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教育,平等尊重孩子好不好?
我觉得非常好,有利于培养个性化的孩子,发挥孩子的积极主动性。但是我认为,我们不能一成不变的总是采用“快乐教育”的方式,总是跟孩子讲尊重平等,至少在孩子6岁以前,适当的“打骂”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有利的。
我之所以这样认为,主要基于以下三点:
1、孩子的行为准则
6岁下的孩子依靠什么原则来指导他们的行为?是道德?是规则?是理智?还是逻辑?都不是,他们依靠的行为准则是任何动物都具有的本能---追求快乐。因为道德、规则、理智等,这个阶段的孩子根本还不具备这些能力,你跟一个4、5岁的孩子谈善良、爱心,他懂吗?
所以,这个阶段孩子的行为准则就是最求快乐,怎么高兴怎么来。
所以我们会看到孩子看到喜欢的玩具就去拿,就去抢,他才不管是超市的,还是别的小朋友的。
2、智力发育不完善
虽然做出格的事,但也不一定要打骂啊。是的,如果只是做出格的事,然后跟他讲道理他听的话,确实不用打骂,但是这个阶段的孩子讲道理根本就不听,因为他们智力存在缺陷,他们压根就不懂道理。
很多父母把孩子当做缩小后的“成人”,认为他们除了体型比较小,知识经验不足,别的方面跟成人差不多。事实上,他们跟成人的差别大了,特别是在智力上,他们的思维方式、认知能力,跟成人相比完全可以看作是两种不同的物种。
有兴趣的可以了解下皮亚杰的认知理论,看完,你就知道幼儿与成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别,可以说是两个不同的物种。
我在这里重点说下6岁以下的孩子的两个思维特点,
一是单维思维。孩子的大脑处理能力有限,他们在处理一个问题时,只能从一个角度思考问题,而这个角度往往就是他们追求快乐的本能,而无法顾及别的方面。所以,孩子一旦认准了一个问题,就跟钻了牛角尖似的,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
二是没有道德规则意识
道德、规则意识是社会化的产物,是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交往而产生的,是后天教育的结果,不是一出生就具备的。举个例子,排队规则,如果就你一个人,还需要排队吗?肯定不需要了,正是因为社会化,为了维护大家的利益,所以产生了这种排队的规则。
正因为道德、规则的意识是后天教育的结果,所以一开始的孩子根本就没有这个意识,所以父母用尊重平等、讲道理的方式他们压根就听不进去,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懂。对牛弹琴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正因为孩子的这种智力缺陷,所以注定了父母讲道理的方式通常是无用功。只有后期随着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孩子才逐渐把这些道德、规则意识内化,开始遵守这些规则。
3、孩子对于错误的认知
如果6岁下的孩子对于规则没有认识,那么他们依靠什么准则来判断对错的?事实上,他们判断对错不是依赖于规则,而是依赖于结果。
如果做了这件事,受到了惩罚,那么他会认为这件事是错的,不应该去做。相反,如果这件事做了没有受到惩罚,那么他会认为这件事是OK的,可以去做。比如孩子抢了别人的玩具,父母没有惩罚他们,他们便不会认为这种行为是错误的,下次还会继续抢。
只有当受到的惩罚越严重时,他就会认为错误越严重。说到这里,父母也应该明白为什么我支持打了,当孩子犯了特别严重的错误,就必须要打,严厉的惩戒才会让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说白了就跟训练动物一样,对了就奖励,错了就惩罚,然后他就知道什么是对错了。
父母如何教育6岁下的孩子
那么,当6岁下的孩子犯错时,父母应该如何教育呢?
第一步:警告,讲道理
如果孩子出现了不良行为,父母首先采取的第一步是警告,告诉孩子不应该这样做,然后给孩子讲道理,解释下为什么不能这样。
虽然我们说讲道理的方式通常是不管用的,但是我们首先还是要给孩子讲一下道理,让孩子知道为什么不能这样做,万一管用呢?而且,我们教育的目的最终也是要让孩子为什么不可以,所以道理还是要讲的,但是不要指望通过简单的重复讲道理来制止孩子。
第二步:坚定的制止
当警告、讲道理不管用时,父母的教育方式就需要升级,就需要动手了。最初级的动手就是父母制止孩子,比如孩子如果抢别的小朋友玩具,警告无效后,父母就可以把孩子抱起来,不让他去抢别人的玩具,直到孩子同意不再抢了才让他继续去玩。
这个制止的过程中,孩子肯定会哭,会闹,但是父母只要做好自己,千万不要发火,对孩子大吼大叫。父母只要控制他,不用过多的说教,这时候也不用去讲大道理,因为你已经讲过了,他都懂,就是不去做。等孩子情绪稳定了,你再跟他强调一遍原因,如果他还继续犯错,就还这样对他。
这样几次,孩子就知道不应该这样做了,父母是认真的,要遵守这个规则,从而把规则内化。
在控制孩子的过程中,还有一种进阶的教育方法,就是共情。这就需要父母有比较高的情绪观察和沟通能力了。共情可以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更快的释放自己的不良情绪,降低孩子的对抗。
最后一步:打
我们一般是不建议“打”,“打”也不能作为教育孩子的主要方式。但是对孩子比较严重的错误,或者孩子屡教不改,跟他讲道理他又总是不听的,就需要动用武力了。
比如孩子过马路问题,父母跟孩子说了很多遍,但是孩子过马路总是不长记性,父母这时候就需要动用武力,让孩子意识到他错误的过马路方式有多严重。
“打”这种教育方式只能作为特殊的教育方式,用在比较极端的情况下,切不可把“打”作为一种主要教育方式,否则就体现不出“打”的严重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