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09-02-14
如果要问国内魔术界的同道:“您最崇拜的魔术师是谁?”我想绝大多数的回答是“大卫·科波菲尔!”
的确,大卫·科波菲尔是当代国际公认的魔术艺术成就最大的世界顶级魔术大师。他的功绩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近二十多年来,他创新了一系列新颖奇特的大型和超大型魔术节目,如举世皆知的《消失机场的飞机》、《遁走自由女神》、《穿越长城》等等;近台魔术表演,同行识不破门子的也比比皆是,但表演大型的舞台魔术也能让多数的内行吃惊,甚至对其门子百思不解的恐怕当今也只有大卫一人。他的《遁飞机》、《空手飞雪花》、《超越时空》中的“飞遁双人”至今仍是我国广大魔术师的欲解之迷。魔术的灵魂就是它的秘密,演出结果必须让观众迷惑不解,否则就不叫魔术。近年来有人认为现代魔术的成就主要取决与是否更多地利用了高科技技术,并企图再往这个方面花精力去开创新路,对此,本人难于苟同。剖析大卫的全部经典节目,除了《木屋幽灵》中的不明飞行物之外他还利用了大量的科技常识和特殊材料。我们必须承认大卫是一位最善于利用科学原理设计魔术秘密的高手,这也就是他之所以能行高于众的重中之重。
举例以明之,其一,大卫的魔术道具藏匿夹层特别的薄,有的连内行也难于理解;与此同时,他的道具平台或桌面却又超乎寻常的宽
大,这是为什么呢?宽则显得薄,除利用了视觉比例差别之外,还有
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学道理,那就是人们看外在物体的视线从眼球出发
是呈放射状而非平行的。因此,必然在被视物体的后面留下大于物体真实面积的盲区。又由于人是同时用两只眼睛看物体,这样两眼视野就能重叠和互补,从而大大地减少了单眼视物所形成的盲区。而这种互补作用垂直位明显大于水平位,这便是大卫的魔术道具平台为什么宽而薄的科学原理。
其二,大卫在魔术中广泛地运用了影象技术,如他的《穿越大风扇》、《穿长城》等等,曾一度让不少国内同行企图从各种现代光学技术上去破解他的奥秘。其实,他只是利用了光学原理,但是由于构思巧妙,才产生了令人费解的神秘现象。这再一次说明了,魔术的产生和不断创新,思维方法是第一性的,是最重要的。这就是我们经常强调的“魔术思维”。
第二,大卫表演魔术的艺术水平极高,令人折服。不少魔术师以为大卫演出节目的综合艺术效果,超过了他节目门子的设计水平。能取得如此成就,首先源于他的认识观念和指导思想。大卫认为随着科学发达、社会进步,“魔术不应该仅只是令人吃惊的杂耍玩意儿,它应该同音乐和歌舞一样,能使观众与演员相互交流感情,让台上台下共鸣……”所以有人评论大卫,拓展了魔术的内涵,修改了魔术的定义。能够让观众在欣赏魔术表演时,既感到神秘莫测,同时又获得极大的艺术享受,恐怕当前还没有任何一位魔术师能超过他。发展魔术,增加舞台魔术的舞美效果已引起了国内外同道的重视。但不能一味地加大伴舞人群和气势。外包装过份了,“魔术”就不见了。正如有的魔术师说过,多年来,我们在学习国外先进魔术节目上,只做到了“形似”,而没有达到“神似”。大卫早年有个节目是把七个舞台极常见的小型魔术有机地串在一起,表演一对小夫妻闹别扭,最终又和好如初的短剧,由于有内涵,加上表演到位,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无穷的回味。
第三,他成功地利用了先进的电视技术来展示魔术,使他的节目一下子变得神奇无比和优美绝伦。在二十世纪的四、五十年代,欧洲的舞台魔术情况也不景气。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为魔术艺术寻找出路,闯出低谷,大卫和其他几位美国的魔术师为此作了不懈的努力,最终发展起了电视魔术。谈到这里要首先明确一个概念,就是电视魔术并不是随意运用电脑等科技方法来制作幻象当作魔术表演。它的基础仍然是舞台魔术,只是在拍摄角度,扩大视野范围,利用背景和灯光协
调上充分发挥了电视的先进性而已。否则播出的节目与魔术表演相距甚远,观众会索然寡味。正如后期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大量地利用了电脑技术来营造幻景,观众看后的评价反而不如原来的好是一个道理。而大卫的电视魔术表演留给观众的印象仍然就是十分精湛的幻术,这便是他的成功之处。
第四,应该特别赞扬的是大卫把魔术运用到了康复医疗之中。二十世纪后期,世界各国的康复医学发展迅猛,成为现代医学的四大支柱之一。因为人们对医学的要求不仅是要治疗疾病,消除痛苦,更要求不留后遗症,恢复正常人的各种生理功能,使之能继续为社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大卫能把人们认为是“骗人”的魔术变成救人的手段,运用到了医疗范畴当中,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
纵观现代医疗过程中的各种康复器材和方法,主要都是增强全身和局部功能锻炼,促进血液循环,修复神经功能,基本上是属于“被动运动型”。而对于一些神经功能障碍的恢复期患者尤其需要在其自身高级神经中枢支配下作局部功能运动,强调手脑并用。所以,对这一类的康复期患者,教给他们一些手技小魔术,让大脑和手部的活动协调一致是一种极好的康复方法。加上魔术具有神奇的魅力,给人带来浓厚的兴趣,不象简单的“捻珠子”、“砌木块”那样枯燥乏味,更有利于患者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
简介了大卫·科波菲尔的卓越艺术成就之后,我想,我们绝不仅只是跟在后面去模仿他的各个节目,最重要的是要深刻地领会他在艺术上的前瞻性意识和时代精神;学习他永不满足,精益求精的敬业风范;效仿他博采众长、集思广益、不断创新的科学思维方法。
第2个回答 2009-02-15
杂技的一种。用极敏捷、使人不易觉察的手法和特殊的装置将变化的真相掩盖住,而使观众感到奇幻莫测。旧称“幻术”或“戏法”。亦比喻神奇的手段。 柯岩 《红领巾日志》诗:“咦?她使劲地用手揉了揉眼。是谁用魔术把房间变了个样?”
就广义的来说:凡是呈现于视觉上不可思议的事,都可称之为魔术。而我们下工夫去学习,然后让人们去观看这种不可思议的现象,就是『表演魔术』。
然而大家看魔术却不了解魔术,尤其是中国看魔术的风气未像国外兴盛,更别去谈学魔术了。在这里希望能借由自己微薄的力量,慢慢的提升人们学习及观赏魔术的风气。
魔术一词是外来语,我国古称“幻术”,俗称“变戏法”。
魔术依靠和运用光、声、电等物理和化学的多种科学原理,用奇特的艺术构思,造成种种离奇巧妙的表演形象。魔术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出现在我国汉代的“百戏”中,至唐宋年间,魔术作为一种表演技艺尤为发达。
近百年来,随着中外艺人交流日益增多,国外魔术也大量地传入我国。那时,南方的魔术艺人侧重于吸取西欧的魔术表演手法,北方则更多地借鉴了亚洲的魔术技艺,因此,出现了我国魔术的南北两大流派。所谓南派,其表演讲究道具造型的宏伟壮丽,表演优美洒脱,一般不说话;北派多重于手上技巧,除表演细腻外,还注重“使口”(说功),这成为北派魔术的一个重要特点。后来,随着南北派交流日益增多,相互取长补短,现在南北两派之分已不甚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