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搭脉

我体内的内脏都是移位的,和正常人正好是相反的 。就是说,我的心在右边,我生来就这样的 。我想请问有学问的人或老中医,如果我去搭脉的话 ,能否用正常人的方法给我搭脉。急切等待您的回复 谢谢

  ◇◇新语丝(www.xys.org)(xys2.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reader.org)◇◇

  中医的切脉习俗

  作者:王其学

  古代中医,要是不懂得切脉习俗,就很难立住脚。切脉,不光要“熟读王叔
  和”,还要在“切脉习俗”中,施展法术,灵活应对、见机行事。若是仅仅凭着
  自己的“医道”,不理会“切脉习俗”,患者和病家就可能不买你的帐、疏远着
  你,你的医道就变得无用,不会“兴时”。

  过去,有的“先生”,就连《内经》、《温病》都没读过,只是凭着《汤头
  歌诀》中几个处方,熟练的掌握了一套切脉习俗,居然也可以兴腾一时,名扬一
  方,被人称为“一方名医”。有俗话说:“心肝脾肺肾,跑一天没人问。心肝脾
  肺贤,一天两吊钱”。就是说,对于“肾”字和“贤”字都分辨不清的庸医,有
  时倒比熟读经书的“先生”挣钱多。这是为什么?就因为他用“切脉”的招数把
  病人“粘”住了!只要“先生”把病人“粘住”,取得了病家信赖,那就好办了。
  即使把人治死,那也是“治好了病,救不了命”,把人治死了,那是“命该如
  此”,并不会喊冤。颇有点“一家愿打、一家愿挨”的味道。其他的人,你无论
  多么高明,都有劲使不上。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一种很复杂的文化现象,但
  是,应当首推华而不实的“切脉习俗”。

  切脉,像是一道关卡。这一关,连接着医患双方,暗藏着不少玄机。什么玄
  机?基本上就是猜谜语。谁猜得准谁的脉诀就好,谁猜的不准,谁就站不住脚。
  弄好了,“先生”有可能征服病人,说你的“脉诀”好,取得信任,任你摆布,
  然后把你的大名传扬出去。弄不好,就会失去信任,遭到揶揄,获得一个坏名声。

  道理本来很清楚,病,生在病人身上,到底哪里不舒服,存在什么症状,病
  人最清楚。包括脉诀好的中医先生在内,谁都比不了自己明白,可是,愚昧无知
  的病人,往往拒绝说出症状,自己的症状,要让“先生”“试”出来。还有,有
  些人是文盲加“语盲”,即使想主动“主诉”,也常常是“茶壶里煮饺子,倒
  (道)不出来”,抓不住主要的说,繁繁地诉说一些与症状无关的生活琐事、生
  活情节,总是说不清楚主要症状。这就给“切脉习俗”带来了充足的理由。

  西医进来后从不试脉,直接问诊。面对没有文化、愚昧无知的病人问诊,居
  然也有“问诊技巧”,有的医生仅仅几句话,就能问出症状来,有的实习生常常
  问半天,也问不明白。这种情况进一步表明,中医的切脉,是建立在大多数国人
  没有文化、愚昧无知情况之上的。这正是中医的切脉习俗存在数千年的一个文化
  环境和社会原因。现在,中医和中医的切脉习俗为什么销声匿迹了?因为民族的
  整体文化科学素质提高了。病人很乐意把自己的症状告诉医生,害常常担心落下
  症状。切脉习俗,只是在偏远落后的地区和城市的阴暗角落里,有极少数愚昧的
  残存。

  我们发现,愚昧原来也可以打造某种文化。愚昧文化,在中国传统医学领域
  中的表现,就是这种玄之又玄的切脉文化。中国的患者很有特色,他们找“中医
  先生”看病,好像是专门来找别扭的,或者是来“考先生”的。患者把一只手伸
  过来,放在脉诊子上,表示出让先生试脉的样子,一句话都不说。如果先生问:
  “你哪里不好?”病人会很反感地反问:“还用问我?你试试脉不就知道了?”
  如果这么一问,先生的“医道”,已经在患者的心目中打了折扣,所以,“聪明”
  的“先生”大都不去直接询问症状。

