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历史资料

随便!重要历史资料就行!快啊!!!!(可以是古代名人等)

  乱世中的英雄——曹操
  从早期曹操与袁绍等人推举义兵讨伐董卓的时候,就可以了解曹操是一个具有旺盛企图心及使命感的领袖人物,想使当时极度混乱的社会现状,重新恢复安定秩序,解决百姓切身之痛。

  曹操年少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机警的个性,擅长权谋、应变。但是行为放荡不羁,所以当时并未受到重视。只有桥玄与何颙认为曹操不同于平常人。桥玄曾经告诉曹操:”天下即将混乱,除非有治世才能的人出现,否则无法解决这种乱象,能够安定天下的人,就是你呀!”

  曹操在二十岁时,被推举为孝廉,当上洛阳北部尉,再改任顿丘令,然后被征召为议郎。

  《曹瞒传》记载曹操担任洛阳北部尉的时候,曾经制造五色棒,不畏强权,只要违犯禁令的人,一律棒杀。当时蹇硕(十常侍之一)的叔父不服从禁令,提刀夜行。被曹操捕捉后,即杀之,以儆效尤。从此之后,没有人再敢违犯禁令,于是京师的秩序重新建立。

  不久,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人将准备废灵帝,改立合肥侯为帝的计画告诉曹操,请曹操共同行动。但是曹操认为废立皇帝是一件大事,如果没有适当的时机、情势一定会遭致失败,于是拒绝合作。王芬等人最后果然失败。

  东汉灵帝中平六年(西元一八九年),灵帝刘宏驾崩,少帝刘辩继位。何进准备诛杀宦官,但是太后不允许,何进为了达到诛杀所有宦官的目的,竟然召请董卓率领兵马前来京师,准备胁迫太后就范。

  《魏书》记载曹操得到何进召请董卓的消息时曾说:”宦官的设置,本来就是因应事实的需求而产生,但是皇上不应宠爱他们,让他们拥有权势而造成危害。现在要除去宦官的危害,只要诛杀元凶首恶就可以了,何必召请外藩兵马,想要一网打尽呢!这种情形,事机一定会败露,我已经可以预知会失败了。”

  果然董卓的兵马还未来到,何进就被段珪等宦官诛杀。

  当董卓来到京师,趁机掌握权势之后,废少帝为弘农王,改立刘协为献帝,京师秩序大为混乱。董卓随后表奏献帝,册封曹操为骁骑校尉,想要与曹操共同计议大事。曹操认为情势不妙就更改姓名,暗中逃走。到了陈留之后,散尽家财,纠结义军,准备讨伐董卓。

  东汉献帝初平元年(西元一九○年),袁术、韩馥、孔佃、刘岱、王匡、袁绍、张邈、桥瑁、袁遗、鲍信等人同时举兵,共推袁绍为盟主,曹操为奋武将军。

  二月,董卓强令献帝迁都长安,并且焚毁洛阳宫室。袁绍等人兴兵的目的,只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并没有解决混乱局势的企图心,所以都按兵不动。

  曹操认为:”推举义兵的目的是为了铲除暴乱,现在大家都已经聚合,还有什么疑虑呢?假使以前董卓得到山东举兵的消息后,依靠王室的威权,占据险要的地势,向东迎战义兵,虽然主政无道,但还是一大祸患,现在董卓放弃这种优势,而焚烧宫室,劫持天子,造成天下混乱,百姓不知归向,正是上天要灭亡他呀!只要一次战役,天下混乱的局势就会安定下来,千万不可丧失这种难得的机会啊!”

