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20世纪80年代初,人到中年的刘成章先生,“中年变法”,放弃了原先所熟悉的诗歌、歌词等创作形式,找寻到散文这种新的艺术创作方式。其实,他的散文的生命内核还是激扬的浪漫,还是“信天游”的旋律。当他远离家乡来到省城后,脑际里回闪着“安塞腰鼓”那踏破岁月、气吞山河的壮丽景象,耳畔里仍回旋的是高原上那在沉默中爆发的鼓点。
面对20世纪80年代我们祖国在改革开放中日新月异的景象,他怎能不为之怦然心动呢?他怎能不为之而欢欣鼓舞呢?此情此景,转化成刘成章日日感悟的又在“那一瞬间呈现理智和情感的复合物的东西”即“安塞腰鼓”。他必须用“安塞腰鼓”这种特定的意象来传达他对生活、对时代的审美感受,传达他对生命的诗意的理解!
原文节选
《安塞腰鼓》
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好一个安塞腰鼓!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忘却了一切杂念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间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好一个安塞腰鼓!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扩展资料:
作者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任陕西省作协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已出版7部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安塞腰鼓渊源流长,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击鼓到春秋战国时达到鼎盛,以秦国为最。以后各代多用于边塞守卫,击之以报警号令和助战。到了宋代,多用于边关。今天的安塞县,就是当年北宋与西夏国(今宁夏)的边界,为安定边塞方设“安塞县”“安塞腰鼓”也因以得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的写作背景
《安塞腰鼓》的写作背景是20世纪80年代初。《安塞腰鼓》是当代作家刘成章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写安塞腰鼓,没有细致描绘一次演出的过程,而是精心选择片断来写。先写演出的场面,然后写鼓声,再写击鼓人,三个乐章都用”好一个安塞腰鼓!”作结,反复咏唱,充分表现了安塞腰鼓的雄阔,豪迈奔腾的艺术境界。...
安塞腰鼓的写作背景
安塞腰鼓的写作背景:20世纪80年代初,人到中年的刘成章先生,“中年变法”,放弃了原先所熟悉的诗歌、歌词等创作形式,找寻到散文这种新的艺术创作方式。《安塞腰鼓》是刘成章的散文名篇,最早发表于一九八六年十月三日的《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上,后被选入多种散文选本。本文用写实的笔触描绘了气势磅礴的...
<安塞腰鼓>中心思想及写作背景
创作背景:20世纪80年代初,人到中年的刘成章先生,“中年变法”,放弃了原先所熟悉的诗歌、歌词等创作形式,找寻到散文这种新的艺术创作方式。其实,他的散文的生命内核还是激扬的浪漫,还是“信天游”的旋律。当他远离家乡来到省城后,脑际里回闪着“安塞腰鼓”那踏破岁月、气吞山河的壮丽景象,耳畔里仍...
《安塞腰鼓》创作背景是什么?
创作背景:20世纪80年代初,人到中年的刘成章先生,“中年变法”,放弃了原先所熟悉的诗歌、歌词等创作形式,找寻到散文这种新的艺术创作方式。其实,他的散文的生命内核还是激扬的浪漫,还是“信天游”的旋律。当他远离家乡来到省城后,脑际里回闪着“安塞腰鼓”那踏破岁月、气吞山河的壮丽景象,耳畔里仍...
《安塞腰鼓》的写作背景
1. 创作背景:20世纪80年代初,刘成章先生正值中年,他决定变革自己的艺术创作,放弃了原本熟悉的诗歌和歌词,转而探索散文这一新的艺术形式。尽管如此,他的散文作品仍然蕴含着浪漫主义的内核,透露出“信天游”的旋律。当他离开家乡,生活在省城时,他的脑海中时常浮现出“安塞腰鼓”那震撼岁月的壮观场景...
安塞腰鼓的写作背景
1. 写作背景 《安塞腰鼓》的作者李棚笑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刘成章先生已至中年,他放下原有的诗歌和歌词创作,转而探索散文这一新的艺术形式。尽管如此,他的散文仍蕴含着浪漫激情,保持着“信天游”的韵律。2. 创作动机 迁居省城后,刘成章时常回忆起家乡安塞腰鼓那穿越时空、震撼人心的壮观...
<安塞腰鼓>中心思想及写作背景
1. 中心思想:《安塞腰鼓》这篇文章赞颂了黄土高原上人民的坚韧精神,展现了他们斗志昂扬、积极向上的风采。这篇文章深入反映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奋发向前的精神面貌。2. 创作背景:刘成章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正值中年,他决定变革自己的艺术道路,放弃了原先的诗歌和歌词创作,转而探索散文这一新的艺术...
安塞腰鼓的写作背景
《安塞腰鼓》便是他在散文领域的杰出作品,首次发表于1986年10月3日的《人民日报·大地副刊》,并被广泛收录于多种散文选本中。该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安塞腰鼓表演的壮阔场景,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赞颂了这一舞蹈所蕴含的强劲力量和陕北高原人民豪放、勇敢、开朗的性格。"安塞腰鼓"不仅是陕北高原独有的...
《安塞腰鼓》的写作背景
远离家乡,他在省城中回忆起家乡安塞腰鼓那震撼人心的壮丽景象和高原鼓点的爆发力。面对改革开放后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他的内心被深深触动,这股情感与灵感交融,催生了他用“安塞腰鼓”这一独特意象来传递对生活和时代的审美体验,以及对生命的诗意解读。刘成章的《安塞腰鼓》一文,犹如一幅热烈的画卷,...
《安塞腰鼓》一文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安塞腰鼓》的写作背景 刘成章初中时开始发表作品,上高一时,他的一组新诗(共九首)就被选入了省青年作者的“诗选”之中。他以“诗人”身份走上文坛,转而从事歌词写作,后来成剧作者。1982年,45岁的刘成章开始散文创作,并“专写散文”。他先前的“诗”和“歌词”影响了他的散文创作,所以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