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与人类的关系--给人类带来的利弊

请速给出答案

一方面现代人民治黄的伟大成就,使洪水为害得到相当程度的控制和缓和;黄河正在用其有限的径流量,以极大的限度支撑着中国华北和西北广大地区的资源用水防线。另一方面,由于人类对黄河总的自然形态和基本演变规律的不可主导性,洪水问题并未得到根本上的解决。特别是随着区域社会经济结构的日益稳定,水灾害的内涵、特点和意义亦有新的变化。而黄河流域的水资源保护问题、环境问题以及水资源保障供给矛盾的涌现,又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都潜在并产生着深远的社会和政治影响。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3-05
利:
1.塑造平原
(1)华北平原
(2)宁夏平原
(3)河套平原

2.富蕴水能
主要水电站有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等

3.提供水源
引黄灌溉

害:
1.河沙量过多
2.形成地上河
3.洪水忧患
第2个回答  2009-03-05
三言两语讲不出的 ,
第3个回答  2009-03-05
利:7年以后,北京的市民将喝上来自长江的水,不用再为缺水犯愁。这得益于中国正在建设中的南水北调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就是将中国水资源丰富的南方的水引到干旱缺水的北方。该工程分东、中、西3条引水线形成3条运河。自去年12月27日东线工程开工后,中线和西线也将在年内陆续开工,南水北调工程将全面正式进入建设实施阶段。预计总投资将达4860亿元,全部工程预计到2050年才能完成。到那时,每年将从长江向北方地区调水448亿立方米,接近于一条黄河的水量,可基本改变中国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状况。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投资最大、工期最长的水利工程。
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就提出了南水北调设想。中国是个缺水的国家,水资源总量约28000亿m3,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数的1/4,在世界排列第88位。而且,全国水土资源分布很不均衡,长江流域及其以南河流的径流量占全国的80%以上,耕地面积不到全国的40%,属富水区;而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和西北内陆的面积占全国50%,耕地占45%,人口占36%,水资源总量只有全国的12%,属缺水区。西北和华北土地、矿产资源丰富,是中国能源和粮棉油的生产基地,在国民经济中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尤其黄、准、海平原和胶东半岛是中国人口密集、耕地率高、经济发达的地区,目前水资源缺乏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并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急待调水解决。
水利部副部长张基尧认为,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对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实现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他说,南水北调工程可基本缓解受水区水资源供需紧张局面,逐步消除影响北方经济发展的“瓶颈”,对沿线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可使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等北方44座大中城市摆脱缺水的制约,为经济结构调整创造机会和空间。
这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丹江口水库。南水北调工程,不仅是一个供水工程、水资源配置工程,更是一个造福人民的生态工程。张基尧说,南水北调工程将较大地改善黄淮海平原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别是提高受水区水资源与水环境承载能力,对实现受水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到2010年相关地区地下水年超采量将减少36亿立方米,可有效遏制其地下水位的下降,对地面沉陷等环境地质问题的解决起到积极作用,缓解北方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中国水利部所属四大流域水利委员会负责人表示,南水北调为各流域带来了不同的发展机遇,也将为中国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蔡其华认为:中线工程从长江支流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引水,沿伏牛山和太行山山前平原开渠输水,终点北京。这是一个南北双赢的工程。无论是对北方受水区、调水沿线地区还是长江流域本身,都产生巨大益处。可使受水地区的缺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生态环境将获显著改善。尤其是解决首都北京的缺水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南部地区将有效提高汉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能力。沿线地区可清理河道水环境,带动绿化、生态绿色农业发展,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同时将拉动建材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南方调水区、调水沿线地区、北方受水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淮河水利委员会主任钱敏认为: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引水,基本沿京杭运河逐级提水北送,向黄淮海平原东部供水,终点天津。在进入淮河流域后,重点是在防污方面。东线工程的水源是长江下游,水量丰富,水质为2类,提供了优越的水源条件。它的意义在于解决了工业城市天津的缺水与水质问题。
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李国英认为:西线工程从长江上游引水入黄河,补充黄河水资源不足,是解决中国西北地区干旱缺水,促进黄河治理开发的重大战略工程。缺水是黄河流域和相关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实施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解决缺水的根本途径。西线工程基本满足黄河上中游6省、区和邻近地区2050年前的用水需求,同时促进黄河的治理开发,促进上中游的河道治理,并相机向黄河下游供水,缓解黄河下游断流等生态环境问题。
海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王志民认为: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将从根本上解决海河流域的缺水问题:海河流域受水区总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2010年通水后,引长江水约70亿立方米,城乡供水能力将有较大提高。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并有所改善。调水沿线城市基本上不再开采地下水,浅层地下水将得到恢复;白洋淀等湿地得到维持并恢复生机;通过管理调配可望扭转部分平原河道常年干涸状态。流域生态环境开始进入良性循环。海河流域受水区16座大中城市要以长江水为第一水源,减少或禁止开采地下水,并把过去挤占的农业水量退还给农村。
南水北调工程的开工,将为水利建设、建筑材料、工程机械、污水处理等行业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据上海《文汇报》报道,南水北调在东线一期工程和中线一期工程中,将有千亿元左右的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建筑设施或工程安装。这对于水利建设企业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特别是在东中西三条线路施工中,有可能遇到泥水盾构施工、高寒地区筑坝、深埋超长隧洞施工等情况,在这些方面有专长的施工企业将在工程竞争中捷足先登。南水北调工程也将为建筑材料生产商提供机遇。据推算,根据工程规划方案,东线和中线一期工程共需耗水泥近800万吨。这为工程沿线省份的水泥生产企业提供了一个扩大经营规模的好机会。
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开工,中国工程机械市场也将渐趋活跃。在东线工程中需要重点研究开发的设备主要是低扬程、大流量、高可靠性的大型泵站设备。中线工程的隧洞拟采用泥水平衡式盾构机进行工,西线工程中因地质复杂,必须用硬岩全断面掘进机进行施工。
业内专家认为,南水北调工程中一些施工的技术与装备,由于技术含量高、性能要求高、制造难度大,中国目前还难以解决,很可能会采取技术引进,以合作生产或纯进口方式寻求与外商的合作。

