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冲之是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他是怎么算出圆周率的?
为什么祖冲之能算圆周率?
圆周率Π=3.1415926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数学家祖冲之通过“割圆术”算出来的。所谓割圆术,就是不断倍增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求出圆周率的方法,割圆术是在3世纪中期,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首创,为计算圆周率建立了严密的理论和完善的算法。圆周率(Pi)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一般用希腊字母π表示,是...
祖冲之怎么算出π等于3.1415926的?
Π=3.1415926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数学家祖冲之通过“割圆术”算出来的。“割圆术”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面积去无限逼近圆面积并以此求取圆周率的方法,即通过圆内接正多边形细割圆,并使正多边形的周长无限接近圆的周长,进而来求得较为精确的圆周率。首先圆内接正六边形,然后在圆内接正六边形把圆周等分为...
祖冲之在南北朝时期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圆周率的呢?
割圆法。祖冲之基于前人的研究,用刘徽创造的割圆法,再加上自己的方法来进行完善,最后才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的。首先,祖冲之先是建立了一个直径为一英尺的圆,将其一路切割成24576个多边形,之后依次算出每一个内接正方形的边长,最后算出一个直径一英尺,周长三英尺,一英尺,四英寸,一分钟,百分...
祖冲之的圆周率怎么算出来的?
在祖冲之之前,中国数学家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用这种方法,刘徽计算圆周率到小数点后4位数。祖冲之在前人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将圆周率推算至小数点后7位数(即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圆周率分数形式的近似值。...
π是怎么算出来的
“兀”(3.1415)是由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割圆术求出来的。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以圆的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近似等于圆的周长,从而得出π的精确到小数点第七位的值。π=圆周长/直径≈内接正多边形/直径。当正多边形的边长越多时,其周长就越接近于圆的周长。祖冲之算得的π值在绝大多数的...
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方法
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方法叫“割圆法”。他先画出一个直径为1丈的圆,然后在圆内画出一个内接正六边形,接着再画出一个内接正十二边形,以此类推,一直画到内接正一万六千五百零七边形,这样就可以得到圆的周长。通过这个方法,祖冲之得到了圆周率的近似值为3.1415927,这是一个非常精确的值。祖冲之还...
祖冲之是通过什么方法计算圆周率的?
割圆术 南北朝时代的数学家祖冲之利用割圆术进一步得出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的π值(公元466年),给出不足近似值3.1415926和过剩近似值3.1415927,还得到两个近似分数值,密率355\/113和约率22\/7,这一纪录在世界上保持了一千年之久。为纪念祖冲之对中国圆周率发展的贡献,将这一推算值用他的名字被命名...
祖冲之是怎么算出来π的?
祖冲之提出了一种叫做“割圆术”的方法来计算圆周率。他把圆周分成很多段,然后用正方形的周长近似替代圆周,依次缩小正方形的边长,得到更接近圆周的近似值,最终得到了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的圆周率。具体方法如下: 1. 以正方形的周长近似圆周,即 L 大约等于 2πr。 2. 把正方形分成 4 个小正...
祖冲之怎么发现圆周率的
在西方,这个成绩是由法国数学家韦达于1593年取得的,比祖冲之要晚了一千一百多年。祖冲之还求得了圆周率的两个分数值,一个是“约率” ,另一个是“密率”.,其中 这个值,在西方是由德国的奥托和荷兰的安东尼兹在16世纪末才得到的,都比祖冲之晚了一千一百年。刘徽所创立的“割圆术”新方法对中国...
祖冲之是通过什么方法计算圆周率的
要求得祖冲之圆周率的数值,就需要对九位有效数字的小数进行加、减、乘、除和开方运算等十多个步骤的计算,而每个步骤都要反复进行十几次,开方运算有50次,最后计算出的数字达到小数点后十六、七位。今天,即使用算盘和纸笔来完成这些计算,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让我们想一想,在一千五百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