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里的生字词解释

如题所述

  刚好看到过,一百个生词解释,转过来看看

  ①破落户--指祖先曾经富有,其后代因为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而把家业花光的城市贫民。
  ②气毬--“毬”是“球”字的古体。古代的球,外面是皮革制的,里面填充的是羽毛,所以写作“毬”。踢球有点儿像现代人踢毽子。到了宋代,才出现充气的气球--据说是用猪尿脬(音suī-pāo虽抛)做的内瓤。但是仍写作“气毬”。
  ③帮闲--指一种没有正式工作、但是口齿伶俐、善于阿谀逢迎、以替有钱的官员或富商奔走策划谋取利益的人。有的甚至就在茶楼、酒肆、妓院内外周旋。《梦粱录》记载:大街有四五家开茶肆,楼上专安着妓女,名曰花茶坊。一等不本色、无业艺、专为探听妓家宾客,赶趁唱喏,饮燕所在,以献香送欢为由,谓之“厮波”。--“厮波”一词,即“厮帮”音转。
  ④员外--本来指编制以外设置的副职官员。因为这种副职往往可以被有钱人家用金钱买来作为一种头衔,所以后来就用来对有钱人家的尊称。
  ⑤三瓦两舍--瓦舍,是宋代的游乐场所。“三瓦两舍”。泛指勾栏、妓院、赌场这些地方。
  ⑥府尹--宋代的地方行政区划县上为州或府,设知州或知府,但是东南西北四京的行政长官称府尹,比知府的官衔和权力都大;开封府府尹又称京兆尹。
  ⑦脊杖--用鞭子或竹片抽打脊梁的一种刑罚,专用于发配到外地的罪犯,以避免打屁股之后两腿受伤无法走路。
  ⑧递解--由解差押送的犯人。
  ①淮西临淮州--淮西,古代泛指皖北豫东淮河以北地区。按临淮郡置于汉代,治所在江苏徐州;晋代治所在江苏盱眙(音xū-yí需移);南北朝治所在安徽灵璧;唐代治所在泗州(今安徽泗县);唐以后废。宋代没有临淮州。今安徽凤阳县东部,曾置临淮县,唐、元时代,还曾经是泗州的治所。临淮州疑即临淮县地面。
  ②干隔涝汉子--方言,指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人。一说“隔涝”即“疥疮”(今天温州方言仍这样叫),“干隔涝”就是“不干不净”的意思。
  ③董将仕--将仕不是人名,而是官职名称。见陶宗仪《辍耕录》:文(官)正八品曰“将仕郎”,从八品曰“将仕佐郎”。
  ④小苏学士--苏洵、苏轼、苏辙父子,合称“三苏”,分称“老苏学士”、“苏学士”、“小苏学士”。因此,这个小苏学士应该指苏辙。但是有人根据苏东坡和驸马都尉王晋卿的关系,认为应该是苏东坡(参看下页注①驸马王晋卿条)。最奇怪的是:清人程穆衡在他的《水浒传注略》一书中说:小苏学士指的是苏利涉。按:北宋英宗、神宗年间,确实有个苏利涉,但这人是个太监。
  ①驸马王晋卿--驸马都尉本是汉代的官名,大都由皇亲担任。魏晋以后,皇帝的女婿大都挂驸马都尉的虚衔,简称驸马,所以后文称王晋卿为“小王都太尉”、“小王都尉”。王晋卿,名诜(shēn身),太原人。和苏东坡友善。苏东坡《和王晋卿诗叙》中说:“予得罪贬黄州,而驸马都尉王诜亦坐累远谪(zhé哲),不相闻者七年。余既召用,而诜亦还朝,相见殿门外,感叹之余,做诗相属。词虽不甚工,然托物悲慨,阨(è扼)穷而不怨,泰而不骄。怜其贵公子有志如此,故和其韵,欲使诜姓名附见余诗集中。然亦不可以示诜也。诜,功臣(王)全斌之后云。”据《宋史》:王全斌,太原人,赠中书令。按:据《宋史·公主传》,王诜的妻子蜀国长公主,是英宗的第二女,是神宗皇帝一母同胞的亲妹妹,所以王诜应该是端王的姑夫。
  ②都太尉--宋代的太尉本是武官的最高职务,位列三公之一;但常常被用来作为对某一武官官署主管的尊称,并不是实职。驸马都尉也是武官,所以下属这样称呼。“都太尉”更是对驸马都尉的客气称呼,和实职的太尉无关。
  ③干办--不是“能干的办事人员”,而是当时各司吏员的一种职务名称。宋代设有“转运干办审计司”,又有“干办行在诸军司”。干办原名“勾当”。《职官分纪》中说:(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诏诸路转运使,奏举京朝官知县资序二人,充本司勾当。(南宋高宗)建炎初(1127),避高宗讳(高宗名赵构,和“勾”同音),改“勾当”为“干办”。
  ①小黄门--小太监。
  ②叉手--把两手交叉放在胸前,是当时下级见上级的一种礼貌姿态。
