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菜肴名称和背景故事

希望大家能够帮我提供一些古代有名的菜肴,药膳,酒水以及背景故事- -
我找到的大部分是有菜名,但是没故事的- -都是告诉怎么做就完了- -...
希望大家能够提供一下- -谢谢

1、乾隆皇帝与“叫花鸡”

乾隆皇帝与“叫花鸡”的传说:京菜中有一道名菜,其菜名很有趣,叫“叫化鸡”又叫“富贵鸡”,用截然不同的贫富两极词汇来命名这道菜是有来由的:

“叫化鸡”原出于浙江杭州,是一些穷苦难民即“叫化子”或偷或讨来的鸡,经过烧热的土句熟而成,本是不登大雅之堂街头菜。

当年那位清乾隆皇帝微服出访江南,不小心弄得破衣烂衫流落街头。其中一个叫化子头看他可怜,便把自认为美食的“叫化鸡”送给他吃,乾隆困饿交加,当然觉得这鸡异常好吃,急问其名,叫化头不好意思说这鸡叫“叫化鸡”,便胡吹这鸡叫“富贵鸡”。

乾隆就说这“富贵鸡”好吃。事后才知道这个流浪汉就是当今皇上。这“叫化鸡”也因为皇上金口一开成了“富贵鸡”。成为名菜。

2、宋太祖,一生迷恋的豆油卷

宋太祖与豆油卷的故事:豆油藕卷,俗叫豆油卷,是楚乡湖北孝感民间传统风味素菜名馔。因孝感向以盛产优质莲藕出名,故当地人民素喜烹食各种藕肴。特别每适年节喜庆,几乎家家户户,都少不了要烹制豆油的美味佳肴。

相传,宋太祖赵匡胤自小家贫,早年曾浪游楚地,以推车贩运为业。一次寒冬,他手推独轮车,从古“楚王城(今湖北云梦)来至孝感西湖村,当独轮车满载贩购的西湖莲藕后,却已时值风雪黄昏,饥寒交迫,赵匡胤便推车投宿湖酒家。

急欲酒菜充饥御寒,然而,却逢当年因年岁饥馑,兵祸战难频繁,朝廷严禁民间酿酒,加之此时酒馆饭菜俱空,厨间仅剩两张未用完的豆油皮及葱、姜等零星物料,而聪明的厨师触景生情,以显示自己厨艺高明,便随机应变。

即取用来客独轮车上的莲藕作原料,经洗净去皮,切成细丝,略用盐腌渍后,抖入葱、姜、香菇丝等调配料和少许面粉,用净布紧紧卷捏成一字条形,再用抹过面糊浆的豆油包牢,以锯刀法切成形似“车轮”一样的筒片,并经油炸烹制。

稍许,酒家端上一盘“豆油藕卷”和一壶私人家酿陈酒送上餐桌。赵匡胤非常感激,便一人独酌起来,边吃边称赞曰:“豆油藕卷肴,兼备美酒好,落肚体通泰,今朝愁顿消。”于是,“豆油藕卷”这一佐酒美肴即问世并沿传下来。

3、乾隆与凤凰蛋

乾隆与凤凰蛋,不得不说的故事:凤凰蛋是浙江兰溪传统的汉族小吃,据说凤凰蛋营养好,还是治头痛的偏方,因此,爱吃这一口的人不在少数。

据说,金华、兰溪民间吃凤凰蛋的习俗和乾隆皇帝有关。乾隆皇帝下江南来到金华、兰溪一带和随从走散了,他一个人走得又饿又乏,在路旁一个农家歇脚讨东西充饥。农妇家贫得没别的东西,就把鸡窝里正在孵的几个鸡蛋拿出来煮给他吃了。没想到,乾隆越吃越觉好吃,并为之取名“凤凰蛋”。

农妇家贫得没别的东西,就把鸡窝里正在孵的几个鸡蛋拿出来煮给他吃了。没想到,乾隆越吃越觉好吃,并为之取名“凤凰蛋”。

4、刘备与“龙凤喜饼”

刘备与“龙凤喜饼”:龙凤喜饼"是湖北监利县的传统名点,其味清甜香脆,其形大如月盘,每个重一斤或 八两,饼面上的图案是当中一个"喜"字,周围围绕着飞龙舞凤,象征吉祥如意,故称为 龙凤喜饼。由于它具有这样美好的象征,所以当地的婚嫁喜庆之家,总是用它来招待亲 友,共享喜庆。

龙凤喜饼是怎么来的呢?当地的一首民谣告诉了答案。"刘备东吴去成亲,才把龙凤喜饼兴。"这段故事是这样的:

三国时期,吴主孙权采用了大都督周瑜的计策,佯称要把自己的妹妹孙尚香嫁给刘备为妻,实则想把刘备骗到东吴,以刘备换还荆州。

孙权、周瑜许婚是假,所以不敢让吴国太、朝中臣僚和普通老百姓知道,以免弄假成真。诸葛亮一眼就看穿了其中的阴谋,遂将计就计,派赵云保着刘备前往江东。

行前,诸葛亮让人大量制作了龙凤喜饼,让赵云一到江东,就大量分发给江东的臣民,江东臣民拿到了龙凤喜饼,弄清了刘备是来东吴成亲的,于是奔走相告,顷刻间全城皆知,就连深处宫中的吴国太也知道了。

吴国太甘露寺相亲,对刘备十分中意,遂同意了这门亲事。孙权、周瑜弄巧成拙了。由于是龙凤喜饼促成了这段姻缘,因而它也就在民间流传开了。

5、珍珠翡翠白玉汤

朱元璋与珍珠翡翠白玉汤:

相传,朱元璋少时家贫,从没吃饱过肚子,17岁那年他又因父母双死于瘟疫,无家可归,被迫到家乡黄觉寺当了一名小和尚,以图有口饭吃。

但是,不久家乡就闹了灾荒,寺中香火冷落,他只好外出化缘。在这其间他历尽人问沧桑,常常一整天讨不到一口饭吃。有一次,他一连三日没讨到东西,又饿又气,在街上昏倒了。

后为一位路过的老婆婆救起带回家,将家里仅有的一块豆腐和一小撮菠菜,红根绿叶放在一起,浇上一碗剩粥一煮,喂给朱元津吃了。朱元璋食后,精神大振,问老婆婆刚才吃的是什么,那老婆婆苦中求乐,开玩笑说那叫“珍珠翡翠白玉汤”。

