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俐简介
生日:1965年12月31日 籍贯:山东
出生地点:沈阳 星座:摩羯座
身高:168cm 体重:56公斤
最喜爱的季节:秋
最喜欢的颜色:黑、白、红
嗜好:烹饪、看名人传记
最喜欢的电影作品:《唐伯虎点秋香》
最喜欢的歌曲:《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巩俐1965年生人,山东济南人。1985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后留校任话剧研究所演员。大学二年级时,她被首次执导的张艺谋选中,在影片《红高粱》中扮演女主角九儿。巩俐的表演虽略嫌稚嫩,但清新可人,显示出良好的潜质。而随着《红高粱》的声誉日隆,巩俐也在海内外声誉大震。1988年在影片《代号“美洲豹”》中她饰演护士,获第十二届电影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奖。1989至1990年间,巩俐又主演了两部张艺谋执导的两部影片《菊豆》和《大红灯笼高高挂》,都是旧时代深受家族压抑的女性形象。
使巩俐的表演迈向高峰的是1992年张艺谋执导的《秋菊打官司》,片中演员赋予角色的生活实感深深打动了观众,秋菊不仅使巩俐荣膺“金鸡”、“百花”双料影后,而且在第4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女演员奖,这是大陆女演员首次荣获国际大奖。
她与张艺谋合作的影片还有《活着》、《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与其他导演合作过《霸王别姬》、《画魂》和《风月》等。她还拍了不少香港娱乐片,像《古今大战秦俑情》、《天龙八部》、《唐伯虎点秋香》、《西楚霸王等》。
李清照(1084~约1155)
中国宋代词人。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为当时齐、鲁一带知名学者。母王氏,知书善文。夫赵明诚,为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金石考据家。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工书能文,通晓音律。婚后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理,编写了《金石录》。金兵入据中原,清照举家南逃。后明诚病故,战乱中书籍文物大部分散失,孤独一身,各地漂泊,境遇极其悲苦。据传清照曾改嫁,后世学者对此颇有争议。其晚年生活情况缺乏资料记载,仅知她曾作《打马图经》及自序,还曾携米芾墨迹访米友仁求题跋。
清照的传作风格及艺术特色:
李清照工诗,能文,更擅长词。其创作以北宋、南宋生活的变化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李清照前期的词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了自然风光和别思离愁。如[如梦令]二首,活泼清新,语意隽秀
南渡后的词也与前期风格迥异,变清丽明快为凄凉沉痛,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如[菩萨蛮]、[蝶恋花]以及慢词[永遇乐]等,寄托了强烈的故国之思。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如[武陵春]、[声声慢]、[清平乐]等,将亡国之痛与个人孤苦凄惨的生活晚景融为一体,悲伤愁绪渲染极致,可以说这是时代的苦难与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代表作
《夏日绝句》:"
《声声慢》:
"《醉花阴
渔家傲
一剪梅
千古名句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者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出生前13年,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绍兴三十一年(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十论》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在各地任上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由此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为豪放派爱国诗人,与苏轼并称为"苏辛".耿京聚兵山东,节制忠义军马,留掌书记。绍兴三十二年,令奉表南归,高宗召见,授承务郎。宁宗朝累官至浙东安抚使,加龙图阁待制,进枢密都承旨卒。曾寓居江西上饶、铅山达十余年。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有《稼轩长短句》。
