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玛纳马哈希:[我是谁]

如题所述

Who am I ? 

我是谁?

与拉玛纳马哈希尊者的对话录

D:  我是谁?

M:  在这问题上,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D:  我是一个人,现在坐在这里听着并且聊着。

M:  现在坐在这儿的,是带有一个发声装置和听觉装置的物质肉体。那么这身体就是你吗?

D:  难道不是“我”吗?

M:  组成你的身体的,不过就是双手,双脚,双眼,鼻子,等等吧。那么,你是你的双手吗?如果你没有双手,你就无法继续存在下去了吗?

D:  没有我的双手,我也能够继续存在下去,这样看来,“我”不是我的双手。

M:  好,就用同样的审视方式去思考,双腿不是你,鼻子不是你,眼睛等等都不是你。

D:  的确如此。

M:  如果这各个身体的组成部分不是你,那么这整个全部身体也根本不是你。

D:  那么由此,接下来会有怎样的结论?

M: 属于“你”的东西,都是你的附属,是属于“你”,但并不是“你“本身,而是属于你的附属物,附属你的特征和品质特性。不是这样吗?

D:  很明显,的确是这样的。

M: “我的-身体”,你都讲出来了。你声称身体是“你”的,那么这身体就必然是“你”的从属物,非“你”本身,是不是这样?

D: 似乎是这样,尽管我看不见这个“我”,而它却拥有这个身体。

M: 那么这个所有者,身体的产权拥有者,你本身,就必然是无形的,不可见的。有没有不可见,又无形的“实”体,它真实存在呢?

D: 是的,有的,比如鬼神,灵魂等等。

M: 那么你是说,你也许就是灵魂,是吗?

D: 一个活生生的人,怎么可能是一个灵魂呢?

M: 那么何时他才能是一个灵魂呢?

D: 在他死了以后吧?

M: 那么在活着的时候,那灵魂在哪里呢?

D: 它必然一直紧密连接着这个活着的身体,居住在这个活着的身体里。

M: 这灵魂和这身体,本质上的区别是什么呢?活的还是死的?

D: 我推想,事实上灵魂是精妙而不可见的东西,于此同时身体是粗重可见且是物质的,灵魂是基于身体来行为。

M: 那么灵魂,也就是你自己,你的“我”就不是身体,也不是感官,也不是呼吸和其他生理功能等等所构成的,

D: 不是,这身体,感官,呼吸和生理功能都不是“我”。

M: 当你想到或者谈到“我”,你觉得还有其他什么,是你或者你的灵魂的一部分?

D: 人们说,我们同时拥有一个身体和心智。如果我不是这身体,那么随之,我是这心智。

M: 那心智是什么?什么构成了心智?

D: 我说不出来。

M: 当你涉及你的心智,在你心智的背景内,你有什么样的念头想法?这心智并不是带有四肢,头和声音的一个躯体,对吗?

D:  嗯,不是躯体。

M: 你有比这粗重可见的身体更为精妙无形的某种东西,而你用你的声音语言在表达它。现在你为什么要说话?

D: 去表达出,在我的心智里的观点想法和思想观念。

M: 那么想法念头和概念观念,就是心智的内容,并且同时,这全部想法观念一起组合构成了心智。

D: 是这样的。

M: 想法念头和概念观念,全部是同一类吗?或者说它们是彼此互为基准,互为因缘,相互作用的?

D: 我不明白。

M: 当你看见一个人,你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念头?

D: 我想,我看到了一个带有某些特征品质的样貌,比如聪明程度,高矮?

M: 你怎么知道聪明程度或者高矮的?

D: 对这些,我有之前的经验积累。

M:所以你有一个过去经验积累来的整体感知印象的“记忆”,然后你用以前的经验印象的“记忆”---用一个陈年存货来与当前事实做对比。这不是记忆力,而是有某个力量,它正在调用过去的"记忆"来对比,并且评判出“相似和差异”,这并不是“记忆力”的某种力量,在感知理解上,它要比纯粹的对印象的“记忆”,更高,对吗?

