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破匈奴的历史背景、条件、

急需啊
!!!!!!!!!!!!!!!!!!!!!!

还有、、匈奴在汉朝称什么族?

  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

  秦汉时期,北方的匈奴一直对中原王朝构成巨大的威胁。

  在秦代,匈奴曾一度为蒙恬所击败,逃往漠北,有十多年不敢南下。秦朝覆灭后, 匈奴趁楚汉相争、无暇北顾之机再度崛起。在其骁勇善战的领袖冒顿单于统率下,四面 出击,重新控制了中国西北部、北部和东北部的广大地区。西汉王朝建立后,匈奴依然 是汉民族和平生活的重大威胁:“汉兴以来,胡虏数入边地,小入则小利,大入则大 利”,“攻城屠邑,殴略畜产”,“杀吏卒,大寇盗”,给西汉北方地区民众带来沉重 的灾难,严重危害着中国北部边境的安宁。而汉朝方面,自高祖刘邦平城被围事件发生 后,由于实力不逮,加上有诸多内政事务亟待处理,只能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出嫁公 主,赠送丝绸、粮食等物品,与其约为兄弟,以缓解匈奴的袭扰,一直蒙受很大的耻辱。

  在军事上,则主要采取消极防御的方针,尽量避免与匈奴进行决战。然而“和亲”政策 并不能遏制匈奴的袭扰活动,汉朝的边患依旧相当严重。 但是在另一方面,“和亲”政策也为汉王朝整顿内政、恢复经济、发展生产、增强 实力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文、景时期,推行黄老“无为而治”的统治政策,使凋敝的社 会经济较快地得到恢复,整个国家呈现出一片富庶丰足的景象:“汉兴七十余年之间, 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 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 马,阡陌之间成群。”(《史记·平准书》)如此雄厚的物质基础,为日后汉武帝的战 争动员和实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另外,文、景两帝在位时,即已注意军队,尤其是骑 兵的建设,西汉的军事力量也有所增强了。

  就在这样的有利形势下,汉武帝刘彻登基当了皇帝。他凭藉前辈所创造的物质基础, 积极从事于反击匈奴的战争准备。在军事上健全军制,加强骑兵部队的建设,选拔适应 指挥骑兵作战的年青将领,修筑军事要道。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具体措施有:贬抑 相权,“举贤良文学”以扩大地主阶级统治基础,举行封禅典礼以提高皇帝威望,实行 “推恩法”以削弱地方势力,任用酷吏以保证专制措施畅行全国等等。在经济上征收商 人车船税,实行盐铁官营政策,以增加战争物资储备等等。经过苦心经营,全面造就了 战略反击匈奴的军事、经济、政治条件。于是汉武帝以其巨人的手臂,揭开了大规模战 争的帷幕。
  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始于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共历时三、四十年之 久,其中又可以取得漠北决战胜利为标志,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而以第一个阶段为主 体。在这一时期内,汉军曾对匈奴展开三次重大反击作战(也有人称之为五大战役), 并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匈奴的南下骚扰问题。这三次战略反击,分 别是河南、漠南之战、河西之战和漠北之战。现将它们介绍如下: 河南、漠南之战。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匈奴骑兵进犯上谷(今河北怀来东 南)、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等地。 汉武帝避实就虚,实施反击,派遣年青将领卫青率大军进攻为匈奴所盘踞的河南地。

  卫青引兵北上,出云中,沿黄河西进,对占据河套及其以南地区的匈奴楼烦王、白羊王 所部进行突袭,全部收复了河南地。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在河南地设置朔方、五 原两郡,并筑朔方城,移内地民众十多万在朔方屯田戍边。汉军收复河南地,具有重要 的战略意义: 抽掉了匈奴进犯中原的跳板,解除了其对长安的威胁,并为汉军建立了一个战略进 攻的基地。 匈奴贵族不甘心失去河南这一战略要地,数次出兵袭扰朔方,企图夺回河南地区。

