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总结怎么写?

如题所述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写作程序 一般来说,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写作要经过以下五个程序: 1.确定主题 主题是调查报告的灵魂,对调查报告写作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确定主题要注意: 报告的主题应与调查主题一致; 要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重新确定主题; 主题宜小,且宜集中;与标题协调一致,避免文题不副。 2.取舍材料 对经过统计分析与理论分析所得到的系统的完整的"调查资料",在组织调查报告时仍需精心选择,不可能也不必都写上报告,要注意取舍。如何选择材料呢? ①选取与主题有关的材料,去掉无关的,关系不大的,次要的,非本质的材料,使主题集中、鲜明、突出; ②注意材料点与面的结合,材料不仅要支持报告中某个观点,而且要相互支持,形成面上的“大气”; 3.在现有有用的材料中,要比较、鉴别、精选材料,选择最好的材料来支持作者的意见,使每一材料以一当十。 3.布局和拟定提纲 这是调查报告构思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布局就是指调查报告的表现形式,它反映在提纲上就是文章的"骨架"。拟定提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把调查材料进一步分类,构架的过程。构架的原则是:"围绕主题,层层进逼,环环相扣"。提纲或骨架的特点是它的内在的逻辑性,要求必须纲目分明,层次分明。 调查报告的提纲有两种,一种是观点式提纲,即将调查者在调查研究中形成的观点按逻辑关系一一地列写出来。另一种是条目式提纲,即按层次意义表达上的章、节、目,逐一地一条条地写成提纲。也可以将这两种提纲结合起来制作提纲。 4.起草社会实践报告 这是调查报告写作的行文阶段。要根据已经确定的主题、选好的材料和写作提纲,有条不紊地行文。写作过程中,要从实际需要出发选用语言,灵活地划分段落。 在行文时要注意:①结构合理(标题、导语、正文、结尾、落款);②报告文字规范,具有审美性与可读性,如:"制定优惠政策,引进急需人才","运用竞争机制,盘活现有人才",(文章段落的条目观点);③通读易懂。注意对数字、图表、专业名词术语的使用,做到深入浅出,语言具有表现力,准确、鲜明、生动、朴实。 5.修改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实践报告起草好以后,要认真修改。主要是对报告的主题、材料、结构、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进行检查,加以增、删、改、调。在完成这些工作之后,才能定稿向上报送或发表。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1-17
对宗教及社区调查总结 回顾此次社会实践调查,与其说是总结,倒不如说是谈感受。 在整个调查中,我们收获了许多,同时也认识到许多不足。举个例子说罢,在社区调查时,在包头晚报的李女士给我提的几个问题很使我受启发。同时他的问题也让我深思。 首先,从完成的整个调查问卷来看。我绝的存在许多缺陷: 1.问卷的目的不明确; 2.有些问题普遍化,在问题的设计上缺乏层次性。 例如,在调查宗教信仰问题上,一个老大爷刚开始很感兴趣的和我交谈,回答完前面几个问题到后面却不说,甚至有些不耐烦。而那些问题恰恰设计了一点个人隐私。最后说“你们问这些有啥意义啊?” 这是值得注意的问题,怎么说呢?我觉得我们自身作为调查者,一开始没有明确的目的,只是一味提问题,而当人家问我们“调查主要是做什么”。我们众口不一,各自依个人的理解解释,往往显得很被动。其次,在具体问题上,时不时涉及到个人隐私,往往人家是避而不答,对我们产生戒备心理。自然将影响调查的进程和调查的结果。 从我们自身来分析,也存在很多问题: 1.调查前期追被不足; 2。对调查(包括提问)方法的掌握上有很大缺陷; 3.涉取信息以及筛选信息的能力不是很强; 4.对专业知识的熟悉程度不够。 我认为社会调查的最大特点在于:整个调查过程是双方(调查者和被调查者)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过程。而掌握这个过程的是我们(调查者)。因此,我们自身能力(包括专业知识,提问技巧,及涉取信息的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调查。 从另一个角度去分析被调查者,我们也可以看出,在很大程度上被调查者对我们问题的回答和调查的配合,主要有以下几个影响因素: 1。本人的文化素养,职业; 2.本人的社会阅历(社会背景); 3.本人对社会及周边事物。人的态度。 在社区调查中,有些居民普遍反应的一些社区问题,实则是典型的社会问题,在调查结束时,他们让我们向有关部门反映,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学生有当如何?我们给予的建议又很不理想,实则两难啊! "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做而后知不易,在实践中学习,只有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才能更好的去服务大众,服务社会,才能显现我们社会工作者的价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