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是如何发明出杂交水稻的?

要详细地说出发明与发现的过程

杂交水稻不是袁隆平发明的,在国际上,美国农学家琼斯于1926年首先提出了水稻具有杂种优势的理论。首次成功的实现是由美国人Henry Beache在1963年于印度尼西亚完成的,Henry Beache也被学术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并由此获得1996年的世界粮食奖。日本学者则在1917年就发现了野生不育系,1966年日本琉球大学新城长友以钦苏拉包罗为母本与台中65杂交~育成BT型不育胞质台中65A~并将该杂交组合后代的部分可育株经自交稳定选出了BT型不育系的同质恢复系~于1968年实现粳型,粳稻:矮秆、叶窄、色深和米粒短,杂交稻三系配套。 颜龙安1972年带领课题组最早育出野败籼型不育系“珍汕97A”和“二九矮4号A”;1982-2003年,以“珍汕97”不育系配组的杂交稻累计推广种植18.744亿亩,占全国种植杂交稻总面积的47.59%。1973年育成中国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强优势组合“汕优2号”,实现三系配套。而袁隆平的研究进展却不是很顺利,1974年才培育成功自己的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1975年以后在湖南洞庭湖地区大规模试种。与同类杂交稻品种相比,“南优2号”的确长势最好,穗大粒多,但却有致命缺陷——不抗病。后来,洞庭湖地区几十万亩水稻遭遇矮缩病,颗粒无收,“南优2号”也因此被逐渐淘汰。

1991年版的《中国杂交水稻的发展》一书列出了23个杂交水稻组合。在1980年之前,也就是第一代杂交水稻品种里,只有“南优2号”为袁隆平的成果。此书由中国农科院与湖南农科院主编,主要撰稿人第一位即是袁隆平。
1981年,来自福建三明农科所的谢华安培育出了三系杂交稻“汕优63”,这个初期科研经费投入不足10万元的项目,却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间横扫中国大地,最高峰时期曾经占据全国杂交稻种植面积的45%,累积种植面积占杂交水稻主要品种的21%(2006年数据)。更关键的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杂交稻刚推出便遇到了稻瘟病困境,推广严重受阻,有的地方甚至将几十万公斤种子封存。由于汕优63对稻瘟病的优良抗性,杂交稻才得以真正进入国人的视野。著名水稻育种专家杨守仁曾说,“汕优63救了杂交水稻的命”。
随后,在1997年时,来自江苏农科院的邹江石培育出了“两优培九”,并表现出优异的品质,在2002年后接替“汕优63”成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稻品种。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0-10
他树立了一个理论,就是如果有雄性不育系就可以通过杂交创造出杂交水稻。雄性不育系跟质粒DNA有关。当时并没有雄性不育系水稻,他的导师和同行都不看好他的想法。但他坚持在野外考察,寻找雄性不育系稗种。花了八年时间终于找到了雄性不育系,经过一系列实验后创造了杂交水稻。
第2个回答  2009-10-09
按照中国专利法的规定,一种生物物种本身是不能申请专利的.(我总不能去申请"大熊猫"的专利吧).动植物的品种都是不可能获得专利的.
但是,培育一种水稻的方法,生产一种水稻种子的方法,这类的"方法"是可以获得专利的.目前,在中国的专利库中,关于各种不同的"杂交水稻"的"方法专利"有130多个,其中,有中国农科院的,有大学研究的,有地方研究所的,当然,也有属于美国,日本等外国人的.咱们袁隆平先生就拥有其中10个专利.
至于给外国人种有没有收专利费,我想应该是没有,因为对方是出钱买种子,而不是买生产这种种子的技术.
现代的种子基本上都是"一次性"的,即由这个种子长大的植株上再收获的种子,不具备生产能力,直接种下去会严重退化,产量大大下降,甚至根本就不发芽.这就是为什么现代的农民必须年年买种子,而不能象历史上的农民那样自己留种子耕种.
所以我们卖种子给外国,就象美国卖武器给外国一样,根本不担心被仿造.什么时候对方真有仿造的能力了,咱们再使用专利武器也不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8-23
杂交水稻是Henry Beachell发明的。三系育种完善杂交育种技术是新城长友发明的。野败植株的发现者是冯克珊和李必湖。第一个培育出不育系和保持系以及第一个成功的三系组合的是颜龙安,第一个恢复系是张先程。二系法是石明松发明的。
中国种植面积最大杂交水稻的品种是谢华安培育的
第4个回答  2019-09-27
杂交水稻是由国家投资、国家立项的攻关项目,是国家组织全国的科研力量进行攻关研究的;袁隆平是其中的工作人员之一,拿了国家的工资,他的工作是上级安排的,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分工,不是他发明的;