  汉武帝于是决定反击,发起了漠南之战,时在元朔五年(前124年)春。当时卫青任车 骑将军,率军出朔方,进入漠南,反击匈奴右贤王;李息等人出兵右北平(今内蒙古宁 城西南),牵制单于、左贤王,策应卫青主力军的行动。卫青出塞二三百公里,长途奔 袭,突袭右贤王的王廷,打得其措手不及,狼狈北逃。汉军俘敌1万多人,凯旋归师。

  这一仗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朔方要地,彻底消除了匈奴对京师长安的直接威胁,并将 匈奴左右两部切断,以便分而制之。 次年二月和四月,新任大将军的卫青两度率骑兵出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 前后歼灭匈奴军队一万多人,扩大了对匈奴作战的战果,迫使匈奴主力退却漠北一带, 远离汉境。这就为汉武帝下一步实施河西之役并取胜提供了必要条件。

  河西之战。河西即现在甘肃的武威、张掖、酒泉等地,因位于黄河以西,自古称为 河西,又称河西走廊。它为内地至西域的通路,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这时它仍在匈奴 的控制之下,对汉朝的侧翼构成威胁。汉廷为了打通通西域的道路和巩固西部地区,遂 决定展开河西之役,为此,组织强大的骑兵部队,委派青年将领霍去病出征河西匈奴军。

  元狩二年(前121年)三月,霍去病率精骑万人出陇西,越乌鞘岭,进击河西走廊 的匈奴。他采取突然袭击的战法,长驱直入,在短短的6天内连破匈奴五王国。接着翻 越焉支山(今甘肃山丹大黄山)千余里,与匈奴军鏖战于皋兰山下,连战皆捷,歼敌近 9000人,斩杀匈奴名王数人,俘虏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多人,凯旋而还。

  同年夏天,汉武帝为了彻底聚歼河西匈奴军,再次命令霍去病统军出击。为了防止 东北方向的匈奴左贤王部乘机进攻,他又让张骞、李广等人率偏师出右北平,攻打左贤 王,以策应霍去病主力的行动。

  这一次,霍去病率精骑数万出北地郡,绕道河西走廊之北,迂回纵深达1000多公里, 远出敌后,由西北向东南出击,一路狂飙猛进,追忘逐北,大破匈奴各部,在祁连山与合黎山 之间的黑河(今弱水上游)流域与河西匈奴主力展开决战,杀敌3万余人,取得决定性 胜利。是役,霍去病共俘获匈奴名王5人及王母、王子、相国、将军等百余人,收降匈 奴浑邪王部众4万,全部占领河西走廊地区。汉廷在那里设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 四郡,移民实边戍守生产。

  河西之战,给河西地区的匈奴军以歼灭性打击,使汉朝统治延伸到这一地区,打通 了汉通西域的道路,实现了“断匈奴右臂”的战略目标,为进一步大规模反击匈奴提供 了可能。

  漠北之战。经过漠南、河西两大战役的打击,匈奴势力遭到了重创,汉军已完全占 有了这场旷日持久反击战争的主动权。然而匈奴不甘心失败,仍继续从事南下袭扰的活 动。并采纳汉降将赵信的建议,准备引诱汉军主力至沙漠以北地区,寻机加以歼灭。 汉武帝为了彻底歼灭匈奴主力,从根本上解决这一边患问题,针对匈奴认为汉军不 能度幕(沙漠)轻留(轻入久留)的心理,将计就计,在经过充分准备后,决定对匈奴 采取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并且因势利导,乘敌不备,确定了集中兵力、深入漠北、寻 歼匈奴主力的具体作战方针。武帝集中了精锐骑兵10万人,组成两个大的战略集团,分 别由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统率。另以步兵几十万,马匹十余万配合骑兵主力的 行动。卫青、霍去病受命后,各率精骑5万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沿东西两路北进,决心 在漠北与匈奴进行会战。

