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与环境的和谐的文学作品

亲们啊 帮帮忙
我中文课需要 一些关于人与环境 的文学作品
如电影,小说,诗歌,电视剧,散文,报刊和杂志。
作文主题: 必须重视人与环境的和谐!
我想说的是,我需要的是仅仅是文学作品的简介,不需要介绍太多,譬如像(后天)这部电影,它的主旨就是人必须与环境和谐。我要找3部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来作为佐证,如电影,小说,诗歌,电视剧,散文,报刊和杂志来支持我的论点。因为我的作文要通过分析了几部文学作品后,才可以动笔。 环境有分为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所以人与环境的和谐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请帮我找一下 有关于人与环境的关系的书籍和文学报告!!!!!!! (只需要名字和简介) 谢谢啦!!!!!!!

聆听自然
清澈,明亮的小溪缓缓地流向山的深处,婉转、欢快的叫声直冲那云霄深处,活泼、热烈的瀑布欢快地跃入潭水深处……这一幅幅的美景无一不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就如一位画家,他自如地挥洒手中的笔墨,描绘出一幅幅人间奇景;大自然又如一位钢琴家,他尽情地敲击手中的琴键,弹奏出一支支美妙的旋律;大自然又如一位魔法师,他尽情地发挥无限的想像力,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大自然是什么颜色?绿色?红色?黄色?紫色?……不,大自然是五颜六色的。

然而大自然这位画家总是偏爱于绿色,绿色代表着永恒,象征着和平与永恒。大自然自从诞生的那一刻起,身上就携带有绿色的基因,然而正是这些基因造就了如今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同时已孕育着人类这一伟大的智慧生命。大自然这位画家自如地调弄手中其它颜色的油墨来点缀美化这大千世界,红色、黄色等颜色代表繁荣与昌盛,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颜色基因,大自然才呈现出如今的五彩缤纷与色彩斑斓。

大自然是五颜六色的,那么什么是它生命的真谛呢?

"鱼翔浅底,鹰击长空,驼走大漠"这一派和谐的景象不正透露出大自然生命的真谛吗?

当你从地上拾起一片火红的枫叶时,你能感受到它的热烈与悲壮吗?那火红的枫叶恰似向你倾吐大自然特有的语言,它教给你"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道理,透过那一片火红的枫叶,你能否感受到大自然的热烈与无畏呢?

你聆听过大自然的声音吗?那淙淙的流水淌过那蜿蜒绵亘的小溪的声音;那云雀直冲云霄的鸣叫声;那雄鹰振翅搏击长空的声音,聆听大自然的声音,你将更深一层地理解大自然地深邃与神秘。

当你将脚丫伸入清澈的溪流中,当你在森林中尽情沐浴着清新的阳光,此时此刻的你已经与大自然进行了零距离的接触,你能不有所感悟吗?

聆听自然,感悟自然。

所谓“小区”不过是镇上原先的一个小学,“和谐小区”的名字是一位老师无意中取的。

在麦熟的季节,我们一共十八户陆续的搬到这里。环境还可以,大街北侧一个门洞,往里走十米就豁然开朗,这里是原先学校的操场。有点象《桃花源记》中入口的味道,不过没有桃花,有的是红砖涌路两侧几棵多年的垂柳。涌路的尽头是校区的大门,俩门柱的的顶端各有一个排球大小的柱灯,遥想当年可曾照亮多少学子的求学之路。大门一侧是一个小门,供人少时通行。再往后是几排整齐的教室和办公室,现在已改成了职工宿舍。镇上的领导很体贴我们,在各宿舍门口都新安了自来水管、拖布池和几条整齐的盖板下水道。

对我们的新家我是有感情的,因为这里还是我的母校。毕业以后我和同学们相约来过几次,来怀念我们那段美好的时光。教室前的涌路还在,垂柳还在,花池也在,原先的欢声笑语记忆犹新,我仿佛又回到了从前……

新住户们以抓阄的方式是排了个一、二、三,我家东挨着宽阔的红砖涌路,门前是条略窄的石板路,路旁有两颗国槐,大的如碗口,小的如小儿的手臂,她们紧紧的依偎在一起,亲像一对母子。树底下摆了张小石桌,仅可供四个人吃饭、打牌或乘凉。石桌旁是一只抬头凝望的小鹿,儿子时常在上面玩耍。蝉的幼虫可能因为它会变的缘故我们这里叫它 “神仙”,爬到这两棵树上的”神仙”却出奇的多,这成了我家一个意外的惊喜。最高兴的是六岁的儿子,他每天晚上打着手灯在树上总能找到几个,有时小鹿的腿上和小石桌旁边也能找到。于是每隔三两天石桌上就能 端上一盘最新鲜的美味了。小石桌紧挨着一片两张见方的花园,搬来后就种了几样青菜,不为多少收成,只为平常也活动活动。人勤地不懒,竟陆续的有了收入。吃着自己种的东西,那个惬意要比吃烧鸡烤鹅更要可口香甜。

我们这里的住户大多都在镇上上班,原先都认识,现在成了邻居,就觉得份外亲热。年龄最大的是一位小学校长——×老师,再过几年他就退休了,可是思想一点也不比我们小年轻的落后。每次他在家总是主动和我们打招呼,不是要我们聊聊就是约我们饭后打上把牌。原先我们去了还有点儿拘束,久而久之,他家门前成了我们的小据点。打牌一般是够级,他虽然年龄大了但是记牌很准,赢了牌高兴,他也大呼小叫的,兴奋得与他的年龄和身份不符。

由于我们住户之间没有院墙,邻居间见面就方便的多,这给女人们闲聊提供了机会。女人们的话长,只要开了头没有要紧的事很难刹住,不光刹不住,聊到精彩处说不定哪一个端着饭碗跑出来,生怕错过听八卦新闻的机会。最方便的是孩子们,一个孩子起早了必定找他的玩伴,常常大人们还没起床,孩子们已经在外面叽叽喳喳热闹的如鸟群了。谁家做了好吃的就左邻右舍的送,这时小家伙的嘴最乖,叔叔婶婶的叫个不停。各自菜园收成也相互的送,投桃报李,家家户户的应时青菜就全有了。