D: 是的。的确

M: 它是第二功能,也称之为智力或者智性(buddhi 菩提),那么这两个:(1)感受或者说想法念头 (2)智力或者智性,哪个层面更高?

D: 是智力或智性在引导,归类和抓取控制着想法念头。所以这智力或者智性在层面上比想法念头更高。

M: 所以那智性(buddhi 菩提)可以被看做是这个心智更内在的包鞘,内核的某一层。这个智性依然是一个外套的包鞘,你能够更深入的去找出比这个智性更内在的核心吗?

D: 我的心智无法深入洞察,去看穿如此玄妙的领域。

M:为什么?即使你现在,其实已经在深入洞察了,因为你说“我的心智”!你把你的思维想法和你的智性都囊括在内了,你表述为“我的心智”,这说明心智也不是“你”,不是吗?

D: 是的,的确。

M: 除了智性之外,你就没有任何能力吗?为什么你不去审视一下你是否具有超过智性的力量?

D: 我要往哪里看,或者说,我怎么审视呢?

M: 去观察你自己的内在,观察审视你自己。

D: 我怎么可能去审视和观察那不可见的东西啊?

M: 你用这双肉体的眼睛当然是无法看见的。

D: 我还有别的什么眼睛吗?

M: 你有你的“我”,用它来审视观看,并且质询“谁是 '我' ?' ”

D: 我怎么能看到“我”的呢?

M: 当你说出“我”,难道不是清醒的意识到某种“自觉”吗?

D: 是的

M: 那“自觉”感,它并非对某个客体对象的知觉,所以它必定是对某个不同于其它东西的直觉感受,必定是这样,对吗?

D: 那接下来又如何呢?

M: 当你思维考虑某个客体对象,你就被它完全吸引,专心致志,转入并沉浸在那个客体对象的形式形相里。就在那时,你没在考虑“我”,而是完全沉浸在那个客体对象的思维之中,不是吗?

D: 的确如此。

M: 那么假如此时,你把那客体对象扔一边儿去不思维考虑它,剩下什么呢?

D: 什么也没剩下,或者剩下个空无。

M: 但当你感知到客体对象,那被感知到的客体对象和你自己,也即感知者,两个是同在一起的。

D: 的确如此。

M: 感知对象和感知者,如果这两个你丢弃第一个,也即感知对象,那会剩下什么呢?.................

 ....当你说“我的智性”,那么你和这个智性之间的关联关系是什么?

 ....它的关联关系是不是某个拥有者和它的附属之间的关系?

D: 也许是这样的吧,但问题是,对我的智性来说,不太明确。

M: 对你来说,这智性是否时时刻刻总是同一事物,或者对你以及其他所有人来说,都是时刻存在的同一智性?

D: 不,我自己的智力随时都在变化,并且它和其他人的智力不同,特别是当我和他们想法不一致的时候。

M: 所有人在智力上,是否具有同一层面或者品质特征,无论他们的年龄,教育背景,健康程度等等?

D: 不是。小孩子只有少许智力。老人们以及有良好教育背景的人们有更大更深厚的智力。有疾病的人们,智力就不多。天才们具有很高的智力水平。那些愚蠢的人,酗酒的醉汉们以及精神病患者就只有一点智力,或者干脆一点都没有了。

M: 在精神疾病的人群中,那智力去哪儿了呢?

D: 那智力被遮蔽或者被摧毁了。

M: 他们永远也恢复不了,找不回那智力了吗?

D: 某些人是这样。

M: 如同你找回了你被偷走的附属物,你的财产。同样的,智力智性是你的附属物,有顺随变动变化去进行调整改善的能力,容易遭受破坏,但是也有能力被重新恢复,找回给你---这个所有者。它不是这样的吗?

D: 的确是这样。

M: 那么,这智力或者智性(buddhi智慧,智性)只是你的附属物;它根本不是“你”。

D: 的确是这样。

M: 那么,你是什么?

