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篇日本作家写的科幻小说

内容是未来人的口腔内有一个发射器,可以让人尝到各种各样的味道,虽然人自己吃下的只是没有味道的东西。
还有有一天发射器突然失灵了,大家都很不习惯
不要乱答!!!!!!

  香味接收机

  --------------------------------------------------------------------------------

  星新一

  N君香甜地睡在床上。他在做梦。这是去宇宙旅行的梦。他在陌生的行星上着陆,经历了很多冒险之后,与当地居民亲密相处。居民热情款待,他刚吃完……
  这时,枕边的闹钟发出了录音带的声音,在呼唤N君说:“先生,起床时间到了,请起床吧……”
  这样,就把他叫醒了。他打了一个大呵欠,伸手取过闹钟旁边的水壶,把水倒入玻璃杯喝了下去。这是N君很早以来就养成的习惯。
  水是那么清爽适口,它带有果汁、薄荷和香料的混合味道。一下子消除了睡意。
  N君向玻璃杯里又倒了一杯水,喝进嘴里,一股咖啡香味沁人心脾。
  水壶里的水只不过是普通的水,可是却能变换各种各样的味道。古时候的人如果亲眼看到这一现象,一定会大吃一惊,以为这是魔术。但是,这可不是魔术,而是科学成果。现在已经到处普及了,人们都习惯于使用它了。真是尽情享乐的时代。
  这是靠一个小装置发出的香味。它体积非常小,能放到嘴里,藏在一颗牙齿内部,从外面看不出来。这个装置能接收电台发来的电波。
  若是接收电波发出声音而娱其听觉者,我们叫它无线电收音机;如果通过显象使视觉得以满足者,便称作电视机;现在这种装置能够发出香味,使嘴得到享受,所以就叫它香味接收机。
  这个装置发出微妙的振动和电波,刺激口腔神经,带来各种味道。即使是无味的水,如果在接收果汁广播的时候,人们喝下去,就会产生果汁的香味。如果播送的是咖啡的电波,就能发出咖啡味来。
  N君要进早餐了。即使有了香味接收机的时代也必须吃饭。因为总得补充营养。他取过一片面包,放进嘴里。看样子是茶色面包,但是,却与一般面包迥然不同。它里面含有人所必需的丰富的热量和营养。它本身也近似无味,但是这没有关系。香味可由接收机给予补充。
  N君开始咀嚼面包。这时正好开始播送炒鸡蛋的电波,他便就着这个味道吃着面包。中间又改播苹果香味,面包味也跟着变了。就这样,N君吃罢了早餐。
  广播还未停止。N君换上了上班的服装,一边把口香糖放进了嘴里。当然口香糖本身也是无味的,但这毫无关系,香味接收机会解决问题的。
  香味接收机又到了播送水果时间。连续地播出了世界上各种水果的香味。无味的口香糖一下子变成了菠萝味,一会儿又出现了草莓味、葡萄味和香瓜味。
  N君离开家,坐上了高速单轨车,奔向工作单位。在飞驰的舒适的车内,有人看报,有人用耳机听音乐,也有人两者兼顾,这种情景看上去跟过去没有什么变化,但是现在又加上了香味。嘴里扩散着冰激凌香味,一会儿又变成了花生米香味,这些一消失又出现了奶油馅点心的香味……
  这些香味的顺序由电台负责调整。不能把不协调的味道排在一起,也不能把过于相似的味道排在一块儿。最初搞的不太适当,后来经过香味心理学家的反复研究,现在播送的节目人们已经称心如意了,它给所有人以满足感。
  制成这种香味接收机,可以说正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欲望。享受香味是人们的本能,不过希望享受香味是有限度的。俗话说吃饱了什么也不香了,吃东西和尽情享受的音乐、电视和游戏不同,香味是有限度的。
  为了突破这一限度,通过研究,终于发明了这种香味接收机。不仅能够使人们无限度地享受香味,还可以得到各种令人满意的效果。
