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语文问题

在初一的时候本人的语文还特好的,考过年级段前几名的,可是现在上初二了,成绩不知道为什么掉的很厉害,我自己想象不太出原因,谁能告诉我一下

要说语文学习的方法、策略,那是举不胜举,关于这方面的鸿篇巨制也较多,例如:培养学生的兴趣,关注学生的阅读,注重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甚至还有注重应试技能的培养等等。事实上,真正有用的学习方法还是抓住学生语文学习的最基本的常规、细节,学习细节能落到实处,并能做到出色,这本身就已经不简单了。学习时考虑到细节,注重学习细节的人,不仅能认真对待学习生活,将学习中的小事做细,而且注重在学习的细节中找到机会,从而使自己走上语文学习的成功之路。

笔者针对学生平时语文学习的实际情况,认真梳理,认为学生在以下细节方面要确实关注,并不断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让语文学习富有成效。

一、关注语文平时学习的良好习惯。

语文学习习惯是在语文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学好语文和其它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它一经形成就将成为语文学习活动的一种倾向和需要,并自动地成为自己语文学习的动力。语文的学习习惯很多,其中主要关注以下一些方面。

1、及时有效的复习、预习。良好的复习预习是课堂学习成功的大半,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要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预习,圈划勾批,写写自己的见解,很有必要。学生应有计划的复习,在什么时间复习什么内容,应当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方式和策略?要达到哪些目的要求?等等。“温故而知新”,同时也不至于遗忘。

2、经常查阅字典的习惯。读书学习要养成勤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的种类很多,除了字典、辞典外,还包括文献资料、索引等供查考使用的图书。经常查阅字典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理解力与记忆力等多种能力。

3、背诵摘抄的习惯。让学生边摘抄边背诵,是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记下那些应该记住且能记住的好东西,是充分利用学生年龄段的记忆优势,是顺应学生的发展规律的。而且,将摘抄的背诵下来,能使语言的积累更厚实,使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语言,真正做到“厚积而薄发”。

4、认真书写的习惯。良好的书写习惯仍然很重要,他往往体现了一个人的风格、品质乃至人文素质。朱熹有言“凡写字,未问工拙如何,且要一笔一画,严正分明,不可潦草。”认真书写不仅能提高作业的准确率,而且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有积极的意义。俊美的字迹,让任何人看了都觉得赏心悦目,也是语文学习优劣的标志之一。

5、勤写随笔的习惯。叶圣陶先生说过:“为养成写作的习惯,非多作不可。”所以,要提高写作水平,必须坚持练笔,长期不懈,养成习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的方法,选择其中印象最深刻的,要求他们每天写日记、随笔,写所见所闻所感,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二、关注课堂生成中自我表现的细节

余文森教授关于“生成”论述的解读 :“生成表现在课堂上,指的是师生教学活动离开或超越了原有的思路和教案;表现在结果上,指的是学生获得了非预期的发展。”生成表现要关注学生的过程体验,关注学生的参与细节。

1、学会倾听老师、同学的发言。要努力让学生学会静静地倾听。倾听是一种尊重,是一种耐心,是一种毅力,是一种修养,是一种文化。在有效的倾听中,听得清,听得全,听得明,在听后自己有思考,有见解,有收益。许多时候学生在别人说话时的一种自顾自和冷漠,无疑是另外一种听觉知识的浪费。

2、要勇于大胆表露自己思想。要“逼迫”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现在中学生鲜见清脆的发言,在课堂讨论分享中,在课外口语交际中,要创设丰富的语文情境,要求学生大胆说,有主见有个性地说。“言为心声”,是一种知识和思维的彰显。

3、勤做笔记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应逐步指导学生做笔记的方法,让学生在圈圈、点点、画画中或质疑,或提醒,或批注侧重,或……,空白的语文书本是没有痕迹的学习。勤做笔记能提高自学能力,进行有效的积累,不断提高学习的效度。

4、不断质疑、追问的习惯。质疑和追问是培养学生洞察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起点,常常使情感氛围和思维碰撞达到高潮。可以从题目上质疑,从内容上质疑,从写法上质疑,从课文内容的前后联系上质疑,从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上质疑等。追问,使学生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促使学生增强“问题意识”和提升“解题”能力。

