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长沙怎么评析呀?

顺便告诉我它的过度句和中心句是什么!

  沁园春·长沙》赏析

  意象壮美 意境高远

  ----《沁园春·长沙》赏析

  "意象"是我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术语,它包括"意"和"象"两方面的内容。这里的"意"指的是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这里的"象"指的是作为创作客体的客观物象。诗歌的意象就是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的融合,而意境则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气势磅礴,画面壮阔,意象壮美,意境高远。笔者认为,如果从意象美的角度去赏析这首词,对准确把握这首词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也许能另辟蹊径。
  《沁园春·长沙》一词的意象美突出地表现在景物的选取上,作者视野开阔,选取的景物或广博,或宏伟,或雄俊。以上阕的"看"字所总领的几句词为例,有山上的"层林",有江中的"百舸",有空中的雄鹰,有水底的游鱼。而从景物的状态看,有静态的火红的枫林,有动态的"争流"的"百舸"等。作者从远望到近观,从仰视到俯瞰,天长地阔,山红水绿,"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陆机《文赋》)
  作者对景物的选取,在很大程度上是制约于立意的。古代文人墨客的"悲秋"、"伤秋"、"叹秋"等诗文就正是由他们特定的"意"所决定的。譬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将"意"立在"断肠人在天涯",所选之''象"便自然是"枯藤·、"老树"、"昏鸦"、"瘦马"等;杜甫的《登高》将"意"立在"万里悲秋"与"艰难苦恨"上,所选之"象"也自然离不开那"哀猿"、"落木"等。毛泽东的立意积极向上,昂扬奋进,他所取的"象"'就自然是那些竟相向上、生机勃勃的景物了,如"万山"、"层林"、"百舸"、"雄鹰"、"游鱼"等。
  《沁园春·长沙》一词的意象美还表现在意象的表达上。意象的选择固然很重要,但意象的表达则更应别具匠心。诗人笔下的意柬不应是客观的白描,而应是"灌注了生气的形象"(康德语),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为了给选取的客观物象"灌注"更多的生气,很注重意卑的表达,如上阑中"看"字所总领的一组意象群,其中"万山红遣"、"层林尽"、"漫江碧遣"中的"万"、"层"、"漫"以及"遍"、"尽"、"透"这些词在范围、程度、层次等方面,使红绿两色更为突出,更为奉富,更为浓艳鲜明,令人感到可爱。诗人除了表现山红水绿的静景的优美外,还着意描写事物动态的壮美,"百舸争流"中的"争"字,给碧绿无尘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由于"击"、"翔"这两个富有创造性和袁现力的动词的运用,准确而生动地刻画出了在万里长空中鹰飞的矫健雄姿和在清澈见底的江水中鱼游的欢愉自在。如果"击"、"翔"换作"飞"、"游",就表达不出雄鹰展翅飞翔时矫健有力纳姿态,表达不出鱼游水中那轻快自在的情趣。诗人在"万类霜天竞自由"中用一个"竞"字,则有力地突出了在寒秋严霜下的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
  《沁园春·长沙》一词的意象美表现在意象的组合上。诗词中的意境内涵不仅包孕在一个个意象之中,更体现在意象的组合关系之中。诗人们写诗,往往将一个个单一的意象按照美的规律,组成有机的、有时空距离的、有层次的画面,使其产生连贯、对比、烘托、暗示等作用,向读者展示绚丽多彩的生活图景,传达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诗人们常用多种方式来实现意象的组合,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主要采用并置式和辐射式两种方式。
  诗词意象的并置,如同电影镜头的蒙大奇组接,主要将单个的意象以并列的形式互相并置在一起,从而形成全词整体的"复象美".亦即组合美。如上阑中"看"字所总领的一组意象群,从整体上看都是并列关系。诗人以并置的手法特意象组合在一起,并且注意动静搭配,远近结合,从而构成一幅色彩绚丽的"湘江秋色图"。又如词的下阕中所回忆的往昔生活,也是两两并置,突出了年轻的革命者奋发向上、敢作敢为的精神,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气勃勃的"少年学子图"。
  诗词意象的辐射,即在群体意象中以一意象为中心并由此向四周"辐射"而形成一个意象群。仍以上阕:"看"字所总领的七句为例,"万山"、"层林"、"百舸"、"雄鹰"、"游鱼"等意象则是在中心意象"万类霜天"的辐射下形成的,下阀中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两个并置的复合意象也是在"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的辐射下形成的。而从全词看,中心意柬应该是"独立寒秋"的"我",其他意象则是在这一中心意象的"辐射,'下形成的。在这里,胸怀博大的看风景人也便成了"风景·,这是一幅气势磅礴的"伟人图"呵!
  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由于选取物象典型,表达意象生动,结合意柬巧妙,创造出了高远的意境,形成了一幅幅壮阔的画面,使得这首词具有很强的审美效应。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9-13
"意象"是我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术语,它包括"意"和"象"两方面的内容。这里的"意"指的是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这里的"象"指的是作为创作客体的客观物象。诗歌的意象就是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的融合,而意境则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气势磅礴,画面壮阔,意象壮美,意境高远。笔者认为,如果从意象美的角度去赏析这首词,对准确把握这首词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也许能另辟蹊径。

