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06-09-05
不能全怪本人愚笨,小时候成长语境欠佳,因此许多常见的词汇都是在很晚才光顾我大脑的。(所以直到今日还对语文有着一种天然的敬畏)
“城府”,最早是以听觉走进我脑海的。应该是在大学二年级,一要好同学谈起我时说:“你这人太缺少城府,以后会吃亏的。”当时我很纳闷,一个晚上都不开心,于是在日记中写道:“自觉为人诚实,待人诚恳,为何朋友还说我不诚?”可笑,我把“城”字误会为“诚”了。至于“府”,看来当时还没来得及判断它是什么。
能把“城府”二字写正确,大概是毕业以后的事。
走向社会以后,发现绝大多数成年人都有其不让人知的一面,他们在公共场合往往尽量掩饰内心活动,部分人还刻意制造在人群面前的神秘感,让人们对其产生敬畏。近乎是规律,越是身份高的“成功人士”越是如此。于是,在意识里建立起了一种城府与成功之间的逻辑关系。
总觉得字典对“城府”的解释——比喻待人处事的心机,过于理性和抽象。不如感性一点来得更直接更容易理解:某府衙院墙高筑,门楼宏伟壮观,门庭戒备森严,门外一对大石狮子,双目紧瞪,慑人魂魄。来往行人凡靠近者一律须出示证件,接受盘查。如此建筑,当然对人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威慑力,令路人望而生畏、敬而远之。此外,主人往往还会在门前挂上几个大红灯笼,城墙涂上庄严的颜色,墙顶插着五彩小旗,以吸引人们的目光,激发人的好奇心,更显出主人的富足强大超脱不凡。
城门的威城墙的高都是必需的,否则《家》里的争斗、“周公馆”内的丑态以及“大观园”中的热闹将会公诸于世,城里的装备是否精良、仓里的粮草是否充实乃至城内的秩序是否混乱也都将暴露无遗。如此看来,功于城府是优点!
然而,有心的行人不难看出,城府的真正内容都集中在其城门和城墙上,至于里面是什么,外人是不得而知的。那么,就让我们跨过城门走进“城府”,看看城府经营者的一片苦心吧:一、掩饰自卑。或者是担心家丑外扬,或者是害怕自己破绽败露,所以大门紧闭后院紧锁,并极力粉饰门庭和城墙,以显示其实力雄厚,免得人们觉察到其外强中干之实。很显然,这里还体现出一种因个人的心虚而产生出的对整个人类的不信任感以及强烈的防范心理;二、伺机待发。大凡城府很深之人多为机会主义者,他们有强烈的功利心,平时深藏不露,密切关注人群,精密算计得失,只待时机成熟,乘隙出击,一举获胜;三、建立个人权威。故弄玄虚,制造神秘,试图激发别人的好奇,利用人们对自己的兴趣,营造心理优势,树立个人权威。神秘是好奇之源,它使人们对某事物产生强烈的心理倾向,从而失去对事物本质的客观判断。历史告诉我们,一切带有迷信色彩的行为活动均由神秘开始,以达愚弄百姓之目的。
或是诡,或是谋,总让芸芸众生生出几分寒意。
令人宽慰的是,城也好府也罢,都属于数百年前的景观,带有浓重的古典气息和封建色彩。农业社会,人们活动空间狭小,信息传递缓慢,身份等级鲜明,智慧悬殊显著,人际关系中神秘感多于信任感,所以在那时城府既有存在的可能又有存在的必要。
进入工业社会,交通方式不断更新,人际交往日趋频繁、快速、高效,特别是微电子时代,科技日益进步,信息沟通手段的革命,传递途径的通畅,消息在瞬间可以传遍世界,一切神秘色彩均可被揭开,迷信已被科学取代,城府再深也难以守住;再者,随着人类精神的一次次解放,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潮日渐成为人类的主流意识,几乎所有的身份和头衔都不会对人们有着太多莫名的威严,让人们产生出天然的畏惧了。
试想,空中有飞机、卫星监控,地下有光缆、电路相通,家家户户24小时电视新闻连续播报,城里城外的人们随时可以通过各种现代化手段沟通信息。如此条件下,城里还能有什么神秘可言?再高的城墙、戒备再森严的城门又有何功效?再想,如果是在今天,咱们的“伟大领袖和导师”还会被神话到如此地步吗?乾隆下江南还会留下那么些富有传奇色彩的民间故事吗?甚至诸葛亮的空城计还能够唱得那样得心应口自在轻松吗?
可见,现代社会是开放的大系统,在这里公平公正公开已经成为或将要成为人类普遍的行为方式和共同遵守的信条。不言而喻,在现代社会里,城府已经失去其滋生和成长的气候和土壤。
那么,与其苦苦地建造城府倒不如勤勉于城里的事务。咱们把城里的道路拓宽了,花草种活了,楼房建高了,污染治理了,到处秩序井然、通达顺畅,无丑还怕羞吗?再说即便 人们看出了问题,遭受一番嘲笑又有何妨,这不恰恰是我们进步的机会吗?感谢还来不及呢。也许还害怕敌人的入侵,那么靠修筑工事是无济于事的。咱们最明智的做法是充实粮仓,研制武器,扩大信息来源并增强其准确度和通达性,同时训练士兵,提高城市的整体战斗力。让我们再站高一点,作为个体的人之间,本身并不存在天然的敌对态度,几乎所有的敌意都是人刻意制造出来的莫须有的东西,也就是说大多数“敌人”仅仅是人自己心理上的敌对对象,并非客观存在。事实上当一个人在人群面前高筑起自己的城府时,他已经把整个人类当成了敌人来防范。由此看来,那种戒备、那些工事、那些武器和士兵就显得太过多余,有些资源浪费了。
话题并没扯远。我要说的是,几十年来,社会系统开放了,但作为主体的人却仍生活在自己或祖先设计的各种禁锢之中。我们应该扯掉心灵的栅栏,推倒心理的围墙,让明媚的阳光照进来,让新鲜的空气吹进来,同时借助外面的阳光和空气,来驱除心中的污垢和腐朽,强化体魄,净化灵魂。
我还要说的是,要“培养走向世界的现代人”,作为老师的我们注定要走向世界,我们不得不走向现代化。那么,让我们加强学习,不断进步,在一个开放的社会里开放自己,广泛接受新生事物和理念的同时,摒弃几千年农业文明遗传下来的陈旧思想和腐朽意识。这是成长的基础,也是发展的本质。
(必须说明,还有一种外在表现与城府相似的人格,即在丰厚的人生积淀之后的大彻大悟,以及面对世事众态的从容不迫、镇定自若。这两者从外在上很难区分,但本质上是坐标轴的两个极端,相趋远矣。此话题不在这里讨论。)
第2个回答 2006-09-05
中性词!
城府:城市及官署。“居岘山之南,未尝入城府”
——《后汉书·庞公传》
比喻待人处事的心机,令人难于揣测的深远用心。“性深阻若城府,而能宽绰以容纳”
——《晋书·愍帝纪论》
后称人胸怀坦白为“胸无城府”,相反则称“城府很深”。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