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课后第三题

我站在讲台上,看着异常安静的学生和教室后边坐着的镇上的人,心情很不平静。这时,小弗郎士进来了,我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了。”小弗郎士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了。 “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新老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 同学们听了这几句话,都非常伤心。也许在后悔以前没有好好学习。 我开始检查问题,当叫到小弗郎士时,开头的几个字就糊涂了,站在那里摇摇晃晃,头也不敢抬起来,看上去挺难受的。我说:“小弗郎士,我也不责备你,你自己一定够难受的了。人们常想:‘算了吧,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学也不迟’。现在看看我们的结果吧。唉,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现在那些家伙有理由对我们说了:‘怎么?你们还自己说是法国人,你们连自己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不过,小弗郎士,也并不是你一个人的过错,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 “你们的爸妈对你们的学习不够关心。为了多赚一点儿钱,宁可叫你们丢下书到地里,到纱厂里去干活。我呢,我不是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吗?” 后来,我谈到了法国语言,我告诉学生,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我开始讲语法。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么耐心的 讲解过,学生也从来没有这样细心的听讲过。他们好像要在这最后一堂课上把所有的知识都学会。 语法课上完了,又上习字课,我发给他们新的字帖,帖上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学生个个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 我坐在椅子里,瞪着眼看周围的一切,四十年了,我一直在这里,窗外是小院子,面前是学生,用了多年的课桌,长高了的胡桃树,还有亲手栽的紫藤,而如今要同这熟悉的一切永远的分手,怎不叫人伤心!都是那可恶的战争啊。 接着我又教了一堂历史,教初级班拼ba、bi、bo。看到坐在后排的郝叟老头戴着眼镜,捧着初级课本跟孩子们一起拼字母,听着他那古怪的声音,我又想笑,又难过。啊!这最后一谭,我真永远忘不了!

1.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首先,小弗郎士在小说中有贯串故事情节的作用。作者写了小弗郎士的逃学、上学经过。通过他的行踪,写到了几个相互关联却彼此分离的场面:普鲁士士兵的操练场,镇公所的布告牌,小镇里的学校。没有这样一个人物,这些场面就很难组织为一篇有机的作品。
其次,小弗郎士还起到了深化小说主题的重要作用。阿尔萨斯被割让给普鲁士,阿尔萨斯人不但失去了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还将失去自己朝夕使用的母语。这样惨痛的情感该如何表达?作者选择了小弗郎士这样一个平时不爱学法语的调皮男孩,用他的内心感受来反映整个民族的沉痛的感受。这种写法有着极其强烈的对比效果,产生出强烈的震撼心灵的作用。
小弗郎士在小说中是一个变化成长中的儿童形象,他的心理变化过程是他爱国情感由潜在到成熟的情感升华.文章以他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心理变化深化了文章主题.
2.作者是怎样塑造韩麦尔先生这一人物的?
小说是从小弗郎士的视角来叙述的。因此,韩麦尔先生这一人物始终是在儿童幼稚目光的轻纱之后隐隐约约散发着动人的光辉。由于叙述角度的限制,作者没能够直接将笔触深入到韩麦尔先生的内心去。我们只能通过他的装束、语言、行动来认识他,并体会揣摩他的内心情感。
在孩子的眼里,韩麦尔先生是一个十分严厉的老师,所以小弗郎士对老师的主要印象就是“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当他走进教室后还特地注意到老师“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但是,在今天,小弗郎士虽然迟到了,韩麦尔先生居然还如此温和,这实在让人感到惊异!况且,老师今天还穿戴着不寻常的衣帽,也让小弗郎士大觉诧异。作者没有直接写韩麦尔先生的内心,但是读者可以和小弗郎士一样体会得到:只有在重大的事情——对学校产生重大影响的事——发生时,先生才会有如此打扮。
当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时,他的内心深处在翻腾着什么呢?自己服务了四十年的学校,突然要离它而去;一生与之相伴的母语,突然要从此放弃:其间的惨痛,连孩子都强烈地感受到了,我们难道体会不出吗?
