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居住民宅有哪些?

如题所述

民居,是人们为生活和生产之便利而建造的居住和休养场所。民居选址、立基、构架、室内外装饰摆设都是从当地的民族习俗和民族文化出发,用设计构建出各式各样的建筑。民居的一砖一瓦、一梁一窗全都渗透着各民族深厚的文化风彩。形态各异的居住环境形成了不同风情的人文精神,绘制成一幅幅绮丽多彩的华夏民居风貌。家居建筑,融合了民族的审美意识、思想情趣、社会风俗、宗法观念等,不论是繁华都市的深宅大院还是江南水乡的市井集镇或山庄村寨的石砌碉楼或林海环抱的木楼竹屋,无不洋溢着凝重、崇高、壮美的生活气息,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人们的文化涵养和审美情趣。

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辽代时期,四合院就已经初步成形。经金、元,至明、清,逐渐完善,最终成为北京最具特色的居住形式。现存的四合院,以清代的遗留为多。由于建造的时间和规划不同,内城和外城的胡同里的房屋建筑也不同。虽然在房屋建筑的基本格局上都是四合院,但内城和外城的四合院却大不相同,内城胡同中的房舍大都是标准四合院。所谓标准四合院,是由北房、南房及东西厢房四面围合,用卡子墙把房屋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封闭式院落。老北京人叫四合房。其中厅堂、正房、院子、私塾、书房、游廊、厨房,一应俱全。大户人家甚至有园林和马车房,关上大门,自成天地。四合院的精髓在于“合”字。中心有个庭院,作为往来、采光、通风的用途。

四合院的样式古朴大方,庄重典雅,布局讲究,环境幽静。“高台阶红门楼,青砖灰瓦博风头",屋脊高高翘起的马尾脊、屋檐下油漆彩绘的山水烟云,磨砖对缝的墙面,玲珑精巧的花园,无不渗透着中国民居的古貌神韵。

正规的北京四合院一般以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中轴对称,左右平衡,对内向心,对外封闭,方方正正。四合院无论大小,都是四面房屋合成一个庭院。只有一个院落的称一进四合院,两个院落的称两进四合院,三个院落叫三进四合院,由此类推,北京四合院可多达八进、九进院落,真可谓深宅大院。

因为建筑面积的大小和方位的不同,从空间组合来说有大四合院、中四合院、小四合院之分。

大四合院建筑雄伟,房屋高大,院落重叠,前廊后厦,抄手游廊,垂花门,影壁,隔断都特别讲究,院内有院,院外有园,院园相通,为大型住宅建筑,多为官宦人家。

正房是前廊后厦,后边有罩房。东西厢房南边的花墙子中间有一座垂花门,门内是四扇木屏风。东西厢房都有抄手游廊,与垂花门相通。有的花墙子在垂花门两旁,镶上两三个漏窗。正房与厢房之间,有圆月亮门儿,可以从过道到后院去,有的有过厅,可以穿行。外院东西各有一道花墙,中间是月亮门儿,四扇绿油漆的木屏风,红斗方字,东边的是“东壁图书”,西边的是“西园翰墨”。可以从这个门儿到跨院去。南房有穿山游廊,是在山墙开门接起来的走廊。这样布局,形成了东西南北互相连通的几个院落。清代府制,因封爵等级不同,所居府第的规制也有差别,公侯以下至三品官,房屋基高二尺,门柱饰黝垩,中梁饰金,旁绘五朵杂花,公门铁钉,纵横皆七。侯以下递减。北京最典型的大四合院是清朝时的那王府和恭王府等几个,壮观气派,还带花园。在四合院中植花果树木,以供观赏。

