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09-03-01
心灵的考题 (作者读初二)
天啊!我竟然被遗忘了!
面对空旷的大操场,我的心情低落到了极点。不就是因为我生病没和你们一起军训吗?不就是躲在树荫下睡了一下吗?你们就不把我当朋友看了?真是的,这是一帮什么同学啊!解散也不叫我!
一个人,便孤零零地绕着操场走,脚下的石头被我发牢骚地扫到了一边.一圈,一圈,操场边缘竟被我走出了一条没有石子的路。光秃秃的,像一个圈,把我包围在孤独里.一阵冷风吹来,身旁的大树上有一片叶,飘下,我蹲下身将它拾起,呵,你和我一样,是被伙伴遗忘的吗?
天渐渐黑了,黑夜如魔鬼一般迅速地包围了这个城市。我也闷闷地回到了那个曾误以为温馨的宿舍.里面黑洞洞的,什么人也没有.
我用尽力气把自己扔在了床上.眼泪如洪水决堤般疯狂地流泻,而我的心在流血.我渴望安慰,妈妈,我想回家.
”啪”明亮的灯光洒满了屋子里每个角落,“哎呀,你在这儿呀!我们找得好辛苦!你还难受吗?是不是又不舒服了?我们去吃饭吧。”连珠炮似的问题惊醒了我,是小A,哼!那会儿不知道去哪儿悠闲了,现在又来安慰我,虚伪!她见我不说话,又瞧了瞧我两颊的泪痕和眼眸中的不屑与愤怒,似乎猛得明白了,然后结结巴巴地说:“是不是……没见到我们……生气了?”,还好意思说?我白了她一眼。“不是那样的,我们解散后又到另一个地方紧急集合了,刚刚解散,然后我们就到处找你。”她急出了汗,我看到那汗珠中的真诚与友谊。我的脑子一片空白。原来,一切愤怒都是因我的误会!原来一切的孤独都是我“一厢情愿”!
我开始反思自己,为什么同学们的一小会儿离开会引起我极大的不满呢?在家里,我是掌上明珠,向爸爸妈妈要这相,要那个,却从没想过自己要做什么,导致我只希望得到别人的关爱,却忘记了自己也要付出。我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和脆弱的心灵制造出很多不应该的错误!想到这里,我拉起小A的手,快乐地向外跑去,我要改变了。
这次经历我一生难忘,它就是我心灵上的一道考题,教会我如何对待他人。还记得那片孤独的叶子吗?它就永远夹在我人生的纠错本中。
老师点评:
1.考官,I服了U!
考题,这个命题真够“咯”够“偏”的。虽然这个字眼我们并不陌生,可多半只和考学有关,在日常生活和交流中用得并不多,很多学生将来在工作中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再写这样的文章,你老先生出这个考题是啥意思呢?
教育部一再要求,不要出偏题难题,一定要多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这话算是白说了!
2.孩子,千万别犯傻!
不过,作为学生呢,除了接受,别无二路。所以,这个时候就要冷静面对,不要乱了方寸。
写记叙文?55555,关于考题的故事,实在是不好说,生活中也不多,真有的话,写起来也不好写,不好描述,不好展开,不好结构,所以,对这个命题,千万别写成记叙文!!!!!
考题这事,在生活中,倒是与应试密切相关,我们每个人都有关于考题的种种感受和情绪,什么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老,老师的法宝啥的。。。这个命题,实在是适合做议论文和散文。
3.选择决定命运
有了上面的分析,本文的问题所在就清楚了。
---- 选择写记叙文,实在是个失策。虽然素材很真实,可要说是心灵的考题,却真的是。。。。。。怪怪的,别别的,扭扭的!哎,白瞎了这么好的素材,也白瞎了开头那句“天啊!我竟然被遗忘了!”这么有悬念,有吸引力的开头!结果,满分50,本文只得到了37分,算二类下,俺想,主要原因可能就是内容和主题不切合,情节逻辑不流畅。
---- 其实,作者的文字能力还是比较不错的!文体选择失误,导致整体无法发挥。。。。。。真是可惜啊!!!!!!
孩子,面对命题,面对文体选择,你“因地制宜”了吗???
第一篇 硕果 金秋(作者读初中,初几不详)
在不知不觉中,夏姑娘的热情收起已久,转眼已接近金秋。我想地里的麦子早已熟了吧!排得整整齐齐,挺拔腰杆笑呵呵的等待人们来收割。农田里的苹果柿子仿佛早已等不及了,在树上使劲往下垂,挣得它们一个个红了脸。一阵秋风吹过,柿子随着风儿摇动。哈哈!柿子姑娘们一定是在跳丰收舞呢!