晚上乘凉的时候我们这里最热闹。孩子们做完作业在涌路边的路灯下尽情玩耍,大人们则拿出马扎子围坐在一起聊天。家长里短,单位轶事,领导升迁,国际形势无所不有,精彩处发出阵阵的笑声。路灯下的牌桌是每晚必不可少的,再有闲人时还可观战,不时为她所关注那家提醒一二。暑意渐退,夜色深沉,才相约散去。

年底 ,邻居们有一次小聚,发起人是×老师。大家围在一个圆桌旁,×老师坐在中间,气氛很好,极像一个和睦大家庭。他说上班近三十年了,向我们这里的关系这么融洽的很少。现在上边提倡社会和谐,我们这里简直就是和谐小区。“对,对,对,”他的话引起了共鸣,我们建议,“以后就叫和谐小区得了,你就是我们的区长”。“和谐小区”就这样诞生了。邻居们畅所欲言,尽兴而归。事后,知道有几个酒醉的,少不得挨女人们的一顿唠叨。

天有不测风云,这不又到夏天就出了一件事,打破了我们小区的平静。一天天刚擦黑,我们几个人正围在一起打牌,住在小区东北角的×哥急急的跑来,说有贼。我们立刻散了,找了点家伙去堵截。贼受了惊身上却不知什么原因受了伤,我们顺着血迹找到门洞前,血迹却又转了回来,我们知道贼并没有走就四下寻找。不久,110的干警接到报警来到这里,详细问过经过和细节,又搜查了一遍,竟奇迹般的没有找到。事隔几天,警方从邻县的医院里找到了那个人,市里的电视台也做了一期叫《案发现场》节目,讲了事情的经过和处理结果。我们的小区出了名,我们也更加团结。

现在我家搬到了县城里居住,小区是正规小区,邻居间却少有往来,偶尔在楼道照个面,也是白眼相对,点一下头算作问候,并不想多说一个字。空闲时无缘无故的常想起和谐小区的老邻居们 ,怀念那段充满人情味的生活。

地球是生命的摇篮,人类是地球的骄子她给予我们生存所需的一切,离开她我们一刻也无法生存下去然而,随着科技进步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求,正不自觉地步入掠夺性资源利用和破坏性生产的误区
地球是生命的摇篮,人类是地球的骄子。她给予我们生存所需的一切,离开她我们一刻也无法生存下去。然而,随着科技进步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求,正不自觉地步入掠夺性资源利用和破坏性生产的误区。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一方面,工业污水源源不断地流入江河湖海,天空到处弥漫着黑色的烟尘,堆积如山的垃圾。另一方面,森林面积锐减,土地沙漠化,气候变异,酸雨成灾,旱涝肆虐,生态灾难频繁,水资源和自然资源逐渐枯竭……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正面临着环境不断恶化所带来的严峻威胁,地球及其居民好象进入了一个高风险地带。警钟早已敲响,但是,人类对于环境恶化进程的遏止仍显得过于苍白无力。
美好的地球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但,每当我们的自身利益与环境利益相互矛盾时,人类总是只顾眼前利益和自身利益,而环境利益却被我们远远地抛在脑后。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为了追求所谓的“卫生”而大量使用一次性筷子,为此付出的代价森林被毁,水土大量流失,生态失衡;为了获取看似贵重的毛皮、虎骨,满足渺小的口腹之欲,有人甘冒违法的风险,疯狂地捕杀野生动物……据统计,人类工业化发展的一百多年来,特别是最近几十年来,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升级和其它人类活动的增加,物种灭绝的速度比自然灭绝的速度要快一千倍之多。如果人类再不节制自己的行为,我们的后代将会见不到除人类之外的其它生物,甚至将可能无法在这个星球上继续生存下去,人类也将面临灭绝。这决不是危言耸听。面对着我们一手造成的恶果,面对着逝去了的、将要逝去的,以及那些在人类的屠刀下呻吟的生命,我们——地球上最聪明的动物,该怎么办……
警钟已经长鸣!环境需要我们保护,家园需要我们建设。我们每个人可以做许多事情来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如回收废旧电池,节约水电,不吃口香糖,不乱扔杂物,不用塑料袋,不用一次性筷子,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到城镇乡村开展以“保护自然、保护环境”为主题的大规模的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号召大家立即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家园,为人类生活创建一个美好和谐的环境。
大自然与我们是不可分割的共同体,地球则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天蓝地绿,山川秀美是我们共同的追求和理想。为了把我们的绿色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为了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绿色的天地,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保护我们的地球,也保护我们人类自己吧!

留给明天一个纯净的世界
应该说,我们当前所处的世界很不如人意——

天空中,浓烟滚滚,那是伊拉克的油库被炸在燃烧;沙尘漫漫,那是大西北的沙漠东移的征兆;酸雨绵绵,那是化工厂的废气凝成的灾难;毒气丝丝,那是大西南的氯气罐泄漏的后果……

高山上,茂密的树林被成片地砍伐,珍稀的动物被接连地杀戮,林中的飞鸟失去了生存的天堂,大量的泥石携洪水而肆虐……

江海里,漂浮着白色的泡沫,那是从化工厂排出的工业废水;漂浮着黑色的油腻,那是从失事的油轮里漏出的原油;漂浮着零星的白点,那是被毒死的鱼儿翻着的肚皮;漂浮着赤色的小生命,那是一种被称作“赤潮”的海上自然灾害……

人世间,充斥着尔虞我诈和勾心斗角,泛滥着假烟、假酒甚至假药和假奶粉,遍布着黄色的罗网和温柔的陷阱。填塞耳朵的是官员腐败的接二连三的丑闻,扑眼而来的是黑社会势力的巧取豪夺和横行霸道,挂在嘴边的是不堪入耳的粗俗和打情骂俏……

难道,难道我们要把这样一个污浊的世界留给明天?

