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归晋,天下一统。确实想不到轰轰烈的三国,笑到最后的并不是魏蜀吴三国,而是篡魏自立的司马家,司马昭生前灭蜀汉,却未能一鼓作气灭吴,然吴国此时也是气数将尽,灭亡在即。不过与蜀汉因年年征战,民疲国衰亡于魏不同,吴国之亡国,完全是由自己造成的。
吴宫干戈不断,国力衰退
魏景元四年(263年),执掌曹魏大权的司马昭,派遣邓艾、钟会、诸葛绪等大将率领15万大军兵分五路伐蜀,时宦官黄皓听信鬼神之说,告诉刘禅敌人不会来,蜀汉大臣也不知道此事,直到魏军五路伐蜀,攻入汉中,刘禅才派张翼、廖化等人前去救援,但为时已晚。虽然屯兵沓中的大将军姜维力挽狂澜将钟会大军阻拦在剑阁,但征西将军邓艾出奇兵,从景谷道偷渡,如神兵天降进直绵竹,打败据守在此的诸葛瞻父子。魏军逼近成都,蜀中大震,最终后主刘禅接受谏议大夫谯周的建议出城投降。接到后主投降敕令的姜维,寄希望于借钟会之手复国,不料事机不密,为监军卫瓘,姜维、钟会、邓艾俱被杀,自此,蜀汉彻底灭亡。
蜀汉灭亡的同时,唇齿相依的东吴却深陷内乱。自吴大帝孙权废太子孙和赐死鲁王孙霸(南鲁党争)以来,吴宫便干戈不断,皇位更迭频繁,权臣交相掌权,吴国陷入长期的内乱当中。
吴太和二年(252年)四月,吴大帝孙权病逝,年仅十岁的太子孙亮即位。大权掌于诸葛恪、孙峻、孙弘之手。当时,太傅诸葛恪掌握东吴大权,但他为人骄横跋扈,在当年便爆发了东兴之战,此战东吴以4万之兵大败曹魏,而曹魏的统帅正是后来支持灭蜀大计的司马懿次子司马昭。
诸葛恪
东兴之战的大胜提高了诸葛恪在东吴的威望,但也助长了他的骄傲轻敌。目空一切的诸葛恪于建兴二年(253年)又起兵数万攻打淮南,结果遭到惨败,回朝后,孙峻定下鸿门宴,将他诛杀于御前。东吴大权为孙峻所夺,三年后孙峻病死,权力又移交至其从弟孙綝,孙綝嗜好杀戮,残虐无道,杀害了孙吴的重要将领吕据、朱异等,孙綝的暴虐执政弄的东吴内部天怒人怨,旷日持久的内争也使孙吴国力遭到严重削弱。
吴太平三年(258年),丞相孙綝废少帝孙亮为会稽王,将吴大帝孙权第六子孙休立为天子,孙綝与其兄弟五人共掌禁军,权势熏天,权力大于皇帝。永安元年十二月(259年1月),景帝孙休在左将军张布等人的协助下诛杀孙綝兄弟。尽管孙休在位期间颁布良制,嘉惠百姓,但东吴疲敝之态已显,国势已是日渐衰弱。
东吴自吴大帝孙权病逝后便持续干戈,权臣擅权,穷兵黩武,这极大削弱了东吴的国力。这边吴国正内乱不断,那边曹魏在司马昭的主持下发动了灭蜀之战。吴元兴元年(264年),吴主孙休兵死,当时刚直蜀汉新灭,交趾又叛吴降魏,随着蜀汉灭亡,吴蜀联盟不复存在,孤立的吴国已经完全处于魏国的包围之中。为了稳定人心,避免少君执政引起权臣乱国,丞相濮阳兴与左将军张布决定拥立废太子孙和之子孙皓为君。
孙皓乱国,吴国苟延残喘
孙皓即位后,曹魏也正在经历着改朝换代,随着晋王司马昭去世,其子司马炎于咸熙二年(265年)逼魏帝曹奂禅位,曹魏灭亡,司马炎登基称帝建立晋朝。当时晋朝新立,需要稳定内部,因此并不急于灭吴,考虑到吴国占有长江天险,而晋朝需要组建一支熟悉水战的水军,因此为灭吴做了十几年的战前准备。吴天玺二年(276年)晋灭吴的战前准备工作基本完成,但由于后方鲜卑作乱,贾充等反对立即伐吴,使伐吴战争拖延了下来。
孙皓