乡下,无论在田野、农田都可以看见一副热闹的景象。人们忙着大丰收,蔬菜宝宝们一个赛一个看谁长得又大又状。而这时的秋姑娘还不忘撒下一点儿“秋花”装扮这个金灿灿的丰收年。
人们都说在春天里才有百花争艳的景象,但秋天也有。瞧!那秋菊不正是在秋天开放的吗?它们迎着灿烂的阳光,怒放着让行人们都来欣赏自己。有白的、黄的、紫的,像节日里灿烂的礼花,又像美丽的珊瑚。这给秋天增添了不少的喜气!在秋菊的总装扮下秋天显得分外妖娆。
有人说“秋风秋雨愁煞人”。我不那么认为,我认为秋天是喜气的,吉祥的。在秋天里虽然没有百花争艳,百鸟争鸣的景象,但她去有另一种魅力------成熟。秋姑娘用自己的魔力让瓜果蔬菜成熟。秋天又是一位画家,以落叶为笔,以风为手,所到之处无不画出一副副“丰收图”。这难道不是秋天的魅力吗?
我爱秋天,我“言秋日胜春潮”!
老师点评:
1.优雅的坯子有点韵味
这孩子的风格呢,依俺来看,就有些不急不慢,优雅动人的坯子。。。文字不慌不忙,该想的想,该说的说,优优地说完了再雅雅地退,一句“我爱秋天,我‘言秋日胜春潮’”就告全文结束!
可是。。。可是呢,这文章读完了,又总让人有种。。。似乎还不够“味”的感觉。优雅的韵味刚刚显露出点苗头,不知怎么搞的,又给憋了回去。。。 5555,这事怎么回事呢?
2.散散的情感有点遗憾
----- 散文吗,是抒发情感的,这孩子在这篇文章中是想抒发什么情感呢?是说硕果收获?还是说金秋的多彩和花朵?嘿嘿,一山不容二虎,一文不容二心呢!第三自然段(涂黑处)自己乱了自己呢!
----- 情感的分散,自然导致了文章在语句的选择上,风格的协调上的不够到位,读起来,无论是节奏还是情绪,都是断断续续的,东东西西的,所以,让人觉得韵味还不够,还不足!!!
3.发现是成功的开始
不过,通过这篇文章,能发现自己的一种风格,也是不错的收获呢!------- 嘿嘿,也可能不是这样,这只是老怪自己的主观臆断哈!不过,俺个人觉得,如果情感更集中了,语句和语气更往不紧不慢的韵味上靠了,你的作文还能更上一层楼!
第2个回答 2009-03-01
享受过程
美丽的结果令人神往,描绘的过程值得用心去享受。创造美的同时,创造了生活;享受过程的同时,享受了人生。
等待成绩的那段焦黄时光里,为了释放复习阶段的紧张情绪,相约去图书批发市场,一来选买些暑假看的书,二来让心情闲适一下。
去时,阳光尚存,树叶的间隙中洒漏了一些燥热。三人并行在马路上骑车前行。很长的一段路上,由于欢声笑语的充斥,便不觉得烦闷。指点道旁的景色,或说一些平日的趣事,再或说一些感兴趣的新闻佚事,一路上好不欢快。
到达目的地的时候才开始营业。从一楼到四楼转一些平日里常去的书店,寻找自己的兴趣,看看有没有新书上架。偶尔,见到倾心的书,便驻足站在货架前,捧着书,读几个章回,看几个故事,像小孩子突然瞥见心爱的玩具,一看见便无法移开视线。几家小店,几排书架,几卷墨香,便足矣。很快,太阳移到了当空,中午了,浸在书里的时间总是如白驹过隙。
在附近的快餐店吃午饭,嘻嘻哈哈,打打闹闹,说说笑笑,谈起各种各样的事,普普通通一顿快餐竟吃得异常的慢。杯中的可乐和女孩儿们一起笑的颤动着。
饭后,天色暗了许多,眼见便要下雨了,不敢回家,便又钻回了书店。听外面雨声响起,越下越大,不似一时能停,反而突发奇想,“去照大头贴吧”。也许女孩子们总是会对这些小玩意产生兴趣,连选带照,忙得不亦乐乎。小小的相片中,有三张充斥着盈盈笑意的脸庞,青春的快乐仿佛溢了出来。
雨小了,归程。
淅淅沥沥的小雨和挂着水珠的绿叶下,又并排骑车回家。才发现,今天是来买书的,结果三个人都空手而归,相视一望,不仅大笑。虽然空手,但心中已满载了快乐,不因为结果如何,有欢乐的过程足矣。生命的价值体现在过程。
隐士奏一曲阳春,为众人拍案称绝?只为自娱自乐。名士手谈,真为分出熟胜孰负?只为兴趣使然。文人醉饮,真为醉后混沌?只为酒香自陶醉。
真正的生活,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黛玉葬花,可为化作春泥更护花?太白吟诗,可为“李杜光辉万丈长”?人活一世,可为入土为安驾鹤西去?享受过程方享受人生。
我的点评
1、好马没好鞍,心疼非一般。
这女子的文字很不错的说,就是中了“开头点题”的毒了,弄得文章很直白,很索然无味了。。。。开头(第一段)就上来一通说教,谁看谁烦呢。。。第一印象坏了,后面几个自然段谁还有心情看呢。。
哈哈,有时候俺想,即便是向应试屈服,开头就点题,俺们能不能多用几种别的方式点,比如用个设问句:
做事情,你说是结果重要啊还是过程重要?
