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把先人葬在水里?

如题所述

苍天并不在乎帝王祖宗的高贵,浩大的洪水依旧滚滚而来,让这方樵夫牧童望而生畏的神圣的土地顷刻间沦为泽国,那些无比忠诚的文臣武将也在这场洪水中相继倒下,在淤泥中酣睡,渐至湮没无闻。明祖陵就成了一个遥远的传说,洪泽湖中有个“大墓头”,这就是那一带人民偶尔提起的故事??

祖陵地宫入口

桑田变沧海,沧海又变桑田,明祖陵从一发现开始,周遭就充满了传奇色彩。1963年,洪泽湖遇到了特大干旱,水位下降到了历史最低点,一批大型石像露出水面,这些石像东倒西歪,躺在了淤泥之中,他们被雕塑成麒麟、雄狮、带鞍子的马和牵马侍从、还有文臣、武将、太监等形象,根据专家的研究,被确认为明祖陵,此时,距明祖陵成为水下皇陵已整整近300年。

明祖陵位于江苏省盱眙县洪泽湖的西岸,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高祖、曾祖、祖父的衣冠冢及其祖父的实际葬地。说实话,明祖陵所在的位置并不理想,它并不处于高山大阜之侧,而是在有“九岗十八洼”之称的丘岗之地。当时的堪舆大师刘基等,就知道明祖陵所在地并不是完美的万年吉壤。根据古代堪舆术的定义,一块风水宝地的地势地形地貌,要穴前有明堂,要看三奇四应。

三奇即山、水、案;前、后、左、右、为四应;左右有护砂,所谓“砂”即山丘土石之物;要有罗城,罗城由山或水组成,相绕四周;远有朝山,近有案山。以山为罗城,形成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四种态势为佳;如果周围无山,一马平川,则借水势成龙(水龙),以泽国环抱为上。明祖陵四周除了一片水国,并无多少妙贵可言。

朱元璋能够建立大明王朝,也是与蒙人、张士诚、陈友谅等拼杀出来的,是“马上得江山”。但朱元璋家祖坟葬到了风水宝地上,过去竟然一直有人相信,李自成的起义军攻打到安徽凤阳时,便将朱氏的祖陵破坏得乱七八糟,坏其风水,名为“断龙脉”。

既然此处风水不好,朱元璋为何不另寻吉壤安葬祖宗呢?其实朱元璋何尝不想呢,但是这是他祖父的实际葬地所在,如果要移墓,势必会泄了王气,影响大明江山社稷。所以只能在此修建了祖陵。为了解决风水欠佳的问题,在当年筑陵时进行了大规模的地理改造,填埋洼地,补修不足,挖地成河,堆土为山,人工整出了砂、水、近案、明堂等风水要素必具的景观,这才形成了一块标准的风水宝地。

都成了风水宝地了,何以明祖陵会被没在湖底长达300余年?是先天风水不足,没能保佑明祖陵免去天地的沉沦?是偶然的自然灾难,还是人为的必然导致了这滔滔洪水?有人认为,明祖陵的被淹,天灾其实只有三分,还有七分就是人祸。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话说明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刘大夏筑太行堤阻断黄河北支,使南支夺淮入海后,河道开始紊乱,淮河中、下游连年洪水泛滥,祖陵不断遭受水患。明万历年间总理河道的工部尚书潘季驯提出了“蓄淮刷黄”,的治水方略。他主张筑堤纳水归于一道,反对疏浚支流另开新河,而应当“筑堤束水,以水攻沙”、“借水攻沙,以水治水”。他认为“水分则势缓,势缓则沙停,沙停则河饱,尺寸之水皆由沙面,止见其高。水合则势猛,势猛则沙刷,沙刷则河深,寻丈之水皆由河底,止见其卑。筑堤束水,以水攻沙,水不奔溢于两旁,则必直刷乎河底。一定之理,必然之势。此合之所以愈以分也”。多好的理论,省钱省力,省人省心,大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味道,因而廷争面折中很能打动人心,并且最终取得了明神宗的支持。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任你怎么集淮水之力也不敌黄水,汹涌澎湃的黄河仅凭一点淮水之力就被挡回去,那还能叫什么奔流到海不复回?很快的清河口泥沙高淤,靠近这里的淮河河床也被黄水倒灌而增高了,这又使淮水的冲击力减弱,遇阻即回,沙随波停,淮水所带泥沙又在清河口停淤。淮水无力刷黄,又无法从清河口入海,而入湖故道又尽筑高堰,淮水不得不上溢泛滥,“不得不久潴旁溢,汪汇浩荡,始犹淹漫两岸,会合诸湖,继而夏秋泛涨,一望无际,浩荡龙沙,震惊陵寝,而泗洲之祸岁烈一岁矣。”。

潘季驯的治水方针在实践中被“检验”得头破血流,照理应当重新检点,这时如果改弦更张,为时未晚。可惜这时候,治水方略已不再是为了治理水患了,而是成了庭争的工具,成了维护自己的权力与权威的凛然不让侵犯的武器,为此他不仅革除了反对意见的阻挠,而且甚至编造谎言,说祖陵“松柏之郁茂,护沙之如故”。就是到了万历二十年仍然上疏坚持自己的主张,把分流之议列为病议,痛加指陈。而这时淮泗一带水患濒仍,早已成不争的事实。