一般中等有钱人家居住中四合院。中四合院一般是正房五间或七间,屋里有木隔断或落地罩,有的正房和厢房带廊子。五间的是三间正房两间耳房,耳房是单开门,所谓“三正两耳”。七间的,在正房和耳房之间,有两个与正房相连的套间儿。东西厢房各三间,厢房和耳房之间有个过道,可以通后院。东西厢房的南边有一道院墙,把院子隔成里外院。里外院都是砖地,雨过天睛后,院子不存水。院墙的正中间有一个月亮门。为了不让外院儿的人一眼就看见里院,就在月亮门的后边立一堵砖砌的或木制的影壁。有的在院里摆几盆花,摆个大鱼缸。夏天支搭天棚,在院里乘凉。外院东西各有鹿顶一间或两间。鹿顶的房子比厢房要小一点,用做厨房或是仆人们住。南房七间的格局,尽东头儿的一间是大门洞儿,大门西边的一间是门房儿,房门开在大门洞的西山墙;尽西头儿的一间做车房或是做旁门。

普通人家居住小四合院。小四合院布局比较简单,一般是北房三间,大多都用隔断分成一明两暗或两明一暗。东西厢房各两间,南房三间,其中最东面的一间开作门洞。大门多是起脊门楼。院内都有青砖墁的甬道与各屋相通。老北京人一家两三辈人多住这样的小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重视绿化,院内种树种花,确是花木繁茂,幽雅宜人。老北京爱种的花有丁香、海棠、榆叶梅、山桃花等。树多是枣树、槐树。花草除栽种外,还可盆栽、水养。盆栽花木最普遍的是石榴树、夹竹桃、金桂、银桂、杜鹃、栀子等,种石榴取石榴“多子”之兆。至于阶前花圃中的草茉莉、凤仙花、牵牛花、扁豆花,更是四合院的家常美景了。

北京四合院属砖木结构建筑,不用钢筋与水泥,青砖灰瓦,砖木结合,混合建筑。以木构为主体标准结构,重量轻,以防震。整体建筑色调灰青,给人以十分朴素庄重的印象。

四合院的配套设施

四合院的大门大多占一间房的面积,其零配件相当复杂,仅营造名称就有门楼、门洞、大门、门框、腰枋、塞余板、走马板、门枕、连槛、门槛、门簪、大边、抹头、穿带、门心板、门钹、插关、兽面、门钉、门联等。大门一般是黑色大门,可加红油黑字的对联。进了大门还有垂花门、月亮门等。垂花门是四合院内最华丽的装饰门,称“垂花”,作用是分隔里外院,门外是客厅、门房、车房马号等“外宅”,门内是用于起居的卧室“内宅”。

烘云托月的影壁是北京四合院与大门配套的建筑。四合院常见的影壁有三种,第一种建在大门内侧,呈一字形叫做一字影壁。这种影壁较普遍。第二种是位于大门外面的影壁。这种影壁坐落在胡同对面,正对宅门,一般有两种形状,平面呈“一”字形的,叫一字影壁;平面呈“冖”

形的,叫雁翅影壁。这两种影壁或独自立于对面宅院墙壁之外,或倚砌于对面宅院墙壁,主要用于挡住对面房屋和不太整齐的房角檐头,让从大门外出的人有整齐美观的感觉。还有一种影壁,位于大门的东西两侧,平面呈“八”字形,称做“反八字影壁”或“撇山影壁"。做这种反八字影壁时,大门要向里退进2—4米,在门前形成一个小空间,用作进出大门的缓冲之地。在反八字影壁的烘托陪衬下,宅门显得更加深邃、宽阔、富丽。

四合院的雕饰图案以各种吉祥图案为主,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福寿双全”,以插月季的花瓶寓意“四季平安”,还有“子孙万代”、“岁寒三友”、“玉棠富贵”、“福禄寿喜"等,显示了老北京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随着时代的进步,古老的北京四合院逐步被更方便的单元住宅楼所取代。

客家土楼

客家土楼是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山村民居建筑,是我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傲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

