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对于别人父亲的尊称有什么

如题所述

令尊、尊公、尊大人。

称呼帝王时,一般有“陛下、大王、王、上、君、天子、万乘、圣主、主上、元首、九重天”等等。

对一般人,则有“公、君、足下、子、先生、夫子、丈人、阁下、长者、台端、孺人、大人、兄台”等等至于古代对对方的父亲称令尊、尊公、尊大人。

对对方母亲称令堂、太君,对对方的妻子称令正,对对方妻父称泰山、冰翁,对对方兄弟称昆仲、昆玉、令兄(弟),对对方的儿子称令郎、令嗣、哲嗣、少君、公子,对对方的女儿称千金、玉女、令爱等等,因多见于口语。

扩展资料

六种尊称

既有“贬己”的谦辞,那么相应地也就有“尊人”的敬辞。本文选取几个最常用、最为人所熟知同时也最有趣的敬辞介绍给读者朋友。单字的有令、尊、贤,单字以上的有足下、阁下、兄台。

先说“令”。

“令”作为最常用的敬辞,直到今天还在使用。比如敬称对方的父母为令尊、令堂,更有甚者还在后面加上“大人”二字,令尊大人、令堂大人,极尽尊敬的态度;比如敬称对方的兄长为令兄,敬称对方的弟弟为令弟,敬称对方的妹妹为令妹;又如敬称对方的儿子为令郎,敬称对方的女儿为令爱(也写作“令嫒”)。

“令”当作敬辞,即由美、善引申而来,用于赞美与对方有关的人。同时,“令”的下部那个跪着的人也向我们提示着尊敬的含义。跪而听命,理所当然地表示尊敬。

再说“尊”。

礼记·表记》:“使民有父之尊,有母之亲,如此而后可以为民父母矣。”这是中国文化中关于“严父慈母”的最早表述方式。《广韵》则解释说:“尊,重也,高也,贵也,敬也,君父之称也。”可见,“尊”很早就用作敬辞,“父之尊”或“君父之称”,是对国君或者长辈的敬称。

“尊”当作敬辞,直到今天还在使用,比如敬称对方的父亲为尊上、令尊、尊大人,敬称对方的母亲为尊堂,敬称长辈为尊长,敬称同辈为尊兄,恭敬地询问对方的姓名要问“尊姓大名”。

再说“贤”。

《颜氏家训·风操》篇中记载的江南风俗:“凡与人言,称彼祖父母、世父母、父母及长姑,皆加‘尊’字,自叔父母已下,则加‘贤’字,尊卑之差也。”

“贤”当作敬辞,比如贤弟、贤侄、贤甥、贤妻等等,比如敬称夫妻为贤伉俪,用以敬称别人,毫无疑问是赞美他人的美好品德。

正如段玉裁所说:“人称贤能,因习其引伸之义而废其本义矣。”“贤”当作敬称即由此而来,意为恭维别人多才多能,品德美好。

再说“足下”。

“足下”是一个敬辞,下对上或者同辈之间都可以尊称对方为“足下”,意思跟今天的“您”相近。人们会觉得这个敬称很奇怪:既然是尊敬的称呼,怎么能把对方称为脚下呢?原来,这个称谓的由来还有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呢。

晋人嵇含所编撰的《南方草木状》中引述了一条西汉幽默大师东方朔在《琐语》中的记事:“木履起于晋文公时。介之推逃禄自隐,抱树而死。公抚木哀叹,遂以为履。每怀从亡之功,辄俯视其履曰:‘悲乎足下!’足下之称,亦自此始也。”

不过,在为《史记·秦始皇本纪》所作的集解中,南朝宋的学者裴骃引述蔡邕的解释说:“群臣士庶相与言,曰殿下、阁下、足下、侍者、执事,皆谦类。”如此说来,“足下”之称,意味着不敢直视对方,犹如说:我只敢盯着您的脚下说话。

再说“阁下”。

在一些隆重的场合或者问候的书信中,常常尊称对方为“阁下”。不知道这个词的来历的人,甚至常常误以为这个词是从英语翻译过来的,因为在很多欧美影视剧或者两国的外交场合,这个称谓出现的频率非常之高,比如“总统阁下”、“大使阁下”之类的称呼。

殊不知这是最正宗的中国古代的礼貌用语,而且更加鲜为人知的是,这还是一个误用了两千多年的称谓!

