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荡的背景资料

如上

  孙犁

  (1913~)

  作者简介:

  现、当代作家。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保定育德中学毕业后流浪到北平,在图书馆读书或去大学旁听,当过职员。1936年到安新县的小学教书,了解到白洋淀一带劳动群众的生活。后任教于冀中抗战学院和华北联大,在晋察冀通讯社、《晋察冀日报》当编辑。1944年赴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和工作,发表了著名的《荷花淀》、《芦花荡》等短篇小说。1945年回冀中农村,1949年起主编《天津日报》的《文艺周刊》。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天津分会副主席等职。1956年起因病辍笔。1977年以后,又写有不少散文和评论以及少量小说。从40年代起,孙犁作品结集出版的有短篇小说集《芦花荡》、《荷花淀》、《采蒲台》、《嘱咐》,中篇小说《村歌》、《铁木前传》,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叙事诗集《白洋淀之曲》,通讯报告集《农村速写》,散文集《津门小集》、《晚华集》、《秀露集》、《澹定集》、《书林秋草》、《耕堂散文》,作品集《尺泽集》、《曲终集》,论文集《文学短论》,还出版了《孙犁小说选》、《孙犁诗选》、《孙犁散文选》、《孙犁文论集》以及《孙犁文集》等。
  孙犁的作品以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为其秀雅、隽永的创作风格的代表作,其中《荷花淀》、《嘱咐》等短篇作为现代文学史上负有盛名的篇章。被文艺界视之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孙犁的小说以抗日战争时期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农村为背景,生动地再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战斗情景。茅盾说过:“孙犁的创作有一贯的风格,他的散文富于抒情味,他的小说好像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决不枝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好处在于虽多风趣而不落轻佻。”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9-10
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孙犁,河北安平县人。其作品大部分是小说和散文,不少篇章都具有抒情诗的艺术魅力,最能代表这种风格的是作者的名篇《芦花荡》。《芦花荡》写于1945年。发表后,在文学艺术界影响很大;有许多作家都努力探索其写作技巧,并在艺术实践中体现其风格,不久便形成了一个文学流派。这个流派被评论界称为“荷花淀派”。其代表作家有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等。“荷花淀派”的作品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情节生动,语言清新、朴素,富有节奏感,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我国杰出的语言大师、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运动的领导人之一茅盾在评介孙犁时说过:孙犁有他自己的一贯的风格,“他的散文富有抒情味,他的小说好像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绝不枝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好处在于多风趣而不落轻佻”。
第2个回答  2006-09-10
买三点一册.就好了.我正在学.
第3个回答  2006-09-10
天使之吻ybh - 秀才 二级

芦花荡讲述的是哪个地方
芦花荡讲述的是河北省安新县白洋淀为背景(现保定市和任丘市部分地区)的地方。《芦花荡》是一篇现代文。通过写主人公夜送两个女孩进苇塘和第二天狠狠惩罚敌人、报仇雪恨的故事,赞美了老英雄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和机智勇敢的革命精神,表现了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敌的爱国主义精神。芦花荡这个...

芦花荡写作背景
一、写作背景:白洋淀在河北省安新县,共由一百四十余个淀组成,占地面积四十多万亩,水道纵横交错,足有两三千条,有数不清的块状苇田和左盘右旋的迷宫似的水道。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白洋淀芦苇丛蔽,淀与淀之间壕沟相连,成为白洋淀人民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有利条件,为抗日根据地之一。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组...

《芦花荡》的背景是什么?
在抗日战争期间,河北省中部白洋淀地区一个农村里有7个青年要去参军,在县委报了名复。他们怕家里人拖后腿,就公推了一个名叫水生的游击组长回去跟他们的家制里说明白。水生连夜赶回家,辞别了自己的妻子,又到别人的家里做了些说服工作,第二天就忽忽走了。过了两天,这些青年妇女想去看看参了军的...

课文《芦花荡》的背景资料。
1945年回冀中农村,1949年起主编《天津日报》的《文艺周刊》。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天津分会副主席等职。1956年起因病辍笔。1977年以后,又写有不少散文和评论以及少量小说。从40年代起,孙犁作品结集出版的有短篇小说集《芦花荡》、《荷花淀》、《采蒲台》、《嘱咐》,中篇小说《村歌》、《铁木...

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 《芦花荡》被称为“白洋淀纪事之二”创作于1944年。由于作者在冀中平原一带生活了很长时间,所以他对这里的生活,尤其是这里的人民抗击日寇侵略的斗争生活非常熟悉。在抗战的冀中平原上,孙犁到处看到一种无形的力量,为这里的人民的英雄行为所感动,因而写下了像《芦花荡》这样美丽而感人的作品。...

芦花荡是什么背景下的故事
在抗日战争,一个老头子撑着小船,在白洋淀里无数次地穿过了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送干部。他不带一枝枪,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游水本领在苇塘里穿梭。但有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子在夜间穿越封锁线时,一个女孩子负了伤。这个打击差一点使他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力量,他发誓要为女孩子复仇,...

芦花荡写作背景
在抗战的冀中平原上,孙犁到处看到了一种无形的力量:“我遥望着那漫天的芦苇,我知道那是一个大帐幕,力量将从其中升起。”这里说的,是他熟悉的白洋淀。我们到过那里,那是一个深秋季节,虽然是和平环境,面对浩淼的淀水和一望无际的苇田,我们也被一种宏大的气魄和无比壮观的景象所感动(我们承认...

谁知道〈芦花荡〉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写作风格?
写作背景:本文创作于1944年.由于作者在冀中平原一带生活了很长时间,所以他对这里的生活,尤其是这里的人民抗击日寇侵略的斗争生活非常熟悉,在抗战的冀中平原上,孙犁到处都能看到一种无形的力量,为这里人民的英雄行为所感动,因而写下了〈芦花荡〉这样美丽而感人的作品.作者的写作风格:作者运用强烈的...

【芦花荡】作者、文章结构、写作背景
参考: http:\/\/www.newxue.com\/kewen\/1241608438758.html《芦花荡》课文背景知识 1、作家作品: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1944年去延安学习,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以其清新的艺术风格引起了文艺界的注意,长篇小说有《风云初记》,中篇小说有《铁木前传》,另外《白洋淀记事》是...

芦花荡分段
芦花荡分段 第一层:(1—8)背景:日本帝国侵略中国,老头子破坏鬼子计划。 第二层:(9—13)事因:老头子帮助两个小女孩渡江。 第三层:(14—54)经过:大菱被鬼子打伤,老头子感到羞耻。 第四层:(55—62)高潮:老头子为大菱报仇而打鬼子。 第五层:(63)结局:二菱见证老头子是英雄。 芦花荡原文 夜晚,敌人从炮楼...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