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第四名叫什么?

如题所述

一、科举第四名称为二甲第一名,称亚元,清代称为“传胪”。

二、科举“三甲”的含义

明清每科考毕,录取人数自一百至四百余名不等,分为三甲。一甲三人,即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人(清朝时一般为40或50人),赐进士出身;二甲第一名,称“传胪”,又称亚元(起初,三甲头名亦称传胪,后仅限于二甲头名)。三甲若干人(清朝时一般为100-300人),赐同进士出身。

这里的“同”实际上表示的却是“不同”,目的当然是为了给落第贡士(非举人,举人是乡试合格者,只有经过会试合格,才能进行殿试)一点心理安慰,省得他们一时想不开了上街游行,破坏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扩展资料

明清科举考试流程

明清时,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一、童试

童生试也叫“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

二、乡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è)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

三、会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四、殿试

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中后统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第二甲第一名俗称传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举制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同进士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3
  你说的那个应该叫:"传胪"

  科举制度始于隋唐,宋,元,明,清历代承袭,但又各有不同之处.现以清朝为例,对这一制度作简单介绍:
  清代的科举考试,由下而上共分县试,乡试,会试,殿试,朝考五个步骤:

  1,县试:若要取得全省乡试的资格,首先要参加府县之试,参试者称"儒童"或"童生",合格录取者称为"生员","庠生"(即俗称秀才).在生员中再选拔一批人,升读国子监的称监生,其他的称贡生.贡生又分为拔贡,恩贡,副贡,岁贡,优贡.这五贡为正途资格出身.另有一种通过纳捐取得的贡生称例贡,增贡,附贡,廪贡.

  2,乡试:每隔三年的秋季,在各省省会举行一次,又称为"大比",参试者为"庠生"(贡生).乡试考取者称为"举人",而第一名称为"解元".前五名称经魁.

  3,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国都礼部举行,参试者为各省"举人",考取后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4,殿试:殿试是皇帝为主考的考试,参加殿试者为"贡士",考中后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第四名与第二甲第一名,第三甲第一名都称"传胪".

  5,朝考:殿试取得进士身份后,再应朝考,按朝考的成绩及殿试名次授以官职.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10-09
简单的说第四名叫传胪。
详情如下:
状元、榜眼、探花-这是一甲(一甲就只有三名,赐进士及第)
传胪不只有第四名这么叫,二甲第一名叫传胪,三甲第一名也叫传胪.
从第四名开始(二甲),进士赐“进士出身”,名额不定
再往后赐“同进士出身”
这就是明清科举的排行.
而“会魁”“会元”“解元”不是进士考试的排名,会魁和解元是乡试第一名的称号(举人考试,比如唐伯虎就称唐解元)
“进士”是一个统称,会试录取后都称为“进士”
明代科举考试有以五经取士一法,每经各取一名为首,名为“经魁”,这不是科举的排名。
“举人”是通过乡试考生的统称
“秀才”是通过院试考试后考生的统称,也叫生员

参考资料:百度知道

第3个回答  2009-10-08
首先,科举并不是一个考试,而是一套制度

这套制度一般指隋代到清末的选拔考试制度

科举制度中又细分文举、武举等,一般的文举制度中又细分乡试、会试、殿试,等

一般我们说的状元、榜眼、探花,是针对“殿试”的,

而具体每朝每代又都叫法不同,明清殿试分三甲(可以看做是三个等级,如同今天的一类本、二类本、专科)

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

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所以严格的说,殿试是没有第四名的,只有一甲会评出前三,有特别的称号。

但是,清朝的二、三甲是会评选出第一的,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所以,如果非要考究个第四名的话,清朝科举的第四名应该叫“二甲传胪”。