南水北调三条线路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江都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规划分三期实施。
中线工程:从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沿规划线路开挖渠道输水,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规划分两期实施。
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骨干水利枢纽工程,还可以向邻近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向黄河下游补水。 害:有泥沙灾害,灾害是指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自然事件。泥沙灾害是由于泥沙的侵蚀、搬运、堆积给人类社会带来灾祸的自然现象和过程。滑坡、土壤流失是泥沙运动的直接表现。还有一些灾害的发生虽不是泥沙运动的直接结果,但与泥沙运动有关。例如洪水灾害发生除气象条件外,特定的地形更易产生洪水灾害;而这种地形条件的产生与泥沙运动有密切关系。象洪水灾害、滑坡灾害这样与泥沙运动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灾害还有许多。
洪水灾害
洪水灾害在下游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是人所共知的。无论是过去黄河频繁的决口,还是现在必要的堤防建设,都与下游泥沙不断淤积有关。黄河下游 1950~1996年年均淤积约2.2亿t,可使两堤间河道年均抬高3.8 cm。在未来较长时期内,下游强烈淤积的特征不会改变。因此,为了保持一定的防洪标准,需要不断付出越来越大的努力。其次,不利的泥沙淤积分布也增大了洪水灾害发生的几率。由于自然的和人为的原因,横向上下游的泥沙淤积集中于河槽,形成明显的二级悬河和造成明显的河槽萎缩,导致单位淤积量同流量水位抬升量增大。1964年以来,下游3 000 m3/s流量水位平均单位淤积上升量比1950年至1960年大2倍以上。由于滩地糙率明显高于河槽,1958年至1998年期间,下游设防流量(相近于 1958年洪峰流量)与3 000 m3/s流量的水位抬升量相近(图1) 。另外,二级悬河有助于形成“滚河”“斜河”等不利的防洪形势。 土地沙化
黄河来沙悬沙中沙粒组分(>0.05 mm)占的比例较高,床沙中沙粒组分达76%(1965年至1985年下游大断面床沙粒度1133组观测数据平均)。这样,在水流动力较强条件下堆积下来的沉积物易成为沙化土地的母质。黄河的决口冲积扇、废弃河床、引水渠道堆积等存在土地沙化现象。河岸侵蚀
黄河下游游荡段河岸组成物质主要为沙和粉沙, 抗蚀力很低,而水流含沙量高,河床比降大(2/10 000左右),水流具有很强的造床能力。因此,即使在自然状态下,黄河下游游荡段坍岸速率高达470 m/a (三门峡建库前历年平均值),同样为多沙游荡河流的布拉马普特拉河坍岸速率只有(6~275)m/a, 长江最大也只有200 m/a〔3〕。
河流上修建水库,向下游泄放清水, 河流的挟沙变得不饱和, 河岸侵蚀有时会表现得十分强烈。黄河下游在三门峡水库运用初期下游河岸侵蚀情况如图2, 此期, 孟津至陶城埠共塌失滩地近327 km2〔4〕。
河床发生强烈淤积时,河岸侵蚀也可能表现的比较明显。 1964年至1973年三门峡水库滞洪排沙期, 下游河槽淤积严重, 滩槽高差减小,河岸抵抗流路摆动的能力相对减小。 这期间, 高村以上游荡段典型断面河槽摆动范围达3 360 m, 比建库前10 a还大。 1973年后,河槽淤积减弱, 至1982年, 河槽摆动范围降为2 870 m〔5〕。
第4个回答  2009-03-05
利大于弊
就像你用电一样