D: 我无法认清“我”是什么。

M: 你意思是说,你的智力没法展现给你“你是谁”的答案。

D: 是的,这就是我的意思。 .............合乎世俗常理的逻辑,或者犹如数学般精确的说法,主观“我”会持续留存。但实际事实上,对它的留存,我又找不到它实际的留存。当我停止对客观对象的思维考虑,所有念头都没了,都消失了。那“我”也不会单独留存。

M:  在一定程度上你说对了。知识智力上的,以及观念概念相互关系上的“我”,作为主体,离开了相同类似的观念概念---客体,就根本不存在。主体和客体一起同时显现或者一起同时消失。第一人称,第二人称以及第三人称,从感知中同时闪现出来并且消失。但是,除去这些智力活动上的知识概念观念之外,就毫无知觉,什么都感觉不到了吗?

D: 什么也看不到,我没感知到什么。

M: 在无梦深眠状态里,你拥有你的智力智性吗?也就是说,你深眠后,感知,对比和对照,回想和评判着事物或者说客体对象吗?

D: 不,在深眠时,没有考虑任何客体对象,也毫无智力知识概念的活动。

M: 然而,正如你早已承认的,你在深眠中感受到喜乐甜美,难道不是吗?

D: 的确是这样。

M: 这个深眠中的喜乐甜美,和任何客体对象或者想法念头都无关联,在深眠中的这个甜美感受或者说这个“觉知”,智力根本没参与其中,那么这整体觉受是什么呢?从这个深眠的审视中,你已经发现到了“我”的本质,这自我本性,就是喜乐安宁的存在,并且当你超越智力时,此刻你就找到了喜乐甜美。你能够据此得出肯定的结论,也即“我”,“自我本性”以及“喜乐安宁”是同一体同一个东西,纵然不用知识概念来认知它的一体,单从感受上就深感其一体呢?

D: 我承认它必定是这样的,但我还没清醒明确的感受到。我感受不到这个无关联的或者说,超越于智力的绝对幸福安乐。

M:  这是因为在事实上,已经长久的沉浸于你的习惯认同里---把你自己设想并认同为别的客体对象,并且随之你始终也没用上述的自我质询方式,去真正的面对你的“我”,你从未这么做过。你一直始终是训练和运用你的智力,而不是运用你的直觉力。倘若你调转你的方向,回头去开始运用“内观”,切断和关闭所有外部的景象,并且转而完全依赖直觉力,直接直观的觉知感受,在你那心智的暗室内,你会抓住你自我本身的真正的真实图像。这就是真相,那领悟,那“觉者”或者“本我”---那无法用言辞描述,心智无法到达的 “一”,它只能被通过常常使用来描述它的某个术语来做代指,也即“sat-chit-anand”(真理—喜乐—意识觉知,或者,大能-知晓-至乐),或者“那存在”,存在实体,或者真实实相,意识,或者“照”,以及“极乐”。

Bliss  至福,常乐

真实自我的本来自性是至福常乐。至福常乐独一无二的存在。没有享乐者去享受快乐。享乐者和享乐---两者融入真实自我。你不可能在空间和时间上找到至福常乐。常乐,这“常”必定是永恒不变的,那才具意义。这样常恒不变的存在就是你本身。以本我存在并且它就是常乐。你永远是那个“   ”。

Body  身体

这个无知觉的身体,根本不说“我”。

一件黄金饰品的存在,能脱离那纯金吗?

身体的存续能够脱离“本来自我”吗?