相传西晋末年,由于中原战争不断,黄河流域的一部分汉人为了躲避战乱而渡江南迁,至南宋时历时千年,辗转万里,来到现江西、福建及广东北部。为区别于当地原有居民,被称为“客家”。“客家”一词,就是相对“土著"来说的。为了生存与发展,客家人一方面披荆斩棘,开荒屯田,一方面建筑遮风挡雨的栖身之所。在当时的条件下,家族聚居是防御自然界和人为的各种侵害的一致要求和必然结果。举族迁徙的客家人就地取材,运用中原古代的建筑技术,仿照军事用途的城堡,创造了一个伟大的建筑奇迹——客家土楼。

土楼大多呈方形或圆形,主要分布在福建永定。全县有圆楼360座,方楼4000余座。特别是奇特的圆形土楼最具有客家传统色彩,最为震撼人心。

土楼除具有防卫御敌的作用外,还具有防震、防火、防盗以及通光好等特点。因为土墙厚度大,隔热保温,冬暖夏凉。

土楼用生土为主要材料,掺上石灰、细沙、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经反复揉、舂压、夯筑而成。土楼一般高三层至五层,一层为厨房,二层为仓库,三层以上为起居室,可居住200~700人。土楼结构奇特,有圆、方、椭圆、半月、交椅、雨伞、风车、八卦等形状。它们各具特色,各领风骚,气势磅礴,令人震撼。土楼被誉为“东方文明的一颗璀灿明珠”。

客家土楼一般地处于群山茫茫的山坳中,形态各异,形体单纯,几何感较强,常为方形、圆形。另外还有一种屋顶檐口高低错落多层重叠名为“五凤”楼的,其形态变化多样,结构很复杂。

圆形土楼是客家民居的典范,堪称天下第一楼。圆楼是客家土楼中最著名的一种。圆楼都是由两三圈组成,由内到外,环环相套。圆楼外圈高十余米,四层,有一二百个房间,一层是厨房和餐厅,二层是仓库,三、四层是卧室;二圈两层有三五十个房间,一般是客房,中一间是祖堂,是居住在楼内的几百人婚丧喜庆的公共场所。楼内还有水井、浴室、磨房等设备。土楼采用当地生土夯筑,不需钢筋水泥,墙的基础宽达3米,底层墙厚1.5米,向上依次缩小,顶层墙厚也不小于0.9米。而后沿圆形外墙用木板分隔成众多的小间,其内侧为走廊。其中包括年代最久、环数最多的“承启楼”,直径最大的“深远楼”,直径最小的“如升楼”。据统计,现存完好的圆形土楼有700多座。

方楼在土楼中最为普遍。此建物类型的特点,是先夯筑一正方形或接近正方形的高大围墙,再沿此墙扩展该楼其他建筑物。而扩建的制式规格普遍是敞开的天井与天井周围的回廊。这些相同建造形式的楼层堆积起来,最高甚至可到六层楼。最后使用木制地板与木造栋梁,加上瓦片屋顶,即成为土楼中最普遍的方楼。据统计,单是永定境内的方楼便有4000多座。目前所知最大的方楼是建于清咸丰元年永定县高陂镇的“遗经楼”。

五凤楼又名大夫第、府第式、宫殿式或笔架楼。五凤楼名字的由来普遍有两种说法。其一是说五风楼屋顶檐口多为无层叠,就像展翅的凤凰,因此得名;其二是说“五凤”分别指五种不同颜色的.“鸟”:品、黄、绿、紫和白色。它同时也象征着东、南、西、北以及中五个方位,因此称为“五凤楼”。不管因何而得名,不可否认的是五凤楼在客家土楼中最接近中原院落式民居建筑。其特色是从外观看去通常为三凹两凸,很像中国古时笔架。并且所有的房子都为中轴对称。