  首先,不至于因为饮食过量而损坏消化器官,又不会使人过胖。也不会因刺激性食物而损伤身体。茶色面包能保持营养平衡,它卫生,人们不用担心中毒和得传染病。
  其次,也不再需要厨房,餐具也少了,可以大幅度地节约空间和时间,转用到别处。为龋齿而烦恼的人也减少了。还有,香味接收机带来的香味,随着广播转移到下一个节目,那么以前的香味可以立刻消失,不留痕迹,马上就能享受到下一种香味。
  这种广播整天连续进行。睡觉的时候也是这样。所以,梦中也会带来香味。当然,都是幻觉的香味。可是幻觉也不错啊,正因为是幻觉才是无限的。如果靠食物来追求这些香味,恐怕持续不了一小时吧。
  N君来到工作单位,开始工作,操纵电子计算机,做好记录,经过思考之后,又开动电子计算机,进行记录……
  这期间,香味接收机一直在播送,如果一边听收音机一边看电视一边工作的话,容易分散眼睛和耳朵的注意力,会造成失误和事故。但是,对于香味广播大可不必担心了。
  西式饼干香味在嘴里扩散,接着又变成日本式酥脆饼干味,又出现中国式肉汤香味,然后又传来了香蕉味道……
  此外还有能够吃到这些真正食品的饭馆。当走进这种饭馆时,电台的电波就被切断了,这时可以接触到食物本身的那些香味,人们偶然也来到这里。应该有满足人们好奇心的地方,让大家领略一下香味接收机传来的某种香味的实物到底是什么样子。
  可是,很多人在这样的饭馆里并不太感到高兴。因为食物太硬,虽然说有咬头,但是过后胃部觉得不舒服,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于把无味的口香糖和从电波传来的精炼的纯味交织在一起的那种香味了。
  N君还在继续工作。这时传来了土豆片香味,黏糕小豆汤的香味逐渐消失后,又传来了日本茶的香味……
  这时,突然发生了意外事故。什么味道也没有了。他停下了工作,站起身来。好象装置发生了故障,他想必须快些跑到急救室去找人修理一下。
  可是往周围一看,其他人也都在奇怪地嘁嘁喳喳,不知是谁打开了收音机的开关。正在播送临时新闻。
  “……现在由于发生事故,香味接收机的广播暂停。目前正在抓紧修理,估计很快即可重新播送……”
  虽然已经知道了原因,但是这样的事可还是第一次。人们的嘈杂声音平静不下来。谁也对付不了嘴里的异常变化。
  N君的嘴和其他人的嘴一样,都成了无聊、空虚的空洞。就象电灯和霓虹灯光芒四射如同白昼的夜市上,一旦停电霎时变得一片漆黑一样。
  有人吐出了无味的口香糖渣,又往嘴里扔进一块新的,也有人啃着茶色的面包。但是,这些面包也没带来任何香味。
  嘴里的空虚更加严重了。就象站在死寂的行星表面,又象独自一人漂流在北海的孤岛上,一种令人难以忍受的孤独感不断增长。好象和父母失散的孤儿哭叫着,从内心迸发出要干些什么事的冲动。
  不知是谁急急忙忙地跑出去了。有人受到他的影响,也紧跟着鱼贯而出。他们突然想起了饭馆的存在,要奔到那里去,N君也加入了这个行列。
  在街角的饭馆里,这时一片骚乱。平时来这里的人没有这么多,所以也没修建能容纳这么多顾客的设备。可是,从大厦里涌出的人流,都以饭馆为目标蜂拥而至。
  人人焦躁不安,嘈杂声甚嚣尘上,发出了惊叫声,还掺杂着呼喊声和玻璃的破碎声……
  但是,这些一都和发生异常变化的开始时一样,突然地结束了。香味接收机又重新开始播送。苏打水掺冰激凌的香味沁人心脾,接着是番茄味。不久,又开始散发炖牛肉的香味,人们知道午饭时刻已近,于是又向各自的地点散去。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3-06
首页 我的豆瓣 友邻 小组 读书 电影 音乐 同城 九点
书籍