我想知道袁隆平研发杂交水稻的过程。
1960年7月,袁隆平在农校试验田中意外发现一株特殊性状的水稻。他利用该株水稻试种,发现其子代有不同性质。因为水稻是自花授粉的,不会出现性状分离,所以他推论该为天然杂交水稻。随后他把雌雄同蕊的水稻雄花人工去除,授以另一个品种的花粉,尝试产生杂交品种 。1961年春天,袁隆平把这株变异株的种子...

袁隆平是怎样研究出杂交水稻
要研究杂交水稻,首先必须在自然界中找到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袁隆平认为,既然自然界存在有天然杂交稻,肯定就有天然雄性不育株。寻找水稻雄性不育株必须在水稻吐穗扬花的时候,深入到稻田的海洋中逐株逐株去寻觅。从1964年6月开始至1965年7月,袁隆平带着妻子邓哲踏遍了安江农校实习农场和附近生产队的...

袁隆平是怎样研究出高产杂交水稻的?
袁隆平研究水稻的艰辛历程:1、袁隆平受高粱与玉米混种优势的启发,首次设计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三系杂交稻栽培方法。1964年7月5日,袁隆平在试验稻田中发现了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经过人工授粉,结出了数百粒第一代雄性不育株种子。2、之后,袁隆平和团队等人经过杂交育种试验,不断筛选植株反...

袁隆平杂交水稻原理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原理主要基于“三系法”和“两系法”的技术体系**,这两种方法都是利用水稻的杂种优势,通过特定的育种技术,培育出高产、高质量的杂交水稻品种。首先,要理解杂交水稻的原理,就需要了解水稻的生物特性。水稻是一种自花授粉作物,即同一株水稻上的花粉会直接授粉到同一花序的其他花朵上。

杂交水稻的发明过程
1、1986年袁隆平提出了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将杂交水稻的育种从选育方法上分为三系法、两系法和一系法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即育种程序朝着由繁至简而效率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2、从杂种优势水平的利用上分为品种间、亚种间和远缘杂种优势的利用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即优势利用朝着越来越强的方向发展。3、...

袁隆平是怎样研究出杂交水稻的
他树立了一个理论,就是如果有雄性不育系就可以通过杂交创造出杂交水稻。雄性不育系跟质粒DNA有关。当时并没有雄性不育系水稻,他的导师和同行都不看好他的想法。但他坚持在野外考察,寻找雄性不育系稗种。花了八年时间终于找到了雄性不育系,经过一系列实验后创造了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的原理是什么,袁隆平用什么方法增加了粮食的产量?
杂交水稻的原理是通过不同稻种相互杂交产生的,而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袁隆平就是用杂交水稻将产量大大提高而大大增加了粮食的产量。要进行两个不同稻种杂交,先要把一个品种的雄蕊进行人工去雄或杀死,然后将另一品种的雄蕊花粉授给去雄的品种,这样才不会出现去雄品种自花授粉的假杂交水稻。随着杂交水稻...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是他一个人发明的吗
袁隆平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66年在IRRI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培育出奇迹稻(IR8)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 。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 。1986年袁隆平提出了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将杂交水稻的育种从选育方法上分为三...

请概括袁隆平培育高产杂交水稻的经过
1964年,袁隆平在我国率先开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并提出通过培育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的三系法途径来培育杂交水稻,以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但工作刚刚起步,就开始了“文化大革命”。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他避开干扰,依靠社会主义的大协作精神,带领助手刻苦钻研,克服种种...

袁隆平成功研发杂交水稻经历了什么过程?
两系法水稻是我国独创的方法,是育种方法上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已被列为我国科学技术重大成就之一。同时,袁隆平也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并先后荣获了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1981)、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奖”(198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1987)、英国让克奖(1988)、美国菲因斯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