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一生力主抗战,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又与宋志士陈亮及理学家朱熹保持深厚友谊,与之砥励气节,切磋学问。抗金复国是其作品之主旋律,其中不乏英雄失路的悲叹与壮士闲置的愤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还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江南农村四时的田园风光、世情民俗。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其诗文亦有足称道者,特别是其文“笔势浩荡,智略辐凑,有权书衡论之风”。
【生平】
一、青少年时期。止于23岁南渡以前。这是他一生最为意气风发的时期。
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22岁的辛弃疾聚众二千人树起抗金旗帜。未几,率部归耿京起义军,并力劝耿京归宋,以图大业,1162年,辛弃疾奉命南渡,联系起义军的归宋问题。不料叛徒张安国杀了耿京,率部投金。辛弃疾在返回途中得知此消息。辛弃疾率领五十余名骑兵,奇袭金营,生擒叛徒张安国。此举“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从此辛弃疾投奔南宋,官为江阴签判。
二、青壮年时期:
1162年至1181年,从辛弃疾23岁到42岁,是一生中游宦时期。这一时期的辛弃疾,雄心勃勃,壮志凌云。他先后上了一系列奏疏,力陈抗金抚国方略。但他的意见并未被当权者采纳。
在此期间,他由签判到知州,由提点刑狱到安抚使,虽然宦迹无常,但政绩卓著。他出任滁州知州仅半年,当地“荒陋之气”一洗而空。他在湖南帅任,创置“飞虎军”,“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他不失为一个有清醒政治头脑忧国忧民的好官。
三、中晚年时期:
1182年至1202年,从43岁到63岁。这期间除了53岁至55岁一度出任闽中外,两次遭弹劾,有18年在江西家中度过,是他一生被迫归隐时期。在长期隐居生活中,他寄情田园,留恋山水,追慕陶渊明,写了大量田园词,山水词,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他的爱国激情在某些唱和赠答词中,也有强烈表达。
四、晚年时期:
1203年至1207年,辛弃疾64岁到68岁四年间。辛弃疾64岁高龄时,仍不以久闲为念,不以家事为怀,奉令出任。但事未成就又遭罢免。
辛弃疾自66岁秋,罢居铅山后,虽屡见封召,乃至授以兵部侍郎,枢密院都城旨要职,但总以年老多病,力辞未就,卒年68岁。
【成就】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著作】
今存词629首,数量为宋人词之冠。词作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而以慷慨悲壮的爱国词为其主调。这类词中历来为人传诵之作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写闲适生活的词数量最大,这类词往往于闲适中流露出莫可奈何的情绪,其精神仍与其爱国词一脉相通。如(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水调歌头)《盟鸥》等许多词中都带有这种情绪。一部分写农村生活的词清新淳朴,语言浅近,如(清平乐)《村居》、(鹧鸪天)《戏题村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等都是生动的农村风情画。辛词中也有写爱情的词,如(清平乐)“春宵睡重”就写得缠绵婉转,颇能动人。辛弃疾诗今存133首,内容和风格大体上亦如其词。辛弃疾文今存17篇,多为奏议启札等应用文字,颇能见出辛弃疾的见解和谋略。
辛弃疾词在宋代即已有多种版本,主要为4卷本和12卷本两种。4卷本名《稼轩词》,分为甲乙丙丁4集,宋刻本已不存,今有汲古阁影宋钞本及《唐宋名贤百家词》本。12卷本名《稼轩长短句》,宋刻本已无传,今传本通行者有四印斋刻本。1962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今人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197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点校本《稼轩长短句》。
辛弃疾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
晚年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辛词继承了苏轼豪放词风和南宋初期爱国词人的战斗传统,进一步开拓了词的境界,扩大了词的题材,几乎达到无事无意不可入词的地步,又创造性地融汇了诗歌、散文、辞赋等各种文学形式的优点,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形成了辛词的独特风格。辛词以豪放为主,但又不拘一格,沈郁、明快、激励、妩媚,兼而有之。他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和奇特想象,对自然界的山、水、风、月、草、木都赋予情感和性格,并有所寄托。他还善于吸收民间口语入词,尤其善于用典、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文句,往往稍加改造而别出新意。但也有些作品因用典、议论过多而显得晦涩、呆滞。《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突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吴衡照《莲子居词话》说:辛稼轩别开天地,横绝古今,论、孟、诗小序、左氏春秋、南华、离骚、史、汉、世说、选学、李、杜诗,拉杂运用,弥见其笔力之峭。”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名秦越人,齐国卢邑(今山东省长清县)人。战国时代名医。扁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治疗,尊为医祖。相传扁鹊曾医救虢太子,扁鹊死后,虢太子感其再造之恩,收其骨骸而葬之,墓位于今永济市清华镇东.扁鹊虚心好学,刻苦钻研医术。他把积累的医疗经验,用于平民百姓,周游列国,各地行医,为民解除痛苦。扁鹊医道高明,为百姓治好了许多疾病,赵国劳动人民送他“扁鹊”称号。
