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小故事,要短一点的。急需!!!~

如题所述

1、根据上个世纪30年代清华的规定,教授们在校工作五年,就有一年的学术休假,由学校资助去 外国访问进修。朱自清时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于1931年利用学术休假,在英国伦敦皇家学院和 伦敦大学注册旁听。

在这期间,朱自清有两次夜梦清华未能继续聘他为教授,理由是他在外国文学上的学养上尚有不足,梦醒后全身冷汗,深感不发聘书颇有道理。于是他更加努力利用在伦敦的一切便利条件,来提高自己。

2、1925年暑假过后,朱自清应聘来到清华大学担任了中国文学系的教授。李健吾这时刚好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毕业,考取了清华大学中文系。上第一堂课,朱自清点名,点到李健吾时,问道:“这个名字怪熟悉的, 是不是常在报纸上写文章的那个李健吾?”

李健吾回答:“不敢瞒老师,是我。”在师大附中读书时,李健吾就和蹇先艾等组织了爝火社,从事新文学活动了。“那我早认识你啦!”朱自清高兴地说。下课后,朱自清劝李健吾:“你是要学创作的,念中文系不相宜,还是转到外文系去吧。”当时中文系只念古书,所以朱自清这么说。

李健吾听了朱自清的话,第二年就转到外文系去了,师生虽不在一个系,但李健吾写了作品,都先送给朱自清看,始终把朱自清当作导师,朱自清也每次都字斟句酌地帮李健吾定稿。多年互动,使他们真挚的师生情笃定终生。

3、朱自清在上中学时,就极喜欢读书。当时家里每月给他一元零花钱,他大部分都交给家乡一家 广益书局了,而且还常常欠账。1920年,是朱自清在大学最后一年。一次,他到琉璃厂去逛书店,在华洋书庄见到一部新版的《韦伯斯特大字典》,定价要14元。

这钱对这部书说来虽不算太贵,可对一个念书的学生却实在不是小数目。自己手头没这么多钱,可书又实在舍不得,思来想去,就自己的一件皮大氅还值点钱了。这件大氅,是父亲在朱自清结婚时为他做的,水獭领,紫貂皮。虽然样式土气,领子还是用两副“马蹄袖”拼凑起来,可毕竟是皮衣,在制作的时候,父亲还很费了些心力。

可当时实在舍不得那本“大字典”,又想到将来准能将大氅赎出,便在踌躇许久后,毅然将它拿到 了当铺,便以书价作当价,大氅当然不止这个价,所以当铺的人一点不为难,即刻付款。拿上钱,朱自清马上去把那本《韦伯斯特大字典》抱了回来。不料那件费了父亲许多心力的大氅,却始终没有赎回来。

4、在生命的最后两个月,朱自清的身体已极度衰弱,体重低到77.6斤,且又彻夜胃痛不止,不断大量呕吐,病情日益危重。可他仍然编辑《闻一多全集》,编写教科书,备课讲授,演讲呐喊。

在这两个月的日记中,他直接写到读书、买书、选书的日记竟有17篇之多。其中有他认真阅读瞿秋白同志的《鲁迅杂感集序言》和《大众哲学》的记载。

甚至在逝世前26天,他还在日记中订了一个阅读计划,要求自己除星期六下午和星期日外,每天坚持轮流读一本英文书和中文书,利用休息时间读诗。说到做到,此后两天,即订出计划的第一个星期一,他开始读布尔芬奇的《神话集》和《波罗克夫的眼界》一文。

5、1948年初,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最后阶段。6月,北平学生掀起了反对美国扶植日本军国主义的运动。当时,朱自清身患重病,又无钱医治,但他毫不犹豫地在写着“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是购买的或给予的”的宣言上签了自己的名字。

8月初,朱自清病情加重,入院治疗无效,12日逝世,那时他年仅50岁。临终前,朱自清以微弱的声音谆谆叮嘱家人:“有件事要记住,我是在拒绝美国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美国面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自清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2
1920年,是朱自清在大学最后一年。一次,他到琉璃厂去逛书店,在华洋书庄见到一部新版的《韦伯斯特大字典》,定价要14元。这钱对这部大书说来虽不算太贵,可对一个念书的学生却实在不是个小数目。自己手头没这么多钱,可书又实在舍不得,思来想去,就自己的一件皮大氅还值点钱了。

这件大氅,是父亲在朱自清结婚时为他做的,水獭领,紫貂皮。大氅虽是布面,样式有点土气,领子还是用两副“马蹄袖”拼凑起来,可毕竟是皮衣,在制作的时候,父亲还很费了些心力。可当时实在舍不得那本“大字典”,又想到将来准能将大氅赎出,便在踌躇许久后,毅然将它拿到了当铺。
拿上钱,朱自清马上去把那本《韦伯斯特大字典》抱了回来。不料那件费了父亲许多心力的大氅,却终于没有赎回来。