  匈奴单于闻报汉兵将至,采纳赵信建议,将部众、牲畜、辎重转移到更远的北方, “以精兵待于幕北”。卫青出塞后,得知匈奴单于的战略意图,即率主力直扑单于所在, 横渡大沙漠,北进几百公里,寻歼单于本部。同时命令李广、赵食其率所部从东面迂回 策应。不久,卫青部主力与匈奴单于相遭遇。卫青下令用武刚车环绕为营,以防匈奴军 的袭击,接着便指挥5000精骑向单于军发起猛攻,单于即遣一万骑应战。 双方鏖战至黄昏,大风骤起,飞沙扑面,两军难辨彼此。卫青乘势分轻骑从左右迂 回包抄。单于见汉军人多势众,自度无法取胜,遂带数百精骑突围,向西北逃遁。卫青 发现单于潜逃,即派轻骑连夜追击,自率主力随后跟进。是役虽然未能擒服单于,但一 举歼俘匈奴军19000人,挺进到寘颜山(今蒙古杭爱山南端)的赵信城,尽烧其城和匈 奴积粟而还。

  在另一个方向,霍去病率军出代郡和右北平,北进1000余公里,渡过大漠,与匈奴 左贤王部接战,尽歼其精锐,俘获屯头王、韩王以下70400余人。左贤王及其将领弃军 逃逸,霍去病乘胜追杀,直抵狼居胥山(今蒙古乌兰巴托东),然后凯旋班师。 漠北之役是汉匈间规模最大,战场距中原最远,也是最艰巨的一次战役。是役,汉 军虽然付出了很大代价,但共歼匈奴9万余人,严重地削弱了匈奴的势力,使得其从此 无力大举南下,造成了“是后匈奴远遁,而幕南无王庭”的局面。

  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至此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从根本上摧毁了匈奴赖以发动骚扰战争的军事实力,使匈奴 再也无力对汉王朝构成巨大的军事威胁。战争中,匈奴被歼人数累计高达15万之多,无 力再与汉室相抗衡。匈奴失去水草丰盛、气候温和的河南、阴山和河西两大基地,远徙 漠北苦寒之地,人畜锐减,开始走向衰落了。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的胜利,也为汉王朝 加强和巩固边防建设,促进中国与中亚、西亚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开辟了道路。汉武帝 在反击匈奴的同时,移民垦边,加强了北部的边防。在对匈奴作战过程中,汉朝为了争 取与国,曾派遣张骞等人通西域,扩大了中外交流。而对匈奴战争的胜利,则帮助解除 了东北、西北各少数民族所受匈奴的威胁,送去了汉族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技术和文化 成就,促进各族人民的通商和友好往来,推动了边疆少数民族的发展和民族间的融合, 也使中国同中亚、西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比较通畅地开展起来。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 的胜利,在军事领域中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它推动了骑兵队伍的建设,积累了大规模骑 兵作战的经验,促进了战术的革新。对于古代军事理论的建设和战争实践的发展均具有 深远的影响。当然,战争也带来一定的后遗症,如严重损耗了军队的实力;财力、物力 损失惨重:“海内虚耗,户口减半”(《汉书·昭帝纪》);阶级矛盾尖锐,即所谓 “盗贼滋起”等等。但所有这些与这次战争的正面意义相比较,无疑是次要的问题。