济南名字的由来
济南1904年开埠通商,是我国内陆城市开埠最早的城市,至今已有百年,但济南作为我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古城之一,历史已远过千年,其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一说2600年,一说4600年,但无论哪种说法,都足以表明济南历史的久远和文化积淀的深厚。但千百年来,济南的名字历经变迁更改,济南市区的面积也日益扩大。济南名称变化的历史,其实也是一部济南发展的历史。
济南这个名字最初来源是因为它位于济水(河流)之南,(这就如河南河北在古时指黄河以南黄河以北一样),是一个大致的地理方位,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古时所说的济水是由趵突泉等泉水汇聚而成,位置大致在现在的济南北部,由于年代久远,它的河道已被现在的黄河河道所侵蚀,如今早已不复存在。
但从人文这方面讲,济南和山东历来被奉为礼仪之邦,这和它的地理位置有关。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济南东面是齐国,西面是鲁国,位于两国交界之处,深受齐鲁文化的熏陶,但从行政区划上隶属于齐国,时称泺邑,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又改为历下邑。西汉时,改为济南郡,从此“济南”这个名字见诸史册。西汉文帝时又将济南改郡为国。
南北朝时期及以后的隋唐时期,又将济南改称齐州或齐郡。但从北宋开始,又设济南府,随后的南宋、元、明、清各朝历代均没有大的改变。
济南开始成为山东省省府,大约可以追溯到清初。辛亥革命以后,北洋政府将济南府改为济南道,但这次改称并没有维持多长时间。1928年,张学良将军率部在东北改旗易帜,归顺国民政府,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对中国的统一,遂于1929年,将济南道改为济南市,现代意义上的济南市正式形成。但辖区和现在有很大不同。
1948年济南获得解放,成为特别市,并将历城划入济南市,济南市区面积扩大。上个世纪80年代,长清、章丘划归济南管理,作为济南的两个郊县;90年代,商河、平阴、济阳又先后划入济南市管辖,济南所辖面积进一步扩大。进入新世纪的2002年,长清由济南市辖县升格为济南的一个区,为济南市西部的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济南自古民风朴实,物产丰富。地理位置优越,东临黄海,背依中原,南连华东,北达平津,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现在,随着济南“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战略规划的实施,济南必将迎来一个大发展的时期。
济南街名的由来
“经三纬二”、“经七纬一”、“经三纬八”……如果是第一次来济南的话,你也许会感到好奇:“济南人怎么想起用经纬来命名道路呢?”“为什么济南的经纬路与地理坐标的经纬正好相反呢?”这就要从济南的开埠说起了。
1904年,为发展济南经济,当时的清政府将济南东起十王殿(今纬一路),西至北大槐树(今纬十路),南沿赴长清大道(今经七路),北以铁路为限(今经一路),计东西长约五里、南北约二里的区域划作商埠,用以商货转输、发展商业。同时,规划了商埠区的经纬马路。我们知道,远古时代我国的纺织业即很发达,祖先把长的线称为经线,短的为纬线。因此,依“织物”“长者为经,短者为纬”的称说,命名东西向道路为“经”, 南北向道路为“纬”,与经路基本垂直相交。经纬路的命名,体现了当时济南纺织业的繁荣景象。一百多年前用纺织物来命名道路,不仅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即便是现在仍是独具特色的。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济南文化】济南特色民俗文化 济南历史文化 济南风土人情
济南早在八九千年之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已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济南人仁义孝顺、诚实包容、热情好客、豪爽直率,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美誉。济南素以“天下泉城”“世界泉水之都”著称,自古就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美誉。泉水是济南的灵魂,是泉城济南的灵魂所在,济南泉水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先...