大学毕业后,朱自清在江浙一带中学教书,后来被聘为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有一年冬天特别冷,朱自清没有力量缝制棉袍,便到街上去买了一件马夫用的毡披风。这种披风有两种,一种式样较好且细毛柔软,但价贵,朱自清买不起,便买了一种粗糙但便宜点的。

这件毡披风由于太过显眼,成了教授生活清贫的标志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10-12
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政府一方面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一方面又利用签定条约的办法在中国获取了许多特权,还加紧武装战败国日本,对中国重新造成威胁。当时社会上物价飞涨, 物品奇缺,很多人在饥饿和死亡线上挣扎。人民对美国和国民党政府十分不满,反抗的呼声越来越高。美国为了支持蒋介石,就运来一些面粉,说要“救济”中国人,好让中国人“感谢”美国,不反对它。
朱自清看透了美国的用心,认为美国的救济是对中国人的侮辱。他和一 些学者一起,在一份宣言上庄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那份宣言表示,坚决拒绝美国的“援助”,不领美国的面粉。当时,朱自清正患严重的胃病,身体非常瘦弱,体重还不到 40 公斤,经常呕吐,甚至整夜不能入睡。拒领救济粉意味着每月生活费要减少600万法币,生活更加困难。可是为了维护中国的尊严,他坚决拒绝那些别有用心的“赏赐”。他在日记中写道:“坚信我的签名之举是正确的。因为反对美国武装日本的政策,要采取直接的行动, 就不应逃避自己的责任。”

朱自清的小故事,要短一点的。急需!!!~
2、1925年暑假过后,朱自清应聘来到清华大学担任了中国文学系的教授。李健吾这时刚好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毕业,考取了清华大学中文系。上第一堂课,朱自清点名,点到李健吾时,问道:“这个名字怪熟悉的, 是不是常在报纸上写文章的那个李健吾?”李健吾回答:“不敢瞒老师,是我。”在师大附中读书时,...

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的故事梗概 必采
1948年初,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最后阶段,6月,北平学生掀起了反对美国扶植日本军国主义的运动。此此,朱自清身患重病,又无钱医治。但他毫不犹豫地在写着“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是购买的或给予的”的宣言上签了自己的名字。8月初,朱自清病情...

谁有著名作家写人的文章???(急需 最好短点,要经典)
朱自清《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有关朱自清有气节的故事最简短
一天,吴晗请朱自清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美援面粉”的宣言书上签字,他毅然签了名并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这年(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贫困交加,在北京逝世。临终前,他嘱咐夫人:“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

名作家短篇文章
谁有名作家的短一点的文章,比如朱自清的《春》这么长就差不多了,越多越好要开学了,急用,赶作业... 谁有名作家的短一点的文章,比如朱自清的《春》 这么长就差不多了,越多越好要开学了,急用,赶作业 展开  我来答 4个回答 #热议# 有哪些跨界“双奥”的运动员?匿名用户 2013-07-24 展开全部 背影...

朱自清宁死不吃救济粮的具体故事
朱自清是清华大学教授,著名的文学家。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政府一方面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一方面又利用签定条约的办法在中国获取了许多特权,还加紧武装战败国日本。对中国重新造成威胁。当时社会上物价飞涨,物品奇缺,很多人在饥饿和死亡线上挣扎。人民对美国和国民党政府十分不满,反抗的呼声越来越高。美国...

朱自清的事迹
朱自清事迹:朱自清1898在江苏省的东海县出生,字佩弦,号秋实。因祖父、父亲都定居扬州,故又自称扬州人。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20年毕业后在江苏、浙江多所中学教书。在大学学习和中学任教时期开始了新诗创作。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影响很大。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开始创作散文并致力...

《儿女》主要内容 朱自清
讲述的是朱自清先生从青年到中年这一段时间对待儿女的态度的变迁。好朋友丰子恺和叶圣陶等人都非常关心子女的成长,面对他们,朱自清非常惭愧,他渐渐觉得自己对于子女应该负起一定责任。可是在一个动荡不居的时代,孩子还年幼,很多事情必须交给将来去定夺。但是一代文学大师认为自己此时能做的是从小处着手...

有人知道朱自清的趣事、简介、代表作??谢谢!
父亲名鸿钧,字小坡,娶妻周氏,是个读书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朱鸿钧由东海赴扬州府属邵伯镇上任。两年后,全家迁移扬州城,从此定居扬州。 朱自清在扬州生活了13年,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时期和少年时期。对古城这段生活,他的感受是微妙、复杂的。大概是生活过于单调,所以他后来曾说,儿时的记忆只剩下“薄薄的影”...

朱自清的文章
朱自清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 ,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 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