  这种根深蒂固的切脉习俗,与《周易》算卦像是一只连通器。病人找先生,
  本来为看病,不为“考先生”,但病人往往把他与算卦的先生联系起来看。算卦
  先生可以凭着数几根草棒或者摇几个钱儿,来占卜吉凶祸福,看病先生当然也应
  该凭着试脉知道症状。蹩脚的情理、荒唐的逻辑,以真理的名义长久的存在,似
  乎也不应当责怪“考先生”的病人。谁不知中国的占卜术和医术,同是源自“阴
  阳五行”的基本理论?它们本来就是互相通融、不能分家的,这就是中医切脉习
  俗中,“切脉关”存在的另一个缘由。

  “切脉”就是“猜谜语”。面对“考先生”的病人,先生就必须“猜谜语”。
  不过,“会打拳的不发毛”,聪明的先生是不会问其症状,也不会立刻说出谜底
  的,需要的是和他“靠上”。你不愿说啊,我还不愿问呢!咱们就靠下去,看谁
  靠过谁?于是,那先生,一言不发、正襟危坐,手按寸关尺,心想应对词,眯缝
  起眼睛,表现出“开动脑筋”的样子来。病人一看,先生那幅认真、仔细劲儿,
  真够先生材料。于是,病人在心理上,首先退却一步。先生继续坚持,再过一会
  儿,病人还会再退一步。于是,先生占据了主动。眼见得病人已经耐不住性子,
  看看到了火候,先生忽然把切脉的手收回来,十分肯定地说:“中焦阻塞了,脉
  上带着呢!”仅此一句,已经憋不住了的病人,被十分陌生的“中焦”、“阻塞”
  等词语一下子提醒了,知道“脉上带着”,瞒不过先生,于是,那些自觉症状,
  顺着这陌生的词藻,滔滔不绝地脱口而出……

  当然,也有的先生,通过一面试脉、一面拉家常,进行“症状刺探”。所啦
  内容,看似与疾病无关,实际上是为了“诱导出症状来”。啦够多时,脉试多遍,
  “刺探”的差不多了,把“刺探”出的一个症状猛地说出来,病人居然会很吃惊,
  赞叹先生的“脉诀好”,而且会随着先生的口,继续往下说,直到说出各种症状
  来。于是,先生一面说“该当如此的,脉上带着呢”,一面进一步顺藤摸瓜,盘
  问再三,终于掌握了全部症状。这就是所谓“辨证论治”中的“辨”字之一宗。

  如此“切脉”施行起来,医者居高临下,患者如听天书,谜底揭出来,医患
  双方哈哈一笑,游戏一般,一方愿“打”,一方愿“挨”,显得和谐而自然,表
  现着某种“缘法”。至于开方取药?回去吃了是否管用?呵呵!那是另一回事。
  在这个当口上,医者只要过了“切脉关”,业已先取得了半成胜利,常年如此,
  焉非“名医”乎?

  以上切脉举例,是医者针对“闭口”病人症状,进行激发、诱导,“憋”其
  自述,“诓”起症候的一种“法术”。直到病人自述出全部症状后,病人竟然不
  知道那只是“自述”的结果,仍然觉得是“脉上带着”的,是先生试出来的,并
  没有任何被诱导、被激发的感觉,反倒称赞先生的脉诀好。看似奇怪,实是百姓
  迷信脉诀的千年习俗。

  那么,是不是有脉诀特别好的先生,可以仅仅凭着切脉来试出症状、断定病
  情、开方治病呢?可以肯定地回答,没有!如果一定要说有,那就只好举出小说
  里的例子了。小说里不仅有“凭脉断症”的大量例子,还有“悬丝切脉”的不少
  玄说。旧时,先生,特别是年轻的先生,给某些大家闺秀看病,因为“男女授受
  不亲”,是不能直接接触人家大小姐手腕子的,甚至不能靠近人家的闺房,怎么
  办?那就在大小姐的手腕上拴一条丝线,牵引到外面,让先生在外面“试”那丝
  线传导过来的“脉”。小说里的先生,居然也可以在丝线上“试”得准确无误。
  这,可信么?当然不能。

