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长发育到一定的阶段,会变得特别叛逆,家长越不让做的事情,越会偷偷摸摸的做。家长鼓励支持做的事情,一定会找各种理由搪塞过去,家长说也不听,打又不能,真是特别头疼的一个阶段。
可能很多老人会觉得,孩子还小不懂事,等长大了就好了。其实这不是每个孩子都会出现的问题,这与孩子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有关系,家长需要知道问题的原因,才能帮助孩子改正。
和妈妈做对不听话,让他往东偏往西,愁怀家长倩倩是一位全职妈妈,自从怀孕开始就辞掉了工作在家养胎,生完孩子之后因为双方老人不能帮忙照顾孩子,所以倩倩就成了全职妈妈。
还好倩倩生的是个小女孩,从小都比较听话,不是特别淘气,倩倩照顾起来不会太累,可是自从女儿过完3岁生日,不知道是哪里不对了,脾气变化很大。
之前能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收拾玩具、擦桌子、倒垃圾等,可是最近开始不但不会主动帮妈妈忙了,还不听妈妈的指挥,总喜欢和家长作对。
比如倩倩让女儿把餐桌上的玩具收起来,洗手准备吃饭,可是等了半天,女儿不但没有收拾玩具,反而在餐桌上玩起了玩具。
还有女儿有点流鼻涕,倩倩让女儿多和温开水,可是女儿要么不喝水,要么喝凉水,真是让倩倩无语。
倩倩很发愁,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这个阶段,还是女儿经历了什么突然变成这样。在心理学上有个名称叫做“反弹效应”,和倩倩女儿的表现有关系。
什么是“反弹效应”反弹效应就是别人越强调不让做的事情,就越想去做,越不让想起的事情,就总会不自觉的想起。
无论是针对孩子还是大人,大人不唱反调是因为理性在管理,而孩子还没有足够强的自控能力,所以经常出现这个情况。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情况比如有一个笑话“灯泡不要放进嘴里,会拿不出来”,可就有一些人不相信,觉得能放进去就能拿出来,尝试后的结果就是去医院求助医生。
比如家长端上来刚出锅的饭菜,告诉孩子不能用手碰会烫到,可是家长刚转身离开,就听到了孩子的哭声,因为伸手摸了饭菜被烫到了。
不是孩子故意要唱反调,而是越强调不行的事情,越想去试试,大脑产生的潜意识行为。
平时坐车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去开门?坐电梯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在里面跳?成年人只是用理智告诉自己不可以,但是大脑中还是会去设想。
什么原因导致孩子出现“唱反调”1)心理方面,好奇心在作祟
如果说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好奇害死猫”,这句话本是形容小猫的好奇心,其实对于人类也是一样,特别是孩子。
生活中很多事情很多物品都是第一次见到,自己还没有尝试妈妈就告诉“不可以”,心里总会惦记着。
比如妈妈从小就告诉我们不可以摸电,但是还是有很多被电伤的孩子,因为她们好奇如果摸了会怎样。
2)缺少关注,求关注的表现
如果爸爸妈妈平时工作比较忙,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可是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特别渴望家长的关注,虽然有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陪伴,但是都替代不了爸爸妈妈的位置。
所以孩子想通过“唱反调”的方式来获得妈妈的关注。比如周末妈妈休息在厨房忙碌,告诉孩子不能去厨房担心烫伤,可是孩子总会去厨房“捣乱”,其实这是在求妈妈的关注而已。
3)抵抗的一种方式
很多家长做事情或者做决定的时候,不会和孩子商量,更不会听取孩子的意见,不管孩子是否愿意就强加给孩子。
而孩子对家长不能反抗,想要宣泄心中的不满就只能用唱反调的方式。
比如家长给报了不喜欢的兴趣班,孩子就故意拖延迟到或者不完成作业,来表达对兴趣班的反对。
唱反调的是好还是坏① 成长的表现
孩子小的时候家长说做什么就做什么,因为他对世界的一切都是未知的。而随着孩子长大,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自我意识逐步形成。
所以当家长提出与孩子意愿不符的想法时,孩子就会唱反调,可能对于家长来说会比较伤心,觉得孩子不再听自己的指挥,可是对于孩子来说是长大了。
② 更聪慧,有自己的想法
有心理学家表明,唱反调的孩子大脑更聪明,有比较强的思维逻辑和自我意识。
能够遵循自己的内心想法,不盲从不妥协,面对大家都认可的事情敢于提出自己的质疑,对于科研方面的研究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家长如何解决孩子唱反调的情况1)换位思考
其实有的时候孩子心里是明白家长的做法,都是为了自己好,只是不能接受家长命令的口吻和高高在上的感觉,特别是针对青春期的孩子。
所以家长应该学会和孩子换位思考,做事情的时候从孩子角度去想,去说,家长自己做了好的榜样,即便孩子不说但是也会看着眼里。
比如家长总是告诉孩子过马路不要闯红灯,孩子根本不往心里去,如果家长每次都能乖乖等绿灯亮起来再过马路,孩子以后也不会在闯红灯了。
2)了解孩子内心
如果让孩子去做一件事,孩子总是拖拉或者不主动做,家长不妨换个思维方式,孩子喜欢竞争感,喜欢争强好胜,家长可以和孩子比赛。
比如让孩子收拾玩具,孩子不听,家长可以说“我负责收拾卧室的玩具,你负责收拾客厅的玩具,看咱们谁是第一名”,相信孩子不但喜欢做,还会很快完成。
3)多沟通
面对孩子的好奇心,家长不是一句简单的“不可以”就结束了,可以提前告诉孩子如果这样做了会有怎样的结果。
比如家长告诉孩子不能摸刚出锅的饭菜,孩子一定会偷偷去摸,所以家长可以提前让孩子尝试,找到温热不烫的东西让孩子去触摸,告诉他这叫烫,烫过之后会受伤、会疼、需要看医生。
相信孩子知道了结果自然就不去好奇了,多一些耐心去沟通,让孩子明白你的“不可以”,也是帮助孩子认识世界的方法。
4)转移注意力
有一句话说“冲动是魔鬼”很多时候孩子和家长唱反调,家长也会更气愤,双方的情绪和矛盾就会更激化。
这个时候家长尝试一下,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一味的僵持下去也得不到想要的结果。
比如下雨天孩子非要下楼去踩水,家长担心孩子着凉不同意,不妨试试陪孩子一起玩会玩具或者看看绘本,一会孩子就会忘了下楼的事情。
5)给孩子几个选择
给孩子提前设置选择,就是让孩子在家长可控的范围内去做事情。如果只告诉孩子可以和不可以,孩子就容易唱反调。
多了一个选择看似把决定权给了孩子,其实只是家长“曲线救国”的方法。
比如:天黑了让孩子回家,如果只告诉孩子立刻回家,孩子肯定不能同意,家长可以试试说“天黑了我们需要回家,你是现在回家,还是2分钟之后再回家”。
毫无悬念孩子一定会选择2分钟后回家,对于家长只是晚了2分钟,但是结果还是回家了。
对于这时期的孩子,家长需要更多的耐心,打和骂是一定不能采取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