  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在军事上的成功经验,突出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进行充分 的战争准备,做到了“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这方面的工作,主要有:根据对匈奴作战 特点,大量建设骑兵,选用青年将领;军事和外交密切配合,以孤立匈奴;实施战时经 济体制,保障对匈奴作战的后勤供应。第二,高明运用骑兵战术,采取积极进攻的方针。 汉军在几次重大战役中都充分发挥了骑兵快速机动的特点,实施远距离迂回、包抄、突 袭,连续进攻,不给敌手以喘息的机会,既能出其不意,又能威加于敌,给匈奴军以大 创聚歼,取得了巨大的战果。第三,采取各个击破的方针。汉军先弱后强,循序推进, 切断匈奴各部之间的联系,分而制之,始终掌握着战争的主动权。同时,还能注意主力 与偏师之间的战略配合,以偏师牵制敌人,以主力重创敌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1-22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
秦汉时期,北方的匈奴一直对中原王朝构成巨大的威胁。
在秦代,匈奴曾一度为蒙恬所击败,逃往漠北,有十多年不敢南下。秦朝覆灭后, 匈奴趁楚汉相争、无暇北顾之机再度崛起。在其骁勇善战的领袖冒顿单于统率下,四面 出击,重新控制了中国西北部、北部和东北部的广大地区。西汉王朝建立后,匈奴依然 是汉民族和平生活的重大威胁:“汉兴以来,胡虏数入边地,小入则小利,大入则大 利”,“攻城屠邑,殴略畜产”,“杀吏卒,大寇盗”,给西汉北方地区民众带来沉重 的灾难,严重危害着中国北部边境的安宁。而汉朝方面,自高祖刘邦平城被围事件发生 后,由于实力不逮,加上有诸多内政事务亟待处理,只能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出嫁公 主,赠送丝绸、粮食等物品,与其约为兄弟,以缓解匈奴的袭扰,一直蒙受很大的耻辱。
在军事上,则主要采取消极防御的方针,尽量避免与匈奴进行决战。然而“和亲”政策 并不能遏制匈奴的袭扰活动,汉朝的边患依旧相当严重。 但是在另一方面,“和亲”政策也为汉王朝整顿内政、恢复经济、发展生产、增强 实力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文、景时期,推行黄老“无为而治”的统治政策,使凋敝的社 会经济较快地得到恢复,整个国家呈现出一片富庶丰足的景象:“汉兴七十余年之间, 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 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 马,阡陌之间成群。”(《史记·平准书》)如此雄厚的物质基础,为日后汉武帝的战 争动员和实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另外,文、景两帝在位时,即已注意军队,尤其是骑 兵的建设,西汉的军事力量也有所增强了。
就在这样的有利形势下,汉武帝刘彻登基当了皇帝。他凭藉前辈所创造的物质基础, 积极从事于反击匈奴的战争准备。在军事上健全军制,加强骑兵部队的建设,选拔适应 指挥骑兵作战的年青将领,修筑军事要道。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具体措施有:贬抑 相权,“举贤良文学”以扩大地主阶级统治基础,举行封禅典礼以提高皇帝威望,实行 “推恩法”以削弱地方势力,任用酷吏以保证专制措施畅行全国等等。在经济上征收商 人车船税,实行盐铁官营政策,以增加战争物资储备等等。经过苦心经营,全面造就了 战略反击匈奴的军事、经济、政治条件。于是汉武帝以其巨人的手臂,揭开了大规模战 争的帷幕. 汉武帝对外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一方面自前133年马邑之战起结束前朝对匈奴的和亲政策,开始对匈作战,派卫青、霍去病征伐,解除匈奴威胁,保障了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始于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共历时三、四十年之 久,其中又可以取得漠北决战胜利为标志,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而以第一个阶段为主 体。在这一时期内,汉军曾对匈奴展开三次重大反击作战(也有人称之为五大战役), 并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匈奴的南下骚扰问题。这三次战略反击,分 别是河南、漠南之战、河西之战和漠北之战。现将它们介绍如下: 河南、漠南之战。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匈奴骑兵进犯上谷(今河北怀来东 南)、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等地。 汉武帝避实就虚,实施反击,派遣年青将领卫青率大军进攻为匈奴所盘踞的河南地。