后来,朱元璋投奔了红巾军,当上了皇帝,尝尽了天下美味佳肴。突然有一天他生了病,什么也吃不下,于是便想起了当年在家乡乞讨时吃的“珍珠翡翠白玉汤”,当即下令御厨做给他吃。

那御厨无奈,只得用珍珠、翡翠和白玉入在一起,煮成汤献上,朱元津尝后,觉得根本不对味,一气之下便把御厨杀了,又让人找来一位他家乡的厨师去做。

这位厨师很聪明,他暗想:皇上既然对真的“珍珠翡翠白玉汤”不感兴趣,我不妨来个仿制品碰碰运气。因此,他便以鱼龙代珍珠,以红柿子椒切条代翡(翡为红玉),以菠菜代翠(翠为绿玉),以豆腐加馅代白玉,并浇以鱼骨汤。

将此菜献上之后,朱元璋一吃感觉味道好极了,与当年老婆婆给他吃的一样,于是下令重赏那位厨师。那厨师得赏钱后,便告病回家了,并且把这道朱皇帝喜欢的菜传给了凤阳父老。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10

1、杂烩菜

所谓“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这诗乃是出自清朝状元秦大士之笔。此诗中藏了为人人喊打的大奸臣,秦桧。这杂烩菜原名炸桧菜,意为将秦桧生煎活炸,但因此菜是将各类菜蔬杂烩,故而在流传过程中改名为杂烩菜。

此菜的由来要追述到秦桧同期的兵部尚书朱敦儒身上,这位先生向来刚正不阿,坚决不与秦某人同流合污。于是被秦桧参了一本,从此告老还乡,闷闷不乐。这日,朱敦儒六十大寿,偏巧此时传来了岳帅被那奸相杀害的消息,真真把个朱老先生气的活佛出世,那还有心思吃饭。

但客人都已经来了,朱老先生没法,只好吩咐厨子不必摆盘,将蔬菜同熬,配上馒头了事。这朱老先生的好友各个都是大富之家,这些槽糠之食怎生下肚。这时,闷闷不乐的朱老先生开口说到“当今天下,豺狼当道,社鼠横行,我恨不得将那奸相头颅砍下油炸。”

一位客人义愤填膺的站起来回复“这碗熬菜中的丸子就是那奸相的头,油炸豆腐就是秦桧的肉,粉条就是秦桧的肠子。各位,我们将他生吞活剥,为岳帅报仇。”众人纷纷响应,将菜吃了个精光。


2、夫妻肺片

创始人郭朝华,夫妻俩推着小车沿街叫卖凉拌牛肉片,因调制得法,味道鲜美,被赞誉为“车行半边路,肉香一条街”。夫妻肺片的成分里并没有肺,而是牛肉、牛舌、牛心和牛头皮,切成很薄的片杂荟在一起,人们称之为“荟片”。

据说是好事的学生用硬纸板写个招牌接在车上,把“荟”宇写成了“肺”宇,因此“夫妻肺片”就慢慢出名了。

3、东安子鸡

唐玄宗开元年间,有客商赶路,入夜饥饿,在湖南东安县城一家小饭店用餐。店主老妪因无菜可供,捉来童子鸡现杀现烹。童子鸡经过葱、姜、蒜、辣调味,香油爆吵,再烹以酒、醋、盐焖烧,红油油、亮闪闪,鲜香软嫩,客人赞不绝口,到处称赞此菜绝妙。

知县听说后,亲自到该店品尝,果然名不虚传,遂称其为“东安子鸡”。

4、三蛇龙虎凤大会

最早流行于民间,听闻蛇肉可以去除小孩晚上冒汗的毛病,并且可以美容小孩肌肤,其实蛇乃高胆白食物,吃之对肌肤增白无可厚非。后来由于疗效显著,加之广州、南海等地食蛇的菜或不断丰富,食蛇的风俗在新兴俏然兴起,首家经营蛇食餐的是现太平镇的凤凰水闸蛇餐馆。

5、佛跳墙

据传清朝同治末年(1876年),福州官钱庄一位官员设家宴请福建布政司周莲,他的绍兴籍夫人亲自下厨做了一道菜,名叫“福寿全”,内有鸡、鸭、肉和几种海产,一并放在盛绍兴酒的酒坛内煨制而成。

周莲吃后赞不绝口,遂命衙厨郑春发仿制,郑春发登门求教,并在用料上加以改革,多用海鲜,少用肉类,使菜越发荤香可口。以后郑春发离开周莲衙府,集资经营聚春园菜馆,“福寿全”成了这家菜馆的主打菜。

只因福州话“福寿全”与“佛跳墙”的发音相似,久而久之,“福寿全”就被“佛跳墙”取而代之名扬四海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11-30
满汉全席——蒙古亲藩宴
此宴是清朝皇帝为招待与皇室联姻的蒙古亲族所设的御宴。一般设宴天正大光明殿,由满族一、二品大臣坐陪。历代皇帝均重视此宴,每年循例举行。而受宴的蒙古亲族更视此宴为大福,对皇帝在宴中所例赏的食物十分珍惜。《清稗类钞*蒙人宴会之带福还家》一文中说:“年班蒙古亲王等入京,值颁赏食物,必之去,曰带福还家。若无器皿,则以外褂兜之,平金绣蟒,往往汤汁所沾需,淋漓尽,无所惜也。”