五凤楼有几种不同的式样:三厅式的,两厅加一个边房式的,三厅两边房式的,三厅两边房加上后面围龙的,九厅两穿堂的。最为常见的五凤楼有三个厅堂两个边房。后堂和两边的房屋通常是两层的。在楼的前面都有一个半圆状的水塘,其中水塘的直径边靠近土楼与之平行。夹在塘与土楼之间还有一个称为“禾堂”的空地,它是客家人用来晒谷物的场所。五凤楼大多是对着河流而建,很多是坐落在山坡上。使得整个建筑群落由南向北呈阶梯式升高。从正面看屋顶展现出层层跌落的效果,气势不俗。五凤楼所在地区礼教兴旺,族人大都盼望子弟经过读书考取功名,光宗耀祖。鉴于五凤楼大门口常有匾书“大夫第”三字,表明主人身份显赫,隐喻主人期望:希愿子弟能步步高升、出人头地。

除了圆楼、方楼与五凤楼之外,以形状分类的土楼尚有凹字形、半圆形、与八卦形等。凹字形土楼主要地处于闽南南靖、诏安。半圆形分布于平和与永定,而八卦型的土楼则偶见于永定、漳浦、华安、诏安、南靖和中国广东东部。其中全中国最大的八卦土楼则为道韵楼。

土楼大王——承启楼

1986年,中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中国民居”邮票,其中福建民居就是一座环环相连的土楼,看起来很像一座城堡。这座土楼就是世界闻名的承启楼。巨大的承启楼正是借助这方寸的邮票名扬天下的。

承启楼处于福州高头乡高北村,相传从明崇祯年间破土动工,至清康熙年间竣工,历时3代。其规模宏大,造型奇特,古色古香,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相传在建造过程中,凡是夯墙时间都是晴天,直到下墙枋出水后,天才下雨。承启楼人为感谢老天眷顾,所以又把承启楼称作“天助楼”。“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是对该楼的生动写照。

承启楼以它高大、厚重、粗犷、雄伟的建筑风格和庭园院落端庄的造型艺术,融于如诗的山乡神韵,让无数参观者叹为观止。1981年被收人中国名胜辞典,称作“土楼王”,与北京天坛、敦煌莫高窟等中国名胜一起大放异彩。台湾小人国和深圳锦绣中华都有承启楼模型。

土楼王子——振成楼客家人从中原迁居而来,受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影响极深,他们深知八卦自古以来是人们用以排兵布阵,抵御敌人的秘籍。因此,为求生计,他们面对着自然与社会中种种困难,在建造居住的楼房时,从安全角度出发,在设计、建造土楼时使用了八卦。其最典型的是福建永定县的土楼王子——振成楼。

振成楼地处湖坑镇洪坑村,建于1912年,占地5000平方米,悬山顶抬梁式构架,分内外两圈,形成楼中有楼、楼外有楼的格局。前门是“巽卦”,而后门为“乾卦’,。外楼圈4层,每层48问,每卦6间;每卦设一楼梯,为一单元;卦与卦之间以拱门相通。楼内有一厅、二井(暗合“八卦”中的阴阳两极)、三门(即正大门和两头边门,意合八卦中的天、地、人三才)和八个单元。卦与卦之间是隔火墙,一卦失火,不会危及全楼。卦与卦之间还设卦门,关闭起来,自成一体;开启起来,各方都可以互通。一旦盗贼进屋,卦门一关,便可瓮中抓鳖。

全楼的设施布局既有苏州园林的印迹,也有古希腊建筑的特点,堪称中西合璧的建筑奇葩。1995年它的建筑模型与北京天坛作为中国南北圆形建筑代表参加了美国洛杉矶世界建筑展览会,引发了轰动,被誉为“东方建筑明珠”。

最古老的土楼——馥馨楼

馥馨楼坐落于湖雷镇下寨村。建于公元769年,距今~1200年的历史,是永定客家土楼群中最古老的一座。占地1275.76平方米,高四层,墙身通体以生土夯成。馥馨楼通体没有石基,这是沿袭了中原先祖的建筑技术和建筑形式,充分体现了永定土楼与黄河流域民居的亲密关系。楼四周有四米宽的护楼壕沟,门前装有吊桥通行,其底墙生土掺拌有石灰、红糖,坚固无比。堪称中原古代建筑文化的活化石。