然后继续后面的文章。。
2、三围文章,不可不想!
一个女子如果烫了个爆炸头,脚下一定不能穿大头靴的,为什么?那样就太臃肿了。男孩子如果来个小平头,下面配双大旅游鞋,那可是帅呆了。头尾的搭配要合适才好呢。
本文开头抒情,结尾抒情,55555,重叠了,不够精彩了,如果任意一个改短,改得很干脆,就一句话,再看看艺术效果,定能更上一层楼。比如,开头不改,结尾(最后一段)就一句话:
真正的生活,不在结果,而在享受过程,享受人生!
我们再来看,是不是更爽,更有感染力,也更能让阅卷老师眼睛一亮。
第3个回答 2009-03-02
应答模式:应答式评价就是强调被评价者都有权利提出他们的要求、担心以及争议,以便评价者对其进行思考及反应。
第四代评价的要点之二:
建构主义方法:人头脑中的“建构”是以人们的价值观为基础而形成的。在价值观多元化的社会里,评价活动就需要考虑谁的价值观被考虑到了,不同的意见如何融合或沟通。
而评价者的根本任务就是梳理出不同人、不同环境中的建构,引导他们达成共识。
四、北京市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南(总论)
1.如何理解综合素质
----全面性:包括学业成绩的过程性结果
----系统性:
----整体性:
----协调性:重点突出,
----形成性
2.关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功能
-----促进学生发展
-----促进教师发展
-----为学生升学和进入社会提供参考
-----教育质量监控的依据
3.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记录袋)
----终结性评价(高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单)
形成性评价(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记录袋)
时间:高一----高三(学期)
内容:学生自身发展历程
学生作品(作文、随笔等)
事实判断结果(试卷等)
价值判断结果(评语等)
终结性评价(高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单)
时间:高三毕业时
内容:会考成绩
体质健康及身体机能
突出特长表现
容量:A4纸1-2页
4.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强调全面发展(非平均发展)
-----强调个性发展
5.关于评价标准
------绝对标准
-----相对标准
-----个体内差异标准
一把尺子
多把尺子
目标导向与结果反馈等
北京师大二附中研究性学习结题宣讲评审表 (200 ——200 学年度 200 届) 高 年级 班)
评审细则 (A级标准)
1.宣讲展示:语言流畅是宣讲,不是宣读、照本宣科,不是组长一人讲,体现团队协作。
2.小组协作:每阶段活动组长有安排,组员积极主动;能团结协作、相互吸纳。
3.任务分工:详尽明确,课题研究各项相关任务落实到具体组员(包括组长及结题宣讲、任务分工)。
4.计划内容:指课题研究整体活动计划、各阶段的时间段、主要任务、阶段目标明确完整,无缺项。
5. 研究资料:原始记录详尽,数据处理科学合理;引用文献资料出处小、清晰。
6.研究创新:研究结论科学、严谨;研究过程(内容、计划、任务、活动。…)有所创新。
综合成绩:上述6项中,有5— 6项A为优 ; 有3 — 4项A为 良 其他为 合格。
6.结果的客观性、主观性与可比性
----客观的:测量与测验结果
学生作品
----主观的:评价结果
----部分结果全市具有可比性
----部分结果区(校)内具有可比性
----部分结果根本不可比
美国教师给中国孩子写的推荐信
斯蒂芬去年10月到沙龙中学读书,我教她法语。法语对她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令我惊奇的是,斯蒂芬在一个小时之内就都学会了。她不时地展示她的语言天赋,在班里成绩最好(从开学第一天起,她的分数没有低于A的)。
她对细节和微妙的语法差别有敏锐的目光,她能成功地记住新词汇并在文章中创造性地应用。斯蒂芬学习勤奋、自觉,总是认真地完成作业,以自己的努力和精确超出我的预期。
斯蒂芬是个成熟、友好的女孩。她在小组中做得也不错,我经常看见她给同学讲解难题。另外,我们课下经常交流,她既和我分享她的经历,又喜欢问我有趣的问题。
我相信,斯蒂芬在大学里会继续在个人学术方面取得进步,获取成功。她是宝贵的财富,我毫不保留地推荐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