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毛遂自荐的原文,我指的是古文出处

如果能加上白话文翻译更好

原文:

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文不能取胜,则歃血於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於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原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

出自《平原君虞卿列传》,选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七十六。

译文:

秦国围攻邯郸时,赵王曾派平原君去求援,当时拟推楚国为盟主,订立合纵盟约联兵抗秦,平原君约定跟门下有勇有谋文武兼备的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楚国。平原君说:“假使能通过客气的谈判取得成功,那就最好了。如果谈判不能取得成功,那么也要挟制楚王在大庭广众之下把盟约确定下来,一定要确定了合纵盟约才回国。同去的文武之士不必到外面去寻找,从我门下的食客中选取就足够了。”

结果选得十九人,剩下的人没有可再挑选的了,竟没办法凑满二十人。这时门下食客中有个叫毛遂的人,径自走到前面来,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说:“我听说您要到楚国去,让楚国作盟主订下合纵盟约,并且约定与门下食客二十人一同去,人员不到外面寻找。现在还少一个人,希望您就拿我充个数一起去吧。”平原君问道:“先生寄附在我的门下到现在有几年啦?”毛遂回答道:“到现在整整三年了。”

平原君说:“有才能的贤士生活在世上,就如同锥子放在口袋里,它的锋尖立即就会显露出来。如今先生寄附在我的门下到现在已三年了,我的左右近臣们从没有称赞推荐过你,我也从来没听说过你,这是先生没有什么专长啊。先生不能去,先生留下来。”毛遂说:“我就算是今天请求放在口袋里吧。假使我早就被放在口袋里,是会整个锥锋都脱露出来的,不只是露出一点锋尖就罢了的。”平原君终于同意让毛遂一同去。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东周时期王道废弛,秦朝毁弃古代文化典籍,以致明堂、石室的珍贵图书典籍散失错乱。汉朝建立后,萧何修订法律,韩信申明军法,张苍制立章程,叔孙通确定礼仪,品学兼优的文学之士逐渐进用,《诗》《书》等被毁弃的古书亦不断在各地被爱好文学的人士搜寻并献出。

《史记》是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主体。它以历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为史书编撰的主线,各种体例分工明确,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占全书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由此,司马迁创立了史书新体例“纪传体”。

《史记》取材相当广泛。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世本》、《国语》、《秦记》、《楚汉春秋》、诸子百家等著作和国家的文书档案,以及实地调查获取的材料,都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重要材料来源。

