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二十四岁称为花信。
花信,花开的信息,亦指开花时节,泛指女子在20岁左右的青春年华。
花信之年古人以五天为一候,一个月共有两个节气六候,从小寒到谷雨结束,一共是四个月八个节气二十四候,故称“二十四番花信风”。虽然学者们多指出,这一序列中有的花卉与气候不符,但“二十四番花信风”的称谓却传之久远。
花信之年从清代开始,人们将此称谓移用于青年男女二十四岁的青春年华,始有“年方花信”“花信年华”的比喻,当然更多地用于女子。
比如晚清女诗人阮恩滦二十四岁早逝,戴赓保写了一首词,其中有“谁念冰雪聪明,华年廿四,花信风吹断”的句子,即悼念她以二十四岁的青春华年却早逝之意。
各年龄古代称谓:
1、0岁
度:小儿初生之时。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2、1岁
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如牙牙学语,因亦指小孩过程子开始学话。清袁枚《祭妹文》:“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周晬,指婴儿周岁。
2、2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孩提:指2——3岁的儿童。
3、8岁
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借指幼年。
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4、9岁
九龄:为9岁。
黄口:十岁以下。
指数之年:儿童九岁。
5、10岁
幼学:十岁。
外傅之年:儿童十岁。
6、12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7、13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十三:为13岁。
舞勺之年:少年十三至十五岁。
8、15岁
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志学之年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及笄:女子十五岁。
舞象之年:少年十五至二十岁。
成童:十五或十五稍上的年岁。郑玄:“成童,十五以上”。
9、16岁
二八:为16岁。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10、20岁
加冠:指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11、24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12、30岁
而立(而立之年)
始室:三十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克壮:正当壮年。古代三十岁为壮。唐魏征《是渐不克终疏》:“贞观之初,时放克壮。”
半老徐娘:女子三十岁。
13、40岁
不惑(不惑之年)
14、50岁
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艾称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15、54岁
六九年:即五十四岁。
16、60岁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
花甲:指六十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
还历之年:指60岁。
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下寿:指60岁以上。
耆[qi]: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为耆。
17、61岁
还历寿:61岁的寿辰。由于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
18、70岁
从心之年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耋[dié]: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耄[mào]耋[dié]之年。
杖围之年:指70岁。
悬车之年:指70岁。
19、77岁
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20、80岁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老耄、耄耋之年。
中寿:指80岁以上。
伞寿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21、88岁
米寿:指88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此外,还含有年事虽高,但食欲旺盛之意。
22、90岁
上寿:九十为上寿。
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23、99岁
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24、100岁
期颐:指百岁高寿。
上寿:百岁
期颐之年:指百岁。
25、108岁
茶寿:指108岁。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26、140岁
双稀、双庆——一百四十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二十四岁古代怎么说
二十四岁古代说:花信之年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半老徐娘:女子三十岁。成人称谓:冠者:指成年人。待年、待字:指女子成年待嫁的年岁。有室、有家:男子娶妻、女子出嫁之年。怨女:指年龄大而没有结婚的女子。旷夫:指年龄大而没有结婚的男子。
古代男子 24岁称什么
古代男子24岁称为弱冠。《孔颖达.正义》中记载:“二十成人,初加冠,体犹未壮,故曰弱也。”译文:二十岁长大成人,举行加冠礼,身体还未发育强壮,所以叫做年少。20岁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
古代形容女人20岁为桃李年华,24岁为花信年华~那22岁呢。求专业的答案...
20-22岁(女子):桃李年华,桃李年华指女子成年待嫁,也称为是双十年华。24岁(女子):花信年华。30岁(男子):而立之年。30岁(女子):半老徐娘,半老徐娘是指已到中年而尚有风韵的妇女。(延伸:“半老徐娘”出自南朝梁元帝妃子徐昭佩的故事。徐昭佩年轻时确是一个艳光四射的大美人,但她始终...
古代男子未满二十怎么称呼
1. 古代男子24岁仍被称为弱冠,这一称谓源于他们二十岁时举行的加冠礼。2. 在《孔颖达.正义》中提到:“二十成人,初加冠,体犹未壮,故曰差没弱也。”这说明二十岁的男子虽然已经成年,但身体仍显柔弱。3. 因此,“弱冠”一词后来被广泛用来指代大约二十岁左右的男性年龄。4. 古代的成年礼,即...
女子24岁古代称为什么
4. 在明清时期,24岁的女子被尊称为“二八佳人”,这个称谓沿用至今,意味着她们已经进入了成熟的年龄,身材和容貌都趋于稳定。在这个年龄段,女子们通常会努力寻找合适的伴侣。5. 在现代社会,24岁的女性通常被视为年轻的单身女性,她们在追求个人价值和职业成就的同时,也更加注重自我形象和自由。与古代...
女子24岁古代叫什么
宋代:牛郎织女 到了宋代,24岁的女子被称为“织女”,这与一些传说有关。白天,织女会在织机边工作,晚上则和牛郎赏月。宋代的女子大多没有受到严格的家教,因此流行于民间的民间故事很多都与风月有关。不过,也有一部分女子在这个年龄结婚生子,正式地开始建立自己的家庭。明清时期:二八佳人 ...
古代人是怎么表示年龄的?说女子“年方二八”应该是16岁对吧?那其他的...
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 梅之年;至30岁(女)——半老徐娘;20岁(男)——弱冠;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
女人20-30各个年龄段怎么称呼?
1、0~1岁:襁褓之年 2、2~3岁:孩提时代 3、7岁:髫年;(幼年泛称总角)4、10岁以下:黄口 5、12岁:金钗之年 6、13岁:豆蔻年华 7、15岁:及笄之年 8、16岁: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9、20岁:桃李年华 10、24岁:花信年华 11、出嫁年:梅之年 12、30岁:半老徐娘 ...
古代年龄称谓用什么表示 形容年龄的古代称谓是什么
12、24岁:花信年华。13、30岁:而立之年、始室、克壮、半老徐娘。14、40岁:不惑(不惑之年)。15、50岁:艾、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16、60岁: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高龄、下寿、耆。17、61岁:还历寿。18、70岁:从心之年、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19、...
古代关于年龄的说法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而立:三十岁。不惑:四十岁。天命:五十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知非之年:五十岁。(《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说春秋卫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