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文学概论):陌生化

如题所述

“陌生化”原本是一个著名的文学理论,它由俄国形式主义评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是西方“陌生化”诗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西方“陌生化”诗学的成熟标志。“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也是形式主义者最关心的问题。

这个理论强调的是在内容与形式上违反人们习见的常情、常理、常事,同时在艺术上超越常境。陌生化的基本构成原则是表面互不相关而内里存在联系的诸种因素的对立和冲突,正是这种对立和冲突造成了“陌生化”的表象,给人以感官的刺激或情感的震动。

扩展资料:

陌生化的基础是新奇的语言感受。俄国形式主义学者什克洛夫斯基在论及陌生化问题时强调:“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为了使人感受事物,使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艺术是体验对象的艺术构成的一种方式,而对象本身并不重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陌生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学理论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0
  陌生化 陌生化(defamiliarization)
  “陌生化”原本是一个著名的文学理论,它由俄国形式主义评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他说:“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为了使人感受事物……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的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诗学理论是西方“陌生化”诗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西方“陌生化”诗学的成熟标志。“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也是形式主义者最关心的问题。在其看来,“文学语言不仅制造陌生感,而且它本身也是陌生的”。这个理论强调的是在内容与形式上违反人们习见的常情、常理、常事,同时在艺术上超越常境。陌生化的基本构成原则是表面互不相关而内里存在联系的诸种因素的对立和冲突,正是这种对立和冲突造成了“陌生化”的表象,给人以感官的刺激或情感的震动。http://www.zisi.net/htm/ztlw2/wymx/2005-05-11-21038.htm
  克雷齐在《心理学纲要》中指出,人们对外界的刺激有“趋新”、“好奇”的特点,而那些“完全确实的情境(无新奇、无惊奇、无挑战)是极少引起兴趣或维持兴趣的”。所以新奇的东西才能唤起人们的兴趣,才能在新的视角、新的层面上发掘出自我本质力量的新的层次并进而保持它,而“陌生化”正是化熟悉为新奇的利器。
  广告叙述视角的陌生化,就是把广告中人物的“我”的全知全能视角转化为“它”的视角进行观察。如宝丽来“立可拍”的嘎纳获奖广告片,就是利用“狗”的视角来进行叙述,通过狗的眼睛来看事物。在广告中,一只小狗因为家里被翻得乱七八糟而遭到主人的严厉呵斥。但这一切其实是家里的猫所为。满腹委屈的小狗决心抓住猫的罪证洗脱冤屈。终于等到一次主人离家的时候,猫又开始乱翻东西了,只见狗的眼睛四下张望,眼光从架子上的刀转到了桌上的一架“立可拍”照相机身上,利用“立可拍”拍下了猫乱翻东西的罪证。当主人回家时,狗儿神气地叼着那张充当“罪证”、可以洗清自己冤屈的照片在门口迎接着主人。整个广告都是从狗儿的拟人化的视角进行描述,生动幽默而让人忍俊不禁。它摆脱了以往照相机采用人物拍摄进行叙述的惯例,转而把主人公的表演任务交给了往往是广告配角的动物,叙述视点的交叉移位,使广告表现的内视点孕育出了不同个性色彩的视线。这种陌生化的创造,使得习惯于把任何对象都贴上“我的”标签的人们不得不重新对此作出思考和评判。让消费者以旁观者的身份、从不寻常的视角去看待广告商品,大大拓展了广告艺术表现力和主题说服力,也有利于把消费者从视觉疲劳中解脱出来。(视觉广告的“陌生化”手法)
  和人的关系也是有这种陌生化效应的。一个新朋友,彼此有意无意地都要表现出自己的最好方面而克制自己的不良方面,后者例如粗鲁、例如急躁、例如斤斤计较……而一个新朋友就像一个新景点一个新餐馆,乃至一件新衣服一个新政权一样,都会给你的生活带来某种新鲜的体验新鲜的气息,都会满足人们的一种对于新事物新变化的饥渴。结交久了,往往就是好的与不好的方面都显现出来了——当新鲜感逐渐淡漠下来以后,人们将必须面对现实,面对新事物也会褪色也会变旧的事实,面对求新逐变需要付出的种种代价。与其对旁人要求太高,寄予太大的希望,不如这样要求自己与希望自己。与其动辄对旁人失望不如自责。都是凡人,不必抬得过高,也不必发现什么问题就伤心过度。(王蒙)
  P.S.
  “Defamiliarization”(陌生化) 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所提出的,但“陌生化”一词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期,亚里士多德并没有正式提出“陌生化”,而用的是“惊奇”、“不平常”、“奇异”等说法:“给平常的事物赋予一种不平常的气氛,这是很好的;人们喜欢被不平常的东西所打动。在诗歌中,这种方式是常见的,并且也适宜于这种方式,因为诗歌当中的人物和事件,都和日常生活隔得较远。……一切‘发现’中最好的是从情节本身产生的,通过合乎自然规律的事件而引起观众的惊奇的‘发现’。……使用奇字,风格显得高雅而不平凡;……他们因为和普通字有所不同而显得奇异,所以能使风格不致流于平凡。”
