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考的问题

以前的成绩还算是可以的,但我觉得很空虚,对中考没底。我想请教一下大家:
1.体育不及格是不是不能上市重点(我是韶关的)。
2.中考题难吗?多不多难题?
3.要注意哪些事项?有哪些学习技巧?
谢谢

我这里有两种学习方法,一个是文科的代表(历史),一个是理科的代表(化学).由于要把所有的科目打完是超出回答字数的,所以这里选了两个代表,其它的文理科可照此迁移.

虽然我们常常说学习没有固定的方法,但是,一定要讲究方法。好的方法可以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是学习初中历史的一种方法,同学们不妨试一试。

第一步课前认真预习首先,通读两遍课文,对于那些不认识的字一定查字典,除了要注音,还要明白这些字在课文中的含义。

然后,根据课文内容,写出比较详细的提纲。提纲的格式可以模仿老师上课时的板书。但必须体现出历史事件的时间、人物、地点、事件的名称、原因、经过、结果和影响。

另外,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以及把自己要提的问题也写出来,以便在老师讲课时获得解答或者向老师提问。

第二步上课认真听课、思考、笔记根据自己预习的情况,认真听老师的讲解,注意自己的理解那些地方与老师的讲解不一样,自己还有那些地方没有预习到,自己预习时存在的问题老师是否讲了答案,如果讲到了要立刻记录下来。老师讲完后,自己要详细回忆一遍老师讲的所有内容,想一想,还发现了哪些新问题。如果有,还要在课后向老师提问,获得答案。

第三步课后复习、巩固首先,再读一遍课文,再看一遍预习提纲,根据课堂上教师的讲解,修改提纲。

然后,完成课后作业,做作业时,不要照书抄,要尽量根据自己的记忆写出答案,确实写不出来,再看看书,记一记,然后写出来。作业不能拖,要及时完成。还要书写工整、条理清晰。

最后,不要忘了,过三天,要把学过的内容再快速读一遍,以便及时巩固。

第四步阅读课外书籍或做课外练习,扩充知识面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与课文有关的课外书籍或做课外资料上的一些练习题,这不仅可以扩充知识面,而且所学的知识更不会忘记。

同学们,请记住,成功=充分利用时间+正确的方法;成功永远属于勤奋者。

文章来源:清华大学附属中小学网校
学习方法多种多样,经过多年的探索,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多看、多练、多想、多问。
一旦拿起课本,就要人到、心到。看历史书,不能单纯地读故事,而要多加思考。做习题是巩固知识的最佳途径。做错的练习要及时解决,弄不懂就要发问。“问”的范围很广。可以与同学讨论,可以与老师讨论。
二、勤于记忆,勤于做笔记。
记忆不等于背诵。若把背诵认为记忆,是不能牢牢记住知识点的。记忆要不断的反复,即重复又重复,本人认为课后五分钟回忆能收到最佳的效果。自习课和晚修课时间抽半小时记忆当天的内容。这样能进一步消化知识。睡觉前简单回忆提纲也是很好的方法。
以上的方法是个体的记忆方法,还有群体的记忆方法。空闲时间,找几位同学,一位负责发问,其他的抢答。这既有趣味,又有意义。并且记得特别深。
无论固定性,还是随意性,只要坚持,才有成果。
做笔记,要善于简单化、结构化、体系化。
三、自制辅助材料——历史小卡片。
将某些知识点归类,摘录在一页独立的纸张上。这便于记忆。
以课本为主题,适当订阅有关历史的杂志和历史参考书。
学无定术,适合自己的就是好放法。
四、努力培养对历史科的兴趣

学习和掌握历史知识关键是要把握好三个环节:记忆、理解和运用。这三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

首先,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过程、历史概念等知识的获取是通过记忆来完成的,这是学好历史的第一步。如果没有对历史知识的牢固记忆,理解和运用就无从谈起。这里所说的记忆并不是简单、机械的死记硬背而是多角度、多层次、多情景的记忆。例如,初中历史第二册第十四课《五代辽宋夏金的社会经济》中提到:“从五代起,南方的农业生产水平逐渐超过北方。”对这句话可以从三个角度来设问:一是何时我国南方的农业生产水平逐渐超过了北方?二是自五代起,我国南北方的农业发展水平发生了什么显著变化?三是我国经济重心是在何时南移的?这样就不仅可以掌握历史史实,而且可以举一反三,考试时才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其次,要正确理解已经掌握的各种历史现象。正确理解史实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如果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出现偏差,就不可能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思维结构、思维品质。这样也就不能正确的解决问题和得出新的结论。仍以《五代辽宋夏金的社会经济》为例,“繁华的城镇”的兴起和作用,是这节课同学们理解的难点。北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发展为城镇的兴起奠定了物质基础,农产品的种类和产量的增加需要扩大产品交换的市场,于是城镇应运而生。可见,城镇是商业(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城镇中的主要商品种类大多数是日常生活和劳动工具,随着城镇的发展,无地或破产农民逐渐脱离农业生产,转而从事手工业或经商,投入到工商业发展和商品经济发展的行列中。城镇的兴起又促进了工商业(商品经济)的发展。理解了老师对这段内容的分析,同学们不难得出以下结论:商业(商品经济)的发展促成了城镇的兴起,而城镇的兴起又推动了工商业(商品经济)的发展。

