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由来
据《庄子·外物篇》载:“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远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把小说修饰一番用来求得高名和美誉。”小说的名字,最早是从这句话来的,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了。可是那时“小说”一词的含义与现在的所谓小说并不相同。那时,小说是指争辩中的词语,是与“大达”相对称的。大达,是指学说或博大精深的道理;小说,是指卑微琐屑的言谈,与大达不能相提并论,属于贬义词。
到了汉代的班固,在他修的《汉书·艺文志》里,把小说列为独立的一家,并说:“小说者,街头巷语也”。同时列出许多他认为是小说的作品,这才与现在所说的小说相近了。汉代的小说作品,正如东汉人桓谭在《新语》中指出的那样,大都是“残丛小语”。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小说作品中有些摆脱了“残丛小语”的形式,象志怪小说、老人小说一类有了初步的性格刻划和情节、虚构与想象,结构趋于完整。从此,作为一种重要的体裁,开始独立于文学之林了,不过它仍未最后摆脱依附于历史著作的状况。
小说到唐代叫做“传奇”,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此时的小说题材广泛、多样,篇幅加长,故事完整,情节委婉曲折,刻画人物性格细致鲜明。从这时起,作为一种文学样式的小说,艺术上可算基本成熟。从宋元话本开始,我国古典小说进入一个繁荣时期,明清小说如同“唐诗”、“宋词”、 “元曲”一样取得辉煌的成就,出现了相当数量在国内外具有很大影响的作品。
http://www.hainannet.com/ChineseCulture/ShiCiXiaoShuo/XiaoShuo.htm我国古代小说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选入高中第五册的《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一文,以高屋建瓴之势从宏观角度对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作了回顾与概括, 叙述简明扼要,论断准确精当。在这样有限的篇幅里,是难以对小说发展史及其规律性的 方方面面作出详尽周严 的论述的。本文拟就中国古代小说概念演变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作些说明,或许有助于对吴 组缃先生这篇文章的理解。 一、“相去天渊”的古今小说概念 在我国,“小说”是已有两千多年之久的古老名称了。
今天我们说起小说,毫无疑问是指一种文体,它是用散文的形式来表现叙事性的内容、以人物塑造为中心,通过虚构的故事 情节、具体的生活场景来反映社会生活和思想情绪的文学样式。可是在古代却不是这样。 “小说”一开始不仅不 具备文体意义,而且是一个鄙称,不同历史时期,它的内涵是很不一样的,它经历了相当 长的发展、演变过程才获得了今天这样的概念。 追溯起来,“小说”一词最早见于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庄子的《庄子·外物篇 》。庄子是个对中国文化大有影响的人物,正是这个言尽天下大道的庄子在论述自己哲学 追求的至境———自然之道时,第一次提出了“小说”一词: 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县”古“悬”字,高也。“令”,美也。庄子认为修 鲂记潮〉难月 以求取崇高声望 和美好的名誉,是不可能达到至境的。为了说透这个道理,他举了任公子钓鱼的事例。任 公子这个人与众不同,他手拿大鱼钩,把用五十头犍牛作成的鱼饵投入东海后,便蹲在浙 江会稽山上稳稳当当地 钓开了鱼。一天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一年过去了,没有一条鱼上钩,他依然从容自若 。突然有一天,一条大鱼游过来吞食了鱼饵,大鱼的翻滚腾跃搅得海水动荡,白浪冲天, 吓坏了方圆千里的人们,任公子终于钓到了这条大鱼,周围的人都饱餐了美味的鱼肉。庄 子由此生出感慨:那些 手拿小竿细绳,直奔小河沟渠,守着些鲇鱼鲫鱼的人,怎么可能钓到大鱼呢?任公子从容 洒脱,毫不着意,反而钓到了大鱼,看来凡事只有任其自然才能获得成功,这是庄子最终 想说明的道理.