卫青引兵北上,出云中,沿黄河西进,对占据河套及其以南地区的匈奴楼烦王、白羊王所部进行突袭,全部收复了河南地。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在河南地设置朔方、五 原两郡,并筑朔方城,移内地民众十多万在朔方屯田戍边。汉军收复河南地,具有重要 的战略意义: 抽掉了匈奴进犯中原的跳板,解除了其对长安的威胁,并为汉军建立了一个战略进 攻的基地。 匈奴贵族不甘心失去河南这一战略要地,数次出兵袭扰朔方,企图夺回河南地区。
汉武帝于是决定反击,发起了漠南之战,时在元朔五年(前124年)春。当时卫青任车 骑将军,率军出朔方,进入漠南,反击匈奴右贤王;李息等人出兵右北平(今内蒙古宁 城西南),牵制单于、左贤王,策应卫青主力军的行动。卫青出塞二三百公里,长途奔 袭,突袭右贤王的王廷,打得其措手不及,狼狈北逃。汉军俘敌1万多人,凯旋归师。
这一仗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朔方要地,彻底消除了匈奴对京师长安的直接威胁,并将 匈奴左右两部切断,以便分而制之。 次年二月和四月,新任大将军的卫青两度率骑兵出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 前后歼灭匈奴军队一万多人,扩大了对匈奴作战的战果,迫使匈奴主力退却漠北一带, 远离汉境。这就为汉武帝下一步实施河西之役并取胜提供了必要条件。
河西之战。河西即现在甘肃的武威、张掖、酒泉等地,因位于黄河以西,自古称为 河西,又称河西走廊。它为内地至西域的通路,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这时它仍在匈奴 的控制之下,对汉朝的侧翼构成威胁。汉廷为了打通通西域的道路和巩固西部地区,遂 决定展开河西之役,为此,组织强大的骑兵部队,委派青年将领霍去病出征河西匈奴军。
元狩二年(前121年)三月,霍去病率精骑万人出陇西,越乌鞘岭,进击河西走廊 的匈奴。他采取突然袭击的战法,长驱直入,在短短的6天内连破匈奴五王国。接着翻 越焉支山(今甘肃山丹大黄山)千余里,与匈奴军鏖战于皋兰山下,连战皆捷,歼敌近 9000人,斩杀匈奴名王数人,俘虏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多人,凯旋而还。
同年夏天,汉武帝为了彻底聚歼河西匈奴军,再次命令霍去病统军出击。为了防止 东北方向的匈奴左贤王部乘机进攻,他又让张骞、李广等人率偏师出右北平,攻打左贤 王,以策应霍去病主力的行动。
这一次,霍去病率精骑数万出北地郡,绕道河西走廊之北,迂回纵深达1000多公里, 远出敌后,由西北向东南出击,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大破匈奴各部,在祁连山与合黎山 之间的黑河(今弱水上游)流域与河西匈奴主力展开决战,杀敌3万余人,取得决定性 胜利。是役,霍去病共俘获匈奴名王5人及王母、王子、相国、将军等百余人,收降匈 奴浑邪王部众4万,全部占领河西走廊地区。汉廷在那里设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移民实边戍守生产。
河西之战,给河西地区的匈奴军以歼灭性打击,使汉朝统治延伸到这一地区,打通 了汉通西域的道路,实现了“断匈奴右臂”的战略目标,为进一步大规模反击匈奴提供 了可能。
漠北之战。经过漠南、河西两大战役的打击,匈奴势力遭到了重创,汉军已完全占 有了这场旷日持久反击战争的主动权。然而匈奴不甘心失败,仍继续从事南下袭扰的活 动。并采纳汉降将赵信的建议,准备引诱汉军主力至沙漠以北地区,寻机加以歼灭。 汉武帝为了彻底歼灭匈奴主力,从根本上解决这一边患问题,针对匈奴认为汉军不 能度幕(沙漠)轻留(轻入久留)的心理,将计就计,在经过充分准备后,决定对匈奴 采取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并且因势利导,乘敌不备,确定了集中兵力、深入漠北、寻 歼匈奴主力的具体作战方针。武帝集中了精锐骑兵10万人,组成两个大的战略集团,分 别由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统率。另以步兵几十万,马匹十余万配合骑兵主力的 行动。卫青、霍去病受命后,各率精骑5万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沿东西两路北进,决心 在漠北与匈奴进行会战。