不,绝不是!

我们要留给明天一个纯净的世界。

首先,它应像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描写的那样,“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其次,它应像王维的《山居秋暝》中描写的那样,“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再次,它应像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的那样,“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

最后,它应像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描写的那样,“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将古人的理想,在明天变为现实,这是我们留给明天的最好的礼物。

回答者: jl5708 - 中校 十二级 2009-11-11 09:47

一,关于“京派”

把“京派”和“海派”当作不同的文学流派,是后来文学史家的研究工作。不过因为这两派所涉及的作家群的范围都比较大,各自的情况又都很复杂,不同于其他有结社有纲领而且倾向鲜明的派别,所以有些论者对于把“京派”看作流派,仍持谨慎的态度。但学术界多数意见还是认为,“京派”是大致可以视为一种流派的。
通常认为所谓“京派”,是指三十年代活跃在北平和天津等北方城市的自由主义作家群。要注意这个定义带有的时间和地域性,也有政治倾向性。这一文学派系的“命名”跟三十年代初发生于上海与北京两个城市作家之间的一场论争直接相关,当时双方互相攻击的主要人物是北京的沈从文和上海的苏汶,后来又加进了鲁迅等人。1933年10月,沈从文发表《文学者的态度》1一文,批评了那些主要在上海的新派的作家,指责他们对创作缺乏尊严感,有“玩票白相”的习气。稍后在《论海派》2一文中,他对上海某些文人作风提出了更为尖锐的批评,以轻蔑的口气指责他们是“名士才情”加上“商业竟卖”,并且把“旧礼拜六派”和所谓“感情主义的左倾”,统统都捆在一起,斥为“妨碍新文学健康发展”的“海派”。与此同时,沈从文又标榜北京作家的“诚实与质朴”,主张要张扬文坛正气,破除“海派”的歪风。沈从文的批评大致代表了北方一些自由主义作家的立场:他们对当时方兴未艾的左翼文学、时髦的现代派文学以及流行的商业化文学,都相当反感,而力图与此拉开距离,保持一种批判的态度。上海的作家自然也有反驳。曾经追求过革命文艺,后来又倾向文学价值独立的苏汶,在《文人在上海》一文中就指出,所谓“上海气”其实就是现代的都市气,是现代机械文明传播的产物,相信必将还产生更广的影响。应当说,沈从文对所谓“海派”浮泛作风的批评不无中肯,但也有他的偏狭。所以后来鲁迅属文《“京派”与“海派”》,说“文人之在京者近官,没海者近商”,“京派是官的帮闲,海派是商的帮忙而已”。3鲁迅似乎在各打五十大板,其实是从地域文化角度为两派文人“看病”,对当时文坛弊病的批评可谓入木三分。
其实所谓“京”“海”之争,不甚明了,多少也有文人的意气和派性在里边。不过,论争除了显现文学观上的不同,也确实反映出当时南北地域文化的差别。近些年来有关上海和北京文化的比较研究多了起来,大家有兴趣可以找这些论文看看,也许对于了解“京派”和“海派”不同文化品格的形成是有帮助的。在三十年代,中国文化和政治的中心已经从北京转到上海 。上海是中国现代的大都市、大商 ,西方文化和革命思潮的影响特别大,整个文化氛围包括文坛的状况,比起北京和其他地区来,要更显得开放、求新、多变,但商业色彩也比较浓。上海文坛很复杂,既有典型的商业化的流行文学、堕落的文学,有新感觉派之类前卫的文学,有张爱玲这样很传统又很现代的文学,更有富于使命感而深受青年倾赖的左翼文学。所以,以“海派”来笼统地涵括上海文坛,并不大合适。相对而言,“京派”作家群的文学旨趣互相较为接近。由于五四的高潮早已过去,大批作家南下上海等地,三十年代的北京文坛变得比较沉闷。但北京毕竟是古都,又经过新文化运动的洗礼,文化的积淀深厚,有比较宽容豁达的风气。那些主要在北京天津的大学任教或上学的一批作家,可能也是因为远离了时代的中心,写作心态一般都比较雍容、恬静和扎实,在文化取向上较少商业的或党派的味道,却也比较守成和稳健。近年来有些论者认为当年的“京”“海”之争,看似偶然,却从根本上反映了三十年代的文学格局,是“乡土”与“都市”两种文化背景的对峙在文学中的体现。这也提出了一种分析的视角,值得探讨。总的来说,“京派”创作群体的基本倾向是自觉地区别于当时左翼文学,又有意与各种商业化和流行的文学保持距离的作家;他们看重文学的独立价值,却又不免超离时代变革的主流。
从创作实践来看,“京派”以小说最显实绩,除了大作家沈从文,还有一个具有相当活力的创作阵容:有以田园牧歌风格著称的废名,擅写诗意小说的芦焚,给创作以深入的审美理论阐析的朱光潜,以及凌叔华、萧乾、李健吾、林徽因、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林庚,等等。“京派”作家群虽然没有结社,但“学院派”的沙龙活动频繁,办同人刊物是他们主要的文学生存方式。如《大公报•文艺副刊》、《文学杂志》,以及《骆驼草》、《文学月刊》和《水星》等等,都是“京派” 活跃的园地。这个流派作家都是很自由的,各自的写作路线和风格不尽相同,但创作精神、心态和审美追求有相对的一致性,那就是政治意识的淡化与艺术独立意识的增强,具体一点来说,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流派的共性:

(一)多写乡土中国和平民现实的题材。出于对文学的政治功利性、党派性和商品性的不满,“京派”作家试图避开时代大潮面前的政治选择,而转向以文化观照和表现最普通的中国人生。他们对现代工业文明侵入之后的乡土中国的变化怀着矛盾的心态,在表现道德沦丧的同时,格外注意以传统的和民间的道德重新厘定现实人生。强调与都市文明相对立的理想化的宗法制农耕文明生活,使他们的创作多带怀旧色调和平民性,对原始、质朴的乡风民俗和平凡的人生方式取认同态度,热中于发掘人情、人性的美好,并让这些美好与保守的文化和传统秩序融为一体,在返朴归真的文学世界中来实现文化的复苏与救世。若从“生活在别处”的审美意义上讲,“京派”这种恋旧的文学模式容易产生艺术效果,何况其中还有文化批判和审视的价值。“京派”作家写尽了人生之“常”与“变”,但多是由“常”看“变”,实际上是在时代变革之外寻求自足。这样看来,“京派”作品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品格是比较复杂的,其长处和缺失往往是二而一的,应当仔细分析,不可笼统评判。