晋朝灭吴的战前准备用了十几年的时间,东吴此时虽然孤立无援,但本应该意识到危险性,厉兵秣马,枕戈待旦以防晋朝来攻。但昏庸的孙皓即位后,其骄奢淫逸、残暴无道却弄得国内民怨沸腾,他没有选择休养生息,巩固边防,反而主动出兵攻击晋朝,连年征战虽然给晋朝带来了一定的困扰,但也同时加重了东吴的负担,耗费了国家大量的人力财力,这种做法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吴弱晋强的现实,反而惹怒了晋朝,实在是得不偿失之举。
孙皓乱国,不仅仅是他在国内实行的残暴统治,更主要的是他频繁的用兵,穷兵黩武徒耗国力,却始终未能对晋朝构成威胁,反而了加速了吴国的灭亡。晋朝此时没有发起灭吴之战,也是因为准备尚不足,其实当时有识之士都看的出来晋统天下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晋灭吴之战,吴国长江防线崩溃
咸宁五年(279年),经过长达十三年准备的晋朝,以贾充都督司马伷、王浑、周浚、王戎、胡奋、杜预、王濬和唐彬等八部,共计二十万大军,分六路大举伐吴。六路大军自巴蜀起顺江而下绵延不绝,沿途旌旗飘扬声势浩大,得知晋军大举来攻的吴主孙皓匆忙组织抵抗。丞相张悌统领三万吴军渡江迎战,与晋朝大将王浑主力部队之司马孙畴和扬州刺史周浚军列阵相对。两军交战之际,之前伪降的晋将张乔从背后引兵杀来,吴军阵脚大乱,溃不成军,三万吴军几乎全军覆没。同时其他几路晋军也进展顺利,长江沿岸吴国守将几乎望风而降,至次年四月,吴沿江守军已大多被击破,歼灭吴军达六万多人,晋军此时已经与建业隔江对峙,只需一声令下,便可万乘其发,渡江直驱吴都。
晋灭吴之战进展顺利,根本原因还在吴国自身,由于吴主孙皓的暴虐统治,东吴早已是上下离心,疏于防备,不仅指挥混乱,而且将士斗志几无,以至于节节败退,东吴灭亡在即。
王濬
吴天纪四年(280年)5月1日,晋将王濬率先率领晋朝水军抵达石头城下,外援尽绝的孙皓自知大势已去,只得反绑双手抬着棺材向王濬投降,孙吴至此宣告灭亡,西晋实现了天下一统。立国五十七年,虽占有长江天险,共有军队达二十多万的东吴政权为何在晋朝的大军来攻下一战即瓦解,最终导致覆灭,其主要原因何在呢?
吴国亡相已明
东吴之亡,归根结底还在于东吴自己,吴主孙皓自当政以来,采取了最残暴的统治,任意杀害臣民,其手段残忍血腥。而且疑心病重嫉妒心强的孙皓,更是对凡是他看不顺眼的臣子动辄剥皮车裂,如此残暴无道,自然令吴国上下人心丧尽,众思归晋。从政治层面上看,东吴腐朽而残暴无道的统治就已经注定了这个偏安一隅的政权必败亡。
从曹魏到晋朝,为灭吴做了长达十七年时间的准备,兵家有云“宁可千日无战,不可一日无备”,在司马昭灭亡蜀汉后,吴国不少有识之士就意识到曹魏下一步肯定是要伐吴,在晋吴对峙期间,更应加强军备,增强沿江战略要点的防御力量,切实防止西晋的突袭,但孙皓对这些建议却统统置之不理,放任长江防线防备空虚,坐等晋军来攻。
可以说晋朝对东吴有压倒性的优势,不管在人心上还是军队作战能力上,东吴都已处于绝对的劣势,只是晋朝给予了东吴的这十几年的缓冲时间,东吴却始终未能好好利用起来,以至于二十多万的军队一战即溃,东吴之亡,实亡于自己。
东吴后期,晋军能攻破长江防线迅速将其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晋灭吴之战进展顺利,根本原因还在吴国自身,由于吴主孙皓的暴虐统治,东吴早已是上下离心,疏于防备,不仅指挥混乱,而且将士斗志几无,以至于节节败退,东吴灭亡在即。王濬 吴天纪四年(280年)5月1日,晋将王濬率先率领晋朝水军抵达石头城下,外援尽绝的孙皓自知大势已去,只得反绑双手抬着棺材向王濬...