济南的风土人情
济南历史悠久,是闻名世界的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早在5000年前,该地居民已能制作乌黑发亮的陶瓷,由此构成了我国古代以黑陶为代表的龙山文化。2600年前,齐国在此筑城,济南成为当时齐国的边防要塞。济南市依偎于泰山黄河怀抱之中,市区座落在丘陵与平原交接带,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优美的环境...
去济南旅行,可以体会到哪些当地的风土人情?
济南,作为山东省的省会,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这里不仅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丰富的人文景观,让游客在旅行中深刻体会到当地的风土人情。首先,济南的自然风光令人陶醉。趵突泉是济南的标志性景点,被誉为“天下第一泉”,泉水清澈见底,四季不涸。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泉水喷涌的壮观...
我们济南的历史、
岳石文化(距今3900~3500年)是山东地区继龙山文化之后发展起来的夷人文化。目前,济南地区已发现该时期遗址达数十处,其中尤以章丘县境内数量最多,城子崖遗址仍是这一时期最为重要的遗址。遗址上的龙山文化城址之内,存在一个面积17万平方米左右的岳石文化城址,这是国内发现和确定的第一座夏代城址。已进入奴隶社会的...
有济南的吗?马上就要去济南上大学了,济南的人文特色,风土人情如何??
回答:济南地处中纬度地带,由于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气候。其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少雪。 济南是八大菜系的鲁菜发祥地,历来传承有序。 泉城大包:选料精细,做工考究,配料丰富有特色,而且味道醇厚,花色品种...
济南导游词关于老舍的
济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与文学巨匠老舍先生有着不解之缘。老舍笔下的济南,既有古朴的韵味,又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老舍先生曾在济南生活和工作多年,这座城市给予了他无尽的灵感与慰藉。在他的多部作品中,我们都能寻觅到济南的影子。那些描写济南风土人情的文字,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独特...
关于济南风土人情的句子。
济南的大姐李淑敏是最具人情味的党务工作者,她务虚的工作和并不是务虚的工作业绩使得济南的“小鸭”和“小鸭人”的精神与品牌,一同在洗涤的过程中淘洗出济南人晶晶亮的心;就连现在正在德国主持柏林第50届电影展并出任主席的巩俐,也把济南人的最有魅力的中国女人的形像给予了、感动了新的千年……...
品读济南目录
品读济南,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首先,我们从文友的序言中步入,感受古人对这座城市的独特情感和见解。自序部分,济南的历史底蕴犹如一部打开的古籍,南北交融的风土人情在此尽显。齐州的千古风流,犹如一首流传千年的诗篇,令人沉醉。接下来,三位文人与济南的故事,描绘了文人墨客与这座城市的不...
老舍把济南的春夏秋冬,都写过文章吗?
老舍确实对济南的春夏秋冬都有所描写。他的散文集《一些印象》中,就包含了多篇关于济南四季的文章,如《济南的春天》、《济南的秋天》、《济南的冬天》等。老舍对济南的描绘充满深情,他用诗意的语言,将济南的山水之美、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都生动地呈现给了读者。老舍在济南的...
济南和郑州,你更喜欢哪个城市的风土人情?
如今,在我国北方省份经济发展已经完全弱于南方省份的情形之下,各大北方省份的省会城市的经济发展尤为引人注目。如果省会城市发展潜力大,能够带动自身周边城市的经济发展,那么未来的经济发展潜力自然不用发愁。因此,在最近的一段时间里,济南与郑州这两大北方省会城市的经济发展就经常性地被放在一起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