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帝刘秀一连杀了三位宰相,背后真实原因是?

如题所述

众所周知,在所有的开国皇帝中,有三个皇帝的名声最好,那就是秦始皇、光武帝刘秀和宋太祖赵匡胤,当然,他们名声好主要是没怎么诛杀开国功臣。
不像汉高祖刘邦、隋文帝杨坚、明太祖朱元璋一样,诛杀了不少开国功臣。
在秦始皇、刘秀和赵匡胤三个人中,刘秀号称文武全才,是历史上少有没有任何污点的皇帝。有人说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
南怀瑾也称颂道刘秀说:“在中国两千年左右的历史上,比较值得称道,能够做到齐家治国的榜样,大概算来,只有东汉中兴之主的光武帝刘秀一人。”
光武帝刘秀虽然没诛杀开国功臣,但诛杀了三个宰相,结果导致朝中无人敢担任宰相,事情是这样的。
公元37年,建武十三年,大司徒侯霸去世后,刘秀便让韩歆(xin)顶替大司徒一职。大司徒就是东汉时期的宰相。
韩歆是南阳人,属于南阳集团成员。他博学多才,为人公正,性格直率,在当时有很高的名望。先是跟着更始帝,后来又跟着刘秀打天下,成为刘秀旗下名将邓禹的军事。
韩歆成为邓禹的军师后,先后策划了灭掉了王郎,平定了河北,又打败了进入关中的赤眉军,平定了关中。
刘秀即位,韩歆从伐有功,官拜沛郡太守,封扶阳侯。正因为他跟着刘秀南征北战,功勋卓著,所以,才让他接替大司徒一职。
韩歆这个人什么都好,唯一的不好就是说话不懂避讳,直来直去,而他也就死在了这个缺点上。
有一次,刘秀读了隗嚣、公孙述的信,这二人都是新莽末年、东汉初年的地方割据势力。
刘秀读完信后,感叹二人都是有才之人,没想到韩歆偏偏接了一句:“亡国之君皆有才,桀、纣亦有才。”
其实,韩歆本来是无心之言,可惜听者有意,刘秀一个好皇帝,开国之君,你把把他跟商纣、夏桀之流相比,你说谁都不会高兴。
所以,刘秀记下了这个“仇”。后来建武十五年又发生一件事,让刘秀忍无可忍。
这一年,韩歆上书说汉朝要遇到庄稼歉收出现饥民,奏折中言辞激烈,指天画地。
刘秀看后勃然大怒,直接罢免了韩歆的官职,打发他回老家。但刘秀还不解气,在韩歆离开洛阳后,刘秀又派使者到南阳宣诏责备韩歆。
韩歆知道什么意思,于是只能和儿子韩婴在途中自杀了。韩歆就是被刘秀逼死的。
不过过了一段时间后,刘秀冷静下来,还是自己太冲动了,有些后悔逼死韩歆,于是将其以大司徒之礼入葬,并对其家人进行安抚。
韩歆去世后,欧阳歙(xi)接替他的位子担任大司徒。
欧阳歙是个读书人,学问很高,是当时著名的大儒,世代家传《尚书》,学生遍布天下。
王莽新朝时任长社宰,后投奔更始帝政权任原武令,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政权后,先后担任河南尹、汝南太守等职。
韩歆去世后,刘秀就提拔欧阳歙担任了大司徒。谁知道,欧阳歙是个伪君子,被刘秀知道了他原本是个贪官。
当年,欧阳歙在担任汝南郡(河南省平舆县西北射桥乡)郡长时,测量田亩作弊,贪污千余万钱。
刘秀知道后,勃然大怒,马上逮捕下狱,准备处死欧阳歙。
让刘秀没想到的是,欧阳歙果然学生遍布天下,他的学生们一听说刘秀要处死欧阳歙,纷纷集结在皇宫门外请求皇帝饶恕欧阳歙一命。
一时间居然聚集了一千多人,甚至有人自处髡刑(剃光头发)和剃刑(剃光全身毛发)。还有学生请求代替老师欧阳歙一死。
但刘秀丝毫没有动摇,欧阳歙最终还是死在狱中。
《后汉书·儒林列传·欧阳歙传》中记载这一事件:
歙在郡,教授数百人,视事九岁,征为大司徒。坐在汝南臧罪千余万发觉下狱。诸生守阙为歙求哀者千余人,至有自髡剔者。平原礼震,年十七,闻狱当断,驰之京师,行到河内获嘉县,自系,上书求代歙死。曰:“伏见臣师大司徒欧阳歙,学为儒宗,八世博士,而以臧咎当伏重辜。歙门单子幼,未能传学,身死之后,永为废绝,上令陛下获杀贤之讥,下使学者丧师资之益。乞杀臣身以代歙命。”书奏,而歙已死狱中。歙掾陈元上书追讼之,言甚切至,帝乃赐棺木,赠印绶,赙缣三千匹。
欧阳歙去世后,戴涉接替成为新一任大司徒。他比前两任大司徒要好一点,就是他做了近三年的大司徒。之前韩歆做了不到两年,而欧阳歙仅仅只做了十个月。
当了三年大司徒的戴涉以为可以平安着陆,谁知道还是马失前蹄。他被卷入了一件官员盗窃的案子,而这么官员刚好是戴涉举荐的,所以,他受到牵连入狱,最终死在狱中。
短短几年内,接连三位大司徒相继被杀,一时间朝中人心惶惶。但总不能让大司徒一直空缺出来,于是刘秀就想到早前因病退休的张湛来担任大司徒一职。
谁知张湛一听刘秀要自己当大司徒,想到前三位的下场,结果当场吓尿了。
《后汉书》记载:
后大徒戴涉被诛,帝强起湛以代之。湛至朝堂,遗失溲便,因自陈疾笃,不能复任朝事,遂罢之。
为了不当这个危险的大司徒,他甚至不惜拖着“病恹恹”的身体来到朝堂之上面见皇帝,反复强调自己真的有病在身,实在没有能力处理政事。
看到他如此推卸,刘秀只好作罢。
谁知道,刘秀接连诛杀三位宰相后,导致朝中竟没人敢担任大司徒一职,这也实属无奈。看来这个职位确实比较邪乎。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光武帝刘秀一连杀了三位宰相,背后真实原因是?
谁知道,刘秀接连诛杀三位宰相后,导致朝中竟没人敢担任大司徒一职,这也实属无奈。看来这个职位确实比较邪乎。