  ③齐云社--宋代踢球的组织。宋代社会上有许多游戏的组织,都以“社”名。据《都城纪胜》:杂剧则曰绯绿社,蹴球则曰齐云社,唱赚则曰遏云社,耍词则曰同文社,相扑则曰角抵社,清乐则曰清音社,射弩则曰锦标社,花绣则曰锦体社,使棒则曰英略社,小说则曰雄辩社,行院则曰翠锦社,影戏则曰[革九]革社,梳剃则曰净发社,吟叫则曰律华社,撮弄则曰云机社。各社都有自己的名字。例如下文所说的“圆社”,就是蹴球组织齐云社的名字。
  ①孤--帝王的自称,本是“孤陋寡闻”的自谦。
  ②殿下--对王、公、太子的尊称。
  ③晏驾--指帝王死亡。
  ④玉清教主微妙道君皇帝--宋徽宗赵佶信奉道教,这是道士们根据他的讽谕给他“上”的尊号。据《续资治通鉴》:徽宗政和七年,帝讽(谕)道箓院曰:“朕乃上帝元子,为太霄帝君,悯中华被金秋之教,遂恳上帝,愿为人主,令天下归于正道。卿等可册朕为教主道君皇帝。”于是道箓院上表册之,然止于道教章疏内用。
  ⑤朕--皇帝的自称。
  ⑥枢密院--宋代的枢密院总理全国军务,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
  ⑦殿帅府太尉--《宋史·职官志》中没有殿帅府,明代的殿帅府只设于京师,叫做“京营殿帅府”,掌管京城的防守与治安,相当于今天的首都卫戍司令。殿帅府的主管称为“殿帅”,称为“太尉”,也是尊称。《水浒传》中有时候把“殿帅府”叫做“殿司府”。按“殿司府”是“殿前司”的俗称,最早为后周世宗柴荣所创,统领殿前军,是皇帝的卫队,当时赵匡胤就是殿前司都检点。
  ⑧手本--写有本人姓名籍贯履历的帖子,用于拜见上级官员。
  ①禁军--宋代的军队,大体上可分为四种:1.禁军,如羽林军,是专门保护皇帝和京城的;2.厢禁军,简称厢军,是保护州府等城池及府库的;3.营军,就是国防军,又分驻守边疆和驻内地随时出征两大类;4.团军,也叫汛兵,是驻守各县乡镇关隘汛地地方军。
  ②厮--对男子的蔑称,那厮,相当于“那小子”、“那家伙”。
  ③牌头--旗牌军(也作牌军,是武官的卫队)头目,相当于班排长的下级军官。
  ④军正司--应作“军政司”,是军事机关管理内部事务的官员,相当于参谋长。
  ⑤唱喏(音rě惹)--古人行礼的一种方式:一面躬身作揖,一面口中喏喏连声,表示恭谦。
  ⑥参--古代公文用语,有两个涵义,一是保举任命,一是检举揭发。这里指任命。
  ⑤配军--宋代的刑罚中,有一种“流”罪,就是“流放”。上文高俅被递解出东京地面,就是最轻的“流”罪。罪行较大的,要发配到极远的边疆,分一千里、两千里、三千里三个等级,每个等级又分一年、两年、三年三个档次,合起来共有九种不同的流罪。这些流放犯,一般都要交当地军队专设的“牢营”管辖,所以这种流放犯,也叫做“充军”。这种流放犯,通称“配军”。王进并不是流放犯,高俅这样说,相当于骂人“你这个死囚”。
  ①老种经略相公--种是姓,有两个读音,一个音chóng崇,一个音zhǒng肿,是两个不同的姓氏。经略是官名。宋代在边疆的州府设经略安抚使,简称经略,是军政合一的地方官员,权力比知府、知州大。相公是对地方官员的称呼,比“老爷”亲切。北宋时代,种世衡和他的子孙先后在西北边境出任经略安抚使。这里说的老种经略相公,指种世衡的儿子种谔;后文的“小种经略相公”,指种世衡的孙子种师道。一说“老种经略”指种师道,“小种经略”指种师道的弟弟种师中。这里采用前说。
  ②岳庙--是“岳庙”的简化字写法,和“岳飞”无关(岳飞是南宋时人)。
  ③三牲--本指献给天地、神佛、祖先的祭品猪牛羊,也泛指猪头、鸡等一般祭品。
  ③叫了安置--在临睡之前,说声“请安置”,是一种礼节,相当于今天说“晚安”。
  ④料袋袱驮--装草料的大厚布口袋,放在马背上,可以当马鞍子垫坐。
  ①福物--指祭祀的供品、三牲。所以祭祀结束以后吃这些供品,也叫“散福”。
  ②巳牌--中国古代用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记时,分一天为十二个时辰:子正是半夜12点,即0点,下面依次为:丑正2点,寅正4点,卯正6点,辰正8点,巳正10点,午正12点,未正14点,申正16点,酉正18点,戌正20点,亥正24点。古代没有钟表,时间在县衙门前面用“挂牌”显示,所以表示时间常说某某牌。
  ③华州华阴县--华阴县即今陕西华阴市。当时属华州(今陕西华县)管辖。
  ①里正--古代的地方基层组织为保甲制:十户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也叫保正,十保为里,设里正。
  ②桶盘--浙江方言,即托盘。
  ①撮药--浙江方言,抓药。
