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能说明苏东坡乐观,旷达的事例和他人对他的评价

  黄庭坚:
  人谓东坡作此文,因难以见巧,故极工。余则以为不然。彼其老于文章,故落笔皆超逸绝尘耳。
  ----《跋东坡<醉翁操>》
  晁无咎:
  苏东坡词,人谓多不谐音律。然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
  徐度:
  (柳永)词虽极工致,然多杂以鄙语,故流俗人尤喜道之。其后欧、苏诸公继出,文格一变,至为歌词,体制高雅。
  ----《却扫篇》
  陆游:
  世言东坡不能歌,故所作东府词多不协。晁以道谓:绍圣初,与东坡别于汴上,东坡酒酣,自歌《古阳关》。则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耳。
  ----《老学庵笔记》
  陈洵:
  东坡独崇气格,箴规柳、秦,词体之尊,自东坡始。
  ----《海绡说词》
  王国维:
  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欧、秦似摩诘,耆卿似乐天,方回、叔原则大历十子之流。
  ----《清真先生遗事·尚论三》
  朱依真:
  天风海雨骇心神,白石清空谒后尘。
  谁见东坡真面目,纷纷耳食说苏辛。
  蔡嵩云:
  东坡词,胸有万卷,笔无点尘。其阔大处,不在能作豪放语,而在其襟怀有涵盖一切气象。若徒袭其外貌,何异东施效颦。东坡小令,清丽纡徐,雅人深致,另辟一境。设非胸襟高旷,焉能有此吐属。
  ----《柯亭词论》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很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政绩显赫,深得民心。
  这样持续了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当时有人(李定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而此时苏轼经此一狱已变得心灰意懒,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
  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新党势力倒台,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苏轼于是年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学士知制诰。
  俗话说:“京官不好当。”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元佑六年(1091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外放颍州。 元佑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再次被贬至惠州(今广东惠阳)。后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享年六十六岁。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6881.htm#2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求能说明苏东坡乐观,旷达的事例和他人对他的评价
东坡词,胸有万卷,笔无点尘。其阔大处,不在能作豪放语,而在其襟怀有涵盖一切气象。若徒袭其外貌,何异东施效颦。东坡小令,清丽纡徐,雅人深致,另辟一境。设非胸襟高旷,焉能有此吐属。---《柯亭词论》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很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

表现苏东坡乐观旷达的事例
西湖之美和苏轼因贬逐杭州通判形成了对比,体现出苏轼旷达精神境界,他十分乐观,笑面人生。2、苏轼因为“乌台诗案”差点送命后被贬黄州,一次出行遇雨,一行人被雨淋得很狼狈,唯有苏轼发出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感慨,这绝对不是遇雨的感受,而是经历无数人生挫折与磨难后的感悟,是一种对人生超...

对苏轼的历史评价
苏轼历史评价: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从文学史的范围来说,苏轼的意义主要有两点:首先,苏轼的人生...

谁有表现苏东坡乐观的诗句,事件以及人们的评价
“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以上数句,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过片到“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雨过天晴...

谁有表现苏东坡乐观的诗句,事件以及人们
所以他豪放无比,连狗也对着他吠叫,苏东坡只是说,高唱大江东去。典故有东坡笠屐,但穿戴起来却甚是奇怪,惹得当地妇孺争笑,所以他说“细看来,不是杨花,兹游奇绝冠平生”的豪放诗句,点点是离人泪。 ”苏轼旷达,所以他在海边写下“九死南荒吾不恨,我心岿然不动”苏轼乐观 ...

谁有表现苏东坡乐观的诗句、事件以及人们的评价?
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 纵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在读者面前 。读罢全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在我们...

苏东坡的哪些词作表现了他的乐观旷达和人生哲理?
苏轼,这位旷达的词人,以他的豪放词风在历史长河中独树一帜。让我们跟随他的笔触,领略他积极乐观的事例。先来看他的《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犬,右擎苍鹰,千骑驰骋,平冈如飞,倾城皆随太守,射虎的英勇仿佛孙郎再世,那份豪情与壮志,令人热血沸腾(左牵黄,右擎苍,千骑卷平冈。为...

苏东坡旷达乐观事迹
也给自己的创作开辟了一方广阔天地。 “心烦手不闲,手忙心怡然。”苏东坡在流放中,心中虽然烦闷,但却没有无所事事,反而事必躬亲,进而发展出耕地、烹调的爱好。在劳动中,他的心情也变好了。他成功地把“致君尧舜”的入世心态很快地转变为“聊从造物游”的出世心态,并激发出独特的创造力。

试论苏东坡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也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追求。        热爱生活,进退自如——正是由于对生活充满热爱,苏轼从来没有被艰难困苦所压倒,而是永远含笑面对人生。即使晚年贬谪岭南,处境艰难,他仍然随时去发现生活中的乐趣。如《食荔枝二首》云:“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古今中外名人对苏轼的评论
1、陆游:公不以一身祸福,易其忧国之心,千载之下,生气凛然。(苏东坡并不因自身境况的变化,来改变对国家的担忧和关注,在长久的岁月中依然坚持爱国之心不改,令人敬畏。)2、王士祯:汉魏以来,二千余年间,以诗名其家者众矣。顾所号为仙才者,唯曹子建、李太白、苏子瞻三人而已。(自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