5、自我反思学习得失的习惯。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及时进行学习反思,培养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的习惯,提高教师教育的针对性。通过反思,一方面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重要的契机,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自我教育的习惯。在自我反思中,学生梳理知识点,明确得失,调整好下一步的学习方向。自我反思,自我完善,两者是休戚相关的。

三、关注语文自主阅读的细节

就人的全面发展来看,他应在德、智、身、心等几方面获得发展,融入语文的特性,那便是学会交往,学会表达,学会学习,净化情操。这些,只有当学生的学习行为成为一种习惯后,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语文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便能促进这种效果的达成。有了自主的意识与习惯,便具有了无上的动力,如此,行为就有了高效率的可能,也正是有了自主的习惯,阅读能力的培养才有了实实在在的行为载体。

1、应用多种方法进行有效的阅读。自主阅读应有如下三层面的具体的习惯:初一年段,养成“朗读、默读、背诵、默诵、浏览、速读、复述、转述”等习惯;初二年段,养成在阅读中“质疑、理解、探究”的习惯;初三年段,养成阅读后“评价、迁移、抽象、借鉴”等习惯。

2、学会挤时间进行阅读。古人读书是“枕上,马上,厕上”。初中学生课务量大,时间有限,所以要指导学生好好规划自己的阅读任务,安排好自己每日的阅读目标和时间,锲而不舍。教师也可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有针对的自由阅读。

3、学会阅读感悟和阅读分享。必须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阅读,学会阅读,感悟、体验阅读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同时善于把自己的阅读所得与朋友、老师、同学分享,智慧在分享中提升,能力在分享中增强,分享让阅读发挥最大的意义,分享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和生活品质。

4、自我提炼阅读成果。学生要善于把自己的内在阅读收获转化为外显的成果,让阅读更有价值,也是阅读内涵的提升。可以形成几句话的观点,也可以是小论文;既可以是文本,也可以是演示文稿;可以是手抄报,也可以是绘画的形式。不拘于形式,只重于学生阅读所得的表现。

四、关注师生课外语文生活交往的细节

课堂教学是师生间的一种特殊交往,那课外呢?师生在课外也应充满语文生活的互动交往,因为“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教师决不能满足于课堂上的师生之间的语文学习交往,在课外,教师也应该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引路人,开辟多种语文学习的交往方式,拓宽学生学习的视角,增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的语文学习丰富多彩。

1、让学生尝试做做语文老师。语文老师应该是最难做的学科老师了,不妨让你的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你的助教,魏书生在班内的时间很少,但是语文仍然学得好,关键是学生能站在老师的角度上去对待和处理文本。所以,可以让学生来和你一起设计教案;让学生能像老师一样去上上课;让学生参与你的作业的批阅;让学生和你一起去考查学习效果。这样,不光是从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或许会落实得会更好。

2、经常和老师探讨语文、生活问题。经常和老师探讨一些问题,学生的思想会更加活跃,思维会更加敏捷。不仅学生会从老师那儿得到更多的书本之外的东西,更使师生的语文观产生互补。学生要扔掉自己的沉默,要善于问一些深刻的语文问题,要向生活收获语文的真谛。

3、积极组织、参与语文实践活动。每位语文教师应该更新理念,树立“大语文观”,应该非常明确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发展语言的因素与增长语文技能的因素,挖掘教材的趣味性,精心设计让学生共同参与的语文实践活动。走进网络,走进大自然,走向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世界。

4、各种创新的口头、书面交往方式。语文的学习决不能拘泥于一般的听说读写,而需要创新的语文学习、交往方式。辩论、演讲、朗诵要成为时尚;书信、报道、采访、会话等在生活中运用,要强调在交往中发展自己的语文智慧。

五、关注语文学习心理的细节

中学生学习语文具有明显的功利目的性。在语文学习中,趋利心理与兴趣心理相比,其特点明显不同,要保持学习语文的稳定的心境,产生真正的兴趣,锻炼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心理素质。

