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九年级上册的鲁迅写的《故乡》的问题

请问在此文章中(一定要用自己的话来说):
1.闰土小时候和现在的变化;
2.杨二嫂的变化与变化的意义;
3.“我”在文中的变化。

1、闰土:

少年闰土月夜看瓜刺猹,装弶逮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是儿时“我”羡慕向往的英雄。20年后,苦难的生活使他变得呆滞麻木,他“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他那“红活圆实的手”,已变得“又粗又笨”。更可怕的是他心灵的变化,他见了久违的“我”,以“老爷”称呼;面对苦难的现实,只是寄希望于求神拜佛。他是在生活的重压下艰难地挣扎着的中国广大劳苦民众的代表。

2、杨二嫂:

20年前的杨二嫂年轻美丽,因此她的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人称“豆腐西施”;20年后,她成了“凸颧骨,薄嘴唇”的“细脚伶仃的圆规”,变得自私、尖刻、贪婪、势利,爱搬弄是非爱唠叨,想方设法从“我”的搬家中捞点东西。杨二嫂是庸俗的小市民的典型形象。

3、“我”:

小说中的“我”,有作者的影子,但绝不要等同于作者。“我”漂泊在外,对故乡一直怀着美好的回忆,看到故乡衰败、冷漠的现实,深感悲哀、失望,但内心深处,还是怀着对故乡美好未来的憧憬。“我”对闰土怀有深厚的感情,表现了“我”对劳苦人民的同情与爱,对等级观念的否定。“我”是追求新生活,心怀希望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0-12
1(1)外貌对比: 少年闰土:"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淳朴天真、可亲可爱; 中年闰土:"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受尽生活折磨,命运悲惨(经济生活的艰难和精神负担的沉重)。 (2)动作、对话对比: 少年闰土:雪地捕鸟,月夜刺碴,"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聪明勇敢、活泼开朗; 4个省略号(5处对话)说明闰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说也说不完。 中年闰土:说话前的神态是"欢喜--凄凉--恭敬";他说了七句话,前六句用断断续续的话表达自己的心情和谦恭,最后一句还是用断断续续的话诉说自己的苦状;说话后的神态是"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迟疑麻木、痛苦难言。 9个省略号(5处对话)说明闰土心里有说不尽、道不明的苦处。 “迅哥儿”改称“老爷”,写出闰土不仅为饥寒所苦,而且深受封建等级观念思想的束缚。 “厚障壁”就是所谓“身份”、“地位”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精神隔阂。 (3)闰土对"我"、对生活的态度前后对比: 对我: 少年闰土:"只是不怕我","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情真意切,亲密无间; 中年闰土:恭敬地叫"老爷",要水生"给老爷磕头",认为少年时的"哥弟称呼"是"不懂事",不成"规矩"。——被封建礼教牢牢束缚。 对生活: 少年闰土:捕鸟、看瓜、刺碴、拾贝、观潮……——天真活泼、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 中年闰土:拣了"一副香炉和烛台"。—— 将希望寄托于神灵。 抱帚人 回答采纳率:23.8% 2008-10-26 16:23 检举您觉得这个答案好不好?好(0)不好(0) 少年闰土:生气勃勃,少年英雄。中年闰土:自卑、衰老、迷信,像个木偶人中年闰土:——木偶人描写:苍老贫困、迟钝、麻木、愚昧和我的关系: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本义为阻隔的墙,这里指人与人之间严重的隔膜)闰土四次称我为“老爷”,并认为先前的哥弟称呼不成规矩,这表明善良的农民不仅为饥寒的生活所苦,而且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精神麻木,由此“我”产生了震惊、同情、悲哀。语言描写中的省略号,表明中年闰土反映迟钝、麻木,无法尽情表达内心的痛苦,这与少年闰土有声有色的描绘、滔滔不绝的谈吐形成鲜明的对比。 中年闰土,身材增加了一倍、灰黄脸色、眼红肿、手开裂,欲言又止、吞吞吐吐、恭敬而又含糊。身上有刻骨的木衲、呆滞、迟钝麻木。对"我"毕恭毕敬的,要水生“给老爷磕头”,认为少年时的“哥弟称呼”是“不懂事”。典型的在重重压迫之下的麻木精神的和为饥寒所困却只能无力的中国农民。
第2个回答  2009-10-17
找那册的教师档案

关于鲁迅的文章:故乡,得几个问题
2.我同意老师的看法,但还可以加上,人们之间没有感情的隔阂,闰土等人不必再活得如此辛苦。其实沙地等等是这种愿望的象征。3.没有隔阂,平等,互相友爱 4.希望和路有共同之处。在于如果没有人需要它们,他们的存在与否没有意义。只有当人们都需要并都去追求时,才会有真正的希望或路产生。这样写可以...