特别可贵的是,司马迁对搜集的材料做了认真的分析和选择,淘汰了一些无稽之谈,如不列没有实据的三皇,以五帝作为本纪开篇,对一些不能弄清楚的问题,或者采用阙疑的态度,或者记载各种不同的说法。由于取材广泛,修史态度严肃认真,所以,《史记》记事翔实,内容丰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平原君虞卿列传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7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合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毛遂自荐
【原文】
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而还。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荐于平原君曰:“今少一人,愿君既以遂备员而行矣。”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诵,胜未有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论议,十九人皆服。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十九人谓毛遂曰:“先生上。”毛遂按剑历阶而上,谓平原君曰:“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今日出而言从,日中不决,何也?”楚王谓平原君曰:“客何为者也?”平原君曰:“是胜之舍人也。”楚王叱曰:“胡不下!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毛遂按剑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于遂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以楚之强,天下弗能当。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楚王曰:“唯唯,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而以从。”毛遂曰:“从定乎?”楚王曰:“定矣。”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毛遂奉铜盘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遂定从于殿上。毛遂左手持盘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相与歃此血于堂下。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平原君已定从而归,归至于赵,曰:“胜不敢复相士。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数,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遂以为上客。
【译文】
秦兵围困邯郸的时候,赵国派遣平原君请求救兵,到楚国签订“合纵”的盟约。平原君约定与门下既有勇力又文武兼备的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平原君说:“假如用和平方法能够取得成功就太好了;假如和平方法不能取得成功,那么,(我)就在华屋之下用“歃血”的方式,也一定要‘合纵’盟约签定再返回。随从人员不到外边去寻找,在门下的食客中选取就够了。”平原君找到十九个人,其余的人没有可以选取的,没办法补满二十人(的额数)。门下有(一个叫)毛遂的人,走上前来,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说:“毛遂(我)听说先生将要到楚国去签订‘合纵’盟约,约定与门下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边去寻找。现在还少一个人,希望先生就以(我)毛遂凑足人数出发吧!”平原君说:“贤能的士人处在世界上,好比锥子处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显现出来。现在,处在(我)赵胜的门下已经三年了,左右的人们(对你)没有称道(的话),赵胜(我)也没有听到(这样的)赞语,这是因为(你)没有什么才能的缘故。先生没有才能,(所以)先生请留下!”毛遂说:“我不过今天才请求进到囊中罢了。如果我早就处在囊中的话,(我)就会象禾穗的尖芒那样,整个锋芒都会挺露出来,不单单仅是尖梢露出来而已。”平原君终于与毛遂一道前往(楚国)。那十九个人互相用目光示意嘲笑他却都没有说出来。
毛遂到了楚国,与十九个人谈论,十九个人都折服了。平原君与楚国谈判“合纵”的盟约,(反复)说明“合纵”的利害关系,从太阳出来就阐述这些理,到太阳当空时还没有决定,那十九个人对毛遂说:“先生上去!”毛遂手握剑柄登阶而上,对平原君说:“合纵’的利害关系,两句话就可以决定。今天,太阳出来就谈论‘合纵’, 日到中天还不能决断,(这是)为什么?”楚王对平原君说:“这个人是干什么的?”平原君说:“这是(我)赵胜的舍人。”楚王怒斥道:“为什么不下去?我是在同你的君侯说话,你算干什么的?”毛遂手握剑柄上前说道:“大王(你)敢斥责(我)毛遂的原因,是由于楚国人多。现在,十步之内,大王(你)不能依赖楚国人多势众了,大王的性命,悬在(我)毛遂的手里。我的君侯在眼前,(你)斥责(我)是为什么?况且,毛遂(我)听说汤以七十里的地方统一天下,文王以百里的土地使诸侯称臣,难道是由于(他们的)士卒众多吗?实在是由于(他们)能够凭据他们的条件而奋发他们的威势。今天,楚国土地方圆五千里,持戟的土卒上百万,这是霸王的资业呀!以楚国的强大,天下不能抵挡。白起,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竖子罢了,率领几万部众,发兵来和楚国交战,一战而拿下鄢、郢,二战而烧掉夷陵,三战而侮辱大王的祖先。这是百代的仇恨,而且是赵国都感到羞辱的事,而大王却不知道羞耻。‘合纵’这件事是为了楚国,并不是为了赵国呀。我的君主在眼前,(你)斥责(我)干什么?”楚王说:“是,是!实在象先生说的,谨以我们的社稷来订立‘合纵’盟约。”毛遂问:“合纵’盟约决定了吗?”楚王说:“决定了。”于是,毛遂对楚王左右的人说:“取鸡、狗和马的血来:”毛遂捧着铜盘跪着献给楚王,说:“大王应当歃血来签订‘合纵’的盟约,其次是我的君侯,再次是(我)毛遂。”于是毛遂在宫殿上签定了‘合纵’盟约。毛遂左手拿着铜盘和血,而用右手招唤那十九个人说:“先生们在堂下相继歃血。先生们碌碌无为,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依赖别人而办成事情的人啊。”
平原君签订“合纵”盟约之后归来,回到赵国,说:“赵胜(我)不敢再鉴选人才了。赵胜(我)鉴选人才,多的千人,少的百人,自以为没有失去天下的人才;今天却在毛先生这里失去了。毛先生一到楚国,就使赵国的威望高于九鼎和大吕。毛先生用三寸长的舌头,强似上百万的军队。赵胜(我)不敢再鉴选人才了。”于是把毛遂作为上等宾客对待。