最后,韩麦尔先生奋笔写下了“法兰西万岁”时,作者实际上就已经完成了对这一人物的塑造。这最后一个动作,使他真正成为一个爱国志士。
3.小说的情节是怎样安排组织的?
小说是从纵横两个方面来组织安排情节的。
从纵向看,作者以一个孩子逃学上学的小事把一个巨大的事件完整有机地组织起来。小弗郎士的行踪,串起了故事的起因和结果。
从横向看,教室是一个绾起故事各条人物线索的总枢纽。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小镇上的居民们,都在同一时间汇聚到了同一个地点。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就在一间小小的教室里完完全全地展现出来了。
4.如何理解小说第四段中“又出了什么事啦”这句话?
注意这句话中的“又”字。一个“又”字,写出了在那个动荡的时代里战乱频仍,变故迭起,人心惶惶。“最近两年来,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来的”。阿尔萨斯地区的百姓在这两年里,经历了太多的事情:法国战败、征发人员、调集物资……一切的坏消息都是在这块布告牌上发布的。这块布告牌简直成了一张法国社会状况的记录表!因此,小弗郎士一见到有许多人围在布告牌前,就立刻意识到“又出了什么事”了.
“又出了什么事啦”这一句,还通过孩子的疑惑的眼光,在小说一开始的时候就埋下了伏笔,预示着将要发生的一件大事。因此,后来的最后一节法语课上的情节才显得水到渠成。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3-14
今天,我穿上了那件平常只有在特殊日子才穿戴的绿色礼服,为的是深切地纪念今天的最后一课。一切都要从那害人的普鲁士王国说起,从那腐败的上层统治阶级说起。我怀着悲痛的心情,也一并迈着沉重的步子,步步走向教室。平常的日子,在上课前,课室总有一阵喧闹。可今天,一切都偏安静。孩子们都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可怜的孩子!他们全都挂着一脸的忧愁,他们今天也似乎明白了许许多多……在异常中,我由衷地发现,课室后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一样的肃静。其中有郝叟的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人。他们也定是来纪念这深沉的最后一课。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看着这动人的一幕,我浑身都充满的力量,充满了希望。我还能教授这最后一课,我还能看见我亲爱的同胞们,更能再一次感受祖国自由的气息……平常在桌子上紧敲着的铁戒尺,今天也安静了。就连它也陷入了悲伤的逆境中。我只好把冰冷的它夹到胳膊底下去。“咚……咚……”上课的钟声打响了,也是那样的沉重。这时候,我发现小弗郎士的座位上空无一人。这孩子又遇上了什么事?我猜测着,是去了找鸟窝,还是去到了萨尔河上去溜冰?哎!这能全怪他吗?哎!他昨天的功课完成了吗?那条分词用法他背好了吗?……有人在轻轻地推开门。是谁?是小弗郎士吗?真的是你!小弗郎士。只见他面红耳赤,更不敢抬起头来,只顾悄悄地走回自己的座位上去。可怜的孩子!他一定是怕挨我的骂。“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上课,不等你了。”我温和地向他说到,尽可能安慰这孩子。我不应向往常一样责骂他。回顾过去,难道我就没有值得深省的过错吗?看着一张张忧郁的小脸,我也开始了今天的讲课。像刚才对小弗郎士说话那样,我即柔和又严肃地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新来老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说到这,我的心简直要被撕成碎片。你们可以想象,作为一个教母语的老师,面临的是要跟自己国家的语言分手,跟自己的祖国分手。这是何等难以忍受的悲痛!可是,我必须负责,必须振奋精神。当前,我还是一位教法语的老师,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有限的时间传授给学生无穷无尽的知识,我还要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播下美好的种子!接下来,我让孩子们尽努力背书。不知不觉,该轮到小弗郎士了。开头几个字他就弄糊涂了,只好站在那里摇摇晃晃,头也不敢抬起来。我知道他心里一定够难受的了,因此我并不责备他。可这却激起了我心中不可平伏的思绪。“这就是了”,我激动地说,“大家天天都这么想:‘算了吧,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学也不迟。’现在看看我们的结果吧,唉,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现在那些家伙就有理由对我们说了:‘怎么?你们还说自己是法国人呢,你们连自己的语言也不会说,不会写!……’不过,可怜的小弗郎士,也并不是你一个人的过错,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你们的爹妈对你们的学习不够关心。他们为了多赚一点儿钱,宁可叫你们丢下书本到地里,到纱厂里去干活儿。