匈奴单于闻报汉兵将至,采纳赵信建议,将部众、牲畜、辎重转移到更远的北方, “以精兵待于幕北”。卫青出塞后,得知匈奴单于的战略意图,即率主力直扑单于所在, 横渡大沙漠,北进几百公里,寻歼单于本部。同时命令李广、赵食其率所部从东面迂回 策应。不久,卫青部主力与匈奴单于相遭遇。卫青下令用武刚车环绕为营,以防匈奴军 的袭击,接着便指挥5000精骑向单于军发起猛攻,单于即遣一万骑应战。 双方鏖战至黄昏,大风骤起,飞沙扑面,两军难辨彼此。卫青乘势分轻骑从左右迂 回包抄。单于见汉军人多势众,自度无法取胜,遂带数百精骑突围,向西北逃遁。卫青 发现单于潜逃,即派轻骑连夜追击,自率主力随后跟进。是役虽然未能擒服单于,但一 举歼俘匈奴军19000人,挺进到寘颜山(今蒙古杭爱山南端)的赵信城,尽烧其城和匈 奴积粟而还。
在另一个方向,霍去病率军出代郡和右北平,北进1000余公里,渡过大漠,与匈奴 左贤王部接战,尽歼其精锐,俘获屯头王、韩王以下70400余人。左贤王及其将领弃军 逃逸,霍去病乘胜追杀,直抵狼居胥山(今蒙古乌兰巴托东),然后凯旋班师。 漠北之役是汉匈间规模最大,战场距中原最远,也是最艰巨的一次战役。是役,汉 军虽然付出了很大代价,但共歼匈奴9万余人,严重地削弱了匈奴的势力,使得其从此 无力大举南下,造成了“是后匈奴远遁,而幕南无王庭”的局面。
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至此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从根本上摧毁了匈奴赖以发动骚扰战争的军事实力,使匈奴 再也无力对汉王朝构成巨大的军事威胁。战争中,匈奴被歼人数累计高达15万之多,无 力再与汉室相抗衡。匈奴失去水草丰盛、气候温和的河南、阴山和河西两大基地,远徙 漠北苦寒之地,人畜锐减,开始走向衰落了。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的胜利,也为汉王朝 加强和巩固边防建设,促进中国与中亚、西亚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开辟了道路。汉武帝 在反击匈奴的同时,移民垦边,加强了北部的边防。在对匈奴作战过程中,汉朝为了争 取与国,曾派遣张骞等人通西域,扩大了中外交流。而对匈奴战争的胜利,则帮助解除 了东北、西北各少数民族所受匈奴的威胁,送去了汉族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技术和文化 成就,促进各族人民的通商和友好往来,推动了边疆少数民族的发展和民族间的融合, 也使中国同中亚、西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比较通畅地开展起来。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 的胜利,在军事领域中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它推动了骑兵队伍的建设,积累了大规模骑 兵作战的经验,促进了战术的革新。对于古代军事理论的建设和战争实践的发展均具有 深远的影响。当然,战争也带来一定的后遗症,如严重损耗了军队的实力;财力、物力 损失惨重:“海内虚耗,户口减半”(《汉书·昭帝纪》);阶级矛盾尖锐,即所谓 “盗贼滋起”等等。但所有这些与这次战争的正面意义相比较,无疑是次要的问题。
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在军事上的成功经验,突出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进行充分 的战争准备,做到了“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这方面的工作,主要有:根据对匈奴作战 特点,大量建设骑兵,选用青年将领;军事和外交密切配合,以孤立匈奴;实施战时经 济体制,保障对匈奴作战的后勤供应。第二,高明运用骑兵战术,采取积极进攻的方针。 汉军在几次重大战役中都充分发挥了骑兵快速机动的特点,实施远距离迂回、包抄、突 袭,连续进攻,不给敌手以喘息的机会,既能出其不意,又能威加于敌,给匈奴军以大 创聚歼,取得了巨大的战果。第三,采取各个击破的方针。汉军先弱后强,循序推进, 切断匈奴各部之间的联系,分而制之,始终掌握着战争的主动权。同时,还能注意主力 与偏师之间的战略配合,以偏师牵制敌人,以主力重创敌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2个回答  2009-11-22
56个民族之一

