机遇、瞄准长远发展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对职场新人而言,经验的积累远比金钱的多寡来得重要。

  明确职业目标。

  选择职业时,尤其需结合自身的综合能力,明确发展目标。华信惠悦咨询公司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暨首席顾问洪千淳表示,当今大学生应首先明确自己的目标,如果在迈出大学的第一步时没有认真思考,今后再来转换“跑道”就比较困难了。

  不片面追求专业对口。

  除了部分技术性岗位外,很多岗位并不一味强调专业的对口。大学生除了学习专业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思维方式、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运营总监叶阿次以亲身经历说明了专业与成功之间的关系。他大学的专业是计算机,与现在工作的专业完全不对口,但实际上计算机专业所要求的缜密思维和逻辑分析能力却为他现在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重视实习的机会。

  实习是大学生积累社会经验的重要途径,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荷兰合作银行有限公司上海分行人力资源经理陆劲英表示,如果大学生能从大一尽早地开始通过实习或参加公益活动接触社会,就越能看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从而找到自己的兴趣点,那么在大学期间就可以有目标地去择业。

  继续深造,重组知识。

  面对当前金融风暴对就业市场的冲击,大学生们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继续深造,以避开就业的低谷,为将来就业市场的回暖做好准备。

  此外,专家也建议,在当前工作难找的情况下,大学生不妨考虑创业。2008年发布的《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5》显示,中国大学生创业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而在发达国家,选择创业的大学生能占毕业生总数的20%~30%。

  企业:储备人才好过冬

  虽然经济形势不佳,但不少企业表示,在目前的形势下,不少大学生降低了薪酬方面的预期,对企业来说,正好可以利用这一机会,找到更多优秀毕业生,为未来的发展进行人才储备。

  易贸资讯(上海)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金光磊表示,虽然如今经济不景气,但公司今年仍准备招聘60多名大学应届毕业生。

  必维国际检验集团中国区人力资源副总裁姚剑波则表示,“一些热门专业的优秀毕业生,以往很难招到。今年正可以利用这一机会,进行人才储备。”姚剑波表示,大学毕业的新人,需要几个月的适应期,才能初步适应工作岗位,而一个人才的成熟,则至少需要2~3年时间。

  可见,战略性的人力资源储备,已成为不少企业校园招聘的主要目的。甚至有企业表示,“如果大学生质量好,还会扩招一部分。”更有不少企业负责人表示,在目前的形势下继续招聘大学生,除了可以作为人才储备外,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可以起到良好的品牌积累效果。“经济形势变化很快,虽然目前形势不太好,但现在招聘的大学生,要明年七八月才上班,到那时说不定经济形势已经开始好转,那时候再要招人就来不及了。”

第3个回答  2023-08-10

近年来,返乡就业大学生的比例的确有所上升,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就业市场的变化和年轻人对就业环境的态度变化。然而,是否可以得出“北上广”不再具有吸引力的结论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分析。

首先,返乡就业大学生比例上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少地方的经济实力逐渐增强,就业机会也相应增多,吸引了一部分大学生回到家乡发展。另一方面,一线城市的房价高企、生活成本高以及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也使得一些大学生选择返乡就业,寻求更好的生活与发展机会。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北上广”已经失去了吸引力。一线城市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引擎,仍然拥有丰富的就业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虽然房价高昂,但一线城市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优质的教育资源以及更广阔的人脉资源等优势,仍然吸引着一部分大学生前往追求更好的职业发展。

从长远来看,未来的就业趋势将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首先,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不同地区的就业机会将会出现一定的差异。一线城市的优势仍然会存在,但是二线及以下城市的发展也将得到更多关注。其次,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的普及,地域限制对职业发展的影响逐渐减弱,远程办公、创业等形式的出现将使得就业选择更加多样化。此外,社会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也会促使各地教育机构的发展,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就业和发展机会。

因此,未来的就业趋势将是多样化、个性化的。大学生在选择就业地点时需要综合考虑个人发展需求、地域优势、行业前景等多个因素。政府也应加大对中小城市的支持力度,提升其发展潜力和吸引力,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良好的发展环境。总体来说,无论选择留在一线城市还是回到家乡,只要能够适应社会变化、积极发展自身能力,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第4个回答  2023-08-10

1.什么是新一线城市。

2.曾几何时,“北上广”这个词几乎就是梦想的代名词。他意味着有最高的收入,最好的条件,最绚烂多彩的生活,是离梦想最近的天堂。

3.于是,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前赴后继的前往北上广深,然而随着而来的是无穷无尽的工作焦虑,永不停息的争斗,高昂的生活成本和不可触及的房价,更关键的是这几年城市f4也开始施行人口限流政常了。

4.梦想受到打击后,大家开始思考着要【逃离北上广深】,可是离开之后又能去哪里。回家吧,小地方的话机会太少,收入太低,不回家吧,完全卷不动了。

5.这个时候,新一线城市横空出世了。

6.其实我国官方并没有几线城市的说法,只有在2005年《关于全国城镇体系规划》时国家在城镇规划体系中提出的“国家中心城市”这一概念,

7.我们可以将“国家中心城市”理解为通常所说的一线城市。

8.按照全国城镇体系的规划,我国一共就九个中心城市,分别是:北京、天津、郑州、西安、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武汉。

