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的意思

如题所述

山的那一边
陆芸芸

[解放军进山后,带来的是外面的世界,播下的是现代文明的种子,使这与世隔绝的穷乡僻壤悄然地浸染上时代的色彩。这是社会主义新时期军爱民的诗篇。

作者主要是运用叙述来表情达意,而很少作具体描写,但读来却津津有味;文中并没有直接点出中心意思,但读者却不难领会文章的主旨。阅读时,要注意体会这种表达效果。]

山的那一边,其实还是山。

山与山之间是条沟,沟里是几个小村子。

村民们自己也说不清,他们的祖先什么时候来到这里,说不清他们为什么看中了这块地方。这里明明是很穷的,没有地,没有树,一年里大半光景是冬季。山坡上收几颗粮食,草场上养些牛羊。缺地少羊的人家,穿裤子都难。既然祖祖辈辈都住在这里,也就这么心安理得地住下去。

有一天,沟里进来了一支队伍,住下就不再走了。于是彼此看着都好奇。

这些当兵的,竟然每天都洗脸,每天都扫院子,还找个铁锹修路。祖祖辈辈都在这牛屎、猪粪、烂泥上走来走去,他们却说这不是路。

于是村民们看着他们挖排水沟,栽树,给牲畜垒圈⑵,给人盖厕所。80年代了,村里总算盖起了这么一批厕所。

路确实好走了。当兵的果然见过世面。大家一起聊天,当兵的说,这衣服也该洗洗了。真个脱下来就洗。

沟里倒也不是世外桃源⑶。小学校长是50年代从内地支边来的,但单枪匹马,连入学率也保证不了。现在好了,当兵的挨家去说。没文化好吗?鸡蛋明明1角钱1个,当兵的拿1元钱买10个,算不过账不敢卖。买主只好拿零票买,给1角钱,拿1个蛋,10个蛋要交10次钱。有人略识几个字,一千二百写作1000200。村里惟一的一辆拖拉机,搁在那里没有人敢开。

娃子应该上学,男娃要上学,女娃也要上学。过了上学年龄的就上夜校。以前不兴女娃上学,夜校里尽是女的。有些男人不放心,就站在教室窗户外,看了觉着好,也就进来跟着学。桂花今年18岁了,刚从夜校领了脱盲证。可以看报,可以读书,有生人来也不躲了。过两年嫁人,还可以往家里写信。嫁人可还坐轿子吗?她不好意思地瞟了一眼部队的司机,现在坐吉普车了,翻山越岭不用带干粮,一会儿就到。
除了识字,夜校还教歌。教的第一支歌是《东方红》。其实他们也唱歌。在坡上放羊的时候,常常有青海的“花儿”⑴在空气中融化。在屋里请他们唱,他们不愿意,屋里是唱“花儿”的地方吗?“花儿”曾是多少年的禁歌,因为歌里有太多的赤裸裸的相思。但相思是禁不住的,“花儿”几乎人人会唱。在青海的天与地之间,面对着安然吃草的生灵,不经意地甩开嗓门,就飞出那么悠扬⑵、那么自在、千回百转的“花儿”。那奇妙的甩腔⑶,那鲜灵灵的韵味⑷,是当兵的永远、永远也学不会的。

当兵的实在,干了些实实在在的事情。甚至都不去琢磨其中有多少深深浅浅的意义,天高地远的内涵⑸。村民们也不会去琢磨,他们要的也就是个实在,能看得见,摸得着。

如今他们手里有部队从外地调来的优良麦种,自己会配制农药,会往山上撒化肥,会开拖拉机,会做小生意了。

于是淘金的淘金,包工的包工。有人贷了款,运牦牛⑹去广州卖。一个跛子承包了放映机。不少人家买了电视机、收录机,还有摩托车。有几户竟出了大学生。

他们知道了怎样赚钱,也知道了怎样花钱,还知道了怎样随行就市⑺。当兵的去买鸡蛋,已是2角5分钱1个了。

一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山那边是什么呢?

妈妈给我说过:海

哦,山那边是海吗?

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

一一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给我的幻想打字一个零分!

妈妈,那个海呢?

二

在山的那边,是海!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今天啊,我竟没想到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但我又一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

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在山的那边,是海吗?