段玉裁说:“凡上书于达官曰‘閤下’,犹言执事也。今人乃伪为‘阁下’。”赵璘则感叹“今又布衣相呼,尽曰‘閤下’”乃“浮薄相戏”、“名分大坏”,殊不知连“閤下”一词都误为“阁下”了!

今天所有与做官有关的词组,比如“入阁”、“内阁”、“组阁”等等,其实都是错误的。虽然早已约定俗成,但是因为将“閤”误为“阁”,以至于人们再也不明白“閤”和“阁”的本义了,甚至有的辞典望文生义,把“阁下”的尊称解释为“我在您的阁楼之下”,真是令人浩叹!

最后说“兄台”。

朋辈之间相互敬称“兄台”,这个敬辞至今还在使用,更多的是用在书面语或书信之中。很多人并不清楚这个敬辞到底是怎么来的,甚至还有人解释为“兄在台上我在台下”,因此用来表示敬意。这种解释非常可笑,原因在于不懂得“台”字的特殊含义。

什么叫“三台”?《晋书·天文志》载:“三台六星,两两而居,起文昌,列抵太微。一曰天柱,三公之位也。在人曰三公,在天曰三台,主开德宣符也。”原来,“三台”是星名,地上的“三公”就是比照着天上的三台星而设置的。

周代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是仅次于皇帝的最高官员。周代宫廷外种有三棵槐树,三公朝见天子时,面向槐树而立,因此也称三公为“三槐”。“三台”、“三槐”合称“台槐”,代指宰辅之位。

此外,“台鉴”是请对方审察、裁夺的敬语;“台照”也是请对方鉴察的敬语;“台启”是写在信封上的敬辞,敬请启封的意思;“台安”表示对收信人的问候;“台讳”是询问对方名字的敬辞;“台甫”则是询问对方表字的敬辞;“台候”用于问候对方的寒暖起居……

这才是“兄台”之“台”作为敬辞的真正来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尊称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4-28
古代有趣的父亲称呼: 1 、老爷子 对父亲的方言称呼。老舍《骆驼祥子》:“‘也不是我说,老爷子,’她撇着点嘴说,‘要是有儿子,不象我就得象祥子!可惜我错投了胎。’” 2、老公 此说见于《南北史续世说》。原文为:“高昂兄弟并劫略。其父次同语人曰:‘吾四子皆凶狠,我死后有人与我一楸土耶?’及次同死,昂起大冢。对之曰:‘老公!子生平畏不得一楸土,今被压,竟知为人否?”老公即是高昂对他父亲高次同的称呼,相当于现在的“老头”。 3、老太爷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尊称别人的父亲(也对人称自己的父亲或公公、岳父)。” 4、老爷子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对人称自己的或对方的年老的父亲。” 5、老子 对父亲的方言称呼。宋陆游《老学庵笔记·一》:“予在南郑,见西陲俚俗,谓父曰老子,虽年十八岁,有子,亦称老子。乃悟西人所谓大范老子、小范老子,盖尊之以为父也。”《红楼梦》第二十八回《蒋玉函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王夫人道:‘扯你娘的臊!又欠你老子捶你了!’宝玉笑道:‘我老子再不为这个捶我。’” 6、老爷 封建社会大家族里对自己父亲的称呼。《红楼梦》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含耻辱情烈死金钏》:“宝玉一面登着靴子,一面抱怨道:‘有老爷和他坐着就罢了,回回定要见我!’” 7、老爹 儿媳妇对公公的方言称呼。 8、老大人 对别人父亲的敬称。《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各位司、道大人听扫这里,因为署院说的是他老大人,一齐肃然起敬。” 9、老太公 对别人父亲的敬称。元朝人谷子敬《城南柳》第二折:“当日死了你那老太公,怎么生下你这个小业种。” 10、老太爷 对别人或者自己父亲的敬称。《红楼梦》第一百零九回《候芳魂五儿承错爱 还孽债迎女返真元》:“这块玉还是祖爷爷给我们老太爷,老太爷疼我,临出嫁的时候叫了我去,亲手递给我的。” 11、老父 对人称呼自己的父亲。《水浒传》第三十五回《梁山泊吴用举戴宗揭阳岭宋江逢李俊》:“不孝逆子,做下非为,老父身亡,不能尽人子之道,畜生何异!” 12、老公公 女子对丈夫父亲的方言称呼。 13、老儿 父亲的俗语称呼。宋朝人赵彦卫《云麓漫钞》第二卷:“今人呼父曰爹,语人则曰老儿。” 14、 老爷 子女对父亲的一种称呼。元朝无名氏《连环计》第二折:“老爷休道一桩事,就是十桩事,你孩儿也依的。” 15、 老尊 父亲的别称。《醒世恒言》第卷《张淑儿巧智脱杨生》:“原来父母虽亡,他的老尊原是务实生理的人,却也有写田房遗下。” 16、 老汉 对别人父亲的称呼,含有轻蔑的意味。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猪与鸡》:“等你老汉儿回来,老子再跟你算帐。” 17、 老头儿 对自己父亲的称呼,有亲昵的意味。元朝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一折:“我正在教场耍子,老头儿呼唤,须紧走一遭。” 18、 老头子 对父亲的一种称呼。王跃文《国画》:“皮杰越是喝酒,话就越多,嗓门也越高:‘兄弟们,我在外面自己闯天下,沾不了老头子的光,靠的就是些难兄难弟。搭帮兄弟们啊,老弟我才万难混了碗饭吃。老头子,他不端掉我的饭碗就算开恩了。……’”(
第2个回答  2020-08-05
令尊、尊公、尊大人。