“毛遂自荐”成语沿袭数千年来,毛遂成为自我推荐的老祖宗或代言人。毛遂是战国时代赵国平原君门下一名宾客,原本名不见经传,却一战成名,随着成语流行而名垂不朽。
平原君名叫赵胜,和楚国的春申君、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齐名,合称战国四君子。他们高居相位,为人四海,而且善于养士,所谓「食客」,多达数千人。
西元前二六○年,秦国大将白起率大军攻打赵国,长平一役,斩杀赵军45万人。赵国元气未复,闻秦丧胆,两年后,秦国又进军赵国首府邯郸。赵王紧急派平原君赵胜为使者,向楚国求救。
平原君赵胜决定精选二十名文武兼备的门客,组成访问团前往楚国。为什么需要文武双全的门客同去?平原君赵胜的打算是,能够说动楚王出兵相救最好,否则文的不行来武的,强迫楚王答应。
但宾客数千人,真堪大用者,居然凑不齐二十个。这时有个叫做毛遂的人,自我推荐。赵胜不曾见过毛遂,毫无印象,便问说:「先生在我门下几年了?」
「三年了。」毛遂答。
三年?待这么久了还默默无闻,怎么会是人才?赵胜冷冷的说:「贤才处于世间,就像锥子在布袋里,锥尖自然会露出来。如今先生在我门下三年,没人称赞推举过你,可见你没什么能耐。你不适合去,留下来吧!」
毛遂对这套说辞不以为然,他反驳说:「如果早让我在布袋里,就会脱颖而出,岂只露个尖端而已?」
赵胜见毛遂这么机灵,便让他参与,另外十九人都嘲笑他不自量力。
赵胜一行人到了楚国,游说工作颇不顺利,从旭日初升到日正当中,向楚王阐述联合抗秦的重要,楚王仍然犹豫不决。
毛遂恼火,按着佩剑走上台阶,对赵胜说:「合纵抗秦一事,利害得失一句话说清楚就可以定夺,怎么从日出谈到中午还不能决断?」
楚王见毛遂倨傲无礼,怒斥说:「还不下去?我和你主人讲话,你来干什么?」
毛遂按剑,继续向前说:「大王斥责我,是仗着楚国人多势众。但现在咱们相距不到十步,人多势众没有用,你的性命操在我手上。」
毛遂语带威胁,咄咄逼人,楚王不敢轻心。接着毛遂话锋一转,盛赞楚国兵多将广,地大人多,有称霸的本钱,却臣服于秦,是不是很窝囊?毛遂说:「白起,只是一个小角色,却曾率数万之众攻打楚国,一举夺去鄢、郢两座城,火烧夷陵,毁去楚国宗庙,羞辱了楚国祖先(事发于二十年前,西元前二七八年),这是百世难解的怨仇,连我赵国都为你羞愧,大王却不以为耻。现在提倡联合抗秦,其实是为楚国啊!」
毛遂一席话,说得楚王哑口无言。这下楚国不出兵对抗秦国也不行了。——楚国泱泱大国,没有进取心,丢脸一也;二十年前被秦国攻破的羞辱不求洗刷,丢脸二也。于是楚王和赵胜等一行人歃血为盟(用鸡、狗、马的血),订立同盟。赵胜任务完成,回国后叹息说:「我再也不敢自称能辨识人才了。」毛遂从此被奉为上宾。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3-05
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而还。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荐于平原君曰:“今少一人,愿君既以遂备员而行矣。”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诵,胜未有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论议,十九人皆服。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十九人谓毛遂曰:“先生上。”毛遂按剑历阶而上,谓平原君曰:“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今日出而言从,日中不决,何也?”楚王谓平原君曰:“客何为者也?”平原君曰:“是胜之舍人也。”楚王叱曰:“胡不下!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毛遂按剑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于遂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以楚之强,天下弗能当。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楚王曰:“唯唯,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而以从。”毛遂曰:“从定乎?”楚王曰:“定矣。”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毛遂奉铜盘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遂定从于殿上。毛遂左手持盘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相与歃此血于堂下。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平原君已定从而归,归至于赵,曰:“胜不敢复相士。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数,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遂以为上客。