9.而真正的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城市的划分标准,最早是由房地产商人提出的根据国内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来方便划分设立的等级。

10.等级的划分标准分为了:城市的gdp经济实力、城市的发展规模、城市的影响力.信息交流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等等。

11.目前公认的一线城市是: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12.这四个城市实际上被称为超一线城市,因为相比于国家划分的中心城市的其他几位,无论是在经济、文化上还是教育资源上都是十分顶级的的,具有和全球顶尖城市竞争的实力,是我国的门面与招牌。

13.北上广深的中心城区人口都超过了1000万大关,其中上海人口达到了2000万,北京1900万。

14.而超一线城市是这几年兴起的新概念,2013年,《第一财经周刊》首次提出“新一线城市”的概念。

15.新一线城市摒弃了传统房地产商们划分的以行政级别、GDP、人口规模和建设水平等数据的城市等级划分方式,将城市对于商业资本的吸引力和提取线上数据显示的人口活力来重新评估城市。

16.第一财经给出的具体算法是。

17.以收集的170个主流消费品牌的商业门店消费数据、18家各领域头部互联网公司的城市用户行为数据、数据机构的城市大数据为基础。

18.以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五个维度指数来评估337个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

19.新一线城市研究所专家委员会综合这些评定标准进行打分得出最终结果,评定出每年的新一线城市。

20.城市商业资源集聚度。

21.这个概念最早源自国外搜索网址Google的搜索原理PageRank——即在一个网页上有越多的链接指向它,它的重要性就越强,排名就越高。

22.和这个搜索原理如出一辙的是,当一个城市涌入的商业公司越多,那么这个城市的地位就越重要,这也是其他公司在进入中国市场选择城市时的重要参考指标。

23.传统的城市评价标准,是以收入GDP和常住人口数量作为最常用的评价指标,但是新一线城市的评价摒弃了这个标准。

24.商业数据在评分标准里占据了极高的比重——城市受到一线消费品牌的青睐程度、城市商业圈的势力大小和基础商业的成熟度等基础数据的综合构成了城市商业聚集度的分数。

25.城市枢纽性。

26.伴随着交通越发便利,城市的辐射能力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个大城市不仅要向周边城市输送产品、资金还有人才以及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最终形成完善的城市圈。

27.在新一线城市的榜单中,一个城市向周边城市辐射的程度决定了这个城市枢纽性的高低。

28.对一座城市的“枢纽性”高低的评分中,城市拥有的高铁站数量、高铁辐射的城市数量、城市所拥有的机场数量、航空国内可直达城市数量、航空是否有可直达的国外城市,城郊的基础交通设施、不同城市间交通便捷度、商业资源区域占比都是评分条件。

29.一个城市的“枢纽性指数”越高,说明这座城市向周边辐射的辐射程度越高,也越容易成为一个区域的中心城市。

30.城市人员活跃度。

31.城市发展的一切都脱离不了人的力量,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衡量一个城市的活跃度由原来的线下人员活跃度扩展到线上+线下的数据衡量,在在线上数据衡量上,榜单提取主流平台的用户行为数据成为检视城市里活跃度的最佳数据来源。

32.人们的消费和社交不再被城市自身规模限制,抖音,微信,淘宝,美团外卖等平台帮助人们突破自己的生活半径。

33.消费的多样化和社交的活跃度共同构建了城市综合活力的衡量指标。

34.生活方式多样化。

35.随着2017年,宣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后。当代人们的生活追求已经从传统的对吃饱穿暖和衣食住行的追求,上升到对精神需求更丰富的层面,一个城市的生活方式越多样化,那个城市的经济也就也发达,城市本身也就越先进。

36.在多样性这方面,新一线城市和传统城市划分是不同的,新一线相较于各个指标的绝对数量,更看重的是类型的丰富度。

37.未来可塑性。

38未来可塑性相比于前四个稍微有些虚无缥缈,它展现的所有城市的未来潜能,我们可以根据这个指标来判断这些城市未来是否可能成为超一线城市。

40.在可塑性的打分标准里,城市的人才吸引政策和消费潜力以及互联网产品的消费水平占比最高。

41.未来可塑性的高低是吸引优秀公司,顶尖资本的重要指标,也是吸引顶尖人才落户打的重要吸引源。城市未来发展希望和人才吸引力在决定城市未来可塑性的占比最高。

42.而在评定的新一线城市中他们出台的人才政策、落户优惠、住房补贴也是吸引年轻人的重要福利,新一线城市毕业生的留存率在2018年比上年整体上升了3.71%。

43.有哪些新一线城市。

44.2023年5月30日,新一线城市研究所的《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出炉。

45.2023年这份榜单里,在337座城市中被选为新一线城市是:

46.成都、重庆、杭州、长沙、天津、郑州、东莞、青岛、昆明、宁波、合肥、武汉、苏州、西安、南京。

47.在这份榜单中南方城市表现极为优异。

48.如果大家认为,这份榜单说明不了什么。

49.那么根据我国应届毕业生就业城市去向意愿的变化其实也反映了新一线城市的崛起。

50.就业软件智联招聘2013年发布了《应届毕业生就业力调研报告》,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 1158 万人,比去年增长了22万人。