沁园春 长沙怎么评析呀?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气势磅礴,画面壮阔,意象壮美,意境高远。笔者认为,如果从意象美的角度去赏析这首词,对准确把握这首词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也许能另辟蹊径。《沁园春·长沙》一词的意象美突出地表现在景物的选取上,作者视野开阔,选取的景物或广博,或宏伟,或雄俊。以...

沁园春长沙全诗赏析
沁园春·长沙 现代: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沁园春长沙怎么分析意象
1、沁园春:这个词组暗示了春天的气息和温暖,给人一种愉悦和生机勃勃的感觉。它呈现出一个充满春天气息的园子,暗示着希望和美好。2、长沙:作为诗中的地名,长沙代表了作者的故乡和童年回忆。长沙是湖南省的省会,这个地方对于作者来说具有特殊的情感价值。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两句描...

沁园春长沙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1、向往与追求自由解放的人物形象。2、有雄心壮志及博大胸怀的词人形象。3、和战友们具有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的词人形象,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出处:近代诗人毛泽东所写的《沁园春·长...

沁园春 长沙 的 赏析怎么写
回答:这首词上阕写景抒情,下阕追忆往事,而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句,把上下阕贯串起来。从上阕的"谁主沉浮"引出了下阕的"粪土当年万户侯"和"到中流击水"的豪情壮志,突出了同学少年的峥嵘岁月,这就含蓄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正是需要这样胸怀崇高理想、敢于英勇奋斗的热血青年来肩负主宰大地...

沁园春 长沙 的 赏析怎么写
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作者不仅看到了眼前岳麓山的枫林,也可能联想到了北京香山的黄栌,和祖国无数山岳中由绿变红的乌桕、水杉、槭树、槲树、黄连木……那一重重山,一层层树,让自然之神彩笔一抹,晕染得一片嫣红,比二月笑放的春花还要艳丽,比六月飘舞的彩霞更加瑰奇。近观:“漫江...

沁园春长沙的赏析怎么写
上阕以激扬的笔调写景,实则是凸显作者的磅礴气势和其志存高远。而最后三句“怅寥廓,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 ”更是将情感提高到了一个极致。一个问大地,实际上问的是天下的劳苦大众,声讨的是军阀统治的黑暗。从而能看出毛泽东当时的志存高远,意在天下了。正是因为上阕的景物描写,下阕忆往事,...

你怎么理解《沁园春·长沙》这首词的主旨?
如下:1,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2,通过对大自然景色的赞美,表达出作者关乎时代、社会前途的深沉思考,烙印着他对民族、对祖国的命运的灼热关注和苦心求索。使得作者为民族争...

请简要分析《沁园春 长沙》 中“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击”意为搏击,形容鹰飞得矫健有力。“翔”意为飞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竞”意为竞相,意思是争相,互相争着(做)。“万类”指一切生物,“霜天”指深秋。因此整句的意思是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万物都在秋光中竞相自由地生活。《沁园春·长沙》是...

关于沁园春,长沙的问题,语文高手来
上的片着重写景,却处处寓情.词的开篇以江洲为背景,流露出词人激荡的情潮.生机盎然的湘江秋景寄托了词人火热的革命情怀.“文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自由蕴含着词人对革命的乐观憧憬.一个”怅”字更是词人由自然景观引发的心中心的感慨.下片着重叙事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描绘出了革命英雄群体形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