  人们往往会对身边的、眼前的东西习以为常故而视而不见、充耳不闻。那么“Defamiliarization”就是要把平淡无奇的事物变得不寻常,从而增加新鲜感,有了新鲜感,兴趣也就自然随之提起来了。正如“艺术源于生活,艺术高于生活。”影视作品中的故事(story)有可能是发生在不同人物身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事,但编剧把这些事浓缩到一起,使之紧凑,再加以戏剧性的情节(plot),使之成为一个主人公的经历或是一条主线上串联起来的事,这样被艺术处理过,或放大或变形的故事就唤起了读者或观众新鲜的审美感受。(注意story和plot的区别,这样说吧,人人都会讲故事(tell story),但是,不是人人都会成编剧或者小说家,关键在于:plot使story丰满起来,从而使故事成为小说或剧本。)一个成功的影视作品必然在审美距离上处理得当,审美距离是指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是审美体验的必要条件,“距离产生美”。但如果说审美距离太近,观众会觉得平淡乏味,太远,观众又会觉得空洞虚假。问题的关键在于一个“度”,要做到恰到好处。其实,作品也好,人际关系也罢,都是同理。教授举了一个很平常的例子,他和老伴一起生活了20多年,朝夕相处,自然会缺少新鲜感,甚至无视对方的存在,有一天下班回家,发现老伴烫头了,这样“Defamiliarization”了一下,就有了重新欣赏、重新认识的兴趣,觉得老伴年轻了10岁,视觉上的新鲜感使心灵得到了愉悦,突然意识到虽然现在的她不再像当年那样光彩照人,但却是多少年来一直为他默默付出,和他相濡以沫的伴侣,只是时间让人养成了习惯,忽视了生活中的点滴体贴和关照。
  如果事物不能随着我们的愿望而改变,那么我们能做到的也只是换个角度去看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1-03
“陌生化”原本是一个著名的文学理论,它由俄国形式主义评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他说:“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为了使人感受事物……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的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诗学理论是西方“陌生化”诗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西方“陌生化”诗学的成熟标志。“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也是形式主义者最关心的问题。在其看来,“文学语言不仅制造陌生感,而且它本身也是陌生的”。这个理论强调的是在内容与形式上违反人们习见的常情、常理、常事,同时在艺术上超越常境。陌生化的基本构成原则是表面互不相关而内里存在联系的诸种因素的对立和冲突,正是这种对立和冲突造成了“陌生化”的表象,给人以感官的刺激或情感的震动。http://www.zisi.net/htm/ztlw2/wymx/2005-05-11-21038.htm
克雷齐在《心理学纲要》中指出,人们对外界的刺激有“趋新”、“好奇”的特点,而那些“完全确实的情境(无新奇、无惊奇、无挑战)是极少引起兴趣或维持兴趣的”。所以新奇的东西才能唤起人们的兴趣,才能在新的视角、新的层面上发掘出自我本质力量的新的层次并进而保持它,而“陌生化”正是化熟悉为新奇的利器。
广告叙述视角的陌生化,就是把广告中人物的“我”的全知全能视角转化为“它”的视角进行观察。如宝丽来“立可拍”的嘎纳获奖广告片,就是利用“狗”的视角来进行叙述,通过狗的眼睛来看事物。在广告中,一只小狗因为家里被翻得乱七八糟而遭到主人的严厉呵斥。但这一切其实是家里的猫所为。满腹委屈的小狗决心抓住猫的罪证洗脱冤屈。终于等到一次主人离家的时候,猫又开始乱翻东西了,只见狗的眼睛四下张望,眼光从架子上的刀转到了桌上的一架“立可拍”照相机身上,利用“立可拍”拍下了猫乱翻东西的罪证。当主人回家时,狗儿神气地叼着那张充当“罪证”、可以洗清自己冤屈的照片在门口迎接着主人。整个广告都是从狗儿的拟人化的视角进行描述,生动幽默而让人忍俊不禁。它摆脱了以往照相机采用人物拍摄进行叙述的惯例,转而把主人公的表演任务交给了往往是广告配角的动物,叙述视点的交叉移位,使广告表现的内视点孕育出了不同个性色彩的视线。这种陌生化的创造,使得习惯于把任何对象都贴上“我的”标签的人们不得不重新对此作出思考和评判。让消费者以旁观者的身份、从不寻常的视角去看待广告商品,大大拓展了广告艺术表现力和主题说服力,也有利于把消费者从视觉疲劳中解脱出来。(视觉广告的“陌生化”手法)
和人的关系也是有这种陌生化效应的。一个新朋友,彼此有意无意地都要表现出自己的最好方面而克制自己的不良方面,后者例如粗鲁、例如急躁、例如斤斤计较……而一个新朋友就像一个新景点一个新餐馆,乃至一件新衣服一个新政权一样,都会给你的生活带来某种新鲜的体验新鲜的气息,都会满足人们的一种对于新事物新变化的饥渴。结交久了,往往就是好的与不好的方面都显现出来了——当新鲜感逐渐淡漠下来以后,人们将必须面对现实,面对新事物也会褪色也会变旧的事实,面对求新逐变需要付出的种种代价。与其对旁人要求太高,寄予太大的希望,不如这样要求自己与希望自己。与其动辄对旁人失望不如自责。都是凡人,不必抬得过高,也不必发现什么问题就伤心过度。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86580.html