  ②宋代的江湖好汉有纹身的习惯。当时叫做“锦体”。由于花纹大都涂上青色,所以也叫“刺青”或“雕青”。
  ③旗鼓--架势。例如骑马蹲裆。
  ①奸不相欺,俏不相瞒--相当于“真神面前不说假话”。
  ①十八般武艺--泛指各种武艺,并不是实指“十八种”。除了本书中提到的十八种武艺之外(其中居然没有最常见的“刀”,却有后文吴用使的不常见的“链”,还用火药发射的“铳”,却有些匪夷所思。)。民间还有许多种说法,南方、北方也不一样。有的还把“十八般武艺”和“十八般兵器”混为一谈。例如:1.刀枪剑戟,棍棒槊镋(tǎnɡ躺),斧钺(yuè越)铲钯(pá爬),鞭锏锤叉,再加戈矛,指的就是一十八种兵器;其中“棍”指短棍,如三截棍之类,“棒”指长棒,包括木棒、铁棒。2.弓弩刀枪剑,矛盾斧钺戟,鞭锏挝(zhuā抓)殳(shū,音书,削尖了的竹竿)叉,耙头、棉绳套索、白打,指的是十八种武艺,其中“棉绳套索”是用来抛出套住对手的,“白打”就是徒手对打。此外,还有刀枪剑戟弓,斧钺钩叉棍,矛盾鞭锏挝,拐子流星镖;以及刀枪剑戟,斧钺钩叉,拐子流星……刀枪剑戟、鞭锏锥挝、钩钺斧叉,拐子流星……等等许多说法。总之,“十八”是个泛指的虚数。每种兵器因为用途和形状不同,又分为多个亚种,如棒就有狼牙棒、水火棒、哨棒、齐眉棒等。枪则有飞枪,标枪,双枪,钩镰枪,浑铁枪,虎头枪,大枪等。
  ②古代师傅和学生的关系,是兄弟的关系,所以叫做“徒弟”,后文史进也以“小弟”自称。后世强调“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才有了“师父”和“徒儿”的称呼。
  ③打熬--这里是锻炼的意思。后文也有忍耐、坚持的意思。
  ①理七--人死后每七天做一场佛事,追荐亡灵。四十九天之后,叫做“断七”。据考证,这是中国古制,不是佛教的传统。
  ②张--张望。
  ③摽兔--是李吉的外号,这里指用“标子”(即小枪,用于投掷,也就是现在的“标枪”)摽兔。“空中手掷”叫做“摽”
  ②相脚头--相是观察;脚头有路径、门路的意思。这是宋代江湖上的黑话,指盗贼在作案之前的探路,相当于后来的“踩盘子”。
  ③声诺--唱喏行礼。
  ④吃酒--现代汉语标准普通话说“喝酒”。明清以前及现代南方人都说“吃酒”。这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古代的酒相当于今天的“醪(音láo劳)糟”,即江米酒,是粥一样的东西,要用筷子拨着吃;二是中国人饮酒大都要就着菜蔬,“吃酒”指的是“吃酒宴”。本书对话中提到喝酒和吃酒宴,根据具体场面和情况,部分场合保留当时的口语习惯,写作“吃酒”。
  ①一陌顺溜纸--“陌”本音mò莫,“阡陌”,指田间小路。这里音bǎi百,作量词用。一陌纸就是一刀纸,因为一刀纸就是一百张。古人认为祭祀鬼神的时候烧纸,能使人生活顺溜,所以烧化的黄标纸也叫顺溜纸。
  ②序齿--按年龄大小。齿,指年龄。
  ③定远--今安徽定远。
  ④邺城--故城在今河北临漳。
  ⑤蒲州解良县--蒲州,今山西永济县;解良县应作解(音xiè械)梁县,故城在今山西临猗县。
  ①大虫--方言,老虎。浙江方言叫“大猫”。
  ②绰--抄、抓、提。
  ③搭膊--系在腰间的长条扎腰,中间有夹层,既是束腰带,又是一种随身口袋,可以放东西。
  ①太岁头上动土--古人称木星为“太岁”,认为它主凶,如果朝着木星出现的方向或者太岁星值年、值月、值日的时候动土建筑,就要发生灾祸。因此有“太岁头上动土”这样的俗话,比喻敢于顶撞强人,有自找倒楣的意思。
  ①刘、关、张--指三国时的刘备、关羽、张飞。
  ①张--这里是张着罗网捕猎的意思。
  ②躧盘子--躧音xǐ喜,躧盘子是当时的江湖黑话,就是后来的“踩盘子”。
  ①按酒--泛指各种下酒的鱼肉、菜蔬、果品。
  ②朴(音pō泼)刀--宋代流行的一种兵器,样子像大刀,但是刀身狭长,刀柄中等(比单刀长,比大刀短),双手使用。
  ③县尉--中国的地方官,从秦汉时代开始,直到明代,万户以上的大县,每县设县令一人,下设县丞、县尉各一人。县丞主管文案,县尉主管治安。元代又增加典史,主管刑狱。明代废县尉,留典史,兼管治安、刑狱。
  ④都头--宋代的都头有两种:一种是县尉的下属,专管缉捕的吏役头目;一种是禁军头目,职位次于指挥使。这里指前者。
  ⑤留客住--兵器名,一种长柄挠钩。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21
厮、腌
、绽、赊、揸、彀、拾掇、绰号、聒噪、逍遣