称呼帝bai王时,一般有“陛下du、大王、王、上、君、天子、万zhi乘、圣主、主上、元首、九dao重天”等等。

对一般人,则有“公、君、足下、子、先生、夫子、丈人、阁下、长者、台端、孺人、大人、兄台”等等至于古代对对方的父亲称令尊、尊公、尊大人。

对对方母亲称令堂、太君,对对方的妻子称令正,对对方妻父称泰山、冰翁,对对方兄弟称昆仲、昆玉、令兄(弟),对对方的儿子称令郎、令嗣、哲嗣、少君、公子,对对方的女儿称千金、玉女、令爱等等,因多见于口语。

扩展资料:

六种尊称

既有“贬己”的谦辞,那么相应地也就有“尊人”的敬辞。本文选取几个最常用、最为人所熟知同时也最有趣的敬辞介绍给读者朋友。单字的有令、尊、贤,单字以上的有足下、阁下、兄台。
先说“令”。

“令”作为最常用的敬辞,直到今天还在使用。比如敬称对方的父母为令尊、令堂,更有甚者还在后面加上“大人”二字,令尊大人、令堂大人,极尽尊敬的态度;比如敬称对方的兄长为令兄,敬称对方的弟弟为令弟,敬称对方的妹妹为令妹;又如敬称对方的儿子为令郎,敬称对方的女儿为令爱(也写作“令嫒”)。

“令”当作敬辞,即由美、善引申而来,用于赞美与对方有关的人。同时,“令”的下部那个跪着的人也向我们提示着尊敬的含义。跪而听命,理所当然地表示尊敬。

再说“尊”。

《礼记·表记》:“使民有父之尊,有母之亲,如此而后可以为民父母矣。”这是中国文化中关于“严父慈母”的最早表述方式。《广韵》则解释说:“尊,重也,高也,贵也,敬也,君父之称也。”可见,“尊”很早就用作敬辞,“父之尊”或“君父之称”,是对国君或者长辈的敬称。

“尊”当作敬辞,直到今天还在使用,比如敬称对方的父亲为尊上、令尊、尊大人,敬称对方的母亲为尊堂,敬称长辈为尊长,敬称同辈为尊兄,恭敬地询问对方的姓名要问“尊姓大名”。

再说“贤”。
《颜氏家训·风操》篇中记载的江南风俗:“凡与人言,称彼祖父母、世父母、父母及长姑,皆加‘尊’字,自叔父母已下,则加‘贤’字,尊卑之差也。”

“贤”当作敬辞,比如贤弟、贤侄、贤甥、贤妻等等,比如敬称夫妻为贤伉俪,用以敬称别人,毫无疑问是赞美他人的美好品德。

正如段玉裁所说:“人称贤能,因习其引伸之义而废其本义矣。”“贤”当作敬称即由此而来,意为恭维别人多才多能,品德美好。

再说“足下”。

“足下”是一个敬辞,下对上或者同辈之间都可以尊称对方为“足下”,意思跟今天的“您”相近。人们会觉得这个敬称很奇怪:既然是尊敬的称呼,怎么能把对方称为脚下呢?原来,这个称谓的由来还有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呢。

