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对联的方法

快 好的给分

一是字数要相等。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有一种特殊情况,即上下联故意字数不等,如民国时某人讽袁世凯一联: “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上联‘袁世凯’三个字和下联‘中国人民’四个字是"对不起"的,意思是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叠字与重字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相一致。如明代顾宪成题无锡东林书院联:
但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所谓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所谓异位重字,就是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不过,有些虚词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杭州西湖葛岭联:
桃花流水之曲;
绿荫芳草之间。
上下联“之”字同位重复,但因为是虚字,是可以的。不过,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称为“换位格”),如林森挽孙中山先生联::
一人千古;
千古一人。
二是词性相当。在现代汉语中,有两大词类,即实词和虚词。前者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后者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词性。首先是"实对实,虚对虚"规则,这是一个最为基本,含义也最宽泛的规则。某些情况下只需遵循这一点即可。其次词类对应规则,即上述12类词各自对应。大多数情况下应遵循此规则。再次是义类对应规则,义类对应,指将汉字中所表达的同一类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对仗。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一修辞方法。特别是将名词部分分为许多小类,如.天文(日月风雨等)、 时令(年节朝夕等)、 地理(山风江河等)、官室(楼台门户等) 、草木(草木桃李等) 、飞禽(鸡鸟凤鹤等)等等。最后是邻类对应规则,即门类相临近的字词可以互相通对。如天文对时令、 天文对地理 、地理对宫室等等。
三是结构相称。所谓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等。如李白题题湖南岳阳楼联:
水天一色;
风月无边。
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结构。其中,“水天”对“风月”皆为并列结构,“一色”对“无边”皆为偏正结构。
但在词性相当的情况下,有些较为近似或较为特殊的句式结构,其要求可以适当放宽。
四是节奏相应。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需一致。:如:
莫放 春秋 佳日过;最难 风雨 故人来。
这是一副七字短联,上下联节奏完全相同,都是“二——二——三”。比较长的对联,节奏也必须相应。
五是平仄相谐。什么是平仄?普通话的平仄归类,简言之,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古四声中,平声为平,上、去、入声为仄。平仄相谐包括两个方面:
(一)上下联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应注意: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 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长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句脚)应平仄相反。
(二)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当代联家余德泉等总结了一套“马蹄韵"规则。简单说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这样一直下去,犹如马蹄的节奏,如:
书山有路勤为径。
○○●●○○●
学海无涯苦作舟。
●●○○●●○
(○为平,●为仄。"学"字按《平水韵部》为入声)
对联平仄问题不是绝对的,在许多情况下可以变通。如对联中出现叠字、复字、回文、谐趣、音韵等等,可以视具体情况而定。有的因联意需要时也可以例外。
六是内容相关。什么是对联?就是既“对”又“联”。上面说到的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和平仄相谐都是“对”,还差一个“联”。“联”就是要内容相关。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
但对联的任何规则都有例外,“内容相关”也是如此。对联中有两类极特殊的对联。一是"无情对",上下联逐字逐词对仗工整,但内容毫不相关(或有似是而非的联系),上下联联意对比能造成意想不到趣味性。如:
树已半寻休纵斧;
果然一点不相干。
上下联中,"树""果"皆草木类;"已""然"皆虚字;"半""一"皆数字;"寻""点"皆转义为动词;"休""不"皆虚字;"纵""相"皆虚字;"斧""干"则为古代兵器。全联以口语对诗句,更显出乎意料之趣味。