(二)从容节制的古典式审美趋向。这跟“京派”作家多取普通的题材与平和的写作目标是有关的。他们乐于追寻过去,从平凡的人生命运中细加品味,挖掘其中的诗意,寄托一定的文化理想。这就需要沉淀生活,节制感情,除尽火气,以诚实、宽厚的心态来创作。当然,如前所述,“京派”远离商品化和都市化的文化追求,也决定了这些作家写作的从容笃实,他们的小说往往达到一种和谐、 圆融、静美的境地。在当今相对平和的年代,象“京派”这样一类作品似乎更能赢得读者的青睐。

(三)比较成熟的小说样式。“京派”作家注重文学功力,在各种小说的文体上都有创新和推进。当他们以“乡土中国”的眼光审视都市生活时,常写世态批评的讽刺小说,而描写乡土人生时,则大大发展了抒情体小说。“京派”最拿手的还是抒情体小说,这方面他们有突出的贡献。不同的作家自然有不同的情味,但他们比较共同追求的是文体风格趋向的生活化,通过作家人生体验的融入、散文化的结构和笔调,以及牧歌情调或地域文化气氛的营造,等等,将对乡土经验的眷恋和传统回归的渴望,用极具诗意的体式来加以表现。“京派”小说家有形式感,讲求“文章之美”,作品比较有可读性。
这三点当然只是作为“京派”一般特征的概括。具体到某个作家,还应当结合其创作来细加体味和分析。在重点讲述沈从文之前,我们不妨再提示几位也很有代表性的作家,以加深大家对“京派”的了解。

首先一位是废名,原名冯文炳,湖北黄梅人,1929年在北大英文系任教时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竹林的故事》,代表作还有有长篇小说《莫须有先生传》、《桥》等。他堪称京派小说的鼻祖,连沈从文都受他的影响。废名作品的特别之处,是田园牧歌的情调加上古典式的意境的营造。不仅反映乡村风景、风俗、人情之美,尤其致力于乡间儿女情态的描写,透露出一种哲人式的人生态度和对普通生命方式的体悟。读废名的小说尤其应当注意其独特的文体。他所写的是“作为抒情诗的散文化小说”,深受中国古典诗文的影响,有时他在试图用做古诗绝句的韵味来结构现代的小说。阅读时可以多体味其如何通过文体的交汇产生出“诗化小说”的特殊效果。废名的作品并不容易读,里边总有某种玄学意味,又有“理趣”和“禅趣”,阅读时只有放慢速度,才能漫漫体会那有意为之的“涩味”的境界,看作家如何将艺术和哲学两相调和。

第二位值得这里提到的是萧乾,北京的蒙古族后裔,是“京派”后起的作家,燕京大学新闻系毕业,曾任驻英记者。有短篇小说集《篱下集》、《栗子》和中篇《梦之谷》。作品多带自传性色彩,写童年生活,从“童年视角”出发,以一个城中“乡下人”的独特身份写作。充斥于他的作品中的苍凉感是强烈的,又是清澈而健朗的。《梦之谷》是他经历的写照,极具抒情性和感伤情调,语言雅丽清新,重直觉的把握。

第三位是芦焚,笔名师陀,有《谷》、《里门拾记》、《落日光》、《野鸟集》等小说集。他在作品中是一个滞留城市却未能忘情于乡村出身的叙述者,写作总是突出自己的乡村文化背景,以场景的展现见长,具有悲哀的抒情气质。无论写景写人,都缭绕着诗意,你读着读着,不觉间就会被那自然界的荒凉与人事的辛酸所打动,北方农村衰败图景中的悲凉之气会给人极深的印象。读芦焚还当体会他如何将抒情、讽刺和象征掺和,在奇幻神秘气氛中制造某种可以引发联想的寓意。
另外,若要对“京派”的文学倾向和价值追求有更清晰的了解,最好还读一读这一派的代表性美学家和评论家朱光潜的论著。
“京派”其他一些作家也都有各自的艺术个性,但最重要的还是大作家沈从文。

针对工业文明所带来的人口、环境与发展悖论,应该确立一种新的文明即生态文明,也就是人与自然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文明。
首先,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是一种真正的平等、和谐的统一,即提倡把人类的利益和自然的利益统一起来的自然观。其次,在社会发展观方面,我们必须确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把对自然的合理开发和积极保护统一起来。我们不能离开对自然的开发、利用,单纯强调对自然的保护,使保护变成被动的适应,那样就无法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就会使社会进步缓慢乃至倒退。
生态文明是在工业文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同时又是对工业文明的超越。伴随着工业文明的向前发展,生态文明将会成为未来社会的主要文明形态。
生态文明观念的核心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塑,即必须认识到:人既是自然的主人,又是自然的存在物;人既利用自然,又必须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当前最重要的是转变环境教育观念。要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高度树立正确的自然观、环境价值观。
生态道德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生态环境的渐趋恶化,需要把生态道德教育提上议事日程。通过这种教育,增强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道德意识,使之认识到,生态道德是人类道德的重要方面,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是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所应履行的道德义务与责任