腌臢

《水浒传》里的生字词解释
①破落户——指祖先曾经富有,其后代因为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而把家业花光的城镇贫民。②气毬——“毬”是“球”的古体字。古代的球,外面是皮革制的,里面填充的是羽毛,因此写作“毬”。踢球有点像现代人踢毽子。到了宋代,才出现充气的气球——据说是用猪尿脬(音suī-pāo虽抛)做的内胆。但...

《水浒传》里的生字词解释
因此有“太岁头上动土”这样的俗话,比喻敢于顶撞强人,有自找倒楣的意思。 ①刘、关、张--指三国时的刘备、关羽、张飞。 ①张--这里是张着罗网捕猎的意思。 ②躧盘子--躧音xǐ喜,躧盘子是当时的江湖黑话,就是后来的“踩盘子”。 ①按酒--泛指各种下酒的鱼肉、菜蔬、果品。 ②朴(音pō泼)刀--宋代流行的...

水浒传 字词拼音解释、摘抄句子、句子赏析、感悟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

《水浒传》生字词解释
厮、腌 、绽、赊、揸、彀、拾掇、绰号、聒噪、逍遣 厮 恁 赊 迳 喏 腌臢 彀

水浒传第二十三回生字词?
柴进让两人一起吃了顿饭,武松又相伴他住了十数日。武松思乡,要回去看望武大郎。宋江不忍分别,但又不敢苦留。于是武松相辞了便走。宋江、宋清和柴进又送他行了好几里路,又相伴他饮酒。送了他十两银子。武松拜谢,与宋江拜为义兄。然后拜辞了自去。武松行了几日,来到阳谷县地面。他在“三碗...

跪求《水浒传》的读书笔记!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

《水浒传》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名著《水浒传》里的四字成语有:鞍马劳倦、不按君臣、不避水火、别出心裁、报仇雪耻。 1、鞍马劳倦 【拼音】:ān mǎ láo juàn 【解释】: 指长途跋涉或战斗中备尝困乏。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实不相瞒太公说:老母鞍马劳倦,昨夜心痛病发。” 【举例造句】: 他受不了旅途的鞍马劳倦而...

逼上梁山的成语故事典故_字词解析_造句
逼上梁山的汉语词典解释:1. 《水浒传》里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 故事 ,有林冲等被逼上梁山的情节。后用以指被迫走上反抗的道路。●《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平粤纪闻·接苏州府来信》:「周 立春 于十二日至嘉定,现已逼上梁山,势难招抚。」●峻青《海啸》第四章:「这支...

水浒传第43回兀自是什么意思
兀自的意思是自己管自己 把盏是端着酒杯 wù zì 副词。词义:仍旧,还是。1.径自。《敦煌变文集·燕子赋》:“见他宅舍鲜净,便即兀自占着。”2.亦作“ 兀子 ”。还;仍然。《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你记得当时在月台上赏月,把我许你,你兀自拜谢。你记得也不记得?” 金 董解元...

《水浒传》的字词有哪些?
魂不着体 魂飞魄荡 花街柳巷 话里藏阄 横七竖八 回生起死 魂消胆丧 花枝招颤 积草屯粮 箭穿雁嘴 脚高步低 近火先焦 挤眉弄眼 家破人离 吉日良时 极天罔地 急先锋 将遇良材 将遇良才 口出狂言 恐后无凭 看景生情 开眉展眼 里勾外连 捋虎须 路见不平 踉踉跄跄 柳眉踢竖 泪如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