【译文】
秦兵围困邯郸的时候,赵国派遣平原君请求救兵,到楚国签订“合纵”的盟约。平原君约定与门下既有勇力又文武兼备的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平原君说:“假如用和平方法能够取得成功就太好了;假如和平方法不能取得成功,那么,(我)就在华屋之下用“歃血”的方式,也一定要‘合纵’盟约签定再返回。随从人员不到外边去寻找,在门下的食客中选取就够了。”平原君找到十九个人,其余的人没有可以选取的,没办法补满二十人(的额数)。门下有(一个叫)毛遂的人,走上前来,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说:“毛遂(我)听说先生将要到楚国去签订‘合纵’盟约,约定与门下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边去寻找。现在还少一个人,希望先生就以(我)毛遂凑足人数出发吧!”平原君说:“贤能的士人处在世界上,好比锥子处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显现出来。现在,处在(我)赵胜的门下已经三年了,左右的人们(对你)没有称道(的话),赵胜(我)也没有听到(这样的)赞语,这是因为(你)没有什么才能的缘故。先生没有才能,(所以)先生请留下!”毛遂说:“我不过今天才请求进到囊中罢了。如果我早就处在囊中的话,(我)就会象禾穗的尖芒那样,整个锋芒都会挺露出来,不单单仅是尖梢露出来而已。”平原君终于与毛遂一道前往(楚国)。那十九个人互相用目光示意嘲笑他却都没有说出来。
毛遂到了楚国,与十九个人谈论,十九个人都折服了。平原君与楚国谈判“合纵”的盟约,(反复)说明“合纵”的利害关系,从太阳出来就阐述这些理,到太阳当空时还没有决定,那十九个人对毛遂说:“先生上去!”毛遂手握剑柄登阶而上,对平原君说:“合纵’的利害关系,两句话就可以决定。今天,太阳出来就谈论‘合纵’, 日到中天还不能决断,(这是)为什么?”楚王对平原君说:“这个人是干什么的?”平原君说:“这是(我)赵胜的舍人。”楚王怒斥道:“为什么不下去?我是在同你的君侯说话,你算干什么的?”毛遂手握剑柄上前说道:“大王(你)敢斥责(我)毛遂的原因,是由于楚国人多。现在,十步之内,大王(你)不能依赖楚国人多势众了,大王的性命,悬在(我)毛遂的手里。我的君侯在眼前,(你)斥责(我)是为什么?况且,毛遂(我)听说汤以七十里的地方统一天下,文王以百里的土地使诸侯称臣,难道是由于(他们的)士卒众多吗?实在是由于(他们)能够凭据他们的条件而奋发他们的威势。今天,楚国土地方圆五千里,持戟的土卒上百万,这是霸王的资业呀!以楚国的强大,天下不能抵挡。白起,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竖子罢了,率领几万部众,发兵来和楚国交战,一战而拿下鄢、郢,二战而烧掉夷陵,三战而侮辱大王的祖先。这是百代的仇恨,而且是赵国都感到羞辱的事,而大王却不知道羞耻。‘合纵’这件事是为了楚国,并不是为了赵国呀。我的君主在眼前,(你)斥责(我)干什么?”楚王说:“是,是!实在象先生说的,谨以我们的社稷来订立‘合纵’盟约。”毛遂问:“合纵’盟约决定了吗?”楚王说:“决定了。”于是,毛遂对楚王左右的人说:“取鸡、狗和马的血来:”毛遂捧着铜盘跪着献给楚王,说:“大王应当歃血来签订‘合纵’的盟约,其次是我的君侯,再次是(我)毛遂。”于是毛遂在宫殿上签定了‘合纵’盟约。毛遂左手拿着铜盘和血,而用右手招唤那十九个人说:“先生们在堂下相继歃血。先生们碌碌无为,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依赖别人而办成事情的人啊。”
平原君签订“合纵”盟约之后归来,回到赵国,说:“赵胜(我)不敢再鉴选人才了。赵胜(我)鉴选人才,多的千人,少的百人,自以为没有失去天下的人才;今天却在毛先生这里失去了。毛先生一到楚国,就使赵国的威望高于九鼎和大吕。毛先生用三寸长的舌头,强似上百万的军队。赵胜(我)不敢再鉴选人才了。”于是把毛遂作为上等宾客对待。
第3个回答  2009-03-05
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秦兵围困邯郸的时候,赵国派遣平原君请求救兵,到楚国签订“合纵”的盟约。平原君约定与门下既有勇力又文武兼备的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平原君说:“假如用和平方法能够取得成功就太好了;假如和平方法不能取得成功,那么,(我)就在华屋之下用“歃血”的方式,也一定要‘合纵’盟约签定再返回。随从人员不到外边去寻找,在门下的食客中选取就够了。”平原君找到十九个人,其余的人没有可以选取的,没办法补满二十人(的额数)。门下有(一个叫)毛遂的人,走上前来,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说:“毛遂(我)听说先生将要到楚国去签订‘合纵’盟约,约定与门下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边去寻找。现在还少一个人,希望先生就以(我)毛遂凑足人数出发吧!”平原君说:“贤能的士人处在世界上,好比锥子处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显现出来。现在,处在(我)赵胜的门下已经三年了,左右的人们(对你)没有称道(的话),赵胜(我)也没有听到(这样的)赞语,这是因为(你)没有什么才能的缘故。先生没有才能,(所以)先生请留下!”毛遂说:“我不过今天才请求进到囊中罢了。如果我早就处在囊中的话,(我)就会象禾穗的尖芒那样,整个锋芒都会挺露出来,不单单仅是尖梢露出来而已。”平原君终于与毛遂一道前往(楚国)。那十九个人互相用目光示意嘲笑他却都没有说出来。