关于鲁迅的作品《故乡》的一些问题
1.我这次是专为了别他而来的。我们多年聚族而居的老屋,已经公同卖给别姓了,交屋的期限,只在本年,所以必须赶在正月初一以前,永别了熟识的老屋,而且远离了熟识的故乡,搬家到我在谋食的异地去。--即搬家。2.辛亥革命后十年--即1921年 3.4.5.故乡的萧条景象,闰土和杨二嫂如今的改变--闰土由...

关于九年级上册的鲁迅写的《故乡》的问题
1、闰土:少年闰土月夜看瓜刺猹,装弶逮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是儿时“我”羡慕向往的英雄。20年后,苦难的生活使他变得呆滞麻木,他“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他那“红活圆实的手”,已变得“又粗又笨”。更可怕的是他心灵的变化,他见了久违的“我”,以“老爷”称呼...

鲁迅《故乡》 的几个问题
1 .辗转难测。2 .虽是渺茫,但却希冀。3 .有作者的影子,但小说往往是虚构。

故乡 鲁迅 几个问题
1,对故乡萧索悲凉,似是而非的心情 2,多年未见的朋友,已经不是小时候淳朴的,天真快乐的小孩子了,岁月以及生活的压力让他变得沧桑,麻木。并且小时候把自己当成玩伴现在却当自己是老爷。3,不希望的生活,(这题没错吗、)在当时的社会下辛苦麻木的生活,如闰土;辛苦恣睢的生活,如杨二嫂;辛苦...

鲁迅的《故乡》 提出5个有关文章内容的问题 快快快 今晚必须弄出来_百 ...
5、文中运用的对比手法有什么样的作用?鲁迅写的《故乡》依据“我”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着重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的人物形象,从而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同时深刻指出了由于受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劳苦大众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缚,造成纯真的人性的扭曲,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冷漠、...

鲁迅《 故乡〉 中的一些问题
1.因为“我”知道,反抗圆规的污蔑并无意义,我不屑于辩解,因为她的性格向来刁钻,辩解只会引起误会 2.不是,是圆规拿的。她为了能"揭发"闰土而自己埋的, 所以才会"很以为功"拿了那"狗气杀". 因为闰土已经麻木产生了强烈的封建等级观念,对于主子,下人不能提要求。3.因为闰土已经麻木到不会反抗...

关于鲁迅《故乡》,帮忙!
问题:1.有人说鲁迅的《故乡》实则描写了两个故乡,一个是理想中的故乡,一个是现实中的故乡,你是否同意,谈点理由。2.我希望宏儿和水生应该有怎样的新生活,说些你的看法。3.此次回故乡“我”的印象如何?心情怎样?答案:1.同意这个观点。鲁迅在文章中描写了故乡萧索衰败的景象,邻居们的多事,...

《故乡》鲁迅 中的问题
这是鲁迅对那个黑暗的社会的彷徨和对新的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形态的美好社会的一种向往,用走路做比喻,形容尽管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实现一个理想社会(当时还没有典型的新型社会的模式)但是只要大家努力去探索开拓就一定能实现。事实也证明了大作家鲁迅的先知先觉是可行的。

关于鲁迅的《故乡》的问题,急急急急急!!!
其中闰土会捕鸟,会看瓜捉猹,在鲁迅心目中闰土是一个小英雄。这是理想中的故乡,人与人之间没有隔阂。2.其实宏儿和水生又何尝不是“我”与闰土的翻版。所以作者希望宏儿和水生能够永远保持纯真的情谊,不要走他和闰土的老路,不要因时光的流逝而使友谊变质。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