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与科举的异同

都是国考 都是选拔人才 难道就没有别的方法了吗 可以少让一些人避免那"几家欢乐几家愁'的"效果''

第1个回答  2015-12-10
二者有十分明显的相同点:
其一,都是人才选拔制度。
两种制度都是我国不同时期最有效的人才选拔制度,科举制是大堆汉代的“察举制”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的扬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的弊端。它有一套明确的人才选拔标准,这样,对于那些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的普通百姓甚至是贫困的农民能够有机会进入仕途,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也使得那些拉帮结派、任人唯亲的人不能任意妄为。而如今的高考制度,给了学生拼搏的动力和压力,经历高考的努力和汗水,才能见到风雨之后的彩虹,走进人生的盛夏。对于一个农村孩子来说,那是他走出农村,走进城市很好的途径;对于一个职工子弟来说,那是他提高自己,为父母挣得荣誉和自豪的一种方法;对于任何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高考提供了一个向上的平台。孩子们为什么要参加高考?全国高考自从1977年正式恢复后,其实质便是恢复公平、拓宽公众上升的通道,为社会的前行输送新鲜血液和智力支持。正因为如此,1977年、1978年,那些丢下锄头重
新拾起书本的年轻人,创造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考试,报考总人数达到1160万人。直至今天,高考依然给绝大多数青年以平等竞争的权利,和享受高等教育的相对均等的机会。此外,选拔人才的标准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选拔人才的标准只能有一套,这一套标准对所有准备踏上仕途的人提供了平等的机会。科举制让所有试图通过科举考试的人通过层层严格考试,最终才有资格进入仕途。而高考制度,则更不要说了,只要发现有任何形式的弄虚作假,那么考生的所有付出都将付诸东流,而且会在考生的人生中留下永不磨灭的污点。
其二,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
在传统中国社会里,由于官僚的身份不是世袭的,而一个官僚在退出仕途之后,在传统中国约定俗成的财产继承方式的制约下,他的田产又在数个儿子中均分,这样,其后人则很容易在二三代以后又下降为平民。而平民又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进而取得功名,从而再次进入上述地主、士绅与官僚之间的精英循环过程。对于高考制度,新中国成立后,教育上基本是照搬苏联的教育管理模式,在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上借鉴了中国传统的科举制度,从1951年开始,实行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的统一招生考试来选拔培养人才。而现在世界各国选拔新的培养人才基本上全部都采用这一方法。高考制度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废除了十年,从而导致我们国家严重的人才断档。邓小平同志在1997年曾经提出:"要经过严格考试,把最优秀的人集中在重点中学和大学。"在当年的科学和教育工作会上,邓小平同志明确表示:"今年就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不要再搞群众推荐。从高中直接招生,我看是早出人才、早出成果的一个好办法。"10月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通过了招生工作文件。国务院批转了经邓小平同志修改的教育部关于高校招生的两个文件,宣布当年立即恢复高考。
其三,二者都是竞争性的选拔考试。 采用公平竞争考试,择优录取的考试原则,以考试成绩作为标准,在成绩面前人人平等。在封建社会,存在严重的等级制度,科举制的出现,给一些平民和知识分子提供公平竞争进入官僚系统的机会。而如今的高考,被认为是最公平的考试制度之一,在高考面前,只要分数达到一定标准即可继续深造。