历史上汉武帝是怎么反击匈奴的?
汉武帝先是在马邑城设下伏兵要全歼匈奴主力,虽然匈奴人机灵逃走了,可汉匈之间也算是真正宣战了。后来汉武帝几次派兵攻打匈奴,在战斗中卫青成长了起来。公元前127年,卫青率领汉军一举攻下了匈奴的据点河南地(今天的黄河河套地区),从此以后匈奴人被赶出了黄河以南,再也不会对长安城造成直接的威胁了,...

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战争背景
文景之治时期,汉朝通过“无为而治”的政策,社会经济逐渐恢复,国家财富丰富,军事力量也在增强,为汉武帝反击匈奴创造了有利条件。汉武帝即位后,借助前朝积累的物质基础,开始积极备战,健全军制,强化骑兵,选拔将领,修筑交通要道,同时加强中央集权,通过政治改革扩大统治基础,削弱地方势力,确保政策执行...

汉武帝大破匈奴
是役,汉 军虽然付出了很大代价,但共歼匈奴9万余人,严重地削弱了匈奴的势力,使得其从此 无力大举南下,造成了“是后匈奴远遁,而幕南无王庭”的局面。 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至此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从根本上摧毁了匈奴赖以发动骚扰战争的军事实力,使匈奴 再也无力对汉王朝构成巨大的军事威...

简述汉武帝时期,对匈奴战争的条件、 目的和结果。__
(1)条件:汉武帝时,国力强盛,组织了强大的骑兵部队,开始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2)目的:解除匈奴对汉朝的威胁。(3)结果: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汉军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西汉汉武帝大破匈奴的战役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令故太仆公孙贺率15000骑兵、从骠侯赵破奴将一万余骑兵,出塞寻歼匈奴军。 这是漠北决战后,汉军第一次出击匈奴。公孙贺出五原(今内蒙古五原),北进2千余里,至浮苴井(今蒙古乌兰巴托南);赵破奴出令居(今甘肃永登西北),北进数千里,至匈奴河,皆不见匈奴一人,两路无功而还。但与...

汉武帝哪年灭的匈奴
征和四年,匈奴狐鹿姑单于致书汉朝,提出媾和条件,武帝亦下诏宣布休兵养民,前后延续45年的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至此结束。 用兵得失武帝对匈奴的战争,前期大胜利,后期大失败,其经验教训主要有四个方面: 国力的养成与利用。自高祖至景帝,汉朝长期积储,府库充实,是武帝变和亲为征战的前提之一。经几次战争消耗,至河南...

汉武帝抗击匈奴简介汉武帝刘彻对匈奴的战争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在位)是中国汉朝的第七位皇帝,他被誉为中国历史上对外战争最为成功的君主之一。汉武帝在位期间,经过多次战争,成功抗击了北方的匈奴族。匈奴是汉朝北方边境的游牧民族,时常侵扰汉朝的边境,威胁到中国的安全和统一。汉武帝上位后,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对匈奴的...

汉武帝时期能够反击匈奴的条件有哪些
对匈奴采取进攻战略,必须要有大量的战马能在草原上追逐,还要有足够的后勤保障.汉武帝要求大批养马,进口马免关税,还鼓励养马.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管理之完备,都超过其以往的历史时期.再加上历年的财政粮食储备,遂发动了对匈奴的战争。游牧民族作战特点是流动作战,农耕民族擅长的攻城略地,遇到流动作战...

为什么汉武帝要灭掉匈奴呢?
汉朝建国之初,汉高祖刘邦就吃过匈奴的大亏,被困白登山达七天之久,最后以送礼求情的办法才得以逃离,从此代代和亲,靠女人的裙下之庇才把天下传到汉武帝刘彻。汉武帝刘彻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主,而且从一开始就不再奉行秦始皇被动防御那一套,采用主动进攻。匈奴对于汉朝,既是高悬于头顶的达摩利克斯...

汉武帝哪年灭的匈奴
在汉初,汉朝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这为汉武帝对匈奴采取军事行动提供了条件。武帝即位后,汉朝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人口增长,马匹繁殖,军事实力大幅提升,这为对抗匈奴奠定了基础。建元三年(前1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试图联合月氏共同对抗匈奴。元光二年(前133年),汉武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