毛遂到了楚国,与十九个人谈论,十九个人都折服了。平原君与楚国谈判“合纵”的盟约,(反复)说明“合纵”的利害关系,从太阳出来就阐述这些理,到太阳当空时还没有决定,那十九个人对毛遂说:“先生上去!”毛遂手握剑柄登阶而上,对平原君说:“合纵’的利害关系,两句话就可以决定。今天,太阳出来就谈论‘合纵’, 日到中天还不能决断,(这是)为什么?”楚王对平原君说:“这个人是干什么的?”平原君说:“这是(我)赵胜的舍人。”楚王怒斥道:“为什么不下去?我是在同你的君侯说话,你算干什么的?”毛遂手握剑柄上前说道:“大王(你)敢斥责(我)毛遂的原因,是由于楚国人多。现在,十步之内,大王(你)不能依赖楚国人多势众了,大王的性命,悬在(我)毛遂的手里。我的君侯在眼前,(你)斥责(我)是为什么?况且,毛遂(我)听说汤以七十里的地方统一天下,文王以百里的土地使诸侯称臣,难道是由于(他们的)士卒众多吗?实在是由于(他们)能够凭据他们的条件而奋发他们的威势。今天,楚国土地方圆五千里,持戟的土卒上百万,这是霸王的资业呀!以楚国的强大,天下不能抵挡。白起,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竖子罢了,率领几万部众,发兵来和楚国交战,一战而拿下鄢、郢,二战而烧掉夷陵,三战而侮辱大王的祖先。这是百代的仇恨,而且是赵国都感到羞辱的事,而大王却不知道羞耻。‘合纵’这件事是为了楚国,并不是为了赵国呀。我的君主在眼前,(你)斥责(我)干什么?”楚王说:“是,是!实在象先生说的,谨以我们的社稷来订立‘合纵’盟约。”毛遂问:“合纵’盟约决定了吗?”楚王说:“决定了。”于是,毛遂对楚王左右的人说:“取鸡、狗和马的血来:”毛遂捧着铜盘跪着献给楚王,说:“大王应当歃血来签订‘合纵’的盟约,其次是我的君侯,再次是(我)毛遂。”于是毛遂在宫殿上签定了‘合纵’盟约。毛遂左手拿着铜盘和血,而用右手招唤那十九个人说:“先生们在堂下相继歃血。先生们碌碌无为,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依赖别人而办成事情的人啊。”
平原君签订“合纵”盟约之后归来,回到赵国,说:“赵胜(我)不敢再鉴选人才了。赵胜(我)鉴选人才,多的千人,少的百人,自以为没有失去天下的人才;今天却在毛先生这里失去了。毛先生一到楚国,就使赵国的威望高于九鼎和大吕。毛先生用三寸长的舌头,强似上百万的军队。赵胜(我)不敢再鉴选人才了。”于是把毛遂作为上等宾客对待。
第4个回答  2009-03-05
卷七十六 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
平原君赵胜者,赵之诸公子也。诸子中胜最贤,喜宾客,宾客盖至者数千人。
平原君相赵惠文王及孝成王,三去相,三复位,封於东武城。
平原君家楼临民家。民家有躄者,盘散行汲。平原君美人居楼上,临见,大
笑之。明日,躄者至平原君门,请曰:“臣闻君之喜士,士不远千里而至者,以
君能贵士而贱妾也。臣不幸有罢癃之病,而君之后宫临而笑臣,臣愿得笑臣者头。”
平原君笑应曰:“诺。”躄者去,平原君笑曰:“观此竖子,乃欲以一笑之故杀
吾美人,不亦甚乎!”终不杀。居岁馀,宾客门下舍人稍稍引去者过半。平原君
怪之,曰:“胜所以待诸君者未尝敢失礼,而去者何多也?”门下一人前对曰:
“以君之不杀笑躄者,以君为爱色而贱士,士即去耳。”於是平原君乃斩笑躄者
美人头,自造门进躄者,因谢焉。其后门下乃复稍稍来。是时齐有孟尝,魏有信
陵,楚有春申,故争相倾以待士。
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於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
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文不能取胜,则歃血於华屋之下,
必得定从而还。士不外索,取於食客门下足矣。”得十九人,馀无可取者,无以
满二十人。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於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於楚,约与食
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平原君曰:
“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於此矣?”毛遂曰:“三年於此矣。”平原君曰:“夫贤
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於此矣,左右
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
“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
原君竟与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论议,十九人皆服。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日
出而言之,日中不决。十九人谓毛遂曰:“先生上。”毛遂按剑历阶而上,谓平
原君曰:“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今日出而言从,日中不决,何也?”楚王谓
平原君曰:“客何为者也?”平原君曰:“是胜之舍人也。”楚王叱曰:“胡不
下!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毛遂按剑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
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於遂手。吾君在前,叱
者何也?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岂其士卒众
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以楚
之强,天下弗能当。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
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
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楚王曰:“唯唯,诚若先生之
言,谨奉社稷而以从。”毛遂曰:“从定乎?”楚王曰:“定矣。”毛遂谓楚王
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毛遂奉铜盘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而定
从,次者吾君,次者遂。”遂定从於殿上。毛遂左手持盘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
“公相与歃此血於堂下。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平原君已定从而归,归至於赵,曰:“胜不敢复相士。胜相士多者千人,寡
者百数,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於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
重於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於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遂以为上
客。
平原君既返赵,楚使春申君将兵赴救赵,魏信陵君亦矫夺晋鄙军往救赵,皆
未至。秦急围邯郸,邯郸急,且降,平原君甚患之。邯郸传舍吏子李同说平原君
曰:“君不忧赵亡邪?”平原君曰:“赵亡则胜为虏,何为不忧乎?”李同曰:
“邯郸之民,炊骨易子而食,可谓急矣,而君之后宫以百数,婢妾被绮縠,馀粱
肉,而民褐衣不完,糟糠不厌。民困兵尽,或剡木为矛矢,而君器物锺磬自若。
使秦破赵,君安得有此?使赵得全,君何患无有?今君诚能令夫人以下编於士卒
之间,分功而作,家之所有尽散以飨士,士方其危苦之时,易德耳。”於是平原
君从之,得敢死之士三千人。李同遂与三千人赴秦军,秦军为之却三十里。亦会
楚、魏救至,秦兵遂罢,邯郸复存。李同战死,封其父为李侯。
虞卿欲以信陵君之存邯郸为平原君请封。公孙龙闻之,夜驾见平原君曰:
“龙闻虞卿欲以信陵君之存邯郸为君请封,有之乎?”平原君曰:“然。”龙曰:
“此甚不可。且王举君而相赵者,非以君之智能为赵国无有也。割东武城而封君
者,非以君为有功也,而以国人无勋,乃以君为亲戚故也。君受相印不辞无能,
割地不言无功者,亦自以为亲戚故也。今信陵君存邯郸而请封,是亲戚受城而国
人计功也。此甚不可。且虞卿操其两权,事成,操右券以责;事不成,以虚名德
君。君必勿听也。”平原君遂不听虞卿。
平原君以赵孝成王十五年卒。子孙代,后竟与赵俱亡。
平原君厚待公孙龙。公孙龙善为坚白之辩,及邹衍过赵言至道,乃绌公孙龙。
虞卿者,游说之士也。蹑蹻檐簦说赵孝成王。一见,赐黄金百镒,白璧一
双;再见,为赵上卿,故号为虞卿。
秦赵战於长平,赵不胜,亡一都尉。赵王召楼昌与虞卿曰:“军战不胜,尉
复死,寡人使束甲而趋之,何如?”楼昌曰:“无益也,不如发重使为媾。”虞