最大的方楼——遗经楼

遗经楼座落在高陂镇上洋村,建于清咸丰元年,是现今保存完好的最大的方形土楼。当地人形容其大说:一个人从太阳升便开始开窗,开到中午下楼吃饭,而后上楼关窗,直到太阳落山才关完最后一扇窗。遗经楼共有280个房间,51个大小厅堂,占地5公顷,建筑面积4000余平方米。整个建筑布局整齐,条理清晰,耗时70多年,经三代人努力方建成。外墙东西宽136米,南北长76米,占地10336平方米。其后座主楼高17米,5层,是永定现有土楼中最高的楼房。主楼左右两端分别垂直连着一座四层的楼房,还与主楼平行的四层前楼紧紧相接,围成一个巨大的方楼,如此环绕形成一个大“口"字。里面又有一组小“口”字形建筑,组成一个独特的“回”字形整体造型。真是“门中有门,楼中有楼,重重叠叠"。当地人都称它为“大楼厦”。中间是祖堂。前楼一左一右建有两所学堂,楼内子女可以在楼内上学。学堂中间是个石坪,前建有大门楼,大门高6米,宽4米。在主楼后面有花园一座、鱼塘一口以及碓房、牛舍等附设建筑。

府第式土楼一裕隆楼

地处于福建永定县高陂镇,建于清道光八年(1828),历经六年建成。距今有170多年历史。门楣上留有“大夫第"三字,挂着“父子登科"的匾额。全楼纵深108米,宽5米,主楼高11.4米。全楼计有25个厅,118个房间。门楼外有17米宽的晒坪,30米宽半圆形的鱼塘一口,正楼后是山坡,有一道55米长的扇形围墙。全楼占地近万平方米。整体建筑群院落重叠,屋宇参错中显得和谐统一,气势恢弘。

我国著名园林建筑专家、上海同济大学陈从周教授考察该楼后,在《闽游记胜》中写道:“虽近傍晚,徘徊留恋,未忍遂行",在归途中即兴吟诗日:“仿佛仙山初入梦,自怜老眼未模糊;流风已逝宋元画,如此楼台岂易图。”

陕北民居

窑洞是中国北方陕北高原地区最有代表性的民居,蕴含着北方民族穴居的历史遗风。考古发现,轩辕黄帝部落活跃在陕北大地时,用作藏身的人工洞穴,正好记录、透露了这类原始穴居的信息。经过几千年的缓慢演变,原始洞穴逐渐成为定型的土、石、砖窑洞。据研究,最早应该始于周代,半地穴式。秦汉后发展为全地穴式,就是当今的土窑。明朝中叶,开始用石块做窑面墙。清末民初,当地人仿土窑模式建起了石砌窑洞。现在也有用彩色瓷砖添窑面和分割厅室及上下两层楼房式的新窑洞,住着更为舒适宜人。

一院窑洞通常修3孔或5孔,中窑为正窑,有的分前后窑,有的1进3开,从外面看4孔要各开门户,走到里面可以发现它们有隧道式小门互通,顶部呈半圆形,这样窑洞就会空间增大。窑洞,一般窑壁用石灰涂抹,显得洁白利落,干爽亮堂。窑洞内一侧有锅和灶台,在炕的一头都连着灶台。由于灶火的烟道通过炕底,冬天炕上非常暖和。

炕周围的三面墙上一般装饰一些画有图案的纸或拼贴的画,陕北人叫做炕围子。炕围子是一种实用的装饰,它们可以避免炕上的被褥与粗糙的墙壁直接接触摩擦,还可以保持清洁。为了美化居室,不少人家在炕围子上作画。这就是在陕北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炕围画。