庄子在上述引文中所说的“小说”只是与“大达”相对的小道,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然 案其实际,乃谓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与后来所谓小说者固不同”①庄子把“小说”与 “大达”并举,显然是贬“小说”、扬“大达”的。他是把儒、墨等诸子各家视为无关道 术的琐碎言谈的,认为 它们是“小说”非“大达”。尽管这里提出“小说”概念与现代意义的小说相差甚远,然 而它却是中国古代“小说”一词的最早出处。“小说”因了庄子的鄙薄,不仅得以与“大 达”并存,而且以此起步,不断演化、发展,直至成为与古代大相径庭的现代所谓文学体 裁的小说。 清代刘廷玑说:“盖小说之名虽同,而古今之别,则相去天渊,”②是很有道理的。 二、从文体意义上评价“小说”的桓谭 在“小说”概念的发展、演化过程中,东汉初年的桓谭是个不可或缺的人物。桓谭精通天 文、喜好音律,是两汉之际著名的思想家。他写的《新论》,涉及政治、哲学、文艺等诸 多领域,内容丰富,可惜书已散佚,今仅存后人辑本。在此书中,他对小说作了如下论述 :若其小说家,合丛残 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③ 这段文字转引自《文逊,它之所以引人注意在于,桓谭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对“小说”作出 了自己的判断与评价,从内容方面讲,他认为“小说”不同于经籍之作,它是联缀一些零 碎、琐细的语言而成的杂记。引文中的“短书”就是指这类杂记。汉代凡是官方的书籍如 经、律等,均要用二尺 四寸规格的竹简书写,官书以外的书籍像此类杂记等则要用短于这一规格的竹简书写,故 称之为“短书”。从形式方面讲,“小说”采取了“譬论”的表现手法,这已有点形象化 的味道了。从功能方面讲,它为人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与教益,有助于治身理家。将 以上几点综合起来看就 会发现,桓谭开始赋予“小说”以文体意义,这跟我们今天的理解已逐渐接近了,正像鲁 迅先生所说的:“始若与后之小说近似”。④ 桓谭使内涵还比较杂乱的“小说”,首次具备了文体上的意义,以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 人们对小说的认识都未能超越他。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充分肯定这个对古小说作了 比较像样评论的先行者。 三、“小说家”之名出现于汉代 “小说家”的名称正式出现于汉代。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在其所著《汉书》中特意编 写了《艺文志》一篇,专论各种学术派别的源流,并记载了自古以来至当时尚存的书籍目 录。所谓“艺文志”,“艺”指诗、书、易、春秋、礼、兵等六艺,“文”指文学百家, 故“艺文志”是指包括 六艺百家的所有图书。“艺文志”堪称班固的一大创造,它不仅是我国目录学史上第一部 史志目录,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图书目录,此后历代相继仿效,或名之《艺文志》,或名 之为《经籍志》,它们为后人考察各个时代书籍的流变、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宝贵的资 料,难怪有人说:“不 通汉艺文志,不可以读天下书。艺文志者,学问之眉目,著述之门户也。”
在《艺文志》中,班固将当时的图书分为几类,其中有诸子一类。他又将诸子分为九流十 家,诸如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等,在十家末尾列有小说一家。班固还开列了小说家 的书籍十五种,自云共1380篇(实为1390篇),可惜这些书已散佚,只能从残存 的遗文及班固的注中, 约略窥知它们的概貌。这些小说家的书,既有记史实的,也有谈神怪的;既有阐发哲理的 ,也有记载风俗的,内容驳杂,无所不包,而且大多跟文学无关。
从班固将小说家排在十 家之末来看,他是看不起小说的,他甚至说:“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把小说 排斥在可观者之外。不 过无论如何,这毕竟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次出现小说家的名字,第一次出现正式标名为小 说的作品。在具有权威性的官方正史中明确把“小说”列为一家并与儒家、道家等相提并 论,还指出其来源于民间,这是有积极意义的。
