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成语“纸上谈兵”的典故 ,听说跟三国故事有关。

如题所述

纸上谈兵【出处】典出(汉•司马迁《史记•卷八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用例】(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毕竟书生之见,全是纸上谈兵,这些营务事情,如非亲身阅历,决不能言之中肯。”
【解说】战国时,赵名将赵奢之子名括,少时熟读兵书,常于人前论兵事,虽其父奢不能难之,以为天下无能及己也。众人皆服其才,惟其父以之夸夸其谈,难委以重任。一 日,秦兵攻赵。赵大将廉颇见秦兵势大,便坚壁固垒坚守之。秦兵一时无法取胜,便使离间计。言颇惧秦兵,而秦仅忧括为将。赵王果然中计,竟信流言,以为颇年老懦弱,不敢抗敌,遂使括代颇。括全无作战经验,仅擅论兵法,不知变通,悉改颇持久抗战之谋略。秦将白起闻之大喜,先用计佯败,后截其粮道,将赵兵一分为二,团团围住,赵兵粮绝。括企图突围,为秦兵所射杀。长平一役,秦兵尽俘赵卒四十万,悉遭坑杀。
【纸上谈兵】原指仅在纸上论用兵之道,后喻不切实际之空谈或议论,常用此语。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6-03
“纸上谈兵”的典故

战国时,赵国大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从小便熟读兵书,因此只要一谈到怎样用兵,他便会引经据典,说得头头是道。所以,不少人都觉得他是个大将之才。但是,他的父亲却始终不承认儿子精通兵法,善于用兵。他甚至说:

“我的儿子将来要是不做赵国的将军,那倒是赵国的福气,万一不幸让他当上赵国的将军,那他一定是个败军之将。因为他从没上过战场,只会‘纸上谈兵’,一旦真的领兵打仗,绝对会出问题!”

知子莫若父。赵奢对儿子的看法十分正确。秦昭王四十七年,秦王派大将王齿乞攻打赵国的上党,赵国大将廉颇奉赵王之命率兵二十万救援上党。他采取固守政策,坚守长平,和秦军相持了四个多月,秦军没能攻下长平。

于是,秦王采用宰相范雎的离间计,到赵国去传布谣言说:“秦兵所惧怕的,只有赵括一个人。廉颇是个无能之辈,再过些日子,他就要投降了。”

赵王听信了谣言,便派赵括去代替廉颇领兵。赵王召来赵括,问他说:“你能击败秦军,为国争光吗?”

赵括大言不惭地说:“要是碰上秦国名将白起,那我还得考虑一下对付的办法,现在是王齿乞领兵,我一定把他打得落花流水。”

于是,赵括在接掌廉颇兵权以后,立即改变固守的策略,不久就被秦兵围困。这时,秦王悄悄改派白起为主将,而以王齿乞为副将。结果,白起大败赵括,赵军四十万人马被俘后全被活埋,而善于“纸上谈兵”的赵括也在突围时中箭身亡。

这次战役,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长平之战”,赵国不仅在这次战役中损失了四十万军马,更重要的是从此国力一蹶不振,再也无法和秦国抗衡了。

题名: 纸上谈兵
所属朝代: 春秋战国时代
拼音: zhǐ shàng tán bīng

出处
《史记·卷八十一》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解释
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相关例句
新近有个大挑知县上了一个条陈,其中有些话都是窒碍难行,毕竟书生之见,全是~。(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

相关人物: 司马迁 廉颇 白起 赵奢 赵括
相关作品: 史记·卷八十一
第2个回答  2006-06-03
战国时,赵国大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从小便熟读兵书,因此只要一谈到怎样用兵,他便会引经据典,说得头头是道。所以,不少人都觉得他是个大将之才。但是,他的父亲却始终不承认儿子精通兵法,善于用兵。他甚至说:

“我的儿子将来要是不做赵国的将军,那倒是赵国的福气,万一不幸让他当上赵国的将军,那他一定是个败军之将。因为他从没上过战场,只会‘纸上谈兵’,一旦真的领兵打仗,绝对会出问题!”