再次,要正确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解决历史问题。只学不练达不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典型而精当的练习既能从多角度考察你的学习情况,又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对知识起到查缺补漏的作用,从而使你在记忆、理解的基础上做到前后知识的融会贯通。例如:列举与北宋、南宋同时并存的少数民族政权。做这道题目的思维结构是:首先分别弄清与北宋、南宋并存的少数民族政权有那些;然后再具体分析各政权的交替、传承和相互关系;最后得出正确答案:与两宋并存的少数民族政权有辽、西夏、大理、金、西辽、西州回鹘、黑汗王朝。这样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巩固了知识,又掌握了学法。

记忆、理解、运用,在这一循环过程中,历史不知不觉成为你的朋友,而历史成绩在扎实的基础上自然会得到提高.

常常听到同学反映化学很难学,说化学是一门不文不理的学科。但它又是中学阶段的重点科目之一,不能不学。该怎样才能学好化学这门课呢?以下是我个人的几点经验,希望对各位同学能有所帮助。

一、要确实学懂每个知识点学懂的标准是让学生对每个概念和规律能回答出它们“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等问题。对一些相近似、易混淆的知识,要能说出它们的联系和本质区别;能用学过的概念和规律分析解决一些具体的化学问题。为了学懂,同学们必须做到以下三点:认真阅读课本;认真听讲;理论联系实际。课本知识是前人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准确精练,不是随便看看就可弄懂的,必须反复阅读和揣摩,通过课前的阅读了解知识重点、难点和疑点,以便上课时有目的听讲,提高学习效率。课堂上,老师对重点和难点的知识讲解一般会比课本更具体更详细、更透彻;认真听讲,一方面能更好的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加深理解,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学习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思维能力;此外,重视实验,理论联系实际也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这是因为化学知识都是从生产、生活、科学实验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是一门实验性极强的学科。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相联系,不仅能提高动手能力,而且能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二、要掌握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中学化学的规律很多,但化学反应现象和过程却千变万化。只掌握了基本概念和规律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如比较和分类、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以及知识迁移等方法。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提高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的化学问题。

三、要即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对课堂上刚学过的新知识,课后一定要把它的引入、分析、概括、结论、应用等全过程进行回顾,并与已有的相近的旧知识进行对比,看看是否有矛盾,否则说明还没有真正弄懂。这时就要重新思考,重新看书学习。在弄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要即时完成作业,有余力的同学还可适量地做些课外练习,以检验掌握知识的准确程度,巩固所学知识。不要“舍本求末”,一味去研究课外知识而忘了课本知识的联系与总结。

四、要做一定量的练习
练习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运用所学知识的一种体现,因此务求真正弄懂,务求有所收获。就像一位教育家所说:做习题可以加深理解,融汇贯通,锻炼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道习题做不出来,说明你还没有真懂;即使所有的习题都做出来了,也不一定说明你全懂了,因为你做习题时也许只是在套公式而已。练习能让自己知道懂在什么地方,不懂又在什么地方,并设法去弄懂它。

五、要扩大知识面,开拓视野
实践表明,化学成绩优秀的同学,无不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籍。这是因为,不同的书籍,不同的作者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式来阐述问题,阅读者可以从各方面加深对化学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学到很多更巧妙更简捷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在这方面我自己就有切身的体会,见识一多,思路当然就活了。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3-13
我是上一届参加中考的
可能由于是广东省出的题目
个人感觉不难
注重基础知识
所以课本上的知识要掌握
(我记得物理考了有关能源的问题,那题很多人做错了)
数学比较简单(但是可能这次中考会考难的,因为听说是一年简单一年难)
理科主要要多做题
买很多试卷回来做
(题海战术其实还是很有效的)
语文要背古文和古文的翻译
英语要多做题练习语感
听力个人感觉比较难
比平时做的语速要快很多
历史政治那些就只有死记硬背了
当然也要做题了
总之多做题是很有用的
不知不觉就提高了

我中考考得也不是说很好的那种
你要有兴趣我可以咨询一下
我们的同学个个都是高手
第2个回答  2009-03-08
1.虽然体育也计分,但是占得分和影响不是很大,不用太担心这一问题