当然,说到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不能不提提西汉刘向、刘歆父子以及他们编著的《 七略》,因为“《汉志》者,班固榷七略》,‘删其要’而成者也”。⑥刘向是汉高祖刘 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的四世孙,据《汉书·楚元王传》载,他“为人简易无威仪,廉靖乐道 ,不交接世俗,专积思 于经术,昼诵书传,夜观星宿,或不寐达旦”。刘向很有才学,善写文章。他曾任过大夫 、给事中、光禄大夫等官职,议论时政得失切实直率。由他创始由他儿子最后完成的《七 略》,堪称我国第一部系统的目录著作。班固很推崇刘氏父子的学问、为人,称刘向“博 物洽闻,通达古今”, 是孔子之后一个有补于世的难得人才。班固也很欣赏《七略》的分类编目理论和方法,他 在记载西汉一代典籍时,便是以此书为蓝本,进行增删、创新而编成《汉书·艺文志》的 。可惜《七略》早已佚失,刘氏父子当年校定经传诸子诗赋的详情及原书的风貌,我们已 无从知道了。不过,追 本溯源的话,我们说“小说家”的名称最早就源于这里,是否更为恰当呢? 四、小说与史传的不解之缘 史传文学对中国古代小说创作影响之大,恐怕是世界各国小说发展史上都少见的现象。梁 启超曾说过:“中国古代,史外无学,举凡人类智识之记录,无不丛纳之于史”,⑦事实 确实如此。史传文学的辉煌成就和它在文化殿堂中的崇高地位,使中国古代小说从一开始 就竭力向它靠拢。东汉 的班固是促使它们结下不解之缘的关键人物。 班固在他的《汉书·艺文志》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小说出自稗官的论断。他说: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 在中国“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帝王靡不同之”( 同上)。史官是专门记载国家朝政、帝王言行等大事的。稗官则是一种小官,他们专门搜 集史官所不屑取的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记载一些不本经传,不登大雅之堂的里巷风俗。 传闻杂说以供统治者观 民风,故《汉书》颜师古注引如淳云:“王者欲知闾巷风俗,故立稗官使称说之。” 作为历史学家,班固是从史学家的角度解释小说的缘起和价值的,他也是以史学家的眼光 和标准衡量、界定小说的。他批评某些小说家的小说“迂诞依托”,其实“迂诞依托”不 过是一些小说所具有的神怪内容和初步形象化的表现,只是不合历史的“实录”要求罢了。正是班固在小说的概 念里深深埋下了史的特质,把小说与史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在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 文人们对小说的看法一直跟班固差不多。比如魏晋南北朝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 雕龙·阶隐》中云:“然文辞之有谐隐,譬九流之有小说。盖稗官所采,以广视听”。唐 代著名的史学家刘知己 说:“是知偏记小说,自成一家,而能与正史参行,其所由来尚矣”。⑧直到清末,由纪 昀的总其成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亦持此论。这些都是班固“稗史”观的继续与延伸。 班固的论断成了权威性的思想,影响深远,从此开始了小说与史传文学历时弥久的难解之 缘。不过,在通俗文学 家那里,对小说的认识倒是在不断进步,那是另一个问题了,这里不作论述。 小说这一名称的由来,是很久远了。
据《庄子·外物篇》载:“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远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把小说修饰一番用来求得高名和美誉。”小说的名字,是早是从这句话来的,距今已有两千年了。可是那时“小说”一词的含义与现在的所谓小说并不相同。那时,小说是指争辩中用的词语,是与“大达”相对称的。大达,是指学说或博大精深的道理;小说,是指微细琐屑的言语,与大达不能相提并论,属于贬义词。
到了汉代的班固,在他修的《汉书·艺文志》里,把小说列为独立的一家,并说:“小说家者流,街头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同时列出许多他认为是小说的作品,这才与现在所说的小说相近了。汉代的小说作品,正如东汉人桓谭在《新论》中指出的那样,大都是“残丛小语”。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小说作品摆脱了“残丛小语”的形式,有了初步的性格刻划和情节,结构趋于完整。从此,作为一种重要的体裁,独立于文学之林了。
小说到唐代叫作“传奇”,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此时的小说与六朝的“笔记小说”相比,篇幅加长,故事完整,情节委婉曲折,刻画人物性格细致鲜明。从这时起,作为一种文学样式的小说,艺术上基本成熟了。
看我拉不拉风?”