  除了小说,据说也真的有先生仅凭试脉,就能断出疾病来的。如果这是事实,
  那就需要分析出里面暗藏的玄机来。这玄机就是先生在试脉的同时,或者听到了
  病人的咳嗽声,或者闻到了病人的某种气味,或者看到了病人的排泄物,分析出
  了存在的某一种症状,然后,归咎于脉象,就说“试脉试出来的”。另外,有的
  中医先生,为了证明自己的“脉诀好”,不惜安插亲信、收买“耳目”,在切脉
  之前,已经对病人症状了如指掌。所以,在中医的脉诀上,存在不少机关和骗术。
  但是很奇怪,中国的百姓对这种骗术却是非常相信的。所以有时我们就觉得,中
  医的切脉习俗,是灿烂的民族文化中的一缕瑕疵和悲哀。

  中医学在“四诊”中,明确规定了“望闻问切”的诊断程序,除非神志昏迷
  或不能表达症状的患者,都不能仅仅凭着脉象来确定疾病。“切脉”只是对“望、
  闻、问”这“三诊”的补充、参考和验证,属于最后一关。况且,切脉的目的,
  并不是为了知道症状,而是为了确定罹病的脏腑、经络、性质和程度。至于症状,
  哪儿痛、哪儿不好受,属于“问诊”的范围,比如“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饮食
  四问便……”岂可用切脉来“猜出”症状?况且,临床上常常出现“症脉不符”、
  互相脱离的情况,有时需要“弃脉从症”,有时则需要“弃症从脉”。更有极个
  别患者,属于天生的“反关脉”,挠动脉不生在内侧,而生在外侧,就连试脉的
  位置都难以寻找,那“症脉不符”就会更加明显,甚至完全没有脉象的参考。所
  以,是不能“凭脉断症”的。一个优秀的中医,是要遵守“四诊”口诀的:“望
  闻问切,治病要诀,凭脉断症,任嘴胡说!”

  可是,到了临床上,几乎所有的中医都要遵守“切脉习俗”。他们为了取信
  于患,避开问诊,试图从脉象上、从其他方面获得病人的症状,常常杀费苦心。
  于是,望闻问切的那个“问”字,是无法落实的。那“四诊”,也只是搁置在书
  本上,作为宣传中医科学的依据。以致,做一辈子中医先生的人,只要他还有良
  知,对于这种切脉习俗,都会或多或少的感到困惑。

  读史,有时可以释惑。《史记·扁鹊列传》介绍说,扁鹊的朋友长桑君,把
  药丸和秘方传递给他后,“忽然不见,殆非人也”。可见长桑君不是普通人,而
  是一个神仙。神仙隐遁之后:“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
  尽见五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扁鹊吃了神仙的药,他的眼睛就成了神眼,
  隔着几道墙壁就能看见墙那边的人,大概比现在的X光、CT还要便捷和准确。用
  这样的神眼,就看见病人的“五脏六腑”“气血经络”的运行状态了,什么病能
  瞒得了神眼?可是,过分的神奇,百姓不相信。所以,扁鹊就“以诊脉为名耳”。
  他把用神眼看见的疾病,是成是切脉“切”出来的,病人就相信了。

  由此可知,中医的诊脉,本来就是一种虚假的东西,是一种被玄虚了的、与
  科学背道而驰的恶习,完全没有任何科学性。就连最具权威的史书《史记》,对
  此也是否定的。

  (XYS20080910)

  ◇◇新语丝(www.xys.org)(xys2.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reader.org)◇◇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2-08
你简直是飞刀又见飞刀里的李坏了,呵呵,
我是学中医的,我觉得应该是正常的把脉方式,只不过左右脉的内脏分布要掉转把,应该是左手肺脾命门,右手心肝肾
一家之言,
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医“把脉”的原理到底是什么?
找准位置搭脉把脉不是随便把手指往手腕上一搭就可以,找对位置很关键!下指时,先以中指按在手腕突出位置的内侧(中医叫作“关”),称为中指定关,然后用食指按在关前定寸,和中指紧紧并排在一起,最后用无名指按在关后定尺,中指和无名指不要并紧,稍稍留一条小缝隙,这样就能摸到脉了。