电影

音乐

小组

成员

活动
搜索
我的小组 我的发言 更多小组 你好,请登录或注册
韩松:科幻文学与东方民族的现代性
2007-09-27 22:33:34 来自: 无机客(醉生梦死,来杯烈酒吧)

编者按:今年初出版的“科幻新概念丛书”是国内第一套科幻文学理论研究丛书,引起了科幻界及爱好科幻的读者的关注。近年来,国内科幻创作非常活跃,科幻图书大量出版,对科
幻的研究也在大步地推进。“科幻新概念丛书”是相关研究的一次总结,也必将对国内科幻文化的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下面的文章中,科幻作家韩松先生对这套书作了重点评介,并梳理了近年来国内科幻创作及出版的情况。

整个丛书对中国科幻的梳理,系统性和理论性都是空前的。这里面,研究者提出:“现代性”的问题是中国科幻小说的核心问题。从晚清,到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科幻小说,基本的主题,被称为“追求现代性”,实际上是工业化基础上的民族复兴。

一段时间以来,人们似乎对晚清科幻小说发生着兴趣。在吴岩主编的“科幻新概念理论丛书”(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中,有大量的内容论及此。晚清科幻,被认为是中国科幻的开端。我从这部巨大的丛书中读到,最初的中国科幻,竟有不少是转译自日本的,是把日本当做西方的一部分加以学习。在那个无情的岁月,日本海军竟然击败了北洋舰队,中国人是很吃惊的,与西方列强不同,这是亚洲国家啊,而且,是一直曾向中国学习着的东邻!那么学习日本的现代化,也包括了向日本的科幻小说学习。当时,在日本东京弘文学院留学的鲁迅,根据井上勤的译本,转译了凡尔纳的《从地球到月球》,改名为《月界旅行》, 1903年出版。鲁迅在书中提出了那个著名的影响至今的论断:“导中国人群以进行,必自科学小说始。”但这也被后人认为是科幻工具主义的渊源。梁启超则根据森田思轩的日译本译了凡尔纳的《十五小豪杰》,也在1903年出版。《月球殖民地小说》里面,塑造了日本人玉太郎的形象,是他发明了气球,帮助中国人周游世界并登月,暗示了日本对于中国现代化的贡献。后来,又有日本人也在研究晚清科幻,那就是武田雅哉先生。

“科幻新概念丛书”实际上是众多优秀学者的集体合作,包括《科幻文学入门》、《贾宝玉坐潜水艇》、《亲历中国科幻——郑文光评传》、《现代性与中国科幻文学》、《科幻·后现代·后人类》、《在“经典”与“人类”的旁边》6本,特别是,其中有两本是专论香港和台湾科幻的,整个丛书对中国科幻的梳理,系统性和理论性都是空前的。这里面,研究者提出,“现代性”的问题是中国科幻小说的核心问题。从晚清,到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科幻小说,基本的主题,被称为“追求现代性”,实际上是工业化基础上的民族复兴。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大量科幻小说涌现,伴随赶英超美风潮,作家们构想了无数新发明,实际上已提前形成了“中国制造”的规模。等到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中国科幻主题再度被提到了“民族—国家复兴的想象性认同”的高度。如金涛的《月光岛》,写脱离“文革”苦海的知识分子与天狼星人一起飞离地球,还有郑文光一系列反思“文革”的科幻,都体现了民族的自觉。这后面,又充满了重返世界中心的冲动。如《飞向人马座》、《珊瑚岛上的死光》等。而《雪山魔笛》则被认为强调了多民族国家的团结和新生。

丛书作者之一李广益提到,旅美学者王德威提出的著名论题“被压抑的现代性”,对“晚清研究热”的出现有很大影响;而在他的著作《想象中国的方法》所描摹的晚清文化图景中,科幻小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贾宝玉坐潜水艇——晚清科幻小说新论》一文中,王德威认为科学小说以“反写实的笔调,投射了最现实的家国危机,而且直指一代中国人想象、言说未来世界的方向及局限”。今天看来,这里面的意趣更加丰厚。

由于战争,中国与日本及西方的交流中断了,到了上世纪50年代,中国科幻复兴之时,已主要是受苏联影响。当时翻译了一批苏联科幻小说,有的还引起了轰动,“新中国科幻小说之父”的产生,也就与此有了关系。陈洁在《亲历中国科幻——郑文光评传》中提到,其时的中国青少年着迷于《驱魔记》和别里亚耶夫的《康爱齐星》。《中国少年报》的编辑才找郑文光,要他试一试写科幻。于是有了《从地球到火星》。与苏联坚硬的科学说教不同的是,郑文光更加着力地塑造了鲜活的人物。不过,现代性仍然是与此前一脉相承的,郑文光让中国科学家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描绘了一个古老民族的新生蓝图。我觉得,《亲历中国科幻——郑文光评传》是丛书中最好的之一,对历史的记录具有时代意义,语言十分有分寸,优美而节制,久读不厌。

有一段时期,大量的中国科幻小说,人物和地点,都是西方国家的,以致武田雅哉说,“这些作品的作家们可能是一边翻外国科幻小说一边作自我消遣的文章”。这反映出了国门打开后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本能向往。