  但是袁绍等人仍然不采取行动,曹操独自率领兵马到荥阳,遭到董卓部将徐荣的攻击,曹操的士兵死伤甚多,退到酸枣。

  曹操看见各位将领只是饮酒作乐,并不图谋进取,因而责难他们,并且为义兵的行动设下全盘的规划:”勃海太守袁绍率领河内的兵马进军孟津;张邈、刘岱、桥瑁、袁遗四位太守据守成皋、敖仓,阻塞轘辕、太谷,完全控制险要的地势;袁术将军率领南阳兵马进军丹水、析州、武关,用以震动长安、冯翊、扶风的百姓民心,但是各军都只要采取坚强守备、避免正面迎战、多设疑兵的原则,造成各地豪杰,为了顺应民心,共同联合讨伐叛逆的态势,以有道讨伐无道。态势一旦形成,成功的大势也已经可以确定了。但是现在各位虽然仗义兴兵,却仍抱持犹豫的态度而不前进,一定会使天下的人失望的!我私下实在是为各位感到羞耻。”

  但是张邈等人还是不采纳曹操的计画,曹操认为这些人不可能有所作为,留下来也不会有发展,于是与夏侯敦到扬州募兵。

  初平三年,王允与吕布共同杀害董卓,朝政落入李傕手中。

  青州黄巾贼百万人攻打兖州,刘岱迎战,最后不敌身亡,鲍信暗中到东郡迎接曹操掌管兖州。曹操率领兵马攻击黄巾贼,黄巾贼大败,三十余万人投降,曹操为精锐的士卒编组,称为青州兵,曹操开始拥有一支精锐而强悍的军力。

  当初推举义兵的各将领,果然为了个人的利益与仇恨而互相攻伐。

  初平四年,下邳人阙宣聚合兵众数千人,自称天子,徐州牧陶谦与阙宣共同举兵,攻取华、费等地。曹操率领兵马攻打陶谦,连续攻下十余座城池,陶谦因而采取坚守策略,不再出城迎战。曹操也因粮食不足而撤退。

  当初曹操的父亲曹嵩,为了躲避董卓之乱,逃到琅琊,却遭到陶谦部属杀害,曹操因而对陶谦怀恨在心。

  东汉献帝兴平元年(西元一九四年),曹操为了报杀父之仇,命令荀彧、程昱防守鄄城,曹操则亲自率领兵马再一次攻打陶谦,攻城略地到达东海郡,最后攻占襄贲,曹兵所经过的地方都放纵军士肆意掠夺,坑杀男女数十万人。

  不久,张邈与陈宫反叛曹操,迎接吕布,许多郡县都随之响应。还好荀彧、程昱保守鄄城,范、东阿两县也因而固守。曹操见情势危急,急忙率领兵马撤退。吕布攻打鄄城,因为荀彧与程昱坚壁清野,无法攻下,最后屯兵濮阳。

  曹操认为:”吕布在一天之中得到一州,不能根据形势据守东平,阻断亢父、泰山之间的通路,再凭借险要地势发动攻击,却屯兵濮阳,已经足以判断吕布的无能了。”因而率领兵马攻击吕布。

  吕布先派遣骑兵迎战青州兵,造成青州兵奔逃,曹操的阵势因而混乱。曹操见军中火起,骑马突火而出,不慎摔下马来,左手掌因而烧伤。楼异扶曹操下马逃离战场,还未回到营中就已经失去踪影,将领们没有看见曹操回营,都非常恐惧。曹操回营之后,不顾伤痛,立刻巡营劳军,稳定军心,并下令制造进攻器具,准备再攻打吕布。两军相拒一百多天,都无进展,才各自撤退,曹操退回鄄城,吕布则屯兵山阳。

  兴平二年,曹操攻击定陶,再次击败吕布,又包围雍丘。献帝册封曹操为兖州牧。十二月,曹操攻占雍丘,兖州完全平定,曹操再率领兵马向东攻占陈地。

  长安方面,因为李傕、郭汜互相攻伐,情形相当混乱。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回到邺郡,开始亲自耕作籍田(亲自耕作的田地),献帝册封曹操为魏王。

  建安二十四年,夏侯渊与刘备在阳平交战,被刘备斩杀,曹操亲自率领大军来到阳平,准备与刘备决战。刘备依据险要的地势采取坚守策略,曹操无功而返回长安,派遣于禁协助曹仁攻击关羽。关羽掳获于禁,并且包围驻扎在樊城的曹仁,曹操再派遣徐晃率领兵马援救曹仁。