中医摸脉是摸什么脉
中医主要是搭脉,指的是寸关尺,它是左右手的桡骨茎突,靠近桡动脉的位置,也就是搏动的位置,建议到正规的医院去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来进行一些对症的治疗,根据检查的结果来进行相关的治疗的方法,平时的时候建议多锻炼身体,身体素质才是最重要的。在使用药物的时候,注意饮食的清淡。

中医给我妈妈搭脉,说是阴阳脉,什么是阴阳脉,能用最简单说明一下。_百...
1. 《素问·阴阳别论》中提到,人有四经十二从,四经应四时,十二从应十二月,十二月应十二脉。2. 脉有阴阳,知阳者知阴,知阴者知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辨别阴阳是重要的。3. 阳有五,即五脏之脉,五五二十五阳。阴者真脏,见则为败,败必死。阳者,胃脘之阳也。4. 别于阳者,知...

为什么中医看病时要先号脉
诊脉时,医生呼吸要自然均匀,然后诊断病人的脉搏次数。观察是否脉搏有歇止情况,并且将脉搏的形态记录在案,在书写中医的病史中,脉案占有重要的位置。然后根据观察到的症状和脉搏的变化,分析相应的体内病变,对症下药。这就是神奇的中医搭脉治疗法。

中医搭脉说是弦脉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请给解释一?
您好!弦脉,指的是脉象端直且长,如同按着一根琴弦。其特点在于脉象从中直过,触感挺然,给人以挺直和劲急之感。脉弦所描述的脉象形象,就像是手指触摸到的脉搏,仿佛按到了两端拉直的琴弦,给人一种紧绷的拨动感。同时,它还伴随着一定的劲度和急促感。通过理解弦脉的特点,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

中医把脉入门
中医重视脉象,其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可藉此辨证辨证不同的脉象,进而认识和诊断疾病。正常人脉象平脉,在指脉上呈现的感觉是流利圆滑,沉着和缓,柔顺有力。若心脏或血液出现问题,脉象就会出现异常。常见的脉象有哪些。1、沉脉脉象显位较深,轻按不明显,无搏动感,重按有明显的搏动感。沉脉主里证,沉而...

中医搭脉说是弦脉不明白是什么意?
中医搭脉中,弦脉这一术语常被提及。弦脉的特征就像是按到琴弦一般,显得较为紧张且端直而长。它的形状犹如直线般直起直落,因而得名“弦脉”。这种脉象是肝胆疾病的主要表现。肝脏属于刚强之脏,当肝脏出现疾病时,经脉中的筋脉会因紧张而紧绷,故而脉象呈现出直而弦的特点。疼痛的病症中,弦象也较...

北京中医院看病是用仪器还是号脉
中医看病都是要搭脉的,也就是你说的号脉。再先进的仪器也不能全部显示号脉的结果。中国14亿人口就有14亿种脉象的

中医把脉可以看出人体的什么问题?
除了能了解心跳快慢,其他什么也看不出来。中医把的脉就是手腕部桡动脉。血液经由心脏的左心室收缩而挤压流入主动脉,随即传递到全身动脉。动脉为富有弹性的结缔组织与肌肉所形成管路。当大量血液进入动脉将使动脉压力变大而使管径扩张,在体表较浅处动脉就可感受到扩张,就是所谓的脉搏。把脉只有观察心率...

古代中医的悬丝诊脉,真的靠谱吗?其原理究竟是什么?
悬丝诊脉指的是古代男女授受不亲,因此就把丝线的一头搭在女病人的手腕上,另一头则由医生掌握,医生必须凭借着从悬丝传来的手感猜测、感觉脉象,诊断疾病。其实中医判断病情并不是只看脉象,单单一个脉象根本无法断定病情。诊断病情一般要经历一个完整的程序,医生要询问胃纳、舌苔、二便、症状、病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