陕北窑洞的窗户十分讲究,窗户分天窗、斜窗、炕窗、门窗四大部分,都有剪纸装饰。它们根据窗户的格局,把窗花布置得美观大方。窗花坝占在窗外,从外看颜色鲜艳,内观则明快舒坦,从而产生一种独特的光、色、调相融合的形式美。窗格疏朗,阳光可以自由地照进来。

窑洞的最大优点是冬暖夏凉。冬季窑外滴水成冰,北风呼啸,窑内灶膛里烧些柴火就暖融融的。夏季7月窑外热浪翻滚,窑内却凉爽如秋,胜过安空调。人们常说陕北穷,这窑洞却是大自然给予陕北人的厚爱,也是陕北人的智慧象征。

陕北窑洞发展到20世纪中后期,在延安写下了窑洞史最为光辉的一页。1935年,中国共产党把延安当做革命根据地,先后在延安凤凰山下、王家坪,杨家岭、枣园及鲁艺旧址的山沟里修建了众多石窑洞和土窑洞。

进入90年代,离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500米的地方,建成了迄今世界上最大的窑洞建筑群——延安窑洞宾馆。这一宏伟的整体纯窑洞建筑群依山而建,共八排268孔窑洞,按三星级标准修建。窑洞墙上挂着安塞农民画,窗户格子纸上贴着陕北剪纸。每排窑洞前摆放着石磨、石碾和石桌椅,洋。溢着陕北农家气息。延安窑洞宾馆成了延安旅游的新亮点。

山西民居乔家大院

在中国民居中,山西民居和皖南民居齐名,一向有“北有山西,南有皖南”的说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山西民居要数祁县和平遥。乔家大院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乔家大院坐落于美丽而富饶的山西晋中盆地,坐落在祁县城东北12千米处的乔家堡村正中。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6),此后又经扩建增修到1912年竣工。历时近两个世纪。占地8724平方米,建筑面积3870平方米。分六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313间房屋。大院形如城堡,三面临街,四周都是封闭式砖墙,高三丈有余,上边有掩身女儿墙和嘹望探口,这既安全牢固,又显得威严气派。乔家大院是祁县乔家“在中堂"的宅院。“在中堂,,是名扬海内外的商业资本家乔家第五代乔致庸的堂名。

从高空俯览院落布局,很似一个象征大吉大利的双“喜"字。整个大院建筑前低后高,符合中国传统风水学上的“前低后高,子有英豪"的说法。

走进乔家院大门是一条笔直的石面甬道,把六个大院分为南北两排。北面三个大院,从东往西依次叫老院、西北院、书房院。南面三个大院依次为东南院、西南院、新院。靠西北院,原来有一小院,为乔家的书塾,因此把此院叫做书房院。大院有主楼四座,门楼、更楼、眺阁六座。各院房顶上有走道相连,用做巡更护院。纵观全院,从外表看,威严高大,整齐端庄;进院里看,富丽堂皇,井然有序,显示了我国北方封建大家庭的居住风格。整个大院,布局严谨,建筑考究,规范而有变化,不但有整体美感,而且在局部建筑上各有千秋,即使是房顶上的140余个烟囱也都各具特色。

乔家大院威严高大,富丽堂皇,其设计之精巧,工艺之精细,充分展现了我国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具有非常高的观赏、科研和历史价值,确实是一座无与伦比的艺术宝库,被专家学者毫不夸张地赞美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难怪有人参观后感慨地说:“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