  曹操大军返回洛阳。孙权派人呈上奏表,自称为臣,请曹操称帝,表示愿意为曹操效力,讨伐关羽。曹操从洛阳亲自率领大军征讨关羽,大军尚未到达樊城,徐晃已经击败关羽,曹仁围城的危难也已经解决,曹操大军因此驻扎在摩陂。

  《魏略》记载孙权上奏自愿称臣,请曹操称帝。曹操向大臣展示孙权的奏表说:”孙权想要置我于火炉之上。”侍中陈群、尚书桓阶呈上奏表说:”汉朝的气数已尽,现在只剩下名号,人民早就不再思念汉朝了。桓、灵二帝的时候,已经有征兆显示『汉行气尽、黄家当兴』,殿下正符合这种征兆,十分天下中,殿下已经拥有九分了,却还服事汉朝,恐怕天下苍生,看到这种情形,都会心生怨叹!所以孙权虽然远居江东,却自愿称臣,正是应天顺民的情形呀!”

  《魏氏春秋》记载夏侯敦告诉魏王(曹操)�:”天下百姓都已经明白汉朝气数已尽,新的朝代已经兴起。从古至今,能为百姓除害,顺应民心的人,就是君王。殿下为了黎民百姓,征战三十余年,民心已经归向殿下,现在应天顺民继承帝位,又何必疑虑呢!”

  魏王回答:”如果上天真是属意我继承汉祚,我希望像周文王一样让儿子称帝呀!”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大军回到洛阳,孙权斩杀关羽,将关羽的首级送到洛阳。不久,曹操病死。

  曹操死前遗命:”天下尚未安定,不需遵照古代礼仪,埋葬完毕后,立刻除去丧服。戍守边疆的将领,都不得离开岗位,每个人在工作上须更谨慎、努力。下敛的时候,以平常的衣服,棺木内不要放置金玉珍宝。”曹操谥号武王,埋葬高陵,享年六十六岁。

  【探究】

  从早期曹操与袁绍等人推举义兵讨伐董卓的时候,就可以了解曹操是一个具有旺盛企图心及使命感的领袖人物,想使当时极度混乱的社会现状,重新恢复安定秩序,解决百姓切身之痛。

  对于宦官问题的看法、规划义兵讨伐董卓的行动、挟献帝迁都许昌等行为,都显示曹操超然卓越、衡量全局的战略眼光。

  面对张绣的降而后叛,立即反省自己,展现强烈的自省能力。

  官渡之战前,袁绍虽然已经准备进军,曹操仍然坚持先铲除刘备。曹操这一次的行动,不但避免在官渡之战时,因为遭到刘备的袭击,而产生腹背受敌的危机。还让刘备正在成长的势力,顿时瓦解,使得刘备势力形成,晚了将近十年,减少曹操势力日后成长可能遭遇的威胁及阻碍。正可以看出曹操果断的决策力。

  官渡之战,曹操以不足万人的兵力,其中还有二、三千名伤兵,对抗约有十余万兵力的袁绍势力,心中面临的巨大压力可想而知。如果不是曹操具备坚忍的毅力、韧性等待转机来临,又具有冒险的精神,不惧危难,身入险境,官渡之战绝对不可能取胜,日后也不可能霸业有成。

  综观曹操一生,所犯的重大错误决策,最具影响性的是派遣刘备袭击袁术,使得刘备有机会成为一方霸主。曹操统一天下的愿望也因而迟迟无法实现。

  曹操征战三十余年,早期犯过的最大错误是为报父仇征战陶谦,血洗徐州,倘若不是荀彧、程昱坚守邸城,固守曹操最后一处根据地,后果将不堪设想。《孙子兵法.火攻篇》中有句话说: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就是告诫领导者必须克制欲念,不可以因为愤怒采取盲目的冲动行为,一切行动都要以大局利益作为考量。