“哇~~噻!好拉风耶!”
“那种感觉,真是太……拉风了!”
“快看,前面那辆车好拉风呀!”
“一起去拉风?”
“今天你拉风了没有?“
当我们周围的每个人都在一嘴一个拉风的时候,你可知道,究竟拉风是什么意思?
拉风当然不是天不刮风用手拉,也不是放屁的另一种说法。据“专家”考证,拉风这个词,最早出现在……上一个千年的最后一个十年中的第4个年头,也就是公元1994年,在喜剧之王周星驰的《国产零零漆(国产007)》的第一个镜头中,一个忧郁的风尘女轻启朱唇,第一次把“拉风”这个词带给了我们:
“你以为你躲起来就找不到你了吗?没有用的!你是那样拉风的男人,不管在什么地方,就好像漆黑中的萤火虫一样,那样的鲜明,那样的出众。你那忧郁的眼神,稀嘘的胡喳子,神乎其技的刀法,还有那杯Dry Martine,都深深地迷住了我。不过,虽然你是这样的出色,但是行有行规,不管怎么样,你要付清昨晚的过夜费呀,叫女人不用给钱吗?”
对,不管你愿不愿意,这就是“拉风”的出处,一个讨帐妓女的嘴里!
然而,十年之后,时至今日,拉风,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口语化的词,而且又被赋于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引申义。经过我们拉风网(
www.lafeng.net)的总结,现在拉风作为不同的词性时,有以下几种意思:
1、形容词
形容词的“拉风”当然是用得最多的,有“酷、时尚、出色、前卫、性感……”等意思,可以形容一个的外表、表情、心情等,或一个有所表现出来的综合气质。用一个简单的字眼来代替所有的词汇,而且“拉风”这个词说出来本身就是如此的拉风。说拉风话,干拉风事,做拉风人,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2、动词
动词“拉风”大有取代“兜风”之意,但比“兜风”的应用范围要更广范一些。“兜风”一般指的是开车出去高速奔驰呢,而“拉风”呢,更注重的是开车出去旅游,尤其是远途的旅游。当然,凡是“兜风”适用的地方,都可以用“拉风”来代替,但反过来可能就行不通了。怎么样,周末一起去拉风?
OK,你现在知道“拉风”是什么意思了吗?是不是对“拉风”这个词已经很熟悉了呢?那是不是也很清楚拉风网是一个什么样的网站了呢?那就开始你在拉风网的拉风生活吧!
回答者:wajjor - 试用期 一级 7-3 14:06
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4 个人评价
好
100% (4) 不好
0% (0)
其他回答共 2 条
这个问题很简单。比如大街上你扮成一头猪的模样招摇过市。你就属于拉风了。
回答者:匿名 7-3 13:55
“看我拉不拉风?”
“哇~~噻!好拉风耶!”
“那种感觉,真是太……拉风了!”
“快看,前面那辆车好拉风呀!”
“一起去拉风?”
“今天你拉风了没有?“
当我们周围的每个人都在一嘴一个拉风的时候,你可知道,究竟什么是拉风?