卿曰:“昌言媾者,以为不媾军必破也。而制媾者在秦。且王之论秦也,欲破赵
之军乎,不邪?”王曰:“秦不遗馀力矣,必且欲破赵军。”虞卿曰:“王听臣,
发使出重宝以附楚、魏,楚、魏欲得王之重宝,必内吾使。赵使入楚、魏,秦必
疑天下之合从,且必恐。如此,则媾乃可为也。”赵王不听,与平阳君为媾,发
郑朱入秦。秦内之。赵王召虞卿曰:“寡人使平阳君为媾於秦,秦已内郑朱矣,
卿之为奚如?”虞卿对曰:“王不得媾,军必破矣。天下贺战胜者皆在秦矣。郑
朱,贵人也,入秦,秦王与应侯必显重以示天下。楚、魏以赵为媾,必不救王。
秦知天下不救王,则媾不可得成也。”应侯果显郑朱以示天下贺战胜者,终不肯
媾。长平大败,遂围邯郸,为天下笑。
秦既解邯郸围,而赵王入朝,使赵郝约事於秦,割六县而媾。虞卿谓赵王曰:
“秦之攻王也,倦而归乎?王以其力尚能进,爱王而弗攻乎?”王曰:“秦之攻
我也,不遗馀力矣,必以倦而归也。”虞卿曰:“秦以其力攻其所不能取,倦而
归,王又以其力之所不能取以送之,是助秦自攻也。来年秦复攻王,王无救矣。”
王以虞卿之言告赵郝。赵郝曰:“虞卿诚能尽秦力之所至乎?诚知秦力之所不能
进,此弹丸之地弗予,令秦来年复攻王,王得无割其内而媾乎?”王曰:“请听
子割矣,子能必使来年秦之不复攻我乎?”赵郝对曰:“此非臣之所敢任也。他
日三晋之交於秦,相善也。今秦善韩、魏而攻王,王之所以事秦必不如韩、魏也。
今臣为足下解负亲之攻,开关通币,齐交韩、魏,至来年而王独取攻於秦,此王
之所以事秦必在韩、魏之后也。此非臣之所敢任也。”
王以告虞卿。虞卿对曰:“郝言‘不媾,来年秦复攻王,王得无割其内而媾
乎’。今媾,郝又以不能必秦之不复攻也。今虽割六城,何益!来年复攻,又割
其力之所不能取而媾,此自尽之术也,不如无媾。秦虽善攻,不能取六县;赵虽
不能守,终不失六城。秦倦而归,兵必罢。我以六城收天下以攻罢秦,是我失之
於天下而取偿於秦也。吾国尚利,孰与坐而割地,自弱以强秦哉?今郝曰‘秦善
韩、魏而攻赵者,必王之事秦不如韩、魏也’,是使王岁以六城事秦也,即坐而
城尽。来年秦复求割地,王将与之乎?弗与,是弃前功而挑秦祸也;与之,则无
地而给之。语曰‘强者善攻,弱者不能守’。今坐而听秦,秦兵不弊而多得地,
是强秦而弱赵也。以益强之秦而割愈弱之赵,其计故不止矣。且王之地有尽而秦
之求无已,以有尽之地而给无已之求,其势必无赵矣。”
赵王计未定,楼缓从秦来,赵王与楼缓计之,曰:“予秦地如毋予,孰吉?”
缓辞让曰:“此非臣之所能知也。”王曰:“虽然,试言公之私。”楼缓对曰:
“王亦闻夫公甫文伯母乎?公甫文伯仕於鲁,病死,女子为自杀於房中者二人。
其母闻之,弗哭也。其相室曰:‘焉有子死而弗哭者乎?’其母曰:‘孔子,贤
人也,逐於鲁,而是人不随也。今死而妇人为之自杀者二人,若是者必其於长者
薄而於妇人厚也。’故从母言之,是为贤母;从妻言之,是必不免为妒妻。故其
言一也,言者异则人心变矣。今臣新从秦来而言勿予,则非计也;言予之,恐王
以臣为为秦也:故不敢对。使臣得为大王计,不如予之。”王曰:“诺。”
虞卿闻之,入见王曰:“此饰说也,王昚勿予!”楼缓闻之,往见王。王又
以虞卿之言告楼缓。楼缓对曰:“不然。虞卿得其一,不得其二。夫秦赵构难而
天下皆说,何也?曰‘吾且因强而乘弱矣’。今赵兵困於秦,天下之贺战胜者则
必尽在於秦矣。故不如亟割地为和,以疑天下而慰秦之心。不然,天下将因秦之
怒,乘赵之弊,瓜分之。赵且亡,何秦之图乎?故曰虞卿得其一,不得其二。愿
王以此决之,勿复计也。”
虞卿闻之,往见王曰:“危哉楼子之所以为秦者,是愈疑天下,而何慰秦之
心哉?独不言其示天下弱乎?且臣言勿予者,非固勿予而已也。秦索六城於王,
而王以六城赂齐。齐,秦之深雠也,得王之六城,并力西击秦,齐之听王,不待
辞之毕也。则是王失之於齐而取偿於秦也。而齐、赵之深雠可以报矣,而示天下
有能为也。王以此发声,兵未窥於境,臣见秦之重赂至赵而反媾於王也。从秦为
媾,韩、魏闻之,必尽重王;重王,必出重宝以先於王。则是王一举而结三国之
亲,而与秦易道也。”赵王曰:“善。”则使虞卿东见齐王,与之谋秦。虞卿未
返,秦使者已在赵矣。楼缓闻之,亡去。赵於是封虞卿以一城。
居顷之,而魏请为从。赵孝成王召虞卿谋。过平原君,平原君曰:“愿卿之
论从也。”虞卿入见王。王曰:“魏请为从。”对曰:“魏过。”王曰:“寡人
固未之许。”对曰:“王过。”王曰:“魏请从,卿曰魏过,寡人未之许,又曰
寡人过,然则从终不可乎?”对曰:“臣闻小国之与大国从事也,有利则大国受
其福,有败则小国受其祸。今魏以小国请其祸,而王以大国辞其福,臣故曰王过,
魏亦过。窃以为从便。”王曰:“善。”乃合魏为从。
虞卿既以魏齐之故,不重万户侯卿相之印,与魏齐间行,卒去赵,困於梁。
魏齐已死,不得意,乃著书,上采春秋,下观近世,曰节义、称号、揣摩、政谋,
凡八篇。以刺讥国家得失,世传之曰虞氏春秋。
太史公曰: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体。鄙语曰“利令智昏”,
平原君贪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兵四十馀万众,邯郸几亡。虞卿料事揣情,为赵
画策,何其工也!及不忍魏齐,卒困於大梁,庸夫且知其不可,况贤人乎?然虞
卿非穷愁,亦不能著书以自见於后世云。