第3个回答  2012-06-27
与变形有联系,倾向于不用习见的称谓,一事物被陌生化时,该形象只以作者或读者第一次见到时的新奇形状和新奇感受去描写它的方式呈现出来。还是作家观察生活和表现生活的一个总原则。

名词解释(文学概论):陌生化
“陌生化”原本是一个著名的文学理论,它由俄国形式主义评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是西方“陌生化”诗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西方“陌生化”诗学的成熟标志。“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也是形式主义者最关心的问题。这个理论强调的是在内容与形式上违反人们习见的常情、常理、常事,同时在...

名词解释(文学概论):陌生化
1. “陌生化”理论由俄国形式主义评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它是西方文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标志着西方“陌生化”诗学的成熟。2. 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关注的是在内容和形式上违背常见逻辑和常规的艺术实践,旨在通过这种违背创造新的艺术境界。3. “陌生化”的核心在于展现表面看似不相关而实质...

文学概论陌生化在哪一章
第七章。俄国形式主义认为,陌生化是艺术加工和处理的基本原则。“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提出的核心概念,也是形式主义文论中最富有价值而且至今仍有启迪意义的思想。所谓陌生化就是将对象从其正常的感觉领域移出,通过施展创造性手段,重新构造对对象的感觉,从而扩大认知的难度和广度,不断给读者以新鲜感...

文学概论 文学的本质是什么
我认为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是有一种文学性在里边,文学性也就是文学的本质。我认为文学性就是陌生化技巧,诗歌语言,美的氛围和心灵的激情。所谓陌生化,就是使人们熟悉的、司空见惯的东西加以适当变形,即适当陌生,这样延长人们对事物的感受时间,使人们对司空见惯的东西更加重视起来。文学的目的就是要唤...

论述一个文学概论题常规的应该包括哪几方面,比如对陌生化的理解?谢谢...
如果你指的《文学概论》考试中的论述题的话,我觉得回答应该包括以下这几方面:1、首先对问题中提出的重要概念或名词作出相应的解释,如“什么叫做陌生化?”;2、针对问题中需要回答的关键点进行分条阐述,如“陌生化的具体表现”,最好结合实例对应说明;3、根据题目要求,如有必要,最后综述总结。因为你...

文学概论的考题有什么类型?
名词解释:文学文本,陌生化,期待视野填空:依据冲突性质,戏剧可分为 () 依据表现形式,诗歌可分为() 抒情作品的三个结构要素是() 王国维把文学意境分为(有我无我)马克思主义的批评标准是()文学创作的一般过程包括()如一\\概念题(10分,每小题2分) 1.文学: 2.艺术真实: 3.文学性: 4.叙述频率: 5.文学消费...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什么是形式主义(背景知识)特点:关注语言,文学的语言。P68-69 2,名解:奇特化p71;意生言外p88;自动写作p87 奇特化:俄国什克洛夫斯基提出了他的奇特化(一译"陌生化""反常化")的诗学原则。为了恢复对生活的感觉,为了感觉到事物,为了使石头成为石头,存在着一种名为艺术的东西。艺术的目的是...

急求电大本科段外国文学史复习题集
一、名词解释 伊阿宋清新诗派 玛卡梅百喻 经诗艺 日本战后派 俄国自然派 席勒式非个人化(艾略特) 陌生化二、问答 1,比较东方文学与西方文学的总体特征,并说明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2,比较欧洲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区别与联系. 三、论述西方现代文学中有哪些思潮流派,作家作品是受到中国文学影响的?请举两个以上(含...

名词解释(文学概论):期待视野
期待视野指接受者由现在的人生经验和审美经验转化而来的关于艺术作品形式和内容的定向性心理结构图式。它是审美期待的心理基础,是德国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姚斯提出的。期待视野大体上包括三个层次:文体期待、意象期待、意蕴期待。这三个层次与艺术作品的三个 层次是相对应的。简单地说,“期待视野”就...

印山公园的《印山公园赋》
天赋水韵,孕育嘉陵明珠,社会和谐,百业兴旺;因势利导,造就印山公园,缀美市容,便民休闲。悠哉,印山公园!昔日印山,一九二六年,起于古镇中心,对峙天印山,而得美名。一九五三年,县治北迁而终废。今朝印山,一九九七年,建于县城江畔。因势就形,化朽为奇,布局精巧,编织玲珑。兴园林,造亭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