  曹操经过这次教训,在以后的征战过程中,特别重视纪律,不再容许强取豪夺的事件发生,终于能奠定成功的基业。

  陈寿在《三国志》中评论曹操:”汉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袁绍占据四州(青州、幽州、冀州、并州)虎视天下,强盛的威势,无人可以抵挡。太祖(曹操)运筹帷幄,深具谋略,以申不害、商鞅的法家思想治理军务,运用韩非、白起的奇谋策略击败敌人。依照各人的能力,给予不同的职务,使其发挥长才。评量事情,因应事实需要,不计较以前的仇怨,所以最后终于能够顺应时势,完成大业。实在是因为他的聪明、才略是最优越的缘故;真可以说是非比寻常的人,超脱世俗的豪杰啊!”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6-26
见史书不就OK了??

参考资料:

中国古代十大重要典籍 古代著名典籍盘点 古代最重要的文化典籍有哪些...
《周易》作为最早的一部哲学著作,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尚书》汇集了上古时期的文献,是研究早期中国政治、文化的重要资料;《诗经》记录了古代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礼记》则是古代礼仪制度的重要文献,对于了解古代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春秋》、《左传》则是记载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史书,为...

关于祖国历史的资料
1、约公元前2070年,中国最早的国家夏朝出现。东周推进了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变革,思想上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帝国—秦朝,西汉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中国陷入分裂割据局面,五胡乱华期间,异族融于中国趋势加强...

关于中国历史的资料
1、中国历史,从夏朝算起,有近4100年历史;从中国第一个统一的朝代秦朝算起,约有2241年。2、史前时期的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黄帝(轩辕氏)被尊为中华人文始祖。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出现;商朝时出现了已知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甲骨文;西周时社会进一步发展,春秋战国时生产力提高...

历史上有哪些重要的史料?
1、文献史料:最早的文献资料并不是史书,应是甲骨文(甲骨文的文献价值与早期文字的意义相互混淆)。2、实物史料:实物史料指各类遗物、遗址、建筑、碑刻、雕塑和绘画等,这类史料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它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又具有形象直观性。其中有很大部分是由考古发掘的。3、口传...

关于历史的资料
1、中国历史悠久,常被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目前发现最早的远古人类遗址距今约170万年。中国历史分为几个阶段,中国大陆官方通常认为夏、商、周三朝是奴隶社会时期,秦朝正式进入封建社会时期,直到清朝灭亡,之后是民主时期的开始,而大陆之外的地区对“封建”的概念和秦至清的社会性质划分并不相同。从...

中国历史有哪些
中国历史之最 (1)中国境内的最早人类——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文字的出现,是人类历史进入文明时期的重要标志。我国文字出现很早,还在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繁荣时期,陶器上已经有了刻划符号。商朝的“甲骨文”已是相当成熟的文字,我们今天的文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إ...

关于中国历史的资料
反映中国三国时期历史的长篇小说,对该时期的历史、人物、政治等方面进行了生动的描写。7.《大秦帝国》:反映中国秦朝时期历史的小说,涵盖了秦始皇统一六国、修建万里长城等一系列重要历史事件。8.《史记》:是中国古代历史著作的巨著,全书共一百三十篇,以纪传体的形式描写了自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初三历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初三 历史 学习 方法 初三历史学习方法—要有主动性 在不靠别人督促,不在外力推动下学习。认清学习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地、坚持不懈地学习。有计划地安排学习内容,做到课前认真预习,对老师要讲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对于疑难问题做出记号,等到老师讲解时集中精神听。对待作业...

求古代历史资料
1:秦商鞅变法 制定一套严格 全面的法律 贵族 庶民 遵守同一法律 违法必论罪 一视同仁 变法以后秦国由弱变强 奠定称霸天下的基础 2:汉武帝刘彻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确立了以儒家思想为正统和主导地位 统一了思想 使国家和民族形成了一种凝聚力 加强了中央集权制 ...

关于中国历史的资料 关于中国历史的内容
关于中国历史的资料和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变迁。中国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从远古时期的原始社会,到夏、商、周三代的王朝更迭,再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每个时期都留下了独特的历史印记。例如,商代青铜器的精湛工艺、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