茶台茗叙 :古乐伴奏-满汉侍女敬献白玉奶茶
到奉点心 :茶食刀切 杏仁佛手 香酥苹果 合意饼
攒盒一品 :龙凤描金攒盒龙盘柱 (随上乾果蜜饯八品)
四喜乾果 虎皮花生 怪味大扁 奶白葡萄 雪山梅
四甜蜜饯 蜜饯苹果 蜜饯桂圆 蜜饯鲜桃 蜜饯青梅
奉香上寿: 古乐伴宴-焚香入宴
前菜五品: 龙凤呈祥 洪字鸡丝黄瓜 福字瓜烧里脊 万字麻辣肚丝 年字口蘑发菜
饽饽四品: 御膳豆黄 芝麻卷 金糕 枣泥糕
酱菜四品: 宫廷小黄瓜 酱黑菜 糖蒜 腌水芥皮
敬奉环浆: 音乐伴宴-满汉侍女敬奉贵州茅台
膳汤一品: 龙井竹荪
御菜三品: 凤尾鱼翅 红梅珠香 宫保野兔
饽饽二品: 豆面饽饽 奶汁角
御菜三品: 祥龙双飞 爆炒田鸡 芫爆仔鸽
御菜三品: 八宝野鸭 佛手金卷 炒墨鱼丝
饽饽二品: 金丝酥雀 如意卷
御菜三品: 绣球乾贝 炒珍珠鸡 奶汁鱼片
御菜三品: 干连福海参 花菇鸭掌 五彩牛柳
饽饽二品: 肉未烧饼 龙须面
烧烤二品: 挂炉山鸡 生烤狍肉 随上荷叶卷 葱段 甜面酱
御菜三品: 山珍刺龙芽 莲蓬豆腐 草菇西兰花
膳粥一品: 红豆膳粥
水果一品: 应时水果拼盘一品
告别香茗: 信阳毛尖

满汉全席(二)

廷臣宴

廷臣宴于每年上元后一日即正月十六日举行,是时由皇帝亲点大学士,九卿中有功勋者参加,固兴宴者荣殊。宴所设于奉三无私殿,宴时循宗室宴之礼。皆用高椅,赋诗饮酒,每岁循例举行。蒙古王公等皆也参加。皇帝籍此施恩来拢络属臣,而同时又是廷臣们功禄的一种像徵形式。

丽人献茗:狮峰龙井
乾果四品:蜂蜜花生 怪味腰果 核桃粘 苹果软糖
蜜饯四品:蜜饯银杏 蜜饯樱桃 蜜饯瓜条 蜜饯金枣
饽饽四品:翠玉豆糕 栗子糕 双色豆糕 豆沙卷
酱菜四品:甜酱萝葡 五香熟芥 甜酸乳瓜 甜合锦
前菜七品:喜鹊登梅 蝴蝶暇卷 姜汁鱼片 五香仔鸽 糖醋荷藕 泡绿菜花 辣白菜卷
膳汤一品:一品官燕
御菜五品:砂锅煨鹿筋 鸡丝银耳 桂花鱼条 八宝兔丁 玉笋蕨菜
饽饽二品:慈禧小窝头 金丝烧麦
御菜五品:罗汉大虾 串炸鲜贝 葱爆牛柳 蚝油仔鸡 鲜蘑菜心
饽饽二品:喇嘛糕 杏仁豆腐
御菜五品:白扒广肚 菊花里脊 山珍刺五加 清炸鹌鹑 红烧赤贝
饽饽二品:绒鸡待哺 豆沙苹果
御菜三品:白扒鱼唇 红烧鱼骨 葱烧鲨鱼皮
烧烤二品:片皮乳猪 维族烤羊肉 随上薄饼 葱段 甜酱
膳粥一品:慧仁米粥
水果一品:应时水果拼盘一品
告别香茗:珠兰大方

满汉全席(三)

万寿宴
万寿宴是清朝帝王的寿诞宴,也是内廷的大宴之一。后妃王公,文武百官,无不以进寿献寿礼为荣。其间名食美馔不可胜数。如遇大寿,则庆典更为隆重盛大,系派专人专司。衣物首饰,装潢陈设,乐舞宴饮一应俱全。光绪二十年十月初十日慈禧六十大寿,于光绪十八年就颁布上谕,寿日前月余,筵宴即已开始。仅事前江西烧造的绘有万寿无疆字样和吉祥喜庆图案的各种釉彩碗、碟、盘等瓷器,就达二万九千一百七十余件。整个庆典耗费白银近一千万两,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

丽人献茗:庐山云雾
乾果四品:奶白枣宝 双色软糖 糖炒大扁 可可桃仁
蜜饯四品:蜜饯菠萝 蜜饯红果 蜜饯葡萄 蜜饯马蹄
饽饽四品:金糕卷 小豆糕 莲子糕 豌豆黄
酱菜四品:桂花辣酱芥 紫香乾 什香菜 暇油黄瓜
攒盒一品:龙凤描金攒盒龙盘柱 随上
五香酱鸡 盐水里脊 红油鸭子 麻辣口条
桂花酱鸡 蕃茄马蹄 油焖草菇 椒油银耳
前菜四品: 万字珊瑚白菜 寿字五香大虾 无字盐水牛肉 疆字红油百叶
膳汤一品: 长春鹿鞭汤
御菜四品: 玉掌献寿 明珠豆腐 首乌鸡丁 百花鸭舌
饽饽二品: 长寿龙须面 百寿桃
御菜四品: 参芪炖白凤 龙抱凤蛋 父子同欢 山珍大叶芹
饽饽二品: 长春卷 菊花佛手酥
御菜四品: 金腿烧圆鱼 巧手烧雁鸢 桃仁山鸡丁 蟹肉双笋丝
饽饽二品: 人参果 核桃酪
御菜四品: 松树猴头蘑 墨鱼羹 荷叶鸡 牛柳炒白蘑
烧烤二品: 挂炉沙板鸡 麻仁鹿肉串
膳粥一品: 稀珍黑米粥
水果一品: 应时水果拼盘一品
告别香茗: 茉莉雀舌毫

满汉全席(四)

千叟宴
千叟宴始于康熙,盛于乾隆时期,是清宫中的规模最大,与宴者最多的盛大御宴。康熙五十二年在阳春园第一次举行千人大宴,玄烨帝席赋《千叟宴》诗一首,固得宴名。乾隆五十年于乾清宫举行千叟宴,与宴者三千人,即席用柏梁体选百联句。嘉庆元年正月再举千叟宴于宁寿宫皇极殿,与宴者三千五十六人,即席赋诗三壬余首。后人称谓千叟宴是“恩隆礼洽,为万古未有之举”。