拉风当然不是天不刮风用手拉,也不是放屁的另一种说法。据“专家”考证,拉风这个词,最早出现在……上一个千年的最后一个十年中的第4个年头,也就是公元1994年,在喜剧之王周星驰的《国产零零漆(国产007)》的第一个镜头中,一个忧郁的风尘女轻启朱唇,第一次把“拉风”这个词带给了我们:
“你以为你躲起来就找不到你了吗?没有用的!你是那样拉风的男人,不管在什么地方,就好像漆黑中的萤火虫一样,那样的鲜明,那样的出众。你那忧郁的眼神,稀嘘的胡喳子,神乎其技的刀法,还有那杯Dry Martine,都深深地迷住了我。不过,虽然你是这样的出色,但是行有行规,不管怎么样,你要付清昨晚的过夜费呀,叫女人不用给钱吗?”
对,不管你愿不愿意,这就是“拉风”的出处,一个讨帐妓女的嘴里!
然而,十年之后,时至今日,拉风,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口语化的词,而且又被赋于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引申义。经过我们拉风的总结,现在拉风作为不同的词性时,有以下几种意思:
1、形容词
形容词的“拉风”当然是用得最多的,有“酷、时尚、出色、前卫、性感……”等意思,可以形容一个的外表、表情、心情等,或一个有所表现出来的综合气质。用一个简单的字眼来代替所有的词汇,而且“拉风”这个词说出来本身就是如此的拉风。说拉风话,干拉风事,做拉风人,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2、动词
动词“拉风”大有取代“兜风”之意,但比“兜风”的应用范围要更广范一些。“兜风”一般指的是开车出去高速奔驰呢,而“拉风”呢,更注重的是开车出去旅游,尤其是远途的旅游。当然,凡是“兜风”适用的地方,都可以用“拉风”来代替,但反过来可能就行不通了。怎么样,周末一起去拉风?
http://blog.readnovel.com/article/htm/tid_92495.html中国古代小说,经过漫长的道路,直到唐代才真正地具备了小说要素。
1、先秦两汉——古代小说的萌芽时期。这一时期的神话、寓言、史传、“野史”传说、宗教故事等都孕育着小说的艺术因素,为小说的形成准备了条件,同时也露出小说童年时期形成志人志怪两大类的端倪。
神话:如《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神话有简单的故事情节和有一定个性的人物形象,这正是萌芽时期的小说艺术要素。
寓言故事是一种短小精悍而又富于讽刺力量的文学样式,其特点是通过假托的故事,说明一个抽象的道理。先秦寓言,它敢于干预生活,有助于中国古代小说现实主义传统的形成,它的讽刺艺术,直接为后世小说继承和借鉴。后世的讽刺小说的小说中的讽刺艺术,无不受到寓言的积极影响;它是最早的叙事文学之一,又开创了自觉地虚构故事的先河,在叙事、写人、拟人、状物、夸张等多方面的艺术经验,为小说家所汲取。
《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学,它改变了以往以编年体或国别体记叙史事的传统,以人物为中心,通过人物的历史性的活动来说明历史。就对小说的影响而论,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外,还在于曲折细致地描写妙趣横生的故事场面,惟妙惟肖地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故事生动、人物逼真,富于戏剧性和小说意味,不仅为后来的小说提供了丰富的题材,更重要的是为小说文体的形成直接提供了编写故事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经验。
中国古代小说与宗教迷信传说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它们结下了不解之缘,以致形成了古小说中语怪与纪异两大类别。先秦时代的宗教形式主要表现为巫教。
2、魏晋南北朝——古代小说的童年期。此时出现了“志人”“志怪”小说,合称笔记小说。这一时期,我国小说初具规模,刘义庆《世说新语》(志人)干宝《搜神记》(志怪),这些小说在艺术上还不够成熟,只是“粗陈梗概”:描写人物不能写出一个完整的形象,所写故事,大多是实录性质,缺乏艺术上的虚构,作者们只是搜奇记轶,而不是有意识地进行小说创作,但它对后世小说戏剧的影响是巨大的。
3、唐代——古代小说的成熟期。唐代出现了唐传奇。唐代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较之童年期的作品,唐人小说有长足的进步:有意识地做小说,从鬼神灵异、奇闻逸事走向现实生活,在艺术上有了很大的创造和提高。著名的唐传奇有:蒋防《霍小玉传》、元稹《莺莺传》、李朝威《柳毅传》、白行简《李娃传》。