知子莫若父。赵奢对儿子的看法十分正确。秦昭王四十七年,秦王派大将王齿乞攻打赵国的上党,赵国大将廉颇奉赵王之命率兵二十万救援上党。他采取固守政策,坚守长平,和秦军相持了四个多月,秦军没能攻下长平。

于是,秦王采用宰相范雎的离间计,到赵国去传布谣言说:“秦兵所惧怕的,只有赵括一个人。廉颇是个无能之辈,再过些日子,他就要投降了。”

赵王听信了谣言,便派赵括去代替廉颇领兵。赵王召来赵括,问他说:“你能击败秦军,为国争光吗?”

赵括大言不惭地说:“要是碰上秦国名将白起,那我还得考虑一下对付的办法,现在是王齿乞领兵,我一定把他打得落花流水。”

于是,赵括在接掌廉颇兵权以后,立即改变固守的策略,不久就被秦兵围困。这时,秦王悄悄改派白起为主将,而以王齿乞为副将。结果,白起大败赵括,赵军四十万人马被俘后全被活埋,而善于“纸上谈兵”的赵括也在突围时中箭身亡。

这次战役,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长平之战”,赵国不仅在这次战役中损失了四十万军马,更重要的是从此国力一蹶不振,再也无法和秦国抗衡了。
第3个回答  2006-06-03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占领了野王(今河南沁阳)。截断了上党郡(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和韩都的联系,上党形势危急。上党的韩军将领不愿意投降秦国,打发使者带着地图把上党献给赵国。

赵孝成王(赵惠文王的儿子)派军队接收了上党。过了两年,秦国又派王龁(音hé)围住上党。

赵孝成王听到消息,连忙派廉颇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去救上党。他们才到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上党已经被秦军攻占了。

王龁还想向长平进攻。廉颇连忙守住阵地,叫兵士们修筑堡垒,深挖壕沟,跟远来的秦军对峙,准备作长期抵抗的打算。

王龁几次三番向赵军挑战,廉颇说什么也不跟他们交战。王龁想不出什么法子,只好派人回报秦昭襄王,说:“廉颇是个富有经验的老将,不轻易出来交战。我军老远到这儿,长期下去,就怕粮草接济不上,怎么好呢?”

秦昭襄王请范雎出主意。范雎说:“要打败赵国,必须先叫赵国把廉颇调回去。”

秦昭襄王说:“这哪儿办得到呢?”

范雎说:“让我来想办法。”

过了几天,赵孝成王听到左右纷纷议论,说:“秦国就是怕让年轻力强的赵括带兵;廉颇不中用,眼看就快投降啦!”

他们所说的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小时爱学兵法,谈起用兵的道理来,头头是道,自以为天下无敌,连他父亲也不在他眼里。

赵王听信了左右的议论,立刻把赵括找来,问他能不能打退秦军。赵括说:“要是秦国派白起来,我还得考虑对付一下。如今来的是王龁,他不过是廉颇的对手。要是换上我,打败他不在话下。”

赵王听了很高兴,就拜赵括为大将,去接替廉颇。

蔺相如对赵王说:“赵括只懂得读父亲的兵书,不会临阵应变,不能派他做大将。”可是赵王对蔺相如的劝告听不进去。

赵括的母亲也向赵王上了一道奏章,请求赵王别派他儿子去。赵王把她召了来,问她什么理由。赵母说:“他父亲临终的时候再三嘱咐我说,‘赵括这孩子把用兵打仗看作儿戏似的,谈起兵法来,就眼空四海,目中无人。将来大王不用他还好,如果用他为大将的话,只怕赵军断送在他手里。’所以我请求大王千万别让他当大将。”

赵王说:“我已经决定了,你就别管吧。”

公元前260年,赵括领兵二十万到了长平,请廉颇验过兵符。廉颇办了移交,回邯郸去了。

赵括统率着四十万大车,声势十分浩大。他把廉颇规定的一套制度全部废除,下了命令说:“秦国再来挑战,必须迎头打回去。敌人打败了,就得追下去,非杀得他们片甲不留不算完。”

