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活动范畴的划分,在哲学史上和心理学史上一直有不同意见,现在仍无定论。主要有“三分法”和“二分法”两种看法:前者分为知(认识)、情(情绪)、意(意志)三个范畴;后者分为知(认识)和意(意志)两个范畴,把情归属于意。
心理学家潘菽在批判继承中外哲学和心理学范畴的思想的基础上,于30年代后期提出了新的二分法,并于60年代加以改善。他指出行是在知的指引之下的行,知是在行的主导之下的知,认为情是意的一种形式。这种二分法把心理活动范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认识活动,包括感知觉和思维,而思维又包括表象、想象、联想、思考等;另一类是意向活动,包括注意、欲念、动机、意图、情绪、意志等。这两类心理活动是相互联系而又有区别的。
二分法认为情绪和意向是属于同一范畴的心理活动。其主要理由是:情绪和一般的意向、态度都具有意向活动的性质。因为情绪也能成为行动的动机,构成人的行动的起点,或者其本身就是一种意向或行动。情绪和意向的发生都要发动肌肉、内脏和腺体的活动,差别只在于所包含的躯体过程的广度和深度不同,以及受认识过程制约的多少不同。情绪发生时的“体验”只不过是人在情绪发生时对自己较广泛的内部机体变化的觉察或认识,并不就是情绪本身。就像一个人在写字时能对自己的手的运动有所觉察或认识,但这种觉察或认识并不就是手的动作本身一样。如果把情绪发生时的那种认识(“体验”)看作特殊的心理过程,就把认识的过程和对象混为一谈了。情绪并不一定是认识和意向之间的过渡阶段。事实上,并不一定有这样的过渡阶段。
心理过程中的二分法理论是什么? ?
二分法:认识和意向 心理分为心理过程与个性特征,心理过程又分为认识过过程与意向过程,转而可表示分为感知、表象 记忆、思维 想象与动机、兴趣 注意、情感 意志.个性特征表示为智力 能力 气质 性格.
普通心理学中的二分法是什么? - 知乎
二分法在心理统计学中常用于处理连续或顺序变量,主要方式是设定一个临界值,将数据分为大于和小于临界值的两组。然而,这种方法存在多个显著缺点,影响了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首先,二分法忽略了个体差异,可能会将相似的数据点错误地分入不同组别中。例如,如果有四个人的得分分别为1、5、6和10,...
如何理解心理学的“二元论”?
心理学的二元论主要涉及对人类心理结构的认识和理解。具体来说,它认为人类的心理是由两个相互独立且又相互关联的实体构成的。这两个实体通常被称为“二元”或“二分法”。在心理学领域中,心理学的二元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意识和无意识:二元论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被分为意识和无意识两个部分。...
斯多葛学派的“控制二分法”
“斯多葛控制二分法”—— 意思是说,在生活中,有些事情是你能够控制的,有些事情你是控制不了的,而你应该只关注你能控制的东西。基督教里也有个类似的说法。美国基督教神学家尼布尔,曾在19世纪30年代写过一段《宁静祷文》(以下是维基百科收录的洪宋弦的译文):神啊,请赐与我宁静,好让我能...
二分法悖论是什么?
二分法悖论(也称二分法佯谬)是指一种常见的谬误思维模式,即将一个问题分成两个部分,然后忽略了其中一个部分,只处理另一个部分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忽略了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从而导致谬误的结论和错误的判断。例如,将人类分为男性和女性两个部分,忽略了性别以外的因素,从而得出男人和女人在...
“控制二分法”调整心态面对工作烦心事
其实,我们在工作中,也可以采取“控制二分法”。第一,把麻烦当作是工作中的常态。读大学时,老师曾做过一个很简单的对比实验。让甲乙学生两人,分别搭积木。唯一的区别在于,会事先告知甲中途有外力把积木推倒,但乙却不知情。结果甲见积木倒塌后,马上重新开始,心情丝毫不受影响。但乙却愤怒不已,...
斯多葛控制二分法
也就是说,在生活中,有些事是能够控制的,有些事是控制不了的,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是能控制的部分。这段话的意思,也可以用我国清代李汝珍所作《镜花缘》中的一句话来概述,“尽人事,听天命”。这个理论叫做“斯多葛控制二分法”,它所产生的效果——叫做“爱比克泰德的许诺”,是斯多葛学派理论体系...
弗洛伊德儿童心理学
弗洛伊德后来修改了这种意识与潜意识的“二分法”,提出了他的人格学说。人格的组成成分为三个:伊特、自我和超我。“伊特”类似于弗洛伊德早期理论中的“潜意识”的概念。“自我”是意识结构部分。“超我”包括两个部分:良心和自我理想。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的理论是弗洛伊德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他把...
如何创设有价值的课堂教学情境
所谓认知活动,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反映的活动,包括感知、思维等心理活动。意向活动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对待活动,包括情绪、意志,欲念等心理过程。这就是心理活动二分法。心理学理论中的二分法为“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三)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的核心思想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人的认识本质是主体...
逃避与寻求二维旅游动机理论指的是什么
逃避与寻求二维旅游动机理论,也被称为逃离二分法,它包括了两个动机维度——逃离和寻求。“逃”指的是个体摆脱其所处个人环境或人际环境的渴望。这可能是为了逃避日常生活的压力和困扰,追求放松和安宁,或者摆脱熟悉的环境,以寻找新的体验和视角。“寻”则指的是个体想通过到一个新环境旅游获得某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