丽人献茗:君山银针
乾果四品:怪味核桃 水晶软糖 五香腰果 花生粘
蜜饯四品:蜜饯桔子 蜜饯海棠 蜜饯香蕉 蜜饯李子
饽饽四品:花盏龙眼 艾窝窝 果酱金糕 双色马蹄糕
酱菜四品:宫廷小萝葡 蜜汁辣黄瓜 桂花大头菜 酱桃仁
前菜七品:二龙戏珠 陈皮兔肉 怪味鸡条 天香鲍鱼 三丝瓜卷 虾籽冬笋 椒油茭白
膳汤一品:罐焖鱼唇
御菜五品:沙舟踏翠 琵琶大虾 龙凤柔情 香油膳糊 肉丁黄瓜酱
饽饽二品:千层蒸糕 什锦花篮
御菜五品:龙舟镢鱼 滑溜贝球 酱焖鹌鹑 蚝油牛柳 川汁鸭掌
饽饽二品:凤尾烧麦 五彩抄手
御菜五品:一品豆腐 三仙丸子 金菇掐菜 溜鸡脯 香麻鹿肉饼
饽饽二品:玉兔白菜 四喜饺
烧烤二品:御膳烤鸡 烤鱼扇
野味火锅:随上围碟十二品
一品 : 鹿肉片 飞龙脯 狍子脊 山鸡片
野猪肉 野鸭脯 鱿鱼卷 鲜鱼肉
刺龙牙 大叶芹 刺五加 鲜豆苗
膳粥一品:荷叶膳粥
水果一品:应时水果拼盘一品
告别香茗:杨河春绿

满汉全席(五)

九白宴
九白宴始于康熙年间。康熙初定蒙古外萨克等四部落时,这些部落为表示投诚忠心,每年以九白为贡,即:白骆驼一匹、白马八匹。以此为信。蒙古部落献贡后,皇帝高御宴招待使臣,谓之九白宴。每年循例而行。后来道光皇帝曾为此作诗云:“四偶银花一玉驼,西羌岁献帝京罗。”

丽人献茗: 熬乳茶
乾果四品: 芝麻南糖 冰糖核桃 五香杏仁 菠萝软糖
蜜饯四品: 蜜饯龙眼 蜜饯莱阳梨 蜜饯菱角 蜜饯槟子
饽饽四品: 糯米凉糕 芸豆卷 鸽子玻璃糕 奶油菠萝冻
酱菜四品: 北京辣菜 香辣黄瓜条 甜辣乾 雪里蕻
前菜七品: 松鹤延年 芥茉鸭掌 麻辣鹌鹑 芝麻鱼 腰果芹心 油焖鲜蘑 蜜汁蕃茄
膳汤一品: 蛤什蟆汤
御菜一品: 红烧麒麟面
热炒四品: 鼓板龙蟹 麻辣蹄筋 乌龙吐珠 三鲜龙凤球
饽饽二品: 木犀糕 玉面葫芦
御菜一品: 金蟾玉鲍
热炒四品: 山珍蕨菜 盐煎肉 香烹狍脊 湖米茭白
饽饽二品: 黄金角 水晶梅花包
御菜一品: 五彩炒驼峰
热炒四品: 野鸭桃仁丁 爆炒鱿鱼 箱子豆腐 酥炸金糕
饽饽二品: 大救驾 莲花卷
烧烤二品: 持炉珍珠鸡 烤鹿脯
膳粥一品: 莲子膳粥
水果一品: 应时水果拼盘一品
告别香茗: 洞庭碧螺春

满汉全席(六)

节令宴
节令宴系指清宫内廷按固定的年节时令而设的筵宴。如:元日宴、元会宴、春耕宴、端午宴、乞巧宴、中秋宴、重阳宴、冬至宴、除夕宴等,皆按节次定规,循例而行。满族虽有其固有的食俗,但入主中原后,在满汉文化的交融中和统治的需要下,大量接受了汉族的食俗。又由于宫廷的特殊地位,逐使食俗定规详尽。其食风又与民俗和地区有着很大的联系,故,腊八粥、元宵、粽子、冰碗、雄黄酒、重阳糕、乞巧饼、月饼等仪器在清宫中一应俱全。

丽人献茗:福建乌龙
乾果四品:奶白杏仁 柿霜软糖 酥炸腰果 糖炒花生
蜜饯四品:蜜饯鸭梨 蜜饯小枣 蜜饯荔枝 蜜饯哈蜜杏
饽饽四品:鞭蓉糕 豆沙糕 椰子盏 鸳鸯卷
酱菜四品:麻辣乳瓜片 酱小椒 甜酱姜牙 酱甘螺
前菜七品:凤凰展翅 熊猫蟹肉 虾籽冬笋 五丝洋粉 五香鳜鱼 酸辣黄瓜 陈皮牛肉
膳汤一品:罐煨山鸡丝燕窝
御菜五品:原壳鲜鲍鱼 烧鹧鸪 芜爆散丹 鸡丝豆苗 珍珠鱼丸
饽饽二品:重阳花糕 松子海罗干
御菜五品:猴头蘑扒鱼翅 滑熘鸭脯 素炒鳝丝 腰果鹿丁 扒鱼肚卷
饽饽二品:芙蓉香蕉卷 月饼
御菜五品:清蒸时鲜 炒时蔬 酿冬菇盒 荷叶鸡 山东海参
饽饽二品:时令点心 高汤水饺
烧烤二品:持炉烤鸭 烤山鸡 随上
薄饼 甜面酱 葱段 瓜条
萝葡条 白糖 蒜泥
膳粥一品:腊八粥
水果一品:应时水果拼盘一品
告别香茗:杨河春绿