参考资料:从其他地方引用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1-05
  人与环境
  ——踏浪寻幽
  首先声明,这不是一个关于环保的话题,而是一个人生与社会的问题.环境,环人之境也。如果没有人,如果真有那么一天,由于环境恶化,所有的人都灭绝了(不是所有的生物都灭绝了),那就既无研究环境问题的必要,也无研究环境问题的可能。谈论环境问题,决非“对牛弹琴”,而必然指归于人。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对人说来才是人与人联系的纽带,才是他为别人的存在和别人为他的存在,才是人的现实的生活的要素;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才是人自己的人的存在的基础。
  常听人说,“人要适应环境,不能让环境来适应你自己。”不明白这句话中所隐藏着的是一个真理,还是一个阴谋?看过的不合理的事情多了,也就不以为有什么不合理;看到不合法的事情多了,似乎也能泰然处之了。也许,人真的适应了环境,就能得到所处环境的认可,他可以得到许多;但他却失去了真实的自我。
  也许,人固守着自己的真诚,却无法得到这个社会外在环境的认可与肯定!
  家庭,可以影响子女对生活方式的选择;工作环境,有可能影响一个群体的生存结构。这样的影响依然是个别的或是有限的。但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在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中,都有可能对民众的生活方式的选择产生直接的强制性的影响。
  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对于人类生存是必不可少的,但对于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则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在还没有找到很好地协调人类生存与环境的矛盾的出路,使自然环境状况总体上趋于良性循环之前,人类对自然的利用更多的仍是掠夺型的。
  随着人口的高速增长,地球上原有的森林植被锐减,农牧业生产导致的过度的土地开发,使土壤的肥力损失,水土流失,沙漠化和盐碱化日趋严重。人类在不断损失可耕地资源的同时,也使宝贵的淡水资源遭到污染,特别是现代工业的消耗方式和城市生活方式,使人类的用水总量迅猛增加,大大超过了自然水源的恢复和补充能力,遇到枯水年份,许多国家和地区都会发生水荒,而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不仅使其他生物活动受到限制,众多物种遭到灭绝,也大大降低了城市公共卫生和健康设施的功能,增加了环境因素的致病性。
  人类日常生活和工业向大气排放过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硫化物及其他化学成分,破坏了地球的臭氧层和气圈构成,引起了酸雨、光化学烟雾和温室效应,增加了近地大气中的粉尘量,也对人类健康构成了重大的威胁。此外,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废渣、废料、生活垃圾,以及核放射污染、电磁污染、噪声污染、信息污染等,都加速了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破坏,使环境的负效应和消极结果日益明显化。
  人类对动物的任意捕捉和宰杀,肆无忌惮地食用野生动物以及不合理的饲养等,其结果更是严重影响了人类自身的健康和生存质量。仅是最近十年来人类所患的与病毒有关的新疾病中,经科学研究发现,其中就有大约四分之三是来自动物的。
  社会发展要以相应的生态平衡关系为基础,要依赖社会内部关系和外部自然环境联系的状况来界定,这是一个比一般生态平衡更为复杂的问题。如果社会与环境之间的能量、物质、信息等交往渠道不畅以致被某种因素所阻塞,就必定要危及社会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甚至可能导致社会文明的消亡。同样,如果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平衡的关系被破坏,不仅能够导致局部生态平衡的彻底崩溃,而且也最终会危及到社会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危及到社会经济中各种矛盾的解决,还会对社会的政治、法律、思想、道德等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产生巨大的压力和作用。
  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是无止境的,对自身与外部世界联系的探索也是无止境的;人类持之以恒地追求健康,并将不断地与危害自身健康的各种疾病和灾害抗争,这些都是摆在人类面前的永恒主题。可以预见,随着人类与环境接触面的不断拓展,自然界中各种有利或不利的因素和特性,将会更加充分地显示出来,并随时考验人类的应对能力。
  人类的优势在于能够积极地探索和认识环境以及各种环境因素的深层本质,从而能动地改善和调整各类作用于环境的行为和活动,以自觉地寻求各种环境因素和系统的平衡。可以这样说,人类研究各种环境因素并最终与环境和谐相处的过程,就是认识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是人类努力改善现实和把握未来的能动性过程。人们应该看到,人类最终抛弃轻视自然、奴役自然的环境观,直至对人类中心论的文化定势进行反思,彻底停止不文明行为,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更是对人类自身的保护。人类也只有合理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才能根本改善自身的生存状况。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殖的家园,但是近年来我们的生存环境正在逐渐地被破坏,如果我们不加以重视的话,那么我们将永远失去这个赖以生存的唯一的家。面对这个影响到全人类的问题,我们必须找到一个可以切实解决问题的答案。人类与自然环境(包括自然资源)的关系,无非就是两种情况。一种是朋友、伙伴的关系;一种是主仆、敌对的关系。在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时,我们要正确地处理好人与环境的关系。
  人类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统治者”。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有一种认识,认为为了显示人类的力量,人类应当“主宰”自然,成为大自然的“统治者”。必须重新确定人类在大自然中的地位,人类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统治者,而是大自然家庭中的一员;人类应该成为这个大家庭中的善良公民。大自然中的生物,并不是人类的奴隶,不是为人类而诞生的。
  如果有一天,我们抬起头看到天空已不再是蓝色,我们脚下踩着沙漠而不是肥沃的土地,河水湖水非得经过多层净化才能饮用,我们的孩子只能在自然博物馆里参观熊猫、大象的标本。那么,一切都晚了。
  毋庸置疑,造成环境恶化的罪魁祸首正是人类自己,是我们乱坎滥伐,疯狂掠夺资源,制造污染。我们用五千年时间终于建成了现代文明,现在却在用几百年或者几十年的时间亲手毁掉它。所以说,环境保护必须以人为本,从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开始。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根本上就是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核心思想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构成危害;基本内容是强调人类的发展权利、环境权利与保护环境义务的统一,当代人及后代人发展机会相平等。
  只要人们能够正确认识自然、合理改造自然、充分利用自然、有效保护自然,自然就能够成为人类的挚友,为人类谋福利、创幸福,让人类感受到自然的博大胸襟和优美环境。