二是分咏格诗钟。上下联分别咏出不相干的两个事物;逐字逐词对仗工整;通过联意从某一点上把两件事物关连起来。分咏格诗钟有些类似无情对,还类似谜语,但不同点也很多,有兴趣的联友可作进一步研习。
楹联强调内容相关,但又禁忌同义相对,称为“合掌”。所谓忌同义相对,指上下联相对的语句,其意思应尽量避免雷同,如“旭日”对“朝阳”、“史册”对“汗青”、“神州千古秀”对“赤县万年春”、“生意兴隆通四海”对“财源茂盛达三江”等,就属合掌。当然,个别非中心词语的合掌,或者合掌部分在联中比重很小,无伤大雅。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11
请您参与对对联”栏目,深受读者的喜爱,参与者众多。来稿
中不乏佳句绝对,但也有不符合要求的。在这里介绍一些对对联的小
知识。
对联,俗称对子,雅称楹联。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
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最基本的要求是“仄(即声调三、
四声)起平(即声调一、二声)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
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
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
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
不能重复。
在这里,感谢读者周光炜老师、东明堂老师、崔思列老师、张吉
贞老师来信给本栏目提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继续努力办好这个栏目。
也欢迎大家多多赐联。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02-19
首先字数相等,其次意思相对或是相承,再者词性相对,比如说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颜色词对颜色词,然后就是结构相应,比如说,上联是主谓宾,下联也要是主谓宾,还有节奏要相合,比如上联是二二三的节奏,下联也应该是二二三,“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就是这样。还有平仄要相协,“平”是汉语拼音中的一声和二声,仄 就是三声和四声。平仄基本要求是上联末字若仄,下联末字必平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2-03
一,句型性质:
句型相同的句子可以造对偶句,句型不同的句子也可以造对偶句,两句单句可以造对偶句,一句(或二句)复句可以造对偶句,甚至一副对联仅是一个单句。
二,词语、节奏规则:
对联的上下联有“词语、语义节奏对应一致的”,也有“词语、语义节奏完全不对应一致的。”
对联的语音节奏是固有的,是由平仄相间和相对决定,但语意节奏是多变的。一副对联的语意节奏可以和语音节奏相同,也可以不同;一副对联的上联和下联语意节奏也可以允许不同;一副对联仅是一个单句时,可以说是无语意节奏相对的对联。节奏上的差异更能显示对联的艺术美和汉语的文字美。对联的艺术美是自然美,它包孕有对称美,与其它文学形式相比,对称美的成分更多些,纯粹对称美是错误的。
三,词性相对规则:
(1),对联基本上要遵守相对词的词性相同原则,是名词的还要兼顾门、类划分标准,原则上词性是对仗规则的参照物。词(词组)与非词(词组)相对时,要严谨到词(词组)的组成单位的语法性质,这叫做“字面相对”。
(2),由于词的语法功能与其构成成分的语法性质并不总是一致的,所以在词性相同时,还须比较其构成成分的语法性质。我们还必须注意到词性与词的结构无关,因而词的结构不是对仗合格的参照物。
(3)同义词的使用不是“合掌”的判定标准。“合掌”是指联语的对偶意义相同。“合掌”是因为对同一(同类)事物的描写面雷同造成的。对不同事物的描写如果选择的描写面相同,称为正对(事异义同),正对也是要尽量被免的。
(4),对联按名词的门类相对,掌握宽严,分为工对、邻对和宽对。此项分类与句型无关。对联(楹联、春联、喜联、挽联)原则上须用工对(但也允许有突破)。诗联在要求上低于对联。
(5)句子的成分按下面的定义式(对担当句子成分的小句和结构也按此规定进行划分):
定语+中心语||状语+中心语+补语|定语+中心语
主谓
述宾
中心语是句子的主要成分,定语、状语和补语是修饰成分。
主语和谓语相对待,没有主语,也就没有谓语,反之亦然。述语和宾语相对待,没有宾语也就没有述语;定语、状语、补语可以合称为附加语,附加语和中心语相对待,没有附加语,也就没有中心语。
中心语与中心语相对时,词性要求从严,附加语与附加语相对时词性要求可宽。
句型不相同的句子造对偶句时,词性要求从严,即附加语的词性要与相对应的中心语的词性相同。
四,例外条款:
(1)
“借对”及“诗、酒;人、物;金、石…等对立语相对”视为工对。
(2)动词“无”与副词“不”被认为是工对,因而“无”字后面的名词与“不”字后面的动词或形容词相对被认可。
(3)代名词“之”视为虚词。
(4)介词虽属虚词,可与属实词的动词相对、也可与副词相对。
(5)疑问代词、前缀“自”与副词视为可对。
五,另类对联规则:我们把满足以上四条规则的对联称之为正类对联。下面的几种对联,我们称之为另类对联。“正类”与“另类”是相待的,没有“正类”,也就没有“另类”,反之亦然。
(一),限制性定语与描写性定语实行通对原则的对联。
(二),副词(通常只能做状语)与动词和形容词的对仗从状语位置放宽到动词和形容词担当句子述语时的对联。
(三),在名词与名词相对中,其中一些名词的构成成分的语法性质互不同的对联。
(四),造句中因省略和倒置而形成的动词与形容词相对的对联。处在副词和形容词后的后缀和助词与动词相对的对联。