1、永远要认为自己能学好语文。这不仅是一种信心,也是对自己的学习的责任。学好语文,首先是为自己能好好地立足社会的学习,再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我们天生就具有学好语文的禀性和能力,我们本身能讲普通话就已经具有领先于人的技能。相信自己能学好语文的积极情感,应当通过长期的培养,使之人格化、品质化。

2、正确面对考试和分数的心态。语文的评价决不是试卷所能全面反映的,中学语文测试中,朗读能力不会考查,学生的许多隐性知识、默会知识也都无法彰显。学生要有正确的“分数观”,良好的心态往往影响人的一生,心态比分数更重要,要避免紧张、焦虑、担心。家长、老师更要有正确的“分数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并指导学生具有稳定、沉静的学习心理。

3、强迫自己带着兴趣去学习。兴趣很少是与生俱来的,是在逐步的语文学习中不断品尝成功而养成的优秀的心理品质。有兴趣去学习,是学好的根本。切忌心浮气躁,教师要善于以累积的方式促进学生兴趣的发展。要努力使兴趣最终发展成为对语文学科的持久不变的热爱,激趣的手段应多样化和随机化。要让学生能静下心来阅读文字,感悟情感,少些打扰,甚至永远不要疲劳地学习语文。

4、强调对语言文字中情感信息的理解。不光学生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还要讲究用心去揣摩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文字背后的情感信息。去深刻领会情感产生的缘由及情感中人物的内心变化,通过用心美读,把自己沉入文中,“披文入情”,在文字中的产生画面,让文字中的人物“立”起来。

古人云:“毋以善小而不为,毋以恶小而为之。”是的,于细微处见精神,于细节处见语文学习的精髓。关注细节,研究细节能使语文课堂更富有情趣,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关注细节,能使学生的语文生活充满生命的乐趣,从而学会用“文化”的眼光来审视自己和社会;关注细节,就是细腻感受自己存在本原意义,理解语文、理解幸福、理解生活。最终,能“积少成多”、“以小见大”,成就学生丰厚的语文素养乃至文化底蕴。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1-08
1.首先想要学好语文,要做到:多复习,抓紧时间,认真仔细,持之以恒!
2.复习语文要有计划!
比如说,我今天计划要看完多少多少课,但目标不能定的太高,还要记得去完成预定的计划。如果提前完成预定计划,但也不要心急,应该再多看一遍你看过的课文,或者拿一些练习题来巩固(当然,做完了练习题也要多看一两遍才能记得牢!只有平时养成良好习惯,才能在学习上有大收获,否则就多走了比别人还要长的弯路!)
3.在复习的时候要认真,才能达到较高的效率!
复习的时候,遇到不懂的地方,就用铅笔做上记号,找时间问问老师或同学(上课或自习课最好别去问同学!因为可能影响到别人的学习,而且课堂上一般纪律比较好,在这段时间学习也是很好的,不要浪费时间哦~~~);
有些记不住的地方可以用一张纸抄下来,放在口袋里,想看就看,想记就记(几上个三五十遍,就不信记不住它)!
早晚读也不要浪费时间,念出来总比不出声地记好多了!一般我早晚读都是用来念生字、文言文及其翻译(两者结合着一起背,虽然文言文不易学,但 勤能补拙 呀!)、古诗词、课文小字处一些重要的 词语注释 。
4.上课时,老师的讲课是最关键的,老师一般都能抓住重点来教大家复习(教了这么多年当然比较有经验拉),做好笔记(尤其是你不懂的地方更要认真听)
5.抽一点点时间看一下课外书(声明必须是与学习有关的!),有什么好的词语、句子积累下来,但我一般都只是一周看几篇很好的作文(烂作文看了白搭),也不用太多时间!要合理分配时间!因为不只一科要复习哦~~~~~~~
学习语文的几点技巧

语文的学习实际上是一个语文素质、语文能力提高的过程,而语文素质、语文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读和写。所以,解决了读和写的问题,就提高了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也就是学好语文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11-08
也许数学、物理、英语这些学科占了你大量时间,从而是你没有时间看书。我觉得想要学好语文,就要培养自己读书的兴趣和习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