无知遮蔽的人认定“我是这身体”,而觉悟的人,他了知“我是自性”。

Consciousness  意识觉知

纯净的觉知是不可分的,它没有部分。它没有任何形状和外部。

它没有左右方向。纯净的意识觉知,也即那核心,包纳所有一切;没有任何外部或者与之脱离的东西。它就是终极真实,这就是终极真理。根本没有第二个存在,去认知它是什么,这独一存在是意识觉知本身。我们都是它。

Creation  天地万物

本来自我,那自性,展现出这天地万物,为了让你可以探查自性。你的双眼不可能看到双眼自身。就在双眼的前面放一块镜子,于是眼睛看到了眼睛自己---这和宇宙万物是相似的。天地万物的创造目的,是去清除你的个体性(认同)所导致的困惑和混乱。

Death  死亡

由于“我-是-身体”这个带有意向的模糊想法,死亡就带来了人对失去他自身“存在性”的恐惧。“生与死”的现象,从属于这身体,但这“生与死”两个现象,它们都是被叠印在本来真实自我上的虚假幻相而已。意识并非害怕失去这个病患的身体,而是害怕意识丧失。

Enlightenment  开悟

无明遮蔽是去认同“我是这身体”。

觉悟是完全清楚的知道“我是自性”

Fear 恐惧

作为真实存在的本来自我,这自性,就不会再有其它次要的事情来让你恐惧。

God  上帝

如果我们自己,一个人就意味着一个身体,那就肯定会认为,有一个造物主;但如果你就是那纯净纯一的真实存在,本来自我,那么就别无一物而只有这自性。

Guru  ( Master ) 上师

只要你把你自己认同为一个“个体”,那么就必须得有一位上师或者导师来向你指明,你并非被环境条件所束缚奴役,而且给你指出,你的本来面目是毫无局限束缚的,是自由的。当颠倒的身份认同消失无踪,就会发现那“真实自我本性”就是上师。

Happiness  幸福

对幸福的搜寻,其实是对真正自我本性的无意识不自觉的搜寻。那真正自我本性是不灭的;所以当一个人发现这一幸福,它就是无穷尽的。幸福遍布内外。

Heaven  天堂

自觉觉自,自觉自“在”,是唯一的天堂。这寂静,这常住的至福。

Karma  因缘业力

由于我们认定,我们是各种行为的“执行者和完成者”,是拥有自由选择和决定权的“做者”,那么我们不得不遭遇“因果关系”,不得不承担“后果”,然而此时,借助对“谁是做者?”的自我质问,这质询的结果,让一个人认清了他自己,凭借个体自我意志的“做者感”消失了,这个人就释放了业力。随之“解脱自在”的状态就是永恒的。

Liberation  解脱自在

解脱自在,并非死后被获得。解脱自在是永远的此时此刻“当下”。

Meditation  冥想

正确的真正冥想,是持续不变的坚固停留在本我自性,“自觉觉自,自觉自在”,观“我在”,“自观自在”。但此时突然有想法念头飘过,于是就用力去压制消灭它们,这个“用力”被术语化,说成是冥灭想法的冥想。持续稳固的停留在自觉“你在”。这才是你的目标。在压制和避免念头想法上竭尽全力,这样的冥想是负面消极的,反抗性的。这样的冥想者是谁? 首先质询这个问题。持续稳固的停留在冥想者本身---自觉“我在”。没必要打坐。冥想是持续忠实的守护一念“我在”---持续不离“我在”。打坐中所有的境界体验,全都只是心智心理想法上的想象造作。

Mind  心智

心智纯粹只是念头想法观念的混合物。

心智纯粹只是想法念头。“我”念是所有念头想法从属的“根”念。所以说,心智只是个“我”念。

Nirvana  涅槃

涅槃是超脱于轮回的圆满。是完美状态,既无主观也无客观;无“色受想行识”。“色受想行识”都是心智的功能作用。在涅槃状态,唯有“至福常乐,纯粹的自觉自在”。

Peace  和谐安宁

和谐安宁是我们真正的本性。它无须获得。

我们的想法念头必须忘掉。那就是安宁,我们所必须做的全部,只是去保持平静。

Religions  宗教

如果一个人认为“我是这样的”,另一个人认定“我是那样的”,诸如此类,这就有了想法念头思想上的挤压冲撞,因此如此众多的宗教就由此产生了。那真相始终如是,永远如此,不受任何思想观念,矛盾和冲突以及别的任何东西的影响。