参考资料:http://www.oklink.net/online/tougao/102892/218585.htm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11-11
善待地球,科学发展,就是要正确对待地球自然系统,特别是要珍惜地球母亲赐予我们的自然资源,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深刻认识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对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意义。这就是:生态文明下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变化,并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规律,从而充分认识统筹我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建立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生态文明新构架。应当说,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完全符合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潮流。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是:肯定人是自然界的相对主体,人类的社会经济必须继续向前发展。同时,要清醒认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和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努力做到在与自然和谐共处中,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这就是人类社会的新的文明——生态文明。
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与作用,包括从自然界索取资源与空间,享受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功能,向环境排放废弃物;二是自然对人类的影响与反作用,包括资源环境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制约,自然灾害、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对人类的负面影响。

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类对客观自然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在人类社会不同的发展阶段,人类对人与自然的认识有显著的不同。当前大规模的、无序的人类活动已打破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和生态结构,正深刻地影响和改变地球生态系统的演变路径和方向,对人类生存安全构成了极其严峻的挑战。
人与自然和谐,从理论层面上看,它应是人与自然互相适应的辨证统一、互动和谐;从实践层面上讲,它应有人与自然双方均处于既被改造又应保护的关系之中。历史经验表明,当人类与自然处于平等、互利、和谐关系的时候,自然也能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文明是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程度的概念,它表征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水平与整体面貌。从历史上看,人类文明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个阶段。目前,人类文明正处于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阶段。如果说以工业生产为核心的文明是工业文明,那么,生态文明就是以生态产业(或产业生态化)为主要特征的文明形态。从广义上讲,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人类文明形态。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天成的。人不能选择脱离自然的道路,只能选择某种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与自然的关系。在人的能力空前提高的今天,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人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社会关系等诸多因素的协调和谐。生态文明发展到今天,不能不说是人类开始了为有效遏制生态危机,为自己重建一个可以使儿孙万代永续发展的绿色家园做了一次有益的伟大尝试。
工业文明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类已处于主动地位。当人的行为违背自然规律、资源消耗超过自然承载能力、污染排放超过环境容量时,就将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造成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因此,人类为了持续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必须充分认识自然规律。人类发展到今天,应该而且已有能力主动调整自身行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立生态文明,必须着力培养人们正确的资源观、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点,教育人们保护好人类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形成新的生态伦理。
事实上,人与自然的关系应当是一种“生命维系”的关系。人是生命的存在体,自然生态也是作为“生命存在体”而存在的。一方面,自然生态具有自身不断进化的生命过程;另一方面,人作为客观现实世界的一员,其生命状态与自然生态的生命状态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自然生态的死亡必然导致人类生命的衰竭。因此,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首先应当是一种生命维系的关系。
从表面上看,生态伦理所涉及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但实质上仍然是指人与人的关系,行为者与他人的关系,以及现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在今天,人类再也(下转第93页)(上接第90页)不能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而损害子孙后代的利益,这是生态伦理学的重要内容和道德规范。这种人与人的关系是通过人与自然的关系来实现的,就是说,它是以自然为中介而表现出来的。生态伦理把人与自然的关系涵盖到了人与人的关系中去,比传统伦理学的内容更丰富了。
针对工业文明所带来的人口、环境与发展悖论,应该确立一种新的文明即生态文明,也就是人与自然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文明。
首先,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是一种真正的平等、和谐的统一,即提倡把人类的利益和自然的利益统一起来的自然观。其次,在社会发展观方面,我们必须确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把对自然的合理开发和积极保护统一起来。我们不能离开对自然的开发、利用,单纯强调对自然的保护,使保护变成被动的适应,那样就无法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就会使社会进步缓慢乃至倒退。
生态文明是在工业文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同时又是对工业文明的超越。伴随着工业文明的向前发展,生态文明将会成为未来社会的主要文明形态。
生态文明观念的核心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塑,即必须认识到:人既是自然的主人,又是自然的存在物;人既利用自然,又必须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当前最重要的是转变环境教育观念。要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高度树立正确的自然观、环境价值观。
生态道德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生态环境的渐趋恶化,需要把生态道德教育提上议事日程。通过这种教育,增强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道德意识,使之认识到,生态道德是人类道德的重要方面,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是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所应履行的道德义务与责任
第3个回答  2009-11-22
和谐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类的发展和社会上的经济发达很多地区建造了高楼大厦,因此疏忽了周围的自然环境,这对大自然是一种严重地破坏,对生态的不平衡。使大自然环境受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呢?有的工厂还排放乌烟,乌烟瘴气污染新鲜的空气,导致人类呼吸后身体健康会受到很大的伤害;有的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排放的污水和工厂排放的污水流向清澈的小河,这一来不但污染了水环境还致使河里活蹦乱跳的鱼死亡,这已形成一种频繁的现象,河上漂流着的杂物恶化了美丽的自然环境,使众多的养殖水面被迫放弃;还有人不懂得珍惜水资源,大量的浪费,这样我们大自然就会缺水。也许有人会这样问:”地球上的水资源不是跟空气阳光一样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吗?”事实上并非如此。虽然地球上三分之二的面积都覆盖了水,但这些水中97%是海洋。你们知道海水是咸的,剩余的少量淡水又大都集中在终年积雪的高山和寒冷的南北两极。这样,地球上可供人的水资源就更少了。有没有人想过,如果世界上只剩下一滴水了,人们一定认为非常珍贵,可以前人们是这样认为的吗?还有的小朋友在草坪上玩耍踏坏了小草。仅管边上都竖立着要保护小草,人人有责的牌子,可又有谁能真正做到呢?他们都不屑一顾;在茂密的森林中,猎人还要捕杀小动物,让许多小动物流离失所,失去自己的亲人,现在森林里的小动物变得越来越稀少了。这种种现象就是导致自然环境被破坏,被污染的源头。
大自然是伟大的,生态是复杂的,生命是奥妙的,而我们了解得太少了,尚不及”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地球是丰富多彩,物象万千的。一根草,一棵树,一个动物,一个群体,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一个社会。都是自然不断进步的结果。天生的动物,天生的植物,天生所有的植物,天生所有的生命都是有用的。它们的存在就说明有用。一看到森林,就向想到母木材;一看到河流就想到发电;一看到草原,就向想到牛羊肉和羊绒衫;一看到动物,就向想到能不能吃,能不能用,能不能入药。
珍惜动物是社会的财富,我们必须保护。一些虽很常见,但对人类有益的动物,我们同样应该爱护。植物也是人类的朋友。植物能够帮助人们净化空气,减少噪音,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真是为人类做了不少贡献。
为了保护生态平衡,我国还建立了不少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就地保护野生濒危动物。