但同时,二者也有不同点: 其一,考试目的不同。
科举制主要是为国家和君王选拔官员和政治人才,是为社会政治服务,科举制在当时成为许多学子跨入政府官员的主要途径,也为一些学子们毕业和具有一定资格的途径。也就是说,科举制不仅是教育制度,同时也是人事选拔制度。但高考主要是为国家选拔优秀人才,作为学生进入大学的一个门槛,不受政治的影响。
其二,报考条件、考试内容不同。 科举制的报考条件非常严格,尤其是在进入三年一次的考试时,必须由官员和有身份的人推荐,否则不准参加。而高考制度下,报考条件限制较少,只要达到一些基本的要求就可以参加考试。科举制考试内容狭窄,四书五经是主要的考试内容,考试形式也通常比较呆板,主要就是写文章,文章写得越有文采,越能博得阅卷老师甚至是最高统治者的青睐越好,同时还必须了解一些官场上的不成文的规矩,否则即使是优秀的文章也不一定能达到最终统治者的手中。而如今的高考制度,考试内容诸多,涉及文、理、综合,同时还有体育、实验考试,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特别高。考试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笔试、机试、实验、体育测试,部分专业还对考生的身高、视力作出特别要求,不得不承认:如今的高考制度下,考生的压力非常大!远远大于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同时,高考的考试内容紧跟时代步伐,理论联系实际,十分注重考生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培养。

其三,在社会中的地位不同。
科举制在当时社会教育结构中的地位远远要比当代高考地位高。由于科举录取的人数规模小,如状元、榜眼、探花各一名,在明清时代,录取比例不到1%。而如今的高考制度下,虽然每年报考的人数非常多,但不可否认的是:每年录取规模比例都呈上升趋势,至少很少有比例下降的年份,部分省录取比例达到60%。就二者作用而言,科举制主要是选拔官员,而高考培养人才,因此,科举制在社会和教育结构中的地位远远高于高考。
其四,考生在通过两种考试后的社会地位不同。
作为古代的科举制,每三年进行一次,只要考生考中了就成为官员,只不过是职位高低不同,每年所拿俸禄不同,但归根结底他们都是官员,都比普通百姓的社会地位高。而如今的高考,高考考生毕业毕业之后都是普通劳动者,不管是考入名牌大学还是普通大学亦或是高考落榜,考生们的社会地位都是一样的,不存在谁凌驾于谁之上。而且,就算是考入名牌大学的考生在大学毕业后也不一定能找到比那些高考落榜的人更好的工作,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全能型人才,并不只是会读死书的“书呆子”。
其五,性别要求不同。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报考者均是男性,没有女性。所以当出现“女驸马”时,朝阳内外会引起强烈影响。这与中国古代男权至上是分不开的,只有男性才有权力去学习知识,即出现所谓的“女子无才便是德”。而当代的高考制度,男女均可参加,甚至很多时候,女考生比男考生更优秀,不得不承认:时代的发展为女子带来了希望,这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综上所述,科举制与高考制度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二者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但它们在当时的社会地位都是至关重要的,都是时代发展的产物,都是社会进步中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我们应该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二者。
第2个回答  2006-06-22
高考,于今天拉开了帷幕。监考人员安排布置考场,考生看考场座位。或者,对于每一个学生,从进入高中的第一天起就被笼罩在高考的帷幕中了,或挣扎,或努力,或忙乱,或苦痛。家长的叮咛,老师的教诲,竞争的残酷都是他们瞌睡时的清醒剂,娱玩时的咒语。
一转眼,高考于我已经是十多年前的陈年旧事。对每一个高考“成功”的人来说,高考犹如尘埃之于蚌——蚌分泌出眼泪将尘埃重重包裹起来,最后形成了一颗珍珠。于是,尘埃成了蚌生命的一部分。
但是,对于很多上过大学的人来说,高三备战好比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对个人的磨砺是生长性的,能够以成熟、豁达作为结局。而在部分学生的记忆中,高考却是一道难言的伤痕。“几家欢乐几家愁”正是高考的真实写照。
由此,我想到了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从本质上来讲,是一个文官选拔制度。我国古代官吏的选择方式在科举制度以前就有很多种。世袭,这是最见简单的一种(主要存在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称为“恩荫”);还有“养士”、“察举”、“九品中正”制度等。科举制度出现于隋唐时期,比起以上提到的种种方式,科举制度可说是官吏选拔制度上的一个进步:它让无数真正的人才和自认的人才徒然振奋,接受竞争和挑选——即便再老再迟,只要能赶上考试,就始终有机会。
但是,诸如我们所知,科举制度在实施的过程当中遇到了一系列可怕的问题,特别是到了后期,竟然造成了国家管理人才的严重匮乏和民族整体文明素质的日益枯窘,国家越来越混乱和贫困。这些是为什么呢?我想,这些疑问,不应该只属于科举制度,或者,也不只属于古代。(这是一个深层的文化问题和社会问题,欢迎朋友们来讨论)
这里,我粗浅谈谈高考与科举的异同。