是的!人们啊,请相信一一

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

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

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

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一、作者简介

王家新,1957年生于湖北均县(现在丹江口市)。1978年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1985年借调到北京《诗刊》社从事编辑工作,1990年离开。1992年去英国。1994年归国,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工作。出版的诗集有《纪念》(1985年)、《游动悬崖》(1997)等。

二、山那边的海——关于《在山的那边》(王家新)

《在山的那边》是我在二十多年前写下的一首诗,那时我还是一个从边远山区来到大学校园不久的大学生。因此,对我来说,重读这首诗,犹如翻开封存多年的老相册,重又看到了那个不无稚气、却让人感叹和怀念的早年的我。

显然,《在山的那边》起源于童年经验。我生于湖北西北部山区的武当山下,父母为中小学老师,从小随着父母的工作调动,在五六个地方生活过,但一直没有走出山里的世界。世界对于幼年的我来说,就是放学后一片寂静的校园、山川中那道清澈的河流以及环抱着这一切的无言的群山。

而我偏偏又是一个耽于幻想、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的少年。诗的开头两句,正是我“小时候”的真实写照。我想几乎在每一个人的童年和少年时期都有一些“隐秘的想望”,而诗中的这种对“山那边”的遥望和幻想,构成了我小时候特有的秘密——在今天看来,它还隐秘地影响到我的一生。

但是,仅仅如此,还不足以构成一首诗,于是,“海”在我的生活中并最终在这首诗中出现了。“海”的出现,恰好与“山”形成了对应。显现出一种诗的结构。这里的“山”与“海”,可以从隐喻的意义上来读解:山,一个实际生活的世界,封闭、灰暗、压抑;海,一个想像性的世界,开阔、光亮、自由。海,是山川陆地的结束,另一个世界的开始。海,从古到今,都是对人的自由天性、对人的想像力的召唤。而这些含义,在我年幼时都不可能意识到。我只是凭借着我那耽于幻想的天性在遥望山的那边,在想像海的那一片蓝色。

然而,正如人们所知,这种对另一个世界的幻想,在现实生活中是最易受到挫折的。可以说,任何“不务实际”的幻想,在“铁青着脸”的现实面前,都有它破灭的一天。我在自己的青少年时期一再经历过这样的让人的内心深受刺痛的时候。然而,不可思议的是,幻想受挫,但那种理想主义的精神却在生命中扎下了根来——它因在现实环境中受挫变得更为内在、也更为倔强了!诗的第二节所主要揭示的,就是这种对“海”的信念。也许是由于不屈的天性,也许是我在上初中时读到的一句格言“只要沿着江河走,就一定能发现大海”,给了我这种信念。而这时的“海”——这个童年时的梦也被提升到整个人生的层面来重新理解,它已和第一节中的海有所不同,它已具有某种人生理想的象征色彩了。“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又一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也许任何理想都是一个诱惑的圈套,任何理想都可望而不可即,然而正是在这艰难曲折的求索过程中,人生被提升和充实,人生被赋予了希望和意义,“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命运就这样造就了我们这样一代。我们这一代,生于五六十年代,从小受的是理想主义教育,经历过“文革”和上山下乡,在“文革”结束后又来到大学校园,有人称我们为理想主义的一代,又有人称我们为幻灭的一代。理想主义培养了我们的幻想和精神气质,但我们也是为“理想”的虚妄付出过最惨重的代价的一代。在我的同代人中,有许多人历尽磨难而依然保持着理想主义的精神,但也有许多人到后来心如死灰,变得非常迷惘。正是基于对同代人的这种了解,我在这首诗的后来这样写道:“朋友啊,请相信——”。这是对我的同代人讲话,但同时也是对我自身的激励:相信人生存在着一种更高的境界,相信在翻过无数座山后终会攀上这样一个峰顶,相信在历尽磨难后那“最终的海”终会照亮我们的眼睛和生命……

今天重读这首诗,我当然感到了它在艺术上的稚气,因为诗歌指给我们的道路,其漫长和艰辛,都远远超出了我在年轻时的想像。在实际生活中,虽然我已无数次地见过我在童年时所向往的海,但是我心目中的那个“海”依然遥不可即。那么,对于现在的我,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依然是“信念”。如果我不能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重新达到这种肯定,那就很难设想我在以后的生活中还会坚持下去。重读《在山的那边》,并遥望童年的方向,我再次感到了这一点。

三、《在山的那边》导读(赵寻)

《在山的那边》述说的,显然与他自童年起就一直伴随他的挫折经验以及在这种挫折中他的日见深沉的感悟和信念有关。然而,诗歌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它要求诗人用“形象”而非简单的、概念化的语言来处理他所反复体会的痛苦、激情、信仰和经验。王家新没有像很多人一样把他在生活中所遭受的折磨变成一种愤懑的喧嚣,而是从中体验出所有的理想的破灭之苦,并把它转化成一种以“山”与“海”的对立为基本模式的沉思诗意。

从表面上来说,“山那边还是山”这样的发现,自然不过是“山那边是海”一类幼稚幻想的破灭。然而,“山”在诗中,是阻碍诗人通向他无比向往的“大海”的一个屏障,是一种阻碍他梦想实现的现实存在。所以,这种挫折也就喻示了诗人生活中所有的伤痛和失败,它超越了具体的生活经历而成为一种普遍性的情感经验的象征。