宰相从与皇帝坐而论道嬗变到叩头跪拜,受了什么力量驱使?
与此同时,成帝还强化内朝官尚书的权力,分设尚书五人,不仅掌管图书、章奏、封奏,还可以秉承帝命“宣示内外”,使内朝官的权限,比武帝时期又提升了一截。 东汉光武帝刘秀当政时期,为防范三公权重倾主,再把尚书队伍扩大为尚书台,设尚书令、尚书仆射,还有管理各方面政务的六曹尚书,以及丞郎几十人。随着尚书组织的壮...

春秋往事70 令尹子文
光武帝刘秀,相传他出生时,红光满屋,照亮了整个房间,同时还有嘉禾出现,一株稻子竟然生了九个穗子(一茎九穗),所以他取名叫秀。要是让后稷或是袁隆平发现了这株稻子,也许还能开辟一片农业新天地。 孙吴大帝孙权,相传他的母亲在梦中见到太阳跑进了自己的肚子,然后生下了孙权。 唐太宗李世民,相传他出生时,有两条龙...

马谡错哪儿了?
一是占地利。西汉前106年置凉州刺史,下辖十郡之地,其地“南隔西羌,西通西域,于两汉时号为断匈奴右臂。”二是抢资源。凉州产粮产马,还产兵,东汉有民谚“关西出将,关东出相”。 成语“得陇望蜀”说的是汉光武帝刘秀当年“既平陇,复望蜀”。蜀国方针正相反,是“得蜀望陇”。陇山是凉州和关中的界山,凉州...

战争停止,刘秀开始对功臣采取限制措施,他是怎么做的?
汉光武帝刘秀除了经济方面政策的改善与提高,在政治制度方面,针对西汉末年皇帝失权,外戚强臣擅政的状况,刘秀也做了许多改革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开国功臣是刘秀夺取天下的主要依靠,没有他们的支持,刘秀是很难登上帝位的。因而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刘秀赐予他们许多官爵名号和兵权,以换取他们...

后汉书班梁列传节选文言文翻译
皇帝因为最近正在责骂三公(宰相被光武分为三公——太尉、司徒、司空,朱佑等人想让贾复当上这三个官职中的一个)办事不力,不想让功臣在这个时候去顶缸,所以并不起用贾复。 那个时候,被封为列侯的开国功臣,只有高密侯、固始侯、胶东侯三人和公卿一起参议国家大事,这三人所受到的恩遇比别人厚很多。建武三十一年,...

中国历史上到底有几个开国皇帝在杀功臣
刘邦杀他们更确切的是在杀竞争对手,是统一战争。至于要杀樊哙,那确实是老糊涂了,有杀功臣的苗头了。前汉四百年走到头,王莽受禅改革,失败。没几年刘秀起身草莽,定天下,续汉祚。光武帝刘秀不杀功臣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有多少功臣被告发谋反都被刘秀两句话三句话的打发了。三国的曹、刘、孙,谁杀了功臣?孙权,...

汉光武帝刘秀身边有名重要的谋臣都有谁?
正好王郎在邯郸起兵,吴汉就用计劝说渔阳太守彭宠,与上谷诸将并军南下,路上攻打王郎的部队,到广河归附刘秀,刘秀提吴汉为偏将军。打下邯郸以后,赐号建策侯。刘秀计划组织幽州兵,想选一个能胜任的将军。邓禹推荐了吴汉。刘秀就让吴汉做大将军,领取兵符到北地去组织十个郡的突骑兵。吴汉杀了阴谋抗拒刘秀的幽州牧苗...

帝以浮陵轹同列,每衔之,惜其功能,不忍加罪。 这个怎么翻译啊?
刘秀死后其子刘庄继位,于同年三月初五日,葬刘秀于原陵,上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后人多称呼为光武帝。刘秀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有作为的开明君主,面对断壁残垣、江山破碎的社会状况,他勤于国政,改革开拓,终于使东汉王朝在一片焦土废墟中恢复和发展。 2、以:连词,表原因,因为。 3、浮:即朱浮(前6?-66?)。字...

阎立本“非宰相器”之说的背后
都意在说明阎立本是以绘画“末”而受宠遇,因此诸史料对阎立本都做出了“以末技进身,非宰相器”的评价。 张彦远对“临池受辱”一事本身就有怀疑:“阎令虽艺兼绘事,时已位列星郎。况太宗皇帝洽近侍,有拔貂之恩;接下臣,无撞郎之急;岂得直呼画师,不通官籍。” 唐 阎立本《历代帝王图》之《光武帝刘秀》 ...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