平遥古城

平遥普通的居民住宅大都为清代修建的,这些住宅体形较大,用料讲究。由于山西气候干燥,又未经战争破坏,所以大多数保存得相当完整。

住宅平面布局多为严谨的四合院形式,有明显的轴线,左右对称,主次分明,沿中轴方向由几套院组成,一般三进院呈“目“字型基本形式。

院落之间多用矮墙和装饰华丽的垂花门作为分隔,有的在院落一侧或后面还建有花园。

平遥民居的外墙都用砖砌,做成清水砖墙,高达七八米,对外不开窗户,外观坚实雄壮,有的在墙顶做成城堞式,像一座座小城堡。在院子里也很少栽木,迷信观念认为树木会招致鬼怪,家宅不宁。院子里地面均用砖满铺,多垒起花坛,没有泥土,便于清扫。

平遥民居内外装饰华丽,有木雕精细垂花门,正房梁下挂落子曲替都有花饰,有的刻有狮子滚绣球,有的是福禄寿三星,或琴棋书画等,都有一定的样式。门窗都是木樘木棂,大都花纹繁巧,且各不相同,有的门扇上还雕塑有唐尧虞舜禅位的故事。在普遍使用玻璃时,有的富商用的是刻花玻璃。为保暖防寒,门窗大多做成双层,屋檐下椽木梁枋等都施有彩画。

沿街巷的宅门都特别讲究,门顶形式多样,有悬山卷蓬、悬山有脊两坡、两坡不等长和半坡及披檐等,檐下用梁枋穿插、斗拱出檐等,做法各不相同。有的用柱,有的做壁柱门墩等。大门门扇上有门匾,书有“修德”、“修齐"、“繁鳌"、“霞蔚”、“乐天伦”等。有的住宅门外还立有上马石、栓马柱,石雕精美,反映出当时这些人家住户的富庶。全城保存得较完好的民居有四百余座,其数量之多,保存完好的程度在国内实为罕见。

上海民居

上海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美誉。漫步在外滩上,一幢幢哥特式、罗马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等中西合璧、风格迥异的雄伟大厦展示了建筑艺术的风采。游走于大街小巷,你会感觉那独具神韵的老房子也是一道道美不胜收的风景。

说起上海民居,一定不能忘记石库门。石库门是上海最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由于这类民居的外门选用石料做门框,因此叫做“石库门”。

19世纪后期,石库门建筑模式开始在上海出现,它是江南民居的一个分支。石库门里弄住宅最典型的特征是中西合璧。有着江南传统的三合院或四合院的形式,且多为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二楼有出挑的阳台。黑漆大门常配有门环,进出发出的撞击声在古老的石库门弄堂里回响。普遍进门就是一小天井,天井后为客厅,之后又是一天井。后天井是灶台和后门。天井和客厅两侧是左右厢房,一楼灶台间上面为“亭子间”,再往上就是晒台。但总体布局使用了欧洲联排式风格。坡形屋顶常带有老虎窗。

红砖外墙,门楣做成传统砖雕青瓦顶门头,外墙细部使用西洋建筑的雕花刻图。后来,石库门逐步被上海接受。它的出现是一种城市生活的必然。

洋场风情的现代化生活,使庭院式大家庭传统生活模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适合单身移民和小家庭居住的石库门弄堂文化。到20世纪20年代,上海民居的四分之三以上都住进了石库门,现在还有近40%的申城市民居住在有一个多世纪历史的石库门中。这种中西建筑艺术相融合的石库门作为建筑和文化的产物,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随着城市建设的进行,上海闹市区的石库门正在消失,石库门里的“亭子间”、“客堂间”、“厢房”、“天井”以及“二房东”、“白相人嫂嫂"、“七十二家房客”等与石库门有关的名词成为老上海人美好回忆。取而代之的是新型的住宅群。但是,上海很注意保留老的建筑,一些具有海派特色的石库门里弄被作为近代优秀建筑整组保存。

云南民居

云南位于我国西南边疆低纬度的高原上,山川秀丽,四季如春,民风淳朴。在这片神奇美丽的红土地上,生活着26个兄弟民族。而他们的居所自然而然地便体现了当地的民族风格:有高寒山区普米族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传统居民有哪些
一、窑洞 窑洞是中国北方一种传统的居住形式。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因为黄土的直立特性,使得挖掘成窑洞成为可能。这种居住形式历史悠久,冬季保暖性能良好,且在文化上承载了丰富的民间艺术和地域风情。二、四合院 四合院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种典型住宅形式,尤其在京津冀等地较为常见。四合院由正房、厢...