大自然之所以美,是因为它有春、夏、秋、冬四个可爱的娃娃。
春娃带来了温暖的阳光,嫩绿的芽儿,清澈的溪流,雪白的云朵,他们一起组装成了一幅风和日丽的美景,在瞬间将地球变成了一幅迷人的画。
夏娃带来了火红的太阳,茁壮的树苗,汹涌澎湃的江河,满塘的水莲,他们一起组合成了一幅让人精神抖擞的蓝图,让大自然着上了一身亮丽的衣裳。
秋娃带来了火一般的枫树林,金黄色的田地,碧蓝的天空,千姿百态的菊花,他们一起组成了一幅迷人的秋风送爽图,让人如痴如醉。
冬娃带来了一场又一场的白雪,一片又一片的腊梅,一朵又一朵的冰花,一股又一股的寒风,他们一起组成了一幅白茫茫的冬花雪野图,让人安详。
大自然之所以美,是因为它有无数的瑰宝,让人眼里放光,精神焕发。
一滴水是大自然的宝,它虽然渺小,却可以将一块坚硬无比的石头穿透,因为它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这就是它可以成为大自然的珍宝的原因所在,它是当之无愧的。
一撮石灰是大自然的宝,它“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正是因为它拥有这难能可贵的精神,所以它作为大自然的宝贝,更是当之无愧的。
一朵荷花是大自然的宝,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直。”它是花中的骄傲,更是大自然的骄傲,因为它的庄重高雅,所以它也当之无愧为大自然的珍宝。
大自然之所以美,是因为它绚丽多彩,千变万化。
在春和日丽的时候,时不时的吹来阵阵微风,将花、草、树们带进一个新生的阶段,让人们目不暇接,只能走马观花式的欣赏美景。
在夏季雨过天晴的时候,出现一道美丽的彩虹,划破碧蓝的天空,成为夏季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秋风送爽的时候,火红的枫叶成为黄金季节的“镇家之宝”,大自然送来一股凉爽的秋风,让无数的枫叶漫天飞舞,呈现出一幅怡人的景象。
在冬花烂漫的时候,一朵朵透明的冰花从天而降,一刹时寒气逼人,却又令人陶醉。
大自然是美丽的,是奇妙的,是千变万化的,是绚丽多彩的。大自然的美无处不在,大自然的美独一无二。感悟大自然,你可以发现至多的乐趣!!!
第4个回答  2009-11-12
下文是关于个人故居的,不知道何时吗?
和谐小区2009-09-16 22:56

所谓“小区”不过是镇上原先的一个小学,“和谐小区”的名字是一位老师无意中取的。

在麦熟的季节,我们一共十八户陆续的搬到这里。环境还可以,大街北侧一个门洞,往里走十米就豁然开朗,这里是原先学校的操场。有点象《桃花源记》中入口的味道,不过没有桃花,有的是红砖涌路两侧几棵多年的垂柳。涌路的尽头是校区的大门,俩门柱的的顶端各有一个排球大小的柱灯,遥想当年可曾照亮多少学子的求学之路。大门一侧是一个小门,供人少时通行。再往后是几排整齐的教室和办公室,现在已改成了职工宿舍。镇上的领导很体贴我们,在各宿舍门口都新安了自来水管、拖布池和几条整齐的盖板下水道。

对我们的新家我是有感情的,因为这里还是我的母校。毕业以后我和同学们相约来过几次,来怀念我们那段美好的时光。教室前的涌路还在,垂柳还在,花池也在,原先的欢声笑语记忆犹新,我仿佛又回到了从前……

新住户们以抓阄的方式是排了个一、二、三,我家东挨着宽阔的红砖涌路,门前是条略窄的石板路,路旁有两颗国槐,大的如碗口,小的如小儿的手臂,她们紧紧的依偎在一起,亲像一对母子。树底下摆了张小石桌,仅可供四个人吃饭、打牌或乘凉。石桌旁是一只抬头凝望的小鹿,儿子时常在上面玩耍。蝉的幼虫可能因为它会变的缘故我们这里叫它 “神仙”,爬到这两棵树上的”神仙”却出奇的多,这成了我家一个意外的惊喜。最高兴的是六岁的儿子,他每天晚上打着手灯在树上总能找到几个,有时小鹿的腿上和小石桌旁边也能找到。于是每隔三两天石桌上就能 端上一盘最新鲜的美味了。小石桌紧挨着一片两张见方的花园,搬来后就种了几样青菜,不为多少收成,只为平常也活动活动。人勤地不懒,竟陆续的有了收入。吃着自己种的东西,那个惬意要比吃烧鸡烤鹅更要可口香甜。

我们这里的住户大多都在镇上上班,原先都认识,现在成了邻居,就觉得份外亲热。年龄最大的是一位小学校长——×老师,再过几年他就退休了,可是思想一点也不比我们小年轻的落后。每次他在家总是主动和我们打招呼,不是要我们聊聊就是约我们饭后打上把牌。原先我们去了还有点儿拘束,久而久之,他家门前成了我们的小据点。打牌一般是够级,他虽然年龄大了但是记牌很准,赢了牌高兴,他也大呼小叫的,兴奋得与他的年龄和身份不符。

由于我们住户之间没有院墙,邻居间见面就方便的多,这给女人们闲聊提供了机会。女人们的话长,只要开了头没有要紧的事很难刹住,不光刹不住,聊到精彩处说不定哪一个端着饭碗跑出来,生怕错过听八卦新闻的机会。最方便的是孩子们,一个孩子起早了必定找他的玩伴,常常大人们还没起床,孩子们已经在外面叽叽喳喳热闹的如鸟群了。谁家做了好吃的就左邻右舍的送,这时小家伙的嘴最乖,叔叔婶婶的叫个不停。各自菜园收成也相互的送,投桃报李,家家户户的应时青菜就全有了。