那边范雎得到赵括替换廉颇的消息,知道自己的反间计成功,就秘密派白起为上将军,去指挥秦军。白起一到长平,布置好埋伏,故意打了几阵败仗。赵括不知是计,拼命追赶。白起把赵军引到预先埋伏好的地区,派出精兵二万五千人,切断赵军的后路;另派五千骑兵,直冲赵军大营,把四十万赵军切成两段。赵括这才知道秦军的厉害,只好筑起营垒坚守,等待救兵。秦国又发兵把赵国救兵和运粮的道路切断了。

赵括的军队,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守了四十多天,兵士都叫苦连天,无心作战。赵括带兵想冲出重围,秦军万箭齐发,把赵括射死了。赵军听到主将被杀,也纷纷扔了武器投降。四十万赵军,就在纸上谈兵的主帅赵括手里全部覆没了。
第4个回答  2006-06-03
“纸上谈兵”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在纸上谈论用兵,即指在文字上谈用兵的策略。后比喻与实际情况不切实际的空谈。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纸上谈兵”说的是赵国的大将赵括,这是战国时期的事情,与三国的故事无关。
第5个回答  2006-06-03
纸上谈兵的赵括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占领了野王(今河南沁阳)。截断了上党郡(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和韩都的联系,上党形势危急。上党的韩军将领不愿意投降秦国,打发使者带着地图把上党献给赵国。

赵孝成王(赵惠文王的儿子)派军队接收了上党。过了两年,秦国又派王龁(音hé)围住上党。

赵孝成王听到消息,连忙派廉颇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去救上党。他们才到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上党已经被秦军攻占了。

王龁还想向长平进攻。廉颇连忙守住阵地,叫兵士们修筑堡垒,深挖壕沟,跟远来的秦军对峙,准备作长期抵抗的打算。

王龁几次三番向赵军挑战,廉颇说什么也不跟他们交战。王龁想不出什么法子,只好派人回报秦昭襄王,说:“廉颇是个富有经验的老将,不轻易出来交战。我军老远到这儿,长期下去,就怕粮草接济不上,怎么好呢?”

秦昭襄王请范雎出主意。范雎说:“要打败赵国,必须先叫赵国把廉颇调回去。”

秦昭襄王说:“这哪儿办得到呢?”

范雎说:“让我来想办法。”

过了几天,赵孝成王听到左右纷纷议论,说:“秦国就是怕让年轻力强的赵括带兵;廉颇不中用,眼看就快投降啦!”

他们所说的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小时爱学兵法,谈起用兵的道理来,头头是道,自以为天下无敌,连他父亲也不在他眼里。

赵王听信了左右的议论,立刻把赵括找来,问他能不能打退秦军。赵括说:“要是秦国派白起来,我还得考虑对付一下。如今来的是王龁,他不过是廉颇的对手。要是换上我,打败他不在话下。”

赵王听了很高兴,就拜赵括为大将,去接替廉颇。

蔺相如对赵王说:“赵括只懂得读父亲的兵书,不会临阵应变,不能派他做大将。”可是赵王对蔺相如的劝告听不进去。

赵括的母亲也向赵王上了一道奏章,请求赵王别派他儿子去。赵王把她召了来,问她什么理由。赵母说:“他父亲临终的时候再三嘱咐我说,‘赵括这孩子把用兵打仗看作儿戏似的,谈起兵法来,就眼空四海,目中无人。将来大王不用他还好,如果用他为大将的话,只怕赵军断送在他手里。’所以我请求大王千万别让他当大将。”

赵王说:“我已经决定了,你就别管吧。”

公元前260年,赵括领兵二十万到了长平,请廉颇验过兵符。廉颇办了移交,回邯郸去了。

赵括统率着四十万大车,声势十分浩大。他把廉颇规定的一套制度全部废除,下了命令说:“秦国再来挑战,必须迎头打回去。敌人打败了,就得追下去,非杀得他们片甲不留不算完。”

那边范雎得到赵括替换廉颇的消息,知道自己的反间计成功,就秘密派白起为上将军,去指挥秦军。白起一到长平,布置好埋伏,故意打了几阵败仗。赵括不知是计,拼命追赶。白起把赵军引到预先埋伏好的地区,派出精兵二万五千人,切断赵军的后路;另派五千骑兵,直冲赵军大营,把四十万赵军切成两段。赵括这才知道秦军的厉害,只好筑起营垒坚守,等待救兵。秦国又发兵把赵国救兵和运粮的道路切断了。