中国有哪些地方民居
1. 北京四合院 解释:北京四合院是中国北方典型的传统民居建筑,以四面向心闭合式的院落为主要特征。它代表着家族的核心居住空间,院内绿植环绕,反映了家族和睦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这种建筑风格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2. 福建土楼 解释:福建土楼是一种独特的圆形或方形民居建筑,主要分布在福建的...

汉族传统民居有哪些
1. 四合院 四合院是汉族传统民居中最典型的代表。它由四面房屋围合而成,通常包括大门、倒座、正房和东西厢房。四合院布局对称,中心通常是院子或天井,体现了一种严谨的秩序和和谐统一的风格。这种民居形式在中国北方尤为常见,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2. 福建土楼 福建土楼是福建地区特有的民居建筑形...

中国老房子有哪些名字
一、四合院 四合院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典型代表,尤其在北方地区极为普遍。四合院的名字来源于其四面围合的布局,通常包括一个中心庭院和四个相连的房舍。这种房子体现了中国传统家族观念和居住文化,中心庭院常用于家庭活动,而四周的房舍则按照家族成员的等级和性别进行布局。二、胡同 胡同,主要分布在北京及其...

中国特色居民有哪些
传统民居是中国特色居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民居以四合院、江南水乡住宅、福建土楼等为代表,展现了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和历史风貌。四合院是北京地区的典型民居,反映了古代贵族的居住理念。江南水乡住宅则以其临水而建的特色,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福建土楼则是生土作为主要材料的建筑工艺的结晶。这些...

除了徽派建筑中国还有哪些有特色的民居式建筑?
1. 中国汉族地区的传统民居以规整式住宅为主,其中北京四合院最具代表性。2. 北京四合院有前后两院,正房位于中央,是家庭礼仪和接待贵宾的地方。3. 华北、东北地区的民居多为宽敞的庭院式结构。4. 中国南方的民居通常较为紧凑,多以长方形天井为中心的堂屋为典型。5. 福建永定县的客家土楼以其方形、...

我国传统民居有哪些
我国传统民居有很多种,主要包括四合院、江南水乡民居、福建土楼、窑洞和蒙古包等。四合院是我国北方地区传统的住宅形式。四合院是以四栋房屋围合成一个矩形,中间是院子。这种民居形式历史悠久,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四合院的布局体现了家族和谐共处的理念,长辈居住的主房通常位于院子的中心,而晚辈则...

居住民俗的类型有哪些
1、干栏式建筑。干栏巢居,是远古时代的人群,特别是南方百越部落的建筑风格,即是在木(竹)柱底架上建筑的高出地面的房屋。考古发现最早的干栏式建筑是河姆渡干栏式建筑,古时流行于南方百越部落的居住区。这种建筑以竹木为主要建筑材料,主要是两层建筑,下层放养动物和堆放杂物,上层住人。干栏式建筑...

民居还有哪些
一、传统民居 传统民居是历代相传,反映了特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居住建筑。它们的建筑风格和设计理念深受地域、气候、生活方式及习俗等多重因素影响。比如,黄土高原的窑洞、北京的四合院、福建的土楼、广东的竹筒屋、西南的吊脚楼等,都是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这些民居体现了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多样的建筑...

各种名居有哪些
窑洞是陕西黄土高原地区的特色居住方式。利用黄土的直立性质,采用挖掘的方式形成窑洞,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窑洞内部温暖舒适,体现了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上海石库门:石库门建筑是近代上海历史的见证。这种建筑风格融合了中西元素,既有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又融入了西方的建筑风格和技术。石库门建筑在上海的历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