至于楼上说的“解元”“会元”,则完全是张冠李戴了,

在“乡试”中。生员(秀才)参加乡试,第一名称解元,其余考中的称举人。

“会元”则是“会试”中,参加会试的举人,第一名称会元,其余考中的称贡士。

也就是说用今天的考试打比方,一个是各区县小学毕业考试第一,一个是各省市初中考第一,一个是全国高考高考第一,根本不在一个级别上。

如果楼主对其他详细的制度和名称感兴趣,可以参考以下:http://baike.baidu.com/view/18206.htm#7
第4个回答  2009-10-08
传胪

会试和殿试
通过乡试的举人.可於次年三月参加在京师的会试和殿试.会试由礼部在贡院举行.亦称「春闱」.同样是连考三场.每场三天.由翰林或内阁大学士主考.会试发的榜称为「杏榜」.取中者称为「贡士」.贡士首名称「会元」.
得到贡士资格者可以参加同年四月的殿试.殿试由皇帝主持和出题.亦由皇帝钦定前十名的次序.殿试只考一题.考的是对策.为期一天.录取名单称为「甲榜」.又称「金榜」,分为三甲:一甲只有三人.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多人.赐「进士出身」.三甲则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一般称为「传胪」.殿试只用来定出名次.能参加的贡士通常都能成为进士.不会再有落第的情况

古代科举考试前4名的人称
1、第一名的叫做状元。2、第二名的叫做榜眼。3、第三名的叫做探花。4、第四名的叫做进士。得到贡士资格者可以参加同年四月的殿试,殿试由皇帝主持和出题,亦由皇帝钦定前十名的次序,殿试只考一题,考的是对策,为期一天。

第四名叫什么
传胪。在古代科举中,第四名,第五名都被称为传胪,第一名叫做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第四名叫传胪。在古代科举制度当中,从第四名开始进士赐进士出身,名额不定,这是明清时期科举的排行,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古代科举考试第四名叫什么?
第四名(就是第二甲第一名),称"传胪"。

古代科举第四名第五名分别叫什么
第四名叫做进士出身。它是科举时代按照中式等第赐予的一种资历称号。宋代进士分五甲,第四甲为进士出身。第五名叫做同进士出身。科举时代按照中式等第赐予的一种资历称号。宋代进士分五甲,第五甲为同进士出身。科举制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是一种社会智商、能力的培养、挑选、使用...

第四名怎么称呼
在古代殿试中第四名一般叫“传胪”,在体育运动等比赛中第四名一般叫殿军。在现代体育运动比赛中前三名分别是冠军、亚军、季军。在古代的殿试中,前三名分别叫状元、榜眼、探花。古代殿试一般也是分等级的,分为一甲、二甲、三甲,二甲、三甲的第一名一般都称为传胪。其实,殿军一般也比较少用,大部分...

古代科举考试,前三名依次被称为什么
在明、清时期,把考中进士的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称为一甲或第一甲,但绝不能称为三甲。从第四名开始至100名左右,称为二甲或第二甲。余者统称为三甲或第三甲,约200人左右。

古时候的功名按次是怎么排名的?
传胪不只有第四名这么叫,二甲第一名叫传胪,三甲第一名也叫传胪.从第四名开始(二甲),进士赐“进士出身”,名额不定 再往后赐“同进士出身”这就是明清科举的排行.而“会魁”“会元”“解元”不是进士考试的排名,会魁和解元是乡试第一名的称号(举人考试,比如唐伯虎就称唐解元)“进士”是一...

科举第四名叫什么
科举第四名叫“第四名进士”或“第四名经魁”。详细解释如下:在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中,考试的结果会按照考生的成绩排名,并授予相应的称号。科举考试的排名从第一名到第十名都有不同的称谓。其中,前三名分别称为状元、榜眼和探花,都是极其显赫的荣誉。紧随其后的便是第四名,称之为“第四名进士...

科举第四名叫什么?
一、科举第四名称为二甲第一名,称亚元,清代称为“传胪”。二、科举“三甲”的含义 明清每科考毕,录取人数自一百至四百余名不等,分为三甲。一甲三人,即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人(清朝时一般为40或50人),赐进士出身;二甲第一名,称“传胪”,又称亚元(起初,三甲头名...

科举考试第四名叫什么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