我呢,我难道就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吗?……”我越说越激动,从这一件事谈到了那一件事,谈到法国的语言上来。“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我们必须把它永记在心,永远别忘了它。忘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自己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的钥匙。”说到这里,我翻开书讲语法。我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离开前全教给孩子们,一下子塞进他们的脑子里去。在接下的习字课上,我给孩子们发下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他们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我心里默念着:孩子们,请永远记住,法兰西是我们的祖国,阿尔萨斯是我们的土地。我们是法国人!生生世世,永不停息!时间如流水,转眼间,最后的一课将要结束了。我愣住了,愣在了椅子上,一动不动,瞪眼看着周围的东西,我要把今天的一切珍藏在我永恒的记忆里,永不停息的生命里。四十个年头过去了,在这个小小的地方,我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孩子的成长。转眼间来到了眼前,我还剩些什么呢?面前是我的学生,窗外是我的小院子。胡桃树和紫藤都是我的老朋友了。可现在,我就要跟这美好的一切分手了,取代它们的只是黯然失色的冷漠空气。此时,妹妹正在楼上走来走去收拾行李!——我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了,我无话可说!但唯一坚信的是:法兰西是不可战胜的!有朝一日,法国人定能够英勇地将普鲁士兵赶出伟大的国土。法国人定能够扬眉吐气,法兰西必胜!努力!我还要将孩子们的功课坚持到底,我还要给他们上历史,我还要叫初级班拼他们的ba,be,bi,bo,bu……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传来了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我猛地站了起来,浑身都僵硬了,只有孤独的心碎。“我的朋友们啊,”我说,“我——我——”但是我哽住了,我说不下去了。我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上“法兰西万岁!”然后我痛苦地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孩子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第2个回答  2012-04-04
今天,我穿上了那件平常只有在特殊日子才穿戴的绿色礼服,为的是深切地纪念今天的最后一课。一切都要从那害人的普鲁士王国说起,从那腐败的上层统治阶级说起。我怀着悲痛的心情,也一并迈着沉重的步子,步步走向教室。平常的日子,在上课前,课室总有一阵喧闹。可今天,一切都偏安静。孩子们都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可怜的孩子!他们全都挂着一脸的忧愁,他们今天也似乎明白了许许多多……在异常中,我由衷地发现,课室后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一样的肃静。其中有郝叟的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人。他们也定是来纪念这深沉的最后一课。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看着这动人的一幕,我浑身都充满的力量,充满了希望。我还能教授这最后一课,我还能看见我亲爱的同胞们,更能再一次感受祖国自由的气息……平常在桌子上紧敲着的铁戒尺,今天也安静了。就连它也陷入了悲伤的逆境中。我只好把冰冷的它夹到胳膊底下去。“咚……咚……”上课的钟声打响了,也是那样的沉重。这时候,我发现小弗郎士的座位上空无一人。这孩子又遇上了什么事?我猜测着,是去了找鸟窝,还是去到了萨尔河上去溜冰?哎!这能全怪他吗?哎!他昨天的功课完成了吗?那条分词用法他背好了吗?……有人在轻轻地推开门。是谁?是小弗郎士吗?真的是你!小弗郎士。只见他面红耳赤,更不敢抬起头来,只顾悄悄地走回自己的座位上去。可怜的孩子!他一定是怕挨我的骂。“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上课,不等你了。”我温和地向他说到,尽可能安慰这孩子。我不应向往常一样责骂他。回顾过去,难道我就没有值得深省的过错吗?看着一张张忧郁的小脸,我也开始了今天的讲课。像刚才对小弗郎士说话那样,我即柔和又严肃地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新来老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说到这,我的心简直要被撕成碎片。你们可以想象,作为一个教母语的老师,面临的是要跟自己国家的语言分手,跟自己的祖国分手。这是何等难以忍受的悲痛!