理解起来并不难

求毛遂自荐的原文,我指的是古文出处
《毛遂自荐》就具体反映出这一有趣的历史现象。它通过“合从於楚”这一重大事件的记叙,具体表现并高度赞颺了平原君的舍人毛遂的智慧、勇敢及主动承担重任的精神。本文的艺术特点主要是:一、通过场面描写,表现人物特点。毛遂与楚王谈论合纵的场面,是个紧张斗争的场面。毛遂“文武备具”的才能,就是在...

求毛遂自荐的原文,我指的是古文出处
出自《平原君虞卿列传》,选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七十六。译文:秦国围攻邯郸时,赵王曾派平原君去求援,当时拟推楚国为盟主,订立合纵盟约联兵抗秦,平原君约定跟门下有勇有谋文武兼备的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楚国。平原君说:“假使能通过客气的谈判取得成功,那就最好了。如果谈判不能取得成功,那么也...

古文诗词常用的典故:毛遂自荐
【锥囊】 《三国志·魏志·陈思王传》:“昔毛遂,赵之陪隶犹假锥囊之喻,以悟主立功,何况巍巍大魏多士之朝,而无慷慨死难之臣乎?”杜甫《遣闷》诗:“倚著如秦赘,过逢类楚狂。气冲看剑匣,颖脱抚锥囊。”陆游《东窗遣兴》诗之三:“老马漫知路,钝锥宁出囊。”【处囊】 骆宾王《上瑕丘韦明府...

毛遂自荐的故事文言文
【原文】毛遂为平原君门下客,为秦王攻赵,赵使平原君求救于楚,赵选文武俱备者二十人同往,得十九人,毛遂自荐,夸其能,十九人皆目笑之。及至楚求兵,楚犹豫不决。毛遂按剑向楚王前曰:“秦白起小竖子耳,一战而夺大王鄢[yan]郢[ying],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姓之耻,楚之所怨,赵之所羞也。今求...

古文诗词常用的典故:毛遂自荐
毛遂自荐,源于《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在秦攻赵之际,赵国派遣平原君赵胜前往楚国求援,需集齐二十人同行。毛遂主动推荐自己,称已三年在平原君门下,却未被人称道,希望被选入此行。平原君起初质疑毛遂的才能,但毛遂以囊中锥自喻,强调自己若在囊中早已脱颖而出。最终,毛遂随行至楚,参与谈判...

毛遂至楚文言文
1. 毛遂自荐文言文 原文 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 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 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

百步穿杨文言文注释
1. 求【风声鹤唳、百步穿杨、毛遂自荐、指鹿为马、洛阳纸贵】的文言文 百步穿杨 “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左右皆曰‘善’。有一人过曰:‘善射,可教射也矣?’养由基曰:‘人皆[曰]善,子乃曰可教射,子何不代我射之也?’客曰:‘我不能教子支左...

找用文言文
1. 找文言文 毛遂自荐 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 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 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

最终有所收获的文言文
这就是毛遂自荐和脱颖而出的来源。 2. “因为一直惦记着,所以最终才能得到”有类似的古文或固定的俗语的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 李斯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荀况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有智者,事竞成。破釜...

求毛遂自荐的古文翻译
毛遂自荐》的译文:秦兵围困邯郸的时候,赵国派遣平原君请求救兵,到楚国签订“合纵”的盟约。平原君约定与门下既有勇力又文武兼备的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平原君说:“假如用和平方法能够取得成功就太好了;假如和平方法不能取得成功,那么,(我)就在华屋之下用“歃血”的方式,也一定要‘合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