饮料:明代由于改制以条形散茶为主,并将煎煮法改为冲泡法。这种冲泡法就是在泡茶时不需将散茶碾末,而是直接取一撮散茶入壶或碗,用开水冲泡,稍候即饮。这种饮茶方法称为撮泡法。到了清代,在绿茶的基础上又出现了红茶、
乌龙茶、白茶、黑茶和黄茶,形成了六大茶类,推进了制茶技术的发展。而这些茶类的形状仍属条形散茶。所以,不沦那种茶类,其饮茶方法仍是沿用明代的直接冲泡法,即“撮泡法”。因此,
清代的茶具无沦是种类和造型基本上没有突破明人的规范。

零食:明代时,北京则苹婆果、黄、马牙松;山东则羊肚梨、文官果、甜子;福建则福桔、福桔饼、牛皮糖、红腐乳;江西则青根丰城脯;山西则天花菜;苏州则带骨鲍螺、山楂丁、山楂糕、松子糖、白圆、橄榄脯;嘉兴则马交鱼脯、陶庄黄;南京则套樱桃、桃门枣、地栗团、窝笋团、山楂糖;杭州则西瓜、鸡豆子、花下藕、韭菜、元笋、塘栖蜜桔;萧山则杨梅、莼菜、鸠鸟、青鲫、方柿;诸暨则香狸、樱桃、虎栗;嵊则蕨粉、细榧、龙游糖;临海则枕头瓜;台州则瓦楞蚶、江瑶柱;浦江则火肉;东阳则南枣;山阴则破塘笋、谢桔、独山菱、河蟹、三江屯怪、白蛤、江鱼、鲥鱼、里河。

清代零食基本可见满汉全席菜单。

那些格格贝勒猪脚们有福了……那些村姑走卒猪脚们要哭了……(不过有村姑走卒猪脚吗?猪脚最起码也有个“小燕子”命的说)
还是唐代好啊!!!!

特别说明:
粽子——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冰糖葫芦(哇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给俺一串冰糖葫芦!)——起至宋光宗,名赵停(公元1147——1200年),是宋孝宗赵慎的第三个儿子。公元11对年,孝宗立他为皇太子,任临安府尹。
公元1187年10月受孝宗内禅而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绍熙”。
那是绍熙年间,赵停最宠爱的黄贵妃有病了。她面黄肌瘦,不思饮食。御医用了许多贵重药品,皆不见什么效果。皇帝见爱妃日见谁淬,也整日愁眉不展。最后无奈只好张榜求
医。一位江湖郎中揭榜进宫,为黄贵妃诊脉后说:“只要用冰糖与红果(即山植)煎熬,每顿饭前吃五至十枚,不出半月病准见好。”开始大家还将信将疑,好在这种吃法还合贵妃口味,贵妃按此办法服后,果然如期病愈了。皇帝自然大喜,展开了愁眉。(果然是男猪讨好女猪的不二法宝)

后来这种做法传到民间,老百姓又把它串起来卖,就成了冰糖葫芦。
原来,山植的药用功效很多,它能够消食积、散淤血,驱绦虫,止痢疾,特别是助消化,自古为消食积之要药,尤长于消肉
积。也许是黄贵妃所食山珍海味积住了食,做下的病,小小山楂解除了病痛。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也曾经说过:“煮老鸡硬肉,入山植数颗即易烂,则其消向积之功,盖可推矣。”
今人研究证明,山植还有降血脂、降低血清胆固醇等作用。因此而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山植食品也花样翻新,品种繁多。
但酸甜香脆的冰糖葫芦直至今日仍是受人们喜爱的吃食。
(特别注明:中国栽培山楂有悠久历史,三千年前的《尔雅》一书中已有记载。而最早入药的是《神农本草经集注》)

冰淇淋——最早冰制冷饮起源于中国,那时帝王们为了消暑,让奴隶们在冬天把冰取来,贮存在地窖里,到了夏天再拿出来享用。大约到了唐朝末期,人们在生产火药时开采出大量硝石,发现硝石溶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的热,可使水降温到结冰,从此人们可以在夏天制冰了。以后逐渐出现了做买卖的人,他们把糖加到冰里吸引顾客。到了宋代,市场上冷食的花样就多起来了,商人们还在里面加上水果或果汁。元代的商人甚至在冰中加上果浆和牛奶,这和现代的冰淇淋已是十分相似了。旧时传统岁时风俗。亦称“藏冰”。我国北方夏日暑热,冬日结冰,故有于冬季藏纳冰块于冰窖以供来夏使用的风习。此俗起源甚早,《诗经》中即有记载,且多行于宫廷、官府。古代有专门管理此事的官吏,并建有窖冰的“冰井”。宋高承《事物纪原》云:“《周礼》有冰人,掌斩冰,淇凌。注云:凌,冰室也。其事始于此。《邺城旧事》有冰井台。《魏志》云:建安十九年,魏王曹操造此台以藏冰,为凌室,故号冰井。《宋朝会要》曰:建隆三年,置冰井务,隶皇城司也。”清代冰窖分三种:官冰窖,府第冰窖,商民冰窖。
每到十一月三九、四九天,即有伐冰、藏冰之举,颇属盛事。清《会典》“工部都水清吏司藏冰”条云:“凡伐冰取诸御河……岁以冬至后半月,部委司官一人,募夫伐冰,取其明净坚厚者,以方尺有五寸为块。凡纳冰,紫禁城内窖五,藏冰二万五千块;景山西门外窖六,藏冰五万四千块;德胜门外窖三,藏冰三万六千七百块,以供各坛庙祭祀及内廷之用。德胜门外土窖二,藏冰四万块;正阳门外土窖二,藏冰六万块,以供公廨……设暑汤之用。”民国时仍有此俗。