Self  本我-本体-自性

在真相中独一无二的真实存在是本我-本性-自性。这世界,个体灵魂以及神,上帝,都是自性内的无常变化的现象。本我自性永远在那儿。就是你。别无一物唯有你。没有任何东西能够脱离你。不存在的事物都非自性本我。

Self-Realisation   自我圆满,自我实现

谈及“自我圆满,自我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个妄想欺骗。这仅仅只是因为人们一直沉迷于被妄想哄骗出来的错觉里,也即把“非我”当成“自我”,把“非真非实”当成“真实”,所以他们必须依靠另一个妄想来断绝这样的颠倒妄想,脱离这些错觉,这个工具性的妄想就被叫做“自我实现”;因为事实上,这真实自我永远是真实自我,根本就不存在“圆满它,实现它”这样的事情。就在此刻当下,所有一切存续的事物都是真实自我,除了真实自我就再没什么了,那么是“谁”要去实现?又要实现什么呢?

Suffering  痛苦,烦恼

所有一切痛苦烦恼,都是由于“我-是-这身体”的观念想法。

彻底认清了自我,就是苦边,彼岸,苦的止息。

Universe  宇宙

这宇宙仅仅只是被心智营造出来的一个观看对象,于是它的存续性就在心智内。它不可能被当成一个外部实体来测量。(通过“外部实体”的方式来测量它,都会陷入困惑和自相矛盾。)一个人想要认知宇宙,必须认清“自我本性”。宇宙只是被膨胀拉伸展开的自我本性。宇宙不异于自我本性。

Vision    境界

人们谈及那神圣境界,然而其实是观看者本人在那画面里对他们做了不同的涂抹。即使一个会催眠术的人,也可以让某个人看到稀奇古怪的画面和现象,而你把这种催眠术谴责为弄虚作假的哄骗和把戏,反之,你却把前者,那境界当作神圣来高度吹捧和赞颂。为什么会有这个差别?事实上,所有可见的事物都是虚假的,不论它们来自于感官,还是心智,都只是纯粹的想法观念。这就是真相。

在真实的实相里,没有任何可见。现在你对这个“我”有怎样的感受?你是不是抓着你面前的一面镜子来认识你自身的存在?这正在“看”镜子的觉知,就是这个“我”。认清它,了解它,而这就是真相。你本人所看到的体态,姿态,它本身就是镜子里的镜像,因为根本没有二元性,这镜像和自我本体是同一个,是一个整体。不要被境界所哄骗,不要被你自己的镜像所哄骗,以为镜子里看到的不是你,是其他什么东西。

Who am I?  谁是“我”?

认清自我最好的工具方法,就是去质询审问“我是谁?”

当前的烦恼是来自于心智,而心智的止息,必定只能通过心智。

在每一个念头想法升起时,一个人一定要留心,必须非常警醒,并且质问他自己,正在呈现这想法念头的是谁?那回答必定是“我”。如果你紧跟着质问“我是谁?” 那心智就会返回它所来的那个源头---它流出的那个地方。那已经升起的念头也就会沉没湮灭。(心智就好像一个海底吹起的气泡,而质问“谁有这个想法?我是谁?”就会刺破这个气泡。)

如何去除ego ?

你要去除个体自我认同ego, 就去凝视在你的“核心”上---“我在”。

-------------------------------------------------------------------------------

原文地址:http://www.ramanamaharshi.org/#!__diaglogue

                       http://www.ramanamaharshi.org/#!__sayings

翻译整理:冷静投机博客 - 心灯一盏照彻明(欢迎指正翻译错漏,谢谢)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Sri Bhagavan是什么人?
Sri Bhagavan是印度哲学家和心灵导师,被誉为“现代瑜伽之父”。Sri Bhagavan,原名拉玛那·马哈希,出生在印度的一个普通家庭。他在年轻时便对哲学和灵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深入研究各种宗教和哲学体系。在他的探索过程中,他发现了瑜伽的深刻内涵和巨大潜力,并成为了一名瑜伽大师。