东吴为什么在西晋大军刚突破长江防线之后就投降了?
首先,东吴之所以没有迁都南方,以此继续抵抗西晋,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就第一点来说,在长江防线被攻破之后,东吴已经无险可守。在魏蜀吴三国中,曹魏的实力是要远胜于蜀汉和东吴的,而蜀汉和东吴之所以能和曹魏三国鼎立,前者离不开山川之险,后者离不开长江之险。如果没有这些天堑带来的防御优势,...
同样是王朝崩溃,为何东晋南宋能扛那么久南明却脆败?
南明迅速崩溃的原因之一:郑芝龙水师不能协防长江防线。南京处于长江转弯处,它的地形很特殊,城的北面和西面是长江,长江正好形成一个90度的直角构成了南京城市北边和西边的两道天然城墙,东面和南面则是面积达上千平方公里的低矮的丘陵和平原地带。北面和西面的长江在南京这一段非常宽阔,宽达到1500米,也就是1.5公里,...
三国里面吴国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孙策踞于江东,孙策死后,孙权即位。赤壁一战,又使曹操灭亡东吴的美梦化为泡影,因此,孙权对东吴政权的稳固立下了汗马功劳。赤壁之战后孙权为了联盟抗曹暂时将荆州借给刘备,但刘备取蜀后拒不交还荆州。东吴又与蜀汉的荆州争夺战中斩杀关羽,并在夷陵之战重创刘备。得到荆州后东吴构筑了一条完...
东吴灭亡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东吴之所以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当时发生的经济危机,正是在这场危机中使得东吴国力越来越弱,这种差异悬殊的比赛才是东吴之所以覆灭的主要原因。而这个失败的苦果早在孙权称帝时就种下了,236年,孙权曾强制发行流通了一种名为“大泉五百”的货币,这一大泉五百以五铢钱为本位制,货币的价值大概...
三国里面吴国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 孙权晚年为了削弱士家大族的势力,利用太子之位在二宫构争中重创了世家大族,包括吴四姓,这一举措虽然削弱了士家大族的实力,但也削弱了东吴的国力,为东吴的灭亡埋下了祸根。5. 晋朝在准备充分后,于279年发动了对吴国的进攻。由于吴国内部离心离德,缺乏有效的防御措施,晋军迅速取得胜利。280...
对西陵之战的评价:东吴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统治阶层可以说是悔恨莫及。西陵之战评价三:这场战役的胜利与当年陆抗的父亲陆逊击败刘备的火烧连营七百里的战役相媲美,这场战役使得晋朝快速灭亡东吴的计划落空,使得东吴的寿数延长了八年,但是战后双方的实力对比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因此也就无法改变东吴最终被晋朝灭掉的结局。
长江为啥是天险,那么长的长江不能随便找个地方渡江吗?
也是先攻打相对简单的蜀汉,最后攻打比较复杂,又以长江为天险的东吴。北方想要成功渡江打败南方,就得发展自己的短板:提高造船业、训练水军,这都需要时间,后来的晋灭吴,光是准备时间就达到了十年,并在长江上游的益州训练水军,建造战船才成功的。如果西晋没有益州,想要灭亡东吴,时间还要长。
东吴和陈朝所处地理位置相同,为何自保能力却差很多?
第三个原因,就是地理上的。东吴始终没有控制淮河一线,但却完全控制了长江。魏军和晋军再强,势力始终没有占据过长江北岸,如此则东吴防御的压力大大减少。另外,东吴控制江陵,有效地阻止了晋军从襄阳方向对荆州的战略进攻。江陵扼守长江水道,北通中原,南通湘、桂、粤,东通江东,西通巴蜀,战略地位...
魏国和东吴为何不以长江为界,孙权有什么说法?
东吴长江防御带 正是有了这个缓冲区域,东吴才能有效发挥长江漕运的优势。无论是东线濡须口,还是荆州战事告急,东吴都可以通过长江水路,迅速向那里征兵。这也就是曹魏那么多年攻不下东吴的主要原因之一。五胡乱华之前,中原王朝还是以淮水以北为主。经过数千年的经营,中原的财富、人口都集中在那里。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