幸福啊,就算回到西周做王妃什么的,也一样有冰凉凉的甜点吃!
汤圆——元宵又名汤圆、说团、圆子等。元宵节吃汤圆,最早见南宋诗人宋必大的《平园续稿》,书中有“元宵煮食浮阔子,前辈似未曾赋此”的记载。宋时的浮圈子,亦名汤团。到南宋,仅临安的上元节食品,便有乳糖圆子、山药圆子、珍珠圆子、澄沙圆子、金桔水团、澄粉水团和汤圆等。那么,这类似米粉为料的“圆子”为什么能成为上元的应节食品呢?原来,元宵节必吃元宵,以取“团团如月”的吉祥意思。至明代,元宵作为上元节的食品在北京已很常见。其制法是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玫瑰为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即东南所称汤圆也。清代时,御膳房所制的宫廷风味“八宝元宵”。早在康熙年间即为朝野所传闻。名剧《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对八宝元宵曾有这样的诗句牶“紫云茶社斟甘露,八宝元宵效内做。”元宵发展到今天,已形成地区有别,风味各异,丰富多彩的特点。面灯也叫由面盏,是用面粉做的灯盏,多流行于北方地区。面灯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做灯盏十二斗(闰年十三只),盏内放食油点燃,或将面灯放锅中蒸,视灯盏灭后盏内余油的多寡或蒸熟后盏中留水的多少以卜来年十二个月份的水、旱情况,这在科学不发达的年代,其做法是可以理解的。如清乾隆年间陕西《锥南县志》载牶“正月十五,以荞麦面蒸盏燃灯,按十二月,以卜雨降。”表达了人们祈求风调雨顺的愿望。面灯在正月十六落灯之日煮或蒸而食之。清咸丰年间,山西《澄城县志》载牶“正月十五日蒸荞麦面为灯盏,注油燃灯,次早食之。”目前农村仍有此俗。

月饼——唐代“安史之乱”以后,祭月之风迅速从官宦之家进入平凡百姓家。中秋月圆时,民间百姓都常用自己精制的圆形夹馅的甜饼来祭祀月神,借以表示对月亮神的尊敬;祭祀之后,全家老少分吃,如有家人未归也要留下一角,以示全家团圆。后来这种圆形甜饼即演变为“月饼”。

关于“吃月饼”历来说法不一,有一说法是为纪念元代末期高邮人张士诚在圆饼中夹小纸条串联民众在中秋之夜起义抗金,才开始吃月饼。实际上唐代以来随着中国的统一和疆域的扩大,人们慢慢摆脱了以前的封闭状况。由于人口流动性增大,“居家团圆”已不是任何时候都可能享受到的。李白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他远在异地的思乡之情。“团圆”对人们来说日显珍贵。赏月、吃月饼也更多地融入了感情色彩。

到北宋初年,朝廷正式设立中秋节。《宋史•太宗记》记载:“以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和“中秋节食玩月羹”、“民间争占酒楼玩月”等,已经描绘出中秋节的赏月情景。南宋吴自牧在《梦梁录》中对此记述颇详:“八月十五是中秋,王孙公子、富豪巨室莫不登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延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至如铺席之家,亦登上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民,也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买卖,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晓不绝。”苏东坡曾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那时的小饼与现在的酥皮月饼很相似。

月饼象征团圆。明《酌中志》说:“八月,宫中赏秋海棠、玉簪花。自初一起,即有卖饼者……至十五日,家家供奉月饼、瓜果……如有剩月饼,乃整收于干燥风凉之处,至岁暮分用之,曰团圆饼也。”

清代月饼尤以清咸丰年间昆明“合香楼”的火腿饼,清末“吉庆祥”的火腿四两砣最有名气。因“饼”的名气,“合香楼”求得了慈禧太后题写的匾牌,“吉庆祥”得来书法家陈荣昌撰写的“吉庆祥陈记”招牌和“尘飞白雪”、“玉屑金泥”的墨宝。

云南的火腿月饼最早由“合香楼”创制,至今约有一百五十年左右的历史。“合香楼”的创立者是清朝咸丰年间朝廷派到云南的巡抚舒兴阿带到昆明专为其制作膳食的大师傅胡善、胡增贵父子(满族人)。以后舒兴阿被革职回家,胡善父子留在昆明自开糕点铺,取名“合香楼”。胡善能烹饪各种宫廷名菜,胡增贵则特别擅长白案和糕点制作。因“合香楼”在糕点制作中结合了汉、满、蒙和云南的糕点制作特点,而且又继承和发扬了宫廷糕点选料认真、制作精细、式样精美、香甜适度的特点,糕饼问世以后就得到昆明各届的称赞。一次慈禧作寿,各地纷纷敬献寿品。胡师傅为了感谢清廷的恩典,遂用云南著名的宣威火腿拌白糖、蜂蜜等原料为馅,制作出火腿饼并配上“合香楼”糕点奉献给太后,太后吃了颇为满意,并在舒兴阿的请求下亲自为“合香楼”题写匾牌。

饺子—— 中国的黄河流域自古就是种植麦子的旱地农业区。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人们已经懂得将小麦磨成面粉,做成带馅的面食,用青铜蒸锅蒸熟。到两千年前的汉代,出现了一种比较普及的面食——“馄饨”。我们今天的饺子很可能是由汉代的“馄饨”演变而来。唐代饺子是我们今天吃到的饺子已经没有差别,但那个时期还没有饺子这个名称。当时,人们把这种食品称为馄饨或者牢丸,又根据不同的做法,分为汤中牢丸,笼中牢丸。

到了宋代,根据文献记载,把饺子称为“角儿”,是牛羊角的那个角字,加个儿字。这个称呼非常重要,这是今天“饺子”这种称呼的一个词源。到了元代,又把饺子称为“扁食”,到明代统称为扁食。到了清代,才统称为饺子。饺子一名,应该正确地讲,是从清代开始的。