到了改革开放之后,则又有了变化,特别是渠道的多元化,信息量大增,英美科幻作品的影响陡然上升,这使人想到了英国著名科幻作家布赖恩 ·阿尔迪斯亦随作家代表团访华,受到过邓小平的接见。美籍作家韩素音也向邓小平建议中国应推广科幻。不管怎样,那时候,国人第一次如此广泛地读到了威尔斯、阿西莫夫、克拉克等等,感受到的是令人瞠目的西方科技文明。这时候,伴随着对华的大量投资,伴随着东芝电视、日立音响,日本科幻作品又重新被引进到中国。影响最大堪称《铁臂阿童木》,予国人之教益超过了同时期的《大西洋底来的人》,其中的机器人形象,在国人心中,也比阿西莫夫的机器人更有型。直至到了 2003年4月7日,在阿童木生日来临时,中国人还展开了盛大纪念。另外,在1970年代中后期和1980年代中期,值得一提的是翻译了堺屋太一的《油断》和小松左京的《日本沉没》,是以非常认真的心情对待的,相较于美国的《星球大战》,后者在中国人看来,只是闹剧一番,但离生活太远,没有太大意义。

但这一段时期里,产生系统影响的,还是美国和英国的科幻。丛书中的《科幻文学入门》一册,在“认识外国科幻”一章里,提到了美英诸国的科幻,甚至提到了波兰的科幻,但也没有日本科幻。因为丛书时代的这一代科幻人,多去美英留学,比如吴岩和笔者,都做过美国的访问学者。著名科幻作家王晋康也去过美国访问,因此,在他的《七重外壳》、《替天行道》等小说中,会出现美国社会的描写。而在作家刘慈欣的小说中,美国或者北约,也是一个主要的对象。有一段时期,大量的中国科幻小说,人物和地点,都是西方国家的,以致武田雅哉说,“这些作品的作家们可能是一边翻外国科幻小说一边作自我消遣的文章”。因此从丛书中,我们进一步看到,台湾与香港的科幻小说历程,当然也被美式的主题所主导,后现代、女权主义、机器文化、电脑朋克等等港台科幻元素,都有浓浓的西方味道。那么,日本在中国科幻作家的潜意识中,就或被置于不那么重要的位置了。相对于真正的西方,日本毕竟是模本。而俄罗斯的科幻,虽然有那么优秀的作品被翻译过来,却影响不大。是因为俄罗斯已在现代化过程中落伍了吗?

今年8月底,世界科幻大会首次在亚洲召开(日本横滨),一些中国科幻作家和评论家,包括“科幻新概念理论丛书”的编辑者,才第一次踏上日本,回想着鲁迅和梁启超当年在彼地为我们艰辛地传播科幻文化的火种,这次盛会将在未来产生怎样的余响呢?

有意思的是,从国内最新的一些科幻作品上看,晚清和当代中国科幻再次发生着共鸣。比如,丛书中提到,晚清科幻,是科学救国的主题,里面就有国防军备的科学幻想。而今天的科幻大家如刘慈欣和王晋康的确都设想过超级武器,使中国在与敌国的战争中胜出,或者不战而屈人之兵。晚清时代,还有民生实业的科学幻想,而我们看到,何夕的《田园》和《六道众生》,以及刘慈欣的《地火》等等,都描述了用现代科技解决粮食、人口和资源问题,从而建立新型的产业。至于百年来的民族意识觉醒主题,在《中国太阳》中亦得到了很好的反映,刘慈欣在小说中暗喻了一个农耕民族在宇宙时代的新生。王晋康的《拉格朗日坟场》,则表现了中国人拯救世界的主题,而凌晨的《月球背面》,让中国人成为了月球上骄傲的漫步者。对社会的反思仍然是当代中国硬科幻作家的一个重大命题。如刘慈欣的《瞻养人类》,实际上是描写了贫富差距极大化的结果。但与一百年前不同的是,如今,也有更多作品表现出了对科学技术的批判和怀疑。而与晚清的种族存亡主题有异的是,民族复兴的自豪感、自信感更多了。从政治背景上看,科学救国无疑有了更加强大的现实基础。我们已经有了原子弹,有了人造卫星,有了载人飞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已在国家层次上得到了弘扬。自主创新已成为国家复兴的系统工程。因此,20世纪的中国科幻当然还会带有工具性的色彩,只是,在年轻一代作家那里,又怎样呢?科幻是否被更加个人化的,更加娱乐化的元素消解呢?1980年代出生的拉拉等人的一些如此惊艳而特异的小说,表现的又是什么呢?他们已经不同了,前进了,因为本身是现代化的产物而不是孕育者了。而在港台这些逐步后现代起来了的地区,新的科幻小说正在诞生。