与之相对应,“海”则是那种永远呼唤着我们出发的诱人的愿望的象征:“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诗人相信,“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这“海”,“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从一般的意义上来讲,“山”与“海”的对立,往往是一种无法打破的对立,正如另外一位诗人在《山民》中所说,“他想,这辈子是走不出这里的群山了/海是有的,但十分遥远/所以没等他走到那里/就会死在半路上/死在山中”。可是,在王家新的这首诗中,“山”与“海”的对立,“山”对“海”的隔绝,因为一个“一次又一次失望”却一次又一次攀登,不停地翻越群山去追寻大海的倔强的“孩子(我)”的出现,而告克服。这“孩子”可以说正是那不屈的“信念”本身。这个山与海之间的“追梦者”,体现了我们内心“隐秘的想望”,更体现了一代人在现实的重重磨难与对理想的苦苦坚持之间的精神历程。

在艺术上,《在山的那边》看似线条单纯,却又波澜迭出,紧扣人心。诗人富有坚韧的信念,但他的语调并不总是高亢的。他没有回避生活的真实,在诗歌的第一部分,他甚至以一个孩子的语调这样写道:“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在山的那边,仍然是山/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些从负面描写的挫折感,反过来从感官和情绪上增进了“山/海”对立的真实性,使诗歌得以在一种强有力的冲突中,饱满地完成了最后的“海”对“山”的逆转。同时,这种情感的起落,也使全诗获得了一种恰当的节奏。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9-05
在山的那边,充分的表现了一个文革时代青年人得志气所在,他们渴望得到成功,看到更大的世界,而不是局限在一个城市,乃至一座山内,表现了他们对美好未来的企盼,以及对知识的渴望……偶自己写的,请多多指教

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的意思
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 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一、作者简介 王家新,1957年生于湖北均县(现在丹江口市)。1978年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1985年借调到北京《诗刊》社从事编辑工作,1990年离开。1992年去英国。1994年归国,在北京教育学院...

山的那边还是山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就要一次次战胜失望,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这一过程是艰辛、艰难、痛苦的。但因对理想的呼唤、信念的支持,使人不畏长途跋涉。《在山的那边》,作者王家新,原载于《长江文艺》1981年第5期,后被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入选、鄂教版六年级下册入选,略有改动。通过自己一次童年...

王家新《在山的那边》
心情无比好,因为山那边是海,这“山”不是一座山,而是无数座山。爬上一座山是非常吃力的,爬无数座山,那就更要历尽艰险。这就是说,理想的实现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所以 心情无比好

山的那边还是山是什么意思?
“山的那边还是山”的意思是: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就要一次次战胜失望,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这一过程是艰辛、艰难、痛苦的。但因对理想的呼唤、信念的支持,使人不畏长途跋涉。这句话出自《在山的那边》。《在山的那边》是现代诗人王家新创作的一首新诗。全诗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叙写童年时的“我”...

在山的那边,全首诗歌作者想表达什么意思?
王家新没有像很多人一样把他在生活中所遭受的折磨变成一种愤懑的喧嚣,而是从中体验出所有的理想<\/PGN0008B.TXT\/PGN>的破灭之苦,并把它转化成一种以“山”与“海”的对立为基本模式的沉思诗意。从表面上来说,“山那边还是山”这样的发现,自然不过是“山那边是海”一类幼稚幻想的破灭。然而,“...

《在山的那边》这首诗歌以 ___为意象?
《在山的那边》作者:王家新 一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山那边是什么呢?妈妈给我说过:海 哦,山那边是海吗?于是,怀着一种隐秘②的想望 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 ——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妈妈,...

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主要内容是什么?
在山的那边》选自《长江文艺》作者王家新。这首诗表达了一种信念,蕴含了一个哲理。诗人以群山和大海为意象,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从而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不要企望一蹴而就,不要因为多次奋斗不...

在山的那边主要内容
《在山的那边》取象于群山和大海,表达了一种信念、一个哲理,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山”与“海”两个富有象征意义的相对形象把诗人的哲理感悟转化成了具体而又实在的人生不断追求的过程。第一层:写作者童年时对海的向往、追求而不得结果后的失望、沮丧之情。第二...

王家新 在山的那边的文学常识是什么?
《在山的那边》选自《长江文艺》,作者王家新,这是一首现代诗,诗人运用象征的手法,取象于群山和大海。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

在山的那边概括这首诗两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在山的那边》,作者王家新,第一节:写童年的"我"对幻想的追求.第二节:写长大了的"我"通过拼搏.奋斗实现了理想.形象地写出了一个光辉灿烂的世界,体现了作者兴奋,激动,喜悦的心情.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