如何对对联 对对联方法
1、字数相等,内容相关,从内容看上下联之间内容要相关,起到相反相成或相辅相成的效果。2、如觉行圆满,功德严庄。心平积福,欲重遭殃。3、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语法要素,也是最关键的两个要素,如五蕴皆空观自在,一心不乱见如来。4、节奏相应,平仄相谐。这是对联格律的两...

如何对对联?
一、明确对仗原则。对联需遵循词性和意思的匹配,上下联需对应。在创作对联时,应注意名词对应名词,动词对应动词等,同时上下联的意思应当相呼应。二、遵循韵律规则。对联注重平仄韵律,上联尾字一般使用仄声韵,下联尾字则使用平声韵。这样读起来才能形成韵律美。三、注意意境表达。对联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境...

对对联的方法与技巧
一、平仄搭配 对联的平仄要求严格,按照古诗的平仄规律,分为平声和仄声。一般来说,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和仄声相互搭配。如:“春风送暖入屠苏”(平声),“岁月静好宜读书”(仄声)。二、对仗工整 对联的对仗十分讲究,要求上下联的字词在词性、词义、语音等方面保持一致。如:“荷花出水笑...

对联的方法和技巧
1、平仄对齐:对联的上下联在音韵上要求平仄相对。平声字对平声字,仄声字对仄声字,使得上下联在读音上达到和谐统一。2、意义相对:对联的上下联在意义上要求对应。对联的上联和下联所表达的意思应该是相关的,或者是对照的,或者是补充的。3、字数相等:对联的上下联在字数上要求一致。无论是多少字的...

对联的对仗方法?
2、白昼光辉对照夜晚幽暗,3、节约与光荣相辅相成,浪费则与可耻为伴,4、秋日凉爽对应春天温暖,5、清澈泉水对比泥浆浑浊,6、寒冬凛冽与夏日炎热相对,7、大街熙熙攘攘对比胡同幽静,8、勤劳带来丰收,懒惰导致歉收,9、团结带来安定,分裂导致动荡,10、信任是朋友间的基石,怀疑是敌人之间的常态,11、...

怎样对对联方法
1、字数相等。这是对对联的最基本要求,只有字数相等,才能保持对联格式的工整,这是保持对联对称的前提条件。2、断句一致。对联是由上下两联组成,每一联有若干字或若干词组成。在对对联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上联的一个字对应下联的一个字,下联的一个词对应下联的一个词。切不可中间断句不一致,使上下...

对联的上联和下联要如何对仗?
对对联的方法: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

对联的上联和下联要如何对仗?
对对联的方法包括:一、字数相等,断句一致。上下联需保持相同数量的字,并在句式上保持一致。二、平仄相合,音调和谐。遵循仄起平落的传统规则,确保上下联的音韵搭配得当。三、词性相对,位置相同。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等,相应词性需在相同的位置上匹配。四、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对对联的技巧和方法
结构相称,指上下联对应语句的语法结构应尽可能相同。如:一心常忍辱;万事且随缘。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宾结构,其中,“一心”对“万事”皆为偏正结构,“忍辱”对“随缘”皆为动宾结构。怎样对对联二 字数相等,内容相关 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基础要素。字数相等,指的是,若上联是由几个分句组成,则...

对联的基本对仗格律要求
从逻辑上说,联语主要包括对偶、对联、对仗三大类,而这三者的共同点是:其一,均为两两相对的句式;其二,均需要讲究平仄。这就是联语最基本的特点。而现在更重要的,是要搞清楚三者的不同之处。 先说对偶。对偶是行文中的一种修辞方法,在骈体文中的应用尤其广泛。比如庾信《哀江南赋》中的“将军一去,大树飘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