51.按照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我国高校的应届毕业生针对毕业后前往北上广深工作的意愿开始呈现逐年下滑的趋势,2018年中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对前往一线城市的就业意愿跌至31.3%。

52.而中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对前往新一线城市的就业意愿上升至40.5%,新一线城市已成为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的新宠。

53.同时“新一线城市”既没有一线城市的高压,又有着超越二线城市的活力感,也是吸引年轻群体前往就业的主要原因。

54.在毕业生选择就业时,新一线城市的投入也明显加大了。在政策层面上,超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地区的的进入门槛逐渐加大,而新一线城市则松绑户籍政策,甚至在生活住房及创业方面都给予援助支持。

55.从2017年开始,武汉、杭州、郑州、西安等多个新一线城市就已经在吸引人才政策上加大投入了,希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落户,获得人才红利。

报告称大学生返乡就业比例上升,「北上广深」不香了?未来就业趋势会如何...
其次,返乡比例上升可能会增加当地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随着返乡人员的增加,当地的劳动力市场也会变得更加活跃,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机会。此外,返乡人员还可以通过建立新的企业和创造就业机会来促进当地的就业市场发展。 然而,返乡比例上升也可能对就业趋势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一些返乡人员可能会在大城市获得了更好...

报告称大学生返乡就业比例上升,「北上广深」不香了?未来就业趋势会如何...
综上所述,大学生返乡就业比例上升的报告表明就业观念和选择正发生变化。未来的就业趋势可能会更加多元化,个人发展和生活质量等因素将在就业选择中扮演重要角色。

超八成数字新职业岗位在三四线城市,小镇青年返乡就业会成为趋势吗?
一、返乡就业能够带动家乡经济的发展。反向就业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能够带动家乡经济的发展,很多地方的人口其实是存在径流出。如果能够让更多的年轻人返回到自己的家乡的话,那么家乡里面的经济肯定会变得越来越好的,因为有年轻人贡献力量就会获得更大的生机和活力。二、数字新职业并不需要待在一线城市里面。

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人口集体负增长,背后存在哪些原因?释放了什么信 ...
2. 生活成本高:除房价高之外,北上广深的生活成本也比较高,例如交通、饮食、娱乐等方面,这使得一些人选择离开。3. 人口老龄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城市人口数量增长的速度自然会减缓,甚至出现负增长。4. 产业转移:随着国家产业转移的推进,一些企业和人才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这也导致了北上广...

大学生渴望就业是常态吗?
一方面大学生活本身比较独立,大学生拥有很多自由的时间;另一方面,大学本身就需要和社会接轨,大学生毕业后就需要进行就业,从而实现自己的独立。因此大学生如果没有继续考研深造的打算,基本都会渴望早日就业,从而实现自己的独立目标。大学生希望可以早日大展身手:大学生经过了多年的学习,往往都希望可以找到...

现在很多大学生都想回农村创业,你支持吗?(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意义?)
但是,我认为大学生能够回乡创业,是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有效手段,我希望未来能够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返乡创业。中国目前最大矛盾是经济发展不充分不均衡,这个矛盾影响到地域经济协调发展,现在做的精准扶贫和一带一路是经济战略转移的机遇窗口,围绕解决社会经济矛盾所做的一切都有市场价值。大学生们得到良好思维训练和技能...

我的就业意向范文
选择北上广深的占,另有的学生选择在北上广深以外的东部沿XX市就业。选择在四川以外其他中西部地区就业的学生只占。图五:大学生就业区域选择情况 从返乡就业意愿看,在全部受访学生中,愿意回到家乡所在地区就业的占三分之二。其中,男生占比,较女生高个百分点;农村学生占比,较城镇学生高个百分点;硕...

当前疫情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1、就业趋于务实 新冠肺炎的爆发也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一定的正面影响,特别是在择业观的改变上。大学生意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对就业的认识渐渐趋于理性务实;另一方面,大学生对就业区域的选择也趋于理性,不再一味追求“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选择到二线、三线城市甚至西部地区、返乡创业等区域就业。2、...

疫情之下快三年对00后有什么影响?
这句话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感受颇深,大学才几年,疫情占一半。2022年的毕业生因为疫情影响不能返校,线上答辩、云毕业、线上拍毕业照。这一系列线上毕业活动宣布着他们大学生活的结束,怎么能没有遗憾呢!大学本该是自由,充满活力的,但是因为疫情,很多学校实施封闭管理,学生周末不可以外出。一,进入...

房价重新上涨,需要注意什么?
1.评估自身购房能力:房价上涨后,购房成本增加,需要评估自身购房能力是否仍然能够负担得起。2.了解当地市场情况:需要仔细了解当地房价上涨的原因和趋势,是否是市场短期波动还是长期趋势。3.密切关注政策变化:政策对房价有重要影响,需要密切关注政策的变化,如调控政策、利率政策等。4.选择合适的购房方式:...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