晋人嵇含所编撰的《南方草木状》中引述了一条西汉幽默大师东方朔在《琐语》中的记事:“木履起于晋文公时。介之推逃禄自隐,抱树而死。公抚木哀叹,遂以为履。每怀从亡之功,辄俯视其履曰:‘悲乎足下!’足下之称,亦自此始也。”

不过,在为《史记·秦始皇本纪》所作的集解中,南朝宋的学者裴骃引述蔡邕的解释说:“群臣士庶相与言,曰殿下、阁下、足下、侍者、执事,皆谦类。”如此说来,“足下”之称,意味着不敢直视对方,犹如说:我只敢盯着您的脚下说话。

再说“阁下”。

在一些隆重的场合或者问候的书信中,常常尊称对方为“阁下”。不知道这个词的来历的人,甚至常常误以为这个词是从英语翻译过来的,因为在很多欧美影视剧或者两国的外交场合,这个称谓出现的频率非常之高,比如“总统阁下”、“大使阁下”之类的称呼。

殊不知这是最正宗的中国古代的礼貌用语,而且更加鲜为人知的是,这还是一个误用了两千多年的称谓!

段玉裁说:“凡上书于达官曰‘閤下’,犹言执事也。今人乃伪为‘阁下’。”赵璘则感叹“今又布衣相呼,尽曰‘閤下’”乃“浮薄相戏”、“名分大坏”,殊不知连“閤下”一词都误为“阁下”了!

今天所有与做官有关的词组,比如“入阁”、“内阁”、“组阁”等等,其实都是错误的。虽然早已约定俗成,但是因为将“閤”误为“阁”,以至于人们再也不明白“閤”和“阁”的本义了,甚至有的辞典望文生义,把“阁下”的尊称解释为“我在您的阁楼之下”,真是令人浩叹!

最后说“兄台”。

朋辈之间相互敬称“兄台”,这个敬辞至今还在使用,更多的是用在书面语或书信之中。很多人并不清楚这个敬辞到底是怎么来的,甚至还有人解释为“兄在台上我在台下”,因此用来表示敬意。这种解释非常可笑,原因在于不懂得“台”字的特殊含义。

什么叫“三台”?《晋书·天文志》载:“三台六星,两两而居,起文昌,列抵太微。一曰天柱,三公之位也。在人曰三公,在天曰三台,主开德宣符也。”原来,“三台”是星名,地上的“三公”就是比照着天上的三台星而设置的。

周代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是仅次于皇帝的最高官员。周代宫廷外种有三棵槐树,三公朝见天子时,面向槐树而立,因此也称三公为“三槐”。“三台”、“三槐”合称“台槐”,代指宰辅之位。

此外,“台鉴”是请对方审察、裁夺的敬语;“台照”也是请对方鉴察的敬语;“台启”是写在信封上的敬辞,敬请启封的意思;“台安”表示对收信人的问候;“台讳”是询问对方名字的敬辞;“台甫”则是询问对方表字的敬辞;“台候”用于问候对方的寒暖起居……

这才是“兄台”之“台”作为敬辞的真正来历。
第3个回答  2014-04-27
称别人的父亲为令尊,称别人的母亲为令堂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24
1、自谦:不才,晚辈,晚学,在下,微兄,微才,微贱,小妹,小兄,兄弟,愚下,鄙人,鄙老,老朽,朽木…… 2、尊称: ——对帝王:陛下、大王、王、上、君、天子、万乘、圣主、主上、元首、九重天…… ——对一般人:公、君、足下、子、先生、夫子、丈人、阁下、长者、台端、孺人、大人、兄台 ——对对方的父亲:令尊、尊公、尊大人, ——对对方母亲:令堂、太君, ——对对方的妻子:令正, ——对对方妻父:泰山、冰翁, ——对对方兄弟:昆仲、昆玉、令兄(弟), ——对对方的儿子:令郎、令嗣、哲嗣、少君、公子, ——对对方的女儿:千金、玉女、令爱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