拉玛那·马哈希的出生日期
拉玛那·马哈希(RamanaMaharshi)拉玛那·马哈希(1879~1950),生于南印度,是最受尊敬的大师,是彻悟本心的觉者,也是声动寰宇的说法者。

拉玛那·马哈希
拉玛那·马哈希,生前大部分时间以静默示人,这份静默蕴含着无穷力量,超越了大师们的演讲,能将追求真理者引领至更深层次,给予他们内心的平静与满足。他的一瞥,就能触动心灵,带来深邃的宁静。生活在上世纪南印度的拉玛那·马哈希,被誉为罕见的圣者,1879年12月30日凌晨,他于马杜赖附近一个小村庄诞生...

近代伟大的觉者-拉马那·马哈希尊者-静默的力量
拉玛那·马哈希尊者被誉为上个世纪印度最伟大的觉者,最纯洁的人,也是近代对西方最有影响力的灵性导师之一。更有人认为尊者是少数又少数的达到了接近佛陀和耶稣高度的大觉者。 尊者的一生充满着各种传奇色彩,他独特的静默的教导方式,以及超越任何宗教的简单有力而直接切入根本的自我质询 (Self-enquerry),也就‘参’...

印度哲学家思想家23:马哈希
拉玛那·马哈希:世尊般的存在 在19世纪末的印度,一位非凡的灵性导师——拉玛那·马哈希(Ramana Maharshi),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无与伦比的智慧,引领着无数追求者走向内心觉醒的旅途。他出生于英属印度的泰米尔纳德邦,本名Venkataraman Iyer,被尊称为Bhagavan Sri Ramana Maharshi,这个名字的每一个音节...

拉马那马哈希与佛陀区别
出生时间不同,成就不同。1、出生时间不同:拉玛那马哈希(1879~1950)是生于南印度;佛陀(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诞生于印度。2、成就不同:拉玛那马哈希是最受尊敬的大师,是彻悟本心的觉者,也是声动寰宇的说法者;佛陀是已出家求解脱时所得名,后世简称释迦,又称释迦文,实名乔达摩悉达多。

《觉照的力量》第一章:觉悟的奥义(3)
答:现当代话语系统的灵性著作,给我的启发很大,比如埃克哈特·托利的《当下的力量》、克里希那穆提的《重新认识你自己》以及拉玛那·马哈希的《走向静默,如你本来》等等。 问:阅读这些灵性作品的时候,你把关注点放在哪里? 答:无论学什么、做什么,我总是致力于抓住最重要的那一点。在研读这些灵性著作的时候,也是如...

罗伯特·亚当斯谈参问自性
罗伯特·亚当斯在谈论参问自性的过程中,分享了他的个人经历和对四项原则的理解。他提到,在他十四岁之前,他经常与一个留着灰胡子和白头发的小个子男人交流,这个男人后来被证实是室利·薄伽梵·拉玛那·马哈希。罗伯特描述了他如何通过参问自性,体验到一种超越身体和意识的觉知状态,这种状态让他意识...

回到你心中:马哈希的灵性课堂作者简介
拉玛那?马哈希,一位印度的灵性导师,于1879年在提鲁库里小镇诞生。他是一位在本世纪初达到终极觉悟的觉者,被尊为薄伽梵,于1950年在自己建立的禅修院中离世。他在17岁时经历了生死领悟,随后离开家庭,前往提鲁万纳马赖城,脚踏阿鲁那佳拉山脚下的土地,开始了他艰苦的圣者修行之路,直至涅槃。马哈希的...

国内哪里有实践马哈希的地方
西园寺。国内江苏省辖地级市苏州的西园寺有实践马哈希。拉玛那·马哈希,生于南印度,是最受尊敬的大师,是彻悟本心的觉者,是声动寰宇的说法者。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