晚上乘凉的时候我们这里最热闹。孩子们做完作业在涌路边的路灯下尽情玩耍,大人们则拿出马扎子围坐在一起聊天。家长里短,单位轶事,领导升迁,国际形势无所不有,精彩处发出阵阵的笑声。路灯下的牌桌是每晚必不可少的,再有闲人时还可观战,不时为她所关注那家提醒一二。暑意渐退,夜色深沉,才相约散去。

年底 ,邻居们有一次小聚,发起人是×老师。大家围在一个圆桌旁,×老师坐在中间,气氛很好,极像一个和睦大家庭。他说上班近三十年了,向我们这里的关系这么融洽的很少。现在上边提倡社会和谐,我们这里简直就是和谐小区。“对,对,对,”他的话引起了共鸣,我们建议,“以后就叫和谐小区得了,你就是我们的区长”。“和谐小区”就这样诞生了。邻居们畅所欲言,尽兴而归。事后,知道有几个酒醉的,少不得挨女人们的一顿唠叨。

天有不测风云,这不又到夏天就出了一件事,打破了我们小区的平静。一天天刚擦黑,我们几个人正围在一起打牌,住在小区东北角的×哥急急的跑来,说有贼。我们立刻散了,找了点家伙去堵截。贼受了惊身上却不知什么原因受了伤,我们顺着血迹找到门洞前,血迹却又转了回来,我们知道贼并没有走就四下寻找。不久,110的干警接到报警来到这里,详细问过经过和细节,又搜查了一遍,竟奇迹般的没有找到。事隔几天,警方从邻县的医院里找到了那个人,市里的电视台也做了一期叫《案发现场》节目,讲了事情的经过和处理结果。我们的小区出了名,我们也更加团结。

现在我家搬到了县城里居住,小区是正规小区,邻居间却少有往来,偶尔在楼道照个面,也是白眼相对,点一下头算作问候,并不想多说一个字。空闲时无缘无故的常想起和谐小区的老邻居们 ,怀念那段充满人情味的生活。

生态文学作品有哪些
蕾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是一部经典的生态文学作品。该书以诗意的语言描述了自然界中生命的力量,强调了环境污染给大地带来的荒凉与寂寥。书中的警告性描述引起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被视为现代环保运动的开端。三、《瓦尔登湖》梭罗的《瓦尔登湖》是一部描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经典之作。

有没有什么好书,可以推荐给大家的。
本书特点:《理智与感性》这本书是英国文学大师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它揭示了人类思维中理智与感性的冲突,让读者了解了人们文学作品中的思想和情感的相互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掌握人性的本质。5. 《思考,快与慢》作者:丹尼尔·卡尼曼 这是一本关于心理学的科普读物,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

有关环保的书籍...给书名即可
1、《瓦尔登湖》亨利索罗 2、《沙乡年鉴》奥尔多·利奥波德 3、《我们共同的未来》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4、《只有一个地球》芭芭拉·沃德 5、《我们需要一场变革》曲格平 6、《伐木者。醒来》梁玉军 7、《海的边缘》蕾切尔·卡逊 8、《寂静的春天》蕾切尔·卡逊 9、《在海风下》蕾切尔·卡逊 10、...

采莲曲(王昌龄)的赏析
作品简介 《采莲曲二首(其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此诗以写意法,表现采莲女子的整体印象,诗人将采莲少女置于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少女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也足见诗人的独具匠心。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昌龄被贬龙标时所做,约...

生态美学视野中的中外文学作品 目录
《边城》描绘了和谐的生态美,而《怀念黑潭中的黑鱼》和《怀念狼》则深刻揭示了人类欲望与自然生态的冲突,呼唤对自然的敬畏与尊重。《老海失踪》与《狼图腾》则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环境激进主义、生态智慧与人与自然的共生之道。在外国文学作品中,如《白鲸》、华兹华斯的抒情诗、《瓦尔登湖》、《沙乡...

作者在文中展现了哪些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春》中展现出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美。自然美赖以存在的自然物具有多种侧面,在不同的季节、气候、地理环境等背景和条件下,情态万种,景象万千。同时人类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感情日益丰富多彩,由于长期的社会实践的作用,自然界与人以及人类的社会生活建立了广泛而复杂的关系。美的自然事物之所以吸引人和...

人与自然:中国当代少数民族作家生态文学创作研究内容简介
他们的笔触不仅触及了人与自然的传统关系,更将其视为对传统文学中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补充。这些作家的作品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倡导对生态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提倡一种更深层次的生态伦理观。这部研究不仅提供了对少数民族作家文学创作的新理解,也揭示了他们如何以独特的文化视角和...

关于人与环境的和谐的文学作品
我中文课需要 一些关于人与环境 的文学作品 如电影,小说,诗歌,电视剧,散文,报刊和杂志。作文主题: 必须重视人与环境的和谐!我想说的是,我需要的是仅仅是文学作品的简介,不需要介绍太多,譬如像(后天)这部电影,它的主旨就是人必须与环境和谐。我要找3部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来作为佐证,如电影,小说,诗歌,电视剧,...

谁知道科幻世界里有一个关于人体的基因改造。让非洲人吃草添包肚子的...
在科幻文学的世界中,作家们常常借助于基因改造的概念,探索未来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其中,刘慈欣的作品《天使时代》便是一例。在这部短篇小说中,刘慈欣构建了一个围绕人体基因改造的设定,其中的角色被改造以适应吃草的生存方式,这不仅是对人类未来的一种设想,也是对当前全球粮食问题的深刻...

文学创作中的环境与人物
        除了将自然环境摄于笔下,对社会环境的深入描绘和展示,也是作家们非常注重的手法。鲁迅先生在他的作品《故乡》中,便为人们展现了一幅颇为“神异”的社会画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