真不知朱元璋的祖宗到底是否有灵,在水中煎熬着为什么眼睁睁地看着潘季驯这样的大臣作出几乎是不臣的胡作非为?祖宗埋到地下后无声无息,不言不语,忍气吞声,这就注定了明祖陵要到水下沉沦300多年,也注定了后人像哀六国哀阿房宫一样去浩叹它的沉浮。

原来并非朱元璋想要将自己的祖宗葬到水里,只是受到地形的限制,再加上一些天气因素,致使这座陵墓变成了水下的城堡。面对这一问题,朱元璋想出了不少对策,但最终大明朝还是淹没在历史中了。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朱元璋因为恨祖先不争气把祖先埋在水里?
朱元璋把祖先埋在地下后,浩汤水的洪水就来了。当然,这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此,埋在地下的先人和陪葬品,忠诚的武将,都被洪水淹没了很久。如果不是那次干旱,这座明陵可能要几百年才能被发现。洪泽湖这一带是黄河水必经之路。当初朱元璋就已经把他的曾祖父和曾祖父葬在这里了。那个时候,这个职位...

古代讲究入土为安,朱元璋祖先的陵墓为何在水里?
朱元璋这样做,肯定是他有自己的想法,毕竟我们都知道古代的皇上认为自己的地位都是非常高的,所以他们在弄一些坟墓的时候都有自己的想法。朱元璋还做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他把祖先埋在水下。 人们都在寻找一个好的风水,为什么朱元璋把坟墓放在水里?1963年洪泽湖干旱期间,水位是有记录以来最低的,水...

朱元璋的祖坟风水怎么样?
所以这么说来,朱元璋的祖坟可以说在选址上就没有很成功。而且因为这样的地理位置,墓地常常会因为下大雨而积水,甚至在之后沉在水下长达300年的时间。但是即使是这样,朱元璋也没有轻易改变祖坟的地址,并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祖坟是不可以随意动的,动了可能会惹怒祖先,降罪于子孙后代。所以朱元璋想...

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把先人葬在水里?
原来并非朱元璋想要将自己的祖宗葬到水里,只是受到地形的限制,再加上一些天气因素,致使这座陵墓变成了水下的城堡。面对这一问题,朱元璋想出了不少对策,但最终大明朝还是淹没在历史中了。

揭秘:明祖陵选址之谜
一些大型石像从水中出现。这些石像潜伏在淤泥中,它们被雕刻成独角兽、狮子、鞍马和侍从、文官、武将、太监等人物。经专家考证,确认为明祖陵。此时,距离明祖陵成为水下皇陵已经过去了整整一段时间。既然这里的风水不好,为什么难道朱元璋就不能再找一片吉祥的土地来安葬他的祖先吗?其实,朱元璋并没有我...

关于历史朱元璋
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多次考虑启坟改葬,亲自到凤阳选择地势,后因人奏谏,说他之所以得了天下,是因为“凤凰点穴”的“宝地”被他父母占着了。如若改葬,破了“风水宝地”一来使先人在里面魂魄不安,二来会对大明江山不利。朱元璋信了这话,于是命令在原基地培土厚封,修建陵寝,这就成了现在的明皇陵 埋葬了父母和...

朱元璋下葬前后的谜团 朱元璋下葬当天惊现“迷魂阵”
而且,朱允是很讲孝道的一个仁义皇帝,也不忍心把朱元璋葬在陵外的地方啊。 后来又传出,朱元璋不是葬在孝陵、也非朝天宫,离开了南京城,选葬在北京的万岁山。清人赵执信《万岁殿》称,“明祖手持一杯酒,布衣刘季真吾友(太祖祭历代帝王庙,惟汉高祖前加酒一杯,理由是只有 刘邦 和他一样,是从个平民老百姓当上...

朱元璋明太祖告诫人们与其造反不如饿死
要把百姓从水火中解救出来。是取自人间,不是取自元朝。这两种解释似乎都不完整。《大诰》年写的时候,朱元璋发明了“庙堂兴福”说。天才,他把起义军分为“第一次叛乱”和“圣殿繁荣”两部分。第一批闹事的是带头造反的,庙里起来的是和他一样中途参加起义的。公元年,朱元璋曰:“...

为什么人死了在埋的时侯要看时间和地理
因为好的阴宅对于后人家人是有所裨益的,假如先人葬在蜻蜓点水的穴,那可能就成为僵尸了。据说,朱元璋当年活葬了他的母亲,葬在那个龙脉一定是活人才能得到帝位,其实那时候陈友谅等人比他厉害的多,但是或许这些帮助了他得到帝位。风水其实比较重要,就和中药一样,信的人说是学问,不信的人说是迷信...

明太祖朱元璋曾经是一个放牛娃吗?有什么历史依据?
当然这只是野史传说,《明史·太祖本纪》里是这样写的,朱元璋父母死后无处安葬,乡绅刘继祖看他可怜,送给朱家一块坟地。因为这件事,朱元璋称帝后,特下诏追封刘继祖为“义惠侯”,以示感激。因为相信风水一说,过去民间还有一种“洗骨葬”。如果家中出灾祸,就会认为是已死先人尸骨不净或者埋得不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