异:
形式:科举制度是文官选拔制度,明确把文化水准看作是选择官吏的首要条件,主要是考文学修养和对诸子经典的熟悉程度。而近年高考以文理来划分,文科理科都要考语、数、外,再分别加文综和理综,这意味着每个考生至少都要重点学习六门课。从考生的综合素质上讲,高考比科举更能造就“多面型”人才。
目的:虽然高考和科举都是为了更好的选拔人才,但是科举直接的目的就是选官,这与高考要选拔的人才不甚相同。

同:
考生:一、科举打破了豪门世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凡是这片国土上的人才都有可能被选拔出来;而在当代,很多因出身和地位而无法取得推荐上大学资格的普通人,通过高考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二、科举和高考的得失已不仅仅是考生一个人的事,而成为牵连着家庭、亲戚、朋友、故乡荣辱的庞大社会问题。
三、对很多考生来说,科举和高考都好比一把双刃剑,既痛苦又充满了希望。 每天起早贪黑,“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应试书”,是很多古代人和当今学校毕业班学生考试重压下的真实写照。
结果:一、仍然是一句“几家欢乐几家愁”。考中者,欢呼雀跃;失败者,满心忧伤。古代中了进士的和当今的高考状元在庆祝方式上如出一辙,注重表层礼仪,以夸张的方式大肆铺张,太多的装饰,太多的渲染,把全国读书人的心情扰得很乱。“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写尽了古代进士的风光。而对当代的状元,比起古代过而无不及。各方奖励,做专题,上电视台大谈心得体会,而且幸运的上了“幸运52”………这些超常的热闹风光,强烈的反衬出那些落榜者的悲哀。得意的马蹄在身边窜过,喧天的鼓乐在耳旁鸣响,胜利者的名字在街市哄传,轻视的目光在四周游荡,他们不得不低头叹息了。
二、科举选出来的官员到底有多少能力?成日苦吟的书生,一旦及第之后便能处理行政事务、裁断诉讼?春风得意的跨下马的新科进士,他们能否解决民、商问题?他们是不是就具有协调和组织能力?而现代的高中生,学习成为他们生活的大部分内容,相反,对社会的客观认识程度和适应能力非常低下。他们所享受的种种呵护又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了高期待。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往往造成学生自卑与自傲并存,经不起打击,如玻璃花般美好而脆弱。可以说,高考选拔的是高质量的人,而不是高素质的人。
社会问题:本来最应该体现公正与公平的地方,却充斥了腐败、交易。冷静、客观、耐心、平和统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焦灼、恐慌、忙乱、激烈。我们的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我们闻到的是一股火焦味!!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6-06-22
高考,于今天拉开了帷幕。监考人员安排布置考场,考生看考场座位。或者,对于每一个学生,从进入高中的第一天起就被笼罩在高考的帷幕中了,或挣扎,或努力,或忙乱,或苦痛。家长的叮咛,老师的教诲,竞争的残酷都是他们瞌睡时的清醒剂,娱玩时的咒语。
一转眼,高考于我已经是十多年前的陈年旧事。对每一个高考“成功”的人来说,高考犹如尘埃之于蚌——蚌分泌出眼泪将尘埃重重包裹起来,最后形成了一颗珍珠。于是,尘埃成了蚌生命的一部分。
但是,对于很多上过大学的人来说,高三备战好比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对个人的磨砺是生长性的,能够以成熟、豁达作为结局。而在部分学生的记忆中,高考却是一道难言的伤痕。“几家欢乐几家愁”正是高考的真实写照。
由此,我想到了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从本质上来讲,是一个文官选拔制度。我国古代官吏的选择方式在科举制度以前就有很多种。世袭,这是最见简单的一种(主要存在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称为“恩荫”);还有“养士”、“察举”、“九品中正”制度等。科举制度出现于隋唐时期,比起以上提到的种种方式,科举制度可说是官吏选拔制度上的一个进步:它让无数真正的人才和自认的人才徒然振奋,接受竞争和挑选——即便再老再迟,只要能赶上考试,就始终有机会。
但是,诸如我们所知,科举制度在实施的过程当中遇到了一系列可怕的问题,特别是到了后期,竟然造成了国家管理人才的严重匮乏和民族整体文明素质的日益枯窘,国家越来越混乱和贫困。这些是为什么呢?我想,这些疑问,不应该只属于科举制度,或者,也不只属于古代。(这是一个深层的文化问题和社会问题,欢迎朋友们来讨论)
这里,我粗浅谈谈高考与科举的异同。