可是,我必须负责,必须振奋精神。当前,我还是一位教法语的老师,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有限的时间传授给学生无穷无尽的知识,我还要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播下美好的种子!接下来,我让孩子们尽努力背书。不知不觉,该轮到小弗郎士了。开头几个字他就弄糊涂了,只好站在那里摇摇晃晃,头也不敢抬起来。我知道他心里一定够难受的了,因此我并不责备他。可这却激起了我心中不可平伏的思绪。“这就是了”,我激动地说,“大家天天都这么想:‘算了吧,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学也不迟。’现在看看我们的结果吧,唉,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现在那些家伙就有理由对我们说了:‘怎么?你们还说自己是法国人呢,你们连自己的语言也不会说,不会写!……’不过,可怜的小弗郎士,也并不是你一个人的过错,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你们的爹妈对你们的学习不够关心。他们为了多赚一点儿钱,宁可叫你们丢下书本到地里,到纱厂里去干活儿。我呢,我难道就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吗?……”我越说越激动,从这一件事谈到了那一件事,谈到法国的语言上来。“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我们必须把它永记在心,永远别忘了它。忘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自己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的钥匙。”说到这里,我翻开书讲语法。我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离开前全教给孩子们,一下子塞进他们的脑子里去。在接下的习字课上,我给孩子们发下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他们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我心里默念着:孩子们,请永远记住,法兰西是我们的祖国,阿尔萨斯是我们的土地。我们是法国人!生生世世,永不停息!时间如流水,转眼间,最后的一课将要结束了。我愣住了,愣在了椅子上,一动不动,瞪眼看着周围的东西,我要把今天的一切珍藏在我永恒的记忆里,永不停息的生命里。四十个年头过去了,在这个小小的地方,我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孩子的成长。转眼间来到了眼前,我还剩些什么呢?面前是我的学生,窗外是我的小院子。胡桃树和紫藤都是我的老朋友了。可现在,我就要跟这美好的一切分手了,取代它们的只是黯然失色的冷漠空气。此时,妹妹正在楼上走来走去收拾行李!——我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了,我无话可说!但唯一坚信的是:法兰西是不可战胜的!有朝一日,法国人定能够英勇地将普鲁士兵赶出伟大的国土。法国人定能够扬眉吐气,法兰西必胜!努力!我还要将孩子们的功课坚持到底,我还要给他们上历史,我还要叫初级班拼他们的ba,be,bi,bo,bu……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传来了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我猛地站了起来,浑身都僵硬了,只有孤独的心碎。“我的朋友们啊,”我说,“我——我——”但是我哽住了,我说不下去了。我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上“法兰西万岁!”然后我痛苦地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孩子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参考资料:http://wenwen.soso.com/z/q185981400.htm

第3个回答  2009-03-14
平常的日子,在上课前,课室总有一阵喧闹。可今天,一切都偏安静。孩子们都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可怜的孩子!他们全都挂着一脸的忧愁,他们今天也似乎明白了许许多多……在异常中,我由衷地发现,课室后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一样的肃静。其中有郝叟的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人。他们也定是来纪念这深沉的最后一课。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看着这动人的一幕,我浑身都充满的力量,充满了希望。我还能教授这最后一课,我还能看见我亲爱的同胞们,更能再一次感受祖国自由的气息……平常在桌子上紧敲着的铁戒尺,今天也安静了。就连它也陷入了悲伤的逆境中。