黄河与人类的关系--给人类带来的利弊
一方面现代人民治黄的伟大成就,使洪水为害得到相当程度的控制和缓和;黄河正在用其有限的径流量,以极大的限度支撑着中国华北和西北广大地区的资源用水防线。另一方面,由于人类对黄河总的自然形态和基本演变规律的不可主导性,洪水问题并未得到根本上的解决。特别是随着区域社会经济结构的日益稳定,水灾害的...

黄河与人类的关系
华夏子孙的母亲河,滋养了华夏文明,成为世界四大文明之一。有力的促进了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发展

黄河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1、黄河给带来的灾害主要是下游容易决口改道。其原因是下游河床高出地面,形成地上河。2、由于黄河中游流经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黄土高原,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下游流经平原地区,水流缓慢,河水携带的大量泥沙便沉积下来,使河床淤高。

黄河给人类带来的好坏有哪些?
一是水少沙多;二是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即径流地区分布不均,径流年内年际变化大;三是水沙异源。黄河水沙来源地区不同。水土流失是指由水力、重力和风力等外力引起的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在中国历史上,人们除了觉得黄河是一个祝福,也觉得它是一个诅咒。因此,黄河有中国的骄傲和中国...

黄河对人类的贡献
1、黄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具有适宜人类繁衍生息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2、黄河流域所拥有的人文资源、历史遗迹、文化精华,是长江流域或者其他流域不能替代的,在文化传承中间所起的作用是任何其他文明所不能替代的。3、黄河带来的泥沙,在水流速度减慢是...

黄河对人类的好处和坏处
好处:母亲河,哺育中国人民,促使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生发展,跨省多,连接交通.坏处:黄河泛滥,泥沙太多对下游不利河床变浅,泥沙沉淀导致黄河泛滥,农民饮水困难,带太多泥沙到下游,使上海港的建设困难,

黄河对人类的好处
其次,黄河也孕育了丰富的水生物资源。从上游的高原湖泊,到中下游的平原湿地,黄河生态系统丰富多样,为鱼类和其他水生物提供了栖息地。这些水生物资源不仅丰富了人类的食物来源,也促进了渔业的发展。此外,黄河对人类的文化和历史影响深远。它贯穿了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黄河文化...

黄河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黄河断流和黄河谁污染的现状的资料
但断流和淤积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这可不是黄河的错,是上游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植被严重破坏造成的,说到底还是人的错。而且我们万万不能对黄河的防洪掉以轻心,黄河下游一些地区河床高出地面十几米,一旦决口、溃堤是堵不上的,只有任其改道,破坏力是长江、淮河等其他大河不能比的。

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有自然原因和人类的破坏,有什么严重后果_百度...
我由衷地感受到了人类无限制开垦土地,破坏植被而造成的悲惨后果。现在,黄土高原已经光秃秃的了;可谁又能想到绿色曾是这里的主色调呢?风一吹,黄土高原上的黄沙弥漫大地,经过一波三折,这座高原的环境可以说是从天堂到了地狱。黄河的变化为我们敲响了警钟,黄河因为人们的恶行,开始残暴起来。据资料...

黄河对人类的贡献
在数千万年前,黄土高原乃至黄河流域,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可于今日的江淮流域媲美。黄河沿岸,土地肥沃,致使我们的祖先选择了这里繁衍生息,所以说,黄河养育了中华儿女,是我们的母亲河。现在,我们又利用黄河,发电,灌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