异:
形式:科举制度是文官选拔制度,明确把文化水准看作是选择官吏的首要条件,主要是考文学修养和对诸子经典的熟悉程度。而近年高考以文理来划分,文科理科都要考语、数、外,再分别加文综和理综,这意味着每个考生至少都要重点学习六门课。从考生的综合素质上讲,高考比科举更能造就“多面型”人才。
目的:虽然高考和科举都是为了更好的选拔人才,但是科举直接的目的就是选官,这与高考要选拔的人才不甚相同。

同:
考生:一、科举打破了豪门世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凡是这片国土上的人才都有可能被选拔出来;而在当代,很多因出身和地位而无法取得推荐上大学资格的普通人,通过高考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二、科举和高考的得失已不仅仅是考生一个人的事,而成为牵连着家庭、亲戚、朋友、故乡荣辱的庞大社会问题。
三、对很多考生来说,科举和高考都好比一把双刃剑,既痛苦又充满了希望。 每天起早贪黑,“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应试书”,是很多古代人和当今学校毕业班学生考试重压下的真实写照。
结果:一、仍然是一句“几家欢乐几家愁”。考中者,欢呼雀跃;失败者,满心忧伤。古代中了进士的和当今的高考状元在庆祝方式上如出一辙,注重表层礼仪,以夸张的方式大肆铺张,太多的装饰,太多的渲染,把全国读书人的心情扰得很乱。“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写尽了古代进士的风光。而对当代的状元,比起古代过而无不及。各方奖励,做专题,上电视台大谈心得体会,而且幸运的上了“幸运52”………这些超常的热闹风光,强烈的反衬出那些落榜者的悲哀。得意的马蹄在身边窜过,喧天的鼓乐在耳旁鸣响,胜利者的名字在街市哄传,轻视的目光在四周游荡,他们不得不低头叹息了。
二、科举选出来的官员到底有多少能力?成日苦吟的书生,一旦及第之后便能处理行政事务、裁断诉讼?春风得意的跨下马的新科进士,他们能否解决民、商问题?他们是不是就具有协调和组织能力?而现代的高中生,学习成为他们生活的大部分内容,相反,对社会的客观认识程度和适应能力非常低下。他们所享受的种种呵护又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了高期待。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往往造成学生自卑与自傲并存,经不起打击,如玻璃花般美好而脆弱。可以说,高考选拔的是高质量的人,而不是高素质的人。
社会问题:本来最应该体现公正与公平的地方,却充斥了腐败、交易。冷静、客观、耐心、平和统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焦灼、恐慌、忙乱、激烈。我们的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我们闻到的是一股火焦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