我只好把冰冷的它夹到胳膊底下去。“咚……咚……”上课的钟声打响了,也是那样的沉重。这时候,我发现小弗郎士的座位上空无一人。这孩子又遇上了什么事?我猜测着,是去了找鸟窝,还是去到了萨尔河上去溜冰?哎!这能全怪他吗?哎!他昨天的功课完成了吗?那条分词用法他背好了吗?……有人在轻轻地推开门。是谁?是小弗郎士吗?真的是你!小弗郎士。只见他面红耳赤,更不敢抬起头来,只顾悄悄地走回自己的座位上去。可怜的孩子!他一定是怕挨我的骂。“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上课,不等你了。”我温和地向他说到,尽可能安慰这孩子。我不应向往常一样责骂他。回顾过去,难道我就没有值得深省的过错吗?看着一张张忧郁的小脸,我也开始了今天的讲课。像刚才对小弗郎士说话那样,我即柔和又严肃地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可是,我必须负责,必须振奋精神。当前,我还是一位教法语的老师,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有限的时间传授给学生无穷无尽的知识,我还要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播下美好的种子!接下来,我让孩子们尽努力背书。不知不觉,该轮到小弗郎士了。开头几个字他就弄糊涂了,只好站在那里摇摇晃晃,头也不敢抬起来。我知道他心里一定够难受的了,因此我并不责备他。可这却激起了我心中不可平伏的思绪。“这就是了”,我激动地说,“大家天天都这么想:‘算了吧,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学也不迟。’现在看看我们的结果吧,唉,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现在那些家伙就有理由对我们说了:‘怎么?你们还说自己是法国人呢,你们连自己的语言也不会说,不会写!……’不过,可怜的小弗郎士,也并不是你一个人的过错,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我们必须把它永记在心,永远别忘了它。忘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自己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的钥匙。”说到这里,我翻开书讲语法。我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离开前全教给孩子们,一下子塞进他们的脑子里去。在接下的习字课上,我给孩子们发下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胡桃树和紫藤都是我的老朋友了。可现在,我就要跟这美好的一切分手了,取代它们的只是黯然失色的冷漠空气。此时,妹妹正在楼上走来走去收拾行李!——我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了,我无话可说!但唯一坚信的是:法兰西是不可战胜的!有朝一日,法国人定能够英勇地将普鲁士兵赶出伟大的国土。法国人定能够扬眉吐气,法兰西必胜!努力!我还要将孩子们的功课坚持到底,我还要给他们上历史,我还要叫初级班拼他们的ba,be,bi,bo,bu……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传来了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我猛地站了起来,浑身都僵硬了,只有孤独的心碎。“我的朋友们啊,”我说,“我——我——”但是我哽住了,我说不下去了。我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上“法兰西万岁!”然后我痛苦地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孩子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第4个回答  2009-03-14
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首先,小弗郎士在小说中有贯串故事情节的作用。作者写了小弗郎士的逃学、上学经过。通过他的行踪,写到了几个相互关联却彼此分离的场面:普鲁士士兵的操练场,镇公所的布告牌,小镇里的学校。没有这样一个人物,这些场面就很难组织为一篇有机的作品。
其次,小弗郎士还起到了深化小说主题的重要作用。阿尔萨斯被割让给普鲁士,阿尔萨斯人不但失去了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还将失去自己朝夕使用的母语。这样惨痛的情感该如何表达?作者选择了小弗郎士这样一个平时不爱学法语的调皮男孩,用他的内心感受来反映整个民族的沉痛的感受。这种写法有着极其强烈的对比效果,产生出强烈的震撼心灵的作用。
小弗郎士在小说中是一个变化成长中的儿童形象,他的心理变化过程是他爱国情感由潜在到成熟的情感升华.文章以他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心理变化深化了文章主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