4、宋代——话本产生。宋代出现了白话小说——话本,也称“话本小说”。从此以文言短篇小说为主流的小说史,逐渐转为以白话小说为主流的小说史。同时,文言小说依然存在,至此,才以小说作为故事性文体的专称。话本的出现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从文言到白话,既增强了小说的表现力,又扩大了读者面,提高了小说的社会功能;作品描写的对象由封建士子转向平民,作品的思想观点、美学情趣发生了变化;奠定了白话短篇和长篇的基础。代表作有《错斩崔宁》、《三国志平话》。
5、明代——白话小说蓬勃发展。明代出现了“拟话本”。即明代文人模仿话本体制、形式创作的小说。如《玉堂春落难寻夫》、《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明代是白话小说蓬勃发展的时代。著名的作家作品: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冯梦龙“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凌蒙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明清出现了“章回体小说”。其特点是分回标目,常取一个或两个中心事件为一回,每回篇幅大致相等,情节前后衔接,开头、结尾常用“话说”“且听下回分解”等口头语,中间穿插诗词韵文,结尾故设悬念吸引读者。这一时期,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到顶峰,产生了一大批不朽的名著。明初,《三国演义》(罗贯中)和《水浒传》(施耐庵)的相继问世,标志着中国小说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此,中国小说以短篇小说为主转入以短篇小说为主。“四大奇书”在所属的各类题材的小说中独占鳌头:《三国演义》是小说史上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历史小说的典范;《水浒传》既是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作品,也是一部英雄传奇的典范;《西游记》(吴承恩)既是第一部长篇神魔小说,也是一部神魔小说的典范;《金瓶梅》既是第一部写世情的小说,也是第一部由文人独力创作的小说。
6、清代——长篇小说创作的高潮。清代的《儒林外史》(吴敬梓)和《红楼梦》(曹雪芹)的问世,把长篇小说的创作再一次推向高潮。此时的文言短篇小说著名的有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红楼梦》之后,由于时代的原因,小说创作成低谷状态,至晚清才又繁荣起来,晚清长篇小说有一千种以上,著名的有“晚清四大小说家”李伯元《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历史大体是:宋代以前,是文言短篇小说单线发展,宋元时代,文言、白话两种短篇小说双线发展,明代开始,文言、白话、长篇、短篇多线发展,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状态。
我国古代小说的特点:注意人物行动、语言和细节的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形象;情节曲折,故事完整;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流畅,富于个性;叙事方式明显带有说书人的印记。
○中国古典名著诗:
东西三水桃花红,官场儒林爱金瓶。三言二拍赞今古,聊斋史书西厢镜。
附解:东——(清)蔡元放《东周列国志》;西——(明)吴承恩《西游记》;三——(明)罗贯中《三国演义》;水——(明)施耐庵《水浒传》;桃花——(清)孔尚任《桃花扇》;红——(清)曹雪芹《红楼梦》;官场——(清)李伯元《官场现形记》;儒林——(清)吴敬梓《儒林外史》;金瓶——(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三言——(明)冯梦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今古——抱瓮老人辑的明代话本选集《今古传奇》;聊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史书——(西汉)司马迁《史记》;西厢——(元)王实甫《西厢记》;镜——(清)李汝珍《镜花缘》。
http://www.yuwenba.com/kdbc/wxcs/200510/882.html参考资料:http://www.baidu.com/s?lm=0&si=&rn=10&ie=gb2312&ct=0&wd=%D0%A1%CB%B5%B5%C4%D3%C9%C0%B4&pn=10&cl=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