日本的科幻或者幻想文学的影响仍在继续。星新一的作品被大量翻译。还有简井康隆。还有梶尾真治。无不具有奇特的趣味,与西方科幻小说非常不同。李重民翻译了小松左京的《无尽长河的尽头》。我们也读到了濑名秀明的《寄生前夜》。《科幻世界》编辑部重新出版了全本的《日本沉没》。从广义地讲,日本的幻想文学还包括了村上春树的《海边的卡夫卡》等一系列作品。另外,电影方面,我们看到了《哥斯拉》以及北野武的一些作品比如《东京圣战》,同样是描写虚拟社会的,刘慈欣还对它进行了评论。日本的月亮公主影绘剧上海演出。但相对于日本的言情、推理和恐怖小说,日本的幻想和科幻小说在中国的影响还不大。

今年8月底,世界科幻大会首次在亚洲召开(日本横滨),一些中国科幻作家和评论家,包括“科幻新概念理论丛书”的编辑者,才第一次踏上日本,回想着鲁迅和梁启超当年在彼地为我们艰辛地传播科幻文化的火种,这次盛会将在未来产生怎样的余响呢?

日本沉没是哪国小说写的
《日本沉没》,是一本于1973年出版、由小松左京著作的日本科幻小说。为第27回日本推理作家协会赏、第5回星云赏日本长篇组的得奖作品。同年东宝将之拍摄成电影,结果大大轰动了日本社会,也成为了灾难电影热潮的先驱者。东京广播公司于2006年将电影翻拍。另外,本作品也被改编制作成特摄电视剧、漫画和广播剧...

求一部小说名字,叫什么档案
或许你在寻找的是《超时空档案》。这部小说是由日本作家东野圭吾创作的,于2007年首次出版。在小说中,主人公能够预知未来,涉及到超自然和科幻元素。希望这是你在找的小说。

无尽长河的尽头作者简介
其中,《日本沉没》在1974年获得了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首都消失》在1985年获得了日本科幻小说大奖。1993年,日本群马县的天文爱好者将他们发现的小行星命名为“小松左京”,以表彰他对科幻文学的贡献。综上所述,小松左京不仅在文学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他的作品也充满了对宇宙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他的贡献...

森冈浩之部分著作内容简介
森冈浩之部分著作简介日本科幻小说作家森冈浩之的代表作《星界的纹章》(星界之纹章),这部作品分为小说版三集和电视动画十三集,还被改编为PlayStation上的SLG(战略游戏)作品。故事围绕自马汀行星出身的少年杰特展开,他因机缘巧合成为亚维贵族,与帝国王女拉斐尔结识。在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边缘,...

寄生前夜内容简介
寄生前夜的剧情聚焦于一个深刻的科学假设。在人类体内至关重要的能量供应者——线粒体,曾有过一段不愿被束缚的历史。大约二十万年前,它们渴望摆脱宿主,寻找新的生存方式。而今,这个机会终于来临。线粒体得知日本国立大学的生化学家永岛利明正在研究单细胞和DNA复制生物的先进技术,于是巧妙地设计了一...

有什么科幻小说被改成了影视作品?
1.《银河帝国》:这是艾萨克·阿西莫夫的经典科幻小说,已经被改编成多部电视剧和电影。其中,2021年推出的苹果公司电视剧版《银河帝国》在视觉效果和故事表现方面获得了高度评价,成功地再现了小说的复杂宏大的宇宙世界和政治斗争。2.《了断》:这是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一部经典推理小说,已经被改编成多部...

谁知道一位日本作家写的《喂 出来》
《喂 出来》这部小说作者是日产作家的星新一 这是一篇科幻小说,情节全然出于幻想,理念却发人深省。小说先渲染新发现的一个洞深不可测,因此成了处理城市垃圾的最好场所,各种各样的垃圾都扔进洞里,城市变得越来越美好,可奇怪的是,最初对着洞口的一声叫喊传来了,扔进洞里的一块小石头飞来了。接...

急求一篇科幻小说,日本作家的
应该是梶尾真治的《回忆爱玛侬》吧

记得科幻世界上有一个日本作家写的一篇恐怖科幻小说,名字不记得了,讲的...
您说的文章题目是《野性之口》,作者是日本的小松左京,翻译是赵海虹。该文章发表在《科幻世界》2002年2月号的第72页。这里可以阅读:http:\/\/gm2.home.shangdu.net\/cgi-bin\/leo\/bbs\/topic.cgi?forum=11&topic=1

《人造美人》:在星新一短篇作品中感受科幻的意趣
近期,日本科幻小说作家星新一有两部作品《人造美人》和《喂——出来》在中国出版。我首先选择了创作时间更早的《人造美人》阅读,这是一部汇集了39个短篇作品的合集。在这部作品中,有些故事是科幻特色比较鲜明的,充满对科学技术的展望;有些故事是通过药剂等实现不可思议效果的,在我看来更具魔幻色彩;有些故事是目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