赵括的军队,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守了四十多天,兵士都叫苦连天,无心作战。赵括带兵想冲出重围,秦军万箭齐发,把赵括射死了。赵军听到主将被杀,也纷纷扔了武器投降。四十万赵军,就在纸上谈兵的主帅赵括手里全部覆没了。

三国时,马谡,诸葛亮的学生,疼失街亭,也被视做纸上谈兵之徒。

谁能告诉我成语“纸上谈兵”的典故 ,听说跟三国故事有关。
纸上谈兵【出处】典出(汉•司马迁《史记•卷八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

成语“纸上谈兵”的典故是什么 ,好象跟三国故事有关。拜托了各位 谢谢...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有关历史故事的成语故事 300字以上
势如破竹 三国末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夺取魏国政权以后,准备出兵攻打东吴,实现统一全中国的愿望。他召集文武大臣们商量统一大计。多数人认为,吴国还有一定实力,一举消灭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够的准备再说。大将杜预不同意多数人的看法,写了一道奏章给晋武帝。杜预认为,必须趁目前吴国衰弱立即灭掉...

...好讲的成语典故“纸上谈兵”,听说这个故事跟三国的郭嘉有关,我有...
赵括的军队,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守了四十多天,兵士都叫苦连天,无心作战。赵括带兵想冲出重围,秦军万箭齐发,把赵括射死了。赵军听到主将被杀,也纷纷扔了武器投降。四十万赵军,就在纸上谈兵的主帅赵括手里全部覆没了。

纸上谈兵的故事...
他们所说的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小时爱学兵法,谈起用兵的道理来,头头是道,自以为天下无敌,连他父亲也不在他眼里。赵王听信了左右的议论,立刻把赵括找来,问他能不能打退秦军。赵括说:“要是秦国派白起来,我还得考虑对付一下。如今来的是王龁,他不过是廉颇的对手。要是换上我...

古今中外"纸上谈兵"的事例
这个是纸上谈兵故事的来源,在三国时期还有一类似的例子。这个例子还被编成了戏文,很多老百姓都知道这件事:马谡失街亭。刘备死后,诸葛亮大权一把抓。高手寂寞,只有马谡可以跟得上他的境界,因此两个人很谈得来。在七擒孟获之时,很多人不理解丞相为什么捉了又放,白费力气,只有马谡了解他的战略意图...

纸上谈兵成语故事
被困四十多天,赵军非常饥饿,赵括亲自指挥精兵博战,结果被乱箭射死,40万赵军也全军覆没。从此以后赵国就一蹶不振。赵括纸上谈兵并无真才实学,而赵王还对他委以重任,结果招致惨痛失败。3、启示:一个人不能一味地空谈理论,空谈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告诉我们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春秋战国关于战争的成语典故
4纸上谈兵: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5远交近攻:最初作为外交和军事的策略,是和远方的国家结盟,而与相邻的国家为敌。这样做既可以防止邻国肘腋之变,又使敌国...

纸上谈兵的典故
赵括纸上谈兵赵括被秦军死死地围住了。长平、晋阳、皮牢的赵军拼命向赵括靠拢,秦昭王派出的野王军、司马梗军、王龁军也拼命地阻击。整个河东战场的形势是冲与堵,只要秦军有一路被突破,秦军就会满盘皆输。秦昭王让穰侯从陶国对邯郸加紧进攻,使赵国不能抽调兵力援救长平。 赵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没...

纸上谈兵的典故是什么
范睢:“我有‘反间之计’……”不久,秦王派出间谍潜入邯郸,散布出这样一种谣言:赵将唯马服君最良。其子赵括勇过其父。若使为将,诚不可挡。廉颇老而怯,屡战俱败,为秦兵所逼,不日将降秦矣!这谣言,搅得赵国上下,君君臣臣,不得安宁了。原来,赵孝成王早就怀疑廉颇懦怯,早就想换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