随著名称的增多,最早产生在中原地区的饺子,流传范围也不断扩大。到清朝末期,大部分中国人都接受了饺子,而饺子这个称呼,也基本固定了下来。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7
  1、佛跳墙(闽菜)
  据传清朝同治末年(1876年),福州官钱庄一位官员设家宴请福建布政司周莲,他的绍兴籍夫人亲自下厨做了一道菜,名叫“福寿全”,内有鸡、鸭、肉和几种海产,一并放在盛绍兴酒的酒坛内煨制而成。周莲吃后赞不绝口,遂命衙厨郑春发仿制,郑春发登门求教,并在用料上加以改革,多用海鲜,少用肉类,使菜越发荤香可口。以后郑春发离开周莲衙府,集资经营聚春园菜馆,“福寿全”成了这家菜馆的主打菜,只因福州话“福寿全”与“佛跳墙”的发音相似,久而久之,“福寿全”就被“佛跳墙”取而代之名扬四海了。
  2、过桥米线(滇菜)
  清朝时滇南蒙自县城外有一湖心小岛,一秀才到岛上读书,秀才贤慧勤劳的娘子常常弄了他爱吃的米线送去给他当饭,但等出门到了岛上时,米线已不热。后来一次偶然送鸡汤的时候,秀才娘子发现鸡汤上覆盖着厚厚的那层鸡油有如盖盖一样,可以让汤保持温度,如果把佐料和米线等吃时再放,还能更加爽口。于是她先把肥鸡、童子骨等熟好清汤,上覆厚厚鸡油;米线在家烫好,而不少配料切得薄薄的到岛上后用滚油烫熟,之后加入米线,鲜香滑爽。此法一经传开,人们纷纷仿效,因为到岛上要过一座桥,也为纪念这位贤妻,后世就把它叫做“过桥米线”。
  3、夫妻肺片(川菜)
  创始人郭朝华,夫妻俩推着小车沿街叫卖凉拌牛肉片,因调制得法,味道鲜美,被赞誉为“车行半边路,肉香一条街”。夫妻肺片的成分里并没有肺,而是牛肉、牛舌、牛心和牛头皮,切成很薄的片杂荟在一起,人们称之为“荟片”。据说是好事的学生用硬纸板写个招牌接在车上,把“荟”宇写成了“肺”宇,因此“夫妻肺片”就慢慢出名了。它的特色是:肉料精选,香料精配,厚薄均匀,搅拌入味。肉料加工要达到牛肉粑、牛舌嫩、牛肚脆、头皮薄。
  4、蟹粉狮子头(淮扬菜)
  ,隋炀帝杨广来到扬州,饱览了扬州的万松山、金钱墩、葵花岗等名景之后,心里非常高兴,回到住处,仍然余兴未消。随即唤来御厨,让他们以扬州名景为题,做出几道菜来。御厨们费尽心思,终于做出了“松鼠桂鱼”、“金钱虾饼”和“葵花斩肉”这三道菜。杨广品尝后,十分高兴,于是赐宴群臣。一时间淮扬佳肴,倾倒朝野。到了唐代,一天,郇国公韦陟宴客,府中的名厨也做了扬州的这几道名菜。当“葵花斩肉”这道菜端上来时,只见那用巨大的肉圆子做成的葵花心精美绝伦,有如雄狮之头。宾客们乘机劝酒道:郇国公半生戎马,战功彪炳,应佩狮子帅印。韦陟高兴地举杯一饮而尽,说:“为纪念今日盛会,葵花斩肉不如改为‘狮子头’。”从此扬州狮子头就流传镇江、扬州地区,成为淮扬名菜。
  5、东坡肉(浙菜)
  苏东坡触犯皇帝被贬到黄州时,常常亲自烧菜与友人品味,苏东坡的烹调,以红烧肉最为拿手。他曾作诗介绍他的烹调经验是:“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不过,烧制出被人们用他的名字命名的“东坡肉”,据传那还是他第二次回杭州作地方官时发生的一件趣事。
  那时西湖已被葑草湮没了大半。他上任后,发动数万民工除葑田,疏湖港,把挖起来的泥堆筑了长堤,并建桥以畅通湖水,使西湖秀容重现,又可蓄水灌田。这条堆筑的长堤,改善了环境,既为群众带来水利之益,又增添了西湖景色。后来形成了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的“苏堤春晓”。
  当时,老百姓赞颂苏东坡为地方办了这件好事,听说他喜欢吃红烧肉,到了春节,都不约而同地给他送猪肉,来表示自己的心意。苏东坡收到那么多的猪肉,觉得应该同数万疏浚西湖的民工共享才对,就叫家人把肉切成方块块,用他的烹调方法烧制,连酒一起,按照民工花名册分送到每家每户。他的家人在烧制时,把“连酒一起送”领会成“连酒一起烧”结果烧制出来的红烧肉,更加香酥味美,食者盛赞苏东坡送来的肉烧法别致,可口好吃。众口赞扬,趣闻传开,当时向苏东坡求师就教的人中,除了来学书法的、学写文章的外,也有人来学烧“东坡肉”。后农历除夕夜,民间家家户户都制作东坡肉。相沿成俗,用来表示对他的怀念之情。现在成为杭州一道传统名菜。楼外楼菜馆效法他的方法烹制这个菜,供应于世,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遂流传至今。
  6、东安子鸡(湘菜)
  唐玄宗开元年间,有客商赶路,入夜饥饿,在湖南东安县城一家小饭店用餐。店主老妪因无菜可供,捉来童子鸡现杀现烹。童子鸡经过葱、姜、蒜、辣调味,香油爆吵,再烹以酒、醋、盐焖烧,红油油、亮闪闪,鲜香软嫩,客人赞不绝口,到处称赞此菜绝妙。知县听说后,亲自到该店品尝,果然名不虚传,遂称其为“东安子鸡”。这款菜流传至今上千年,成为湖南名菜。
  7、三蛇龙虎凤大会(粤菜)
  最早流行于民间,听闻蛇肉可以去除小孩晚上冒汗的毛病,并且可以美容小孩肌肤,其实蛇乃高胆白食物,吃之对肌肤增白无可厚非。后来由于疗效显著,加之广州、南海等地食蛇的菜或不断丰富,食蛇的风俗在新兴俏然兴起,首家经营蛇食餐的是现太平镇的凤凰水闸蛇餐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09-11-30
宫保鸡丁,川菜传统名菜,由鸡丁、干辣椒、花生米等炒制而成。由于其入口鲜辣,鸡肉的鲜嫩配合花生的香脆,广受大众欢迎。尤其在英美等西方国家,宫保鸡丁“泛滥成灾”,几成中国菜代名词,情形类似于意大利菜中的意大利面条。