2.中考的题不是十分难,主要是基础题演变而来的题型。考的知识点贯穿整个初中,没有注重哪一个年级

3.作息要正常,不能因为练习还没有做好就熬夜或晚睡.最好是做好老师布置的作业后再做课外练习.
课前要做好预习,否则会不明白老师所讲的内容,就算明白,印象也不深刻,好快就会忘记的.上课做好笔记,课后复习.(我知道时间会不够,所以你最好有个合理的安排)
这些是需要注意的,其他的需要根据你自己的实际去摸索,对症下药.
第3个回答  2009-03-08
跟你说 一定要读高中 “因为怕别人看不起你不是重点高中而不招收你做护士.!” 没有道理 只有你高考能考好点 就能考到好的大学 没有看得起看不起一说 千万不要读技校 技校毕业可能就能工作 但是 你大学毕业的工资就要高的多 而且等你高考的时候没准能报医生等好的专业了 ?
还有一个好的高中=一个好的大学的一半 明白? 要好好读高中
第4个回答  2009-03-08
1.体育是计分的
2.不会很难
3.学习技巧嘛~~~只要适合自己就行了
第5个回答  2011-02-22
中考不可以吧,高考才能复读吧。

中考前需要注意的问题
中考前需要注意的问题 考前注意事项 1.衣食住行方面 中考前后时间,家长要时刻关心天气变化。六月的天,气温不是很稳定,早晚凉,家长嘱咐孩子及时增减衣物。一旦感冒也要持续1个星期左右,身体出问题,会影响考试。考试时,穿自己平时觉得舒服的衣服,切不可为了吸引眼球,穿着奇装异服,分散考试注意力。

中考即将来临,家长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家长要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度、成绩和遇到的问题。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足,帮助他们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中考是一个重要的考试,孩子可能会感到压力和焦虑。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鼓励他们保持积极的心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家...

有些什么关于中考分配生的问题?
公平性问题:公平性是中考分配生制度最受争议的方面之一。一方面,它为优秀学生提供了进入更好学校的机会;另一方面,它也可能导致资源过度集中,使得其他学生失去公平竞争的机会。资源分配:资源分配不均是另一个重要问题。优质高中往往拥有更好的师资、设施和教学资源,而普通学校则可能缺乏这些资源。这可能...

备战中考,初三学生需要怎么样解决问题,少走弯路,顺利通关呢?
在我们遇到新问题的时候,可以利用以前的经验寻找出解决新问题的方法。二、同样的错误不再犯 偏科的那一门课程,需要设一个错题本,小到作业,中到随堂考、大到月考、期中、期末,将自己所做错的所有题目全部及时的收集整理,对每道自己做错的题目进行详细分析,找出造成错误的症结所在,明白自己的薄弱环...

初三学生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备战中考
初三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对于某些学科或知识点的理解能力较差。解决方法:首先,学生要对自己的薄弱学科进行及时的诊断,找出具体的问题所在。其次,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利用集体智慧解决难题。而且,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借助在线教育平台和学习网站进行针对性学习。问...

中考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中考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如下:一、考生自觉服从监考人员管理,不得以任何理由妨碍监考人员等考试工作人员履行职责,不得扰乱考场及其他考试工作地点的秩序。二、考生凭《准考证》在每科考前30分钟(第一科为考前35分钟)进入考场,对座位号入座,并将准考证放在考桌左上角,以便查对。开考铃响后,才能开始...

2023年中考题目的难点有哪些?
思维能力的考察:中考题目越来越注重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这要求学生不仅要记忆知识,还要能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于那些平时缺乏这方面训练的学生来说,这可能是一个难点。时间管理:中考通常在两天内完成,考试科目多,时间紧张。学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所有题目,这对时间...

中考复习要注意的八大问题是什么
中考的时间通常来说都是比较严格的,因此要争取一遍过,做过的简单题通常不要再回过头看它。五、卷面要整齐 严格按要求用笔,平常写字马虎的同学要注意笔迹明晰。六、仔细检查,不要提前交卷 首先看姓名、考号等是不是正确,再看是不是真的全部做完了试题,每一页都做完了。如有时间,可进行从头到尾...

中考时需要注意什么吗?
考试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测试,也是对学生品质的审核,学生在考试的时候,不要想着作弊。考生要注意自己的饮食问题,不要因为心情的缘故,导致自身健康出现问题。学生要注意,家长在考试前准备丰富食物的时候,学生需要根据自己情况,进行选择。中考前后都属于较热的阶段,学生要防暑防凉,保护好自己。学生面对...

初三生在备考中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才能在中考中取得不错的成绩呢?
初三学生在备考的时候应该要注意放松心态,千万不要过度紧张。想要在中考中考出好成绩,就一定要制定计划合理的分配复习时间,争取把每一个知识点都攻破,这样才可以在考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初三考生在备考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家长们都知道吗?中考是初中阶段最重要的一场考试,其也是人生中的第1个...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