关于宫保鸡丁的来历,一般认为和丁宝桢有关,有三种传说:
一说:丁宝桢原籍贵州,清咸丰年间进士,曾任山东巡抚,后任四川总督。他一向很喜欢吃辣椒与猪肉、鸡肉爆炒的菜肴,据说在山东任职时,他就命家厨制作“酱爆鸡丁”等菜,很合胃口,但那时此菜还未出名。调任四川总督后,每遇宴客,他都让家厨用花生米、干辣椒和嫩鸡肉炒制鸡丁,肉嫩味美,很受客人欢迎。后来他由于戍边御敌有功被朝廷封为“太子少保”,人称“丁宫保”,其家厨烹制的炒鸡丁,也被称为“宫保鸡丁”。
二说:丁宝桢来四川,大兴水利,百姓感其德,献其喜食的炒鸡丁,名曰“宫保鸡丁”。
三说:丁宝桢在四川时,常微服私访。一次在一小肆用餐,吃到以花生米炒的辣子鸡丁,叫家厨仿制,家厨以“宫保鸡丁”名之。
另外,也有说法认为这道菜源起于著名人物左宗棠。
说左宗棠最喜欢吃家厨给他做的鸡,而做法就是将鸡肉切成丁,再配上花生,笋丁,木耳等配料一起炒。清朝巡抚有宫保,少保等称号,又因为左宗棠曾任巡抚,被称为左宫保,所以人们就称此菜为宫保鸡丁。

古代菜肴名称和背景故事
乾隆皇帝与“叫花鸡”的传说:京菜中有一道名菜,其菜名很有趣,叫“叫化鸡”又叫“富贵鸡”,用截然不同的贫富两极词汇来命名这道菜是有来由的:“叫化鸡”原出于浙江杭州,是一些穷苦难民即“叫化子”或偷或讨来的鸡,经过烧热的土句熟而成,本是不登大雅之堂街头菜。当年那位清乾隆皇帝微服...

古代菜肴名称和背景故事
4、蟹粉狮子头(淮扬菜),隋炀帝杨广来到扬州,饱览了扬州的万松山、金钱墩、葵花岗等名景之后,心里非常高兴,回到住处,仍然余兴未消。随即唤来御厨,让他们以扬州名景为题,做出几道菜来。御厨们费尽心思,终于做出了“松鼠桂鱼”、“金钱虾饼”和“葵花斩肉”这三道菜。杨广品尝后,十分高兴,...

古代菜肴名称和背景故事
7、三蛇龙虎凤大会(粤菜)此菜最早流行于民间,据说蛇肉能治疗小孩夜间出汗并美容肌肤。由于效果显著,加上广州、南海等地蛇食菜式的丰富,食蛇风俗逐渐兴起。太平镇凤凰水闸蛇餐馆成为首家经营蛇食的餐馆。

你知道哪些中国美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故事吗?
佛跳墙(fotiaoqiang):佛跳墙是福建福州的一道传统名菜,起源于清朝。这道菜以其丰富的食材和独特的烹饪方法而著称,传说其香味能够使和尚跳过寺庙的围墙来品尝。羊肉泡馍(yangrou paomo):羊肉泡馍是陕西西安的特色小吃,有着悠久的历史。这道菜由细碎的面饼、羊肉汤和精心烹制的羊肉组成,味道鲜美,...

东坡肉是什么菜系东坡肉典故与传说
东坡肉是一道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川菜名品。关于东坡肉的典故与传说,有多种说法。东坡肉是以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名字命名的菜肴。苏轼,字东坡,他在担任杭州等地的地方官时,对百姓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于苏轼对百姓的关心和他卓越的文学成就,后人为了纪念他,便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这道...

佛跳墙这道菜为什么会被称为佛跳墙?起源是怎样的?
历史背景:佛跳墙起源于清朝道光年间,由福州聚春园菜馆老板郑春发创制。发展过程:最初是为官员宴请而制作的菜肴,后来经过改进,增加了海鲜成分,使其更加鲜美可口。在一次文人聚会上,这道菜得到了极高的评价,并因其香味被赞誉为“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从而得名“佛跳墙”。文化内涵:...

蚂蚁上树这道菜的起源和它的名字有什么关系?
菜品起源:蚂蚁上树的诞生与一位名叫窦娥的女子有关。窦娥是元代剧作家关汉卿笔下《窦娥冤》中的人物,她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据说,窦娥为了照顾生病的婆婆,巧妙地将肉末与粉丝结合,创造出了这道菜。由于肉末粘在粉丝上,形似蚂蚁爬上树枝,因此得名“蚂蚁上树”。名称由来:关于蚂蚁上树这一名称...

陕菜文化气息浓郁?
陕西菜肴,深深地扎根于丰富的历史背景之中,每一道菜都仿佛是一则生动的历史故事,承载着深远的文化内涵。"细沙炒八宝",相传与周朝八士火化商纣王的传说息息相关;"全家福"则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历史事件紧密相连。"商芝肉"的故事,又与古代的商山四皓有着不解之缘。"枸杞炖银耳"的背后,隐藏着...

箱子豆腐民间传说
另一个版本的故事源于光绪年间,由一位名叫张的民间厨师创作。他因病回到博山,与人合开餐馆“庆和聚”。一次,京城老板来访,正值饭馆菜品已售罄,张厨师急中生智,用豆腐创造出箱子形状的菜肴,内填海米木耳,赢得客人欢心,使得“箱子豆腐”流传开来,且被称为“开箱取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道菜...

中国的菜系和其文化背景
江苏菜以重视火候、讲究刀工而著称,尤擅长炖焖煨焐,著名的“镇扬三头”(扒烧整猪头、清炖蟹粉狮子头、拆烩鲢鱼头)、“苏州三鸡”(叫花鸡、西瓜童鸡、早红桔酪鸡)以及“金陵三叉”(叉烤鸭、叉烤桂鱼、叉烤乳猪)都是其代表之名品。清鲜平和、追求本味、适应性强是江苏风味的基调。范曾先生为《中国名菜谱·江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