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理趣诗。要有解释和赏析。快!

例如《观书有感》

一,《题西林壁》

作者:苏轼

朝代:宋代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赏析:苏轼以身处庐山为喻,说明了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一个人如果陷在某个具体的环境或事件之中,不能摆脱出来,那就无法全面,客观地去认识这个环境和事件的真相,往往容易产生片面性和主观性。


二,《观书有感》

作者:朱熹

朝代:南宋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

动。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赏析:作者之意不在“景”而在“理”,朱熹其实是要说明读书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池塘之所以能如此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进来。

同样,一个人要使自己的学问高深纯正,使自己思想不僵化,不陈腐,永远保持活力,就得持之以恒地读书学习,获取新的知识,不断地充实自己;读书就是一个人的生命有所发展的“源头活水”,就是读书人有所创见的“源头活水"。


扩展资料:

理趣诗简介:

1,理趣是指,表现哲理的诗歌,要写出具有感发读者的审美情趣。

2,宋包恢《答曾子华论诗》一文说:“状理则理趣浑然,状事则事情昭然,状物则物态宛然,有穷智极力之所不能到者,犹造化自然之声也。”强调说理,叙事,状物自然和谐、鲜明生动,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感发读者的审美情趣。

3,诗不排斥说理,但不能用抽象,直露的理语入诗歌,而要用具体生动,自然和谐的美的形象去表现一定的道理。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19

理趣诗:绝句

作者:陈师道

书当快意读易尽,

客有可人期不来。

世事相违每如此,

好怀百岁几回开?

白话翻译:

读到一本好书,心中十分高兴,可惜没多久就读完了;与知心朋友亲切交谈,心中十分高兴,可惜朋友不能常常到来。世界上的事往往是这样美中不足与意愿相乖,人生百年,有多少次能够欢笑开怀?

赏析:

这首诗讲的是这样一种生活感受:合口味的好书,读起来饶有兴味,颇感惬意,但往往很快就读完了,掩卷之际,令人怅然。对脾气的朋友,谈起话来很投机,非常盼望这样的知心朋友多多前来与之交谈,但偏偏不见踪影,久盼之后,令人失望。世界上的事情每每是这样,希望和现实总是发生矛盾,不如意者十居八九,一个人一生中是很难遇到几次真正轻松愉快、开怀大笑的好时光。

扩展资料:

只有读过万卷书的人,才能如此精炼准确地捕捉到读书人读快书、又意恐读完的共同心理状态,“书当快意读易尽”是作者读书亲身体验的概括,也是他孤独寂寞、唯有书伴的惆怅心情的流露。

当时诗人的知心朋友尽在远方,黄庭坚被逐斥戎州(今四川宜宾),苏轼被贬谪海外,音信难通;魏衍自徐州移沛州,张耒任职宣州,皆无从相见。而诗人一口气将一本好书读完之后,十分盼望能同这些朋友一起交流读书所得、讨论作诗的甘苦。他思友心切,整日恍惚若有所失,因此发出了“客有可人期不来”的慨叹。

怅然、失望之余,诗人又转以旷达,试图自我安慰:世界上的事情每每和主观愿望相违背,人生本来就难得有舒畅愉快之时,何必自寻烦恼呢?钱钟书《宋诗选注》说:“只要陈师道不是一味把成语古句东拆西补或者过分把字句简缩的时侯,他可以写出极朴挚的诗来。”这首从作者自己的亲身生活经历和感受中概括提炼出来的诗,正好用“朴挚”来说明其风格特点。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4-06-01
1. 古代哲理诗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哲理】此诗道出了“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的道理。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哲理】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的万山之中,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立刻将你阻拦。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迷醉。
《雪梅》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末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哲理】这的确是一首绝妙的哲理诗,无论在理致与笔趣上,都超过了前面提到的那首诗,它既有宋诗工巧细密之所长,又兼得唐人诗虚处着墨、意象微茫之特色。"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评价梅雪,恰如其分。此诗好就好在:它能写出别人诗中所有(雪似梅,梅似雪),又能写出他人笔下所无(梅雪争春,各具特长)。这首咏物诗,没有写景,没有抒情,纯属议论,却写得如此生动,另具一格。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哲理】这首诗与一般的登高诗不同。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写眼前之景,只写了塔高,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琴诗》
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哲理】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因此,这首诗所揭示的,就是琴、指头和琴声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前者是音乐产生的根据,后者则是音乐产生的条件,两者缺一不可。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哲理】以池塘为喻,说明了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地吸收新的营养。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万事万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正是这种不间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事物才能在不断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这种运动一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如果没有知识的不断更新,不断积累,一个人的学问也就回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和进展了。治学之道如此,办其他事情也是这样。

2.现代哲理诗
泥土(鲁藜)
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
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简析】这首著名的哲理诗,曾经被多少青年人背诵,抄录在自己的案头作为座右铭。可是,历史往往会与一些人开不大不小的玩笑。这样一首曾经影响和激励过整整一代人的诗篇,在今天也会被某些时髦的人物嘲笑,认为这是一种陈腐了的过时观念。据说,只有肯定自己的个人价值的人才是真正懂得人生意义的人。

土(林希)
附着在大地上,你是土壤。
沉浮在空间里,你是尘埃。
【简析】人生的价值也是如此。当把生命与理想同一种伟大的集体事业相联系时,人生的价值才会显示出来;而一旦离群索居,孤芳自赏,陷入虚幻的空间,就会成为污染环境的“尘埃”。无论为诗为人,不可不切记也!
观钱塘江潮(余亚飞)
钱塘一望浪波连,顷刻狂澜横眼前。
看似平常江水里,蕴藏能量可惊天。
【简析】这是一首现代哲理诗,以钱塘江潮为意象,表现了看似平常的钱塘江浪波下,蕴藏着惊天的能量,顷刻间涌起排山倒海的浪涛。意喻看似平常的人会蕴藏巨大的潜力;看似平常的现象后面会蕴藏巨大的力量。
第3个回答  2019-01-15
入乎其内 故有生气 出乎其外 故有高致
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
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第4个回答  2024-08-23
《好诗象好人》

好诗象好人,
好人象好诗。
我手写我口,
我口道我心。
平常心是道,
自然朴实诗。
写诗方便法,
顺其自然成。

好诗象好人吗?
好诗与好人之间确实存在一些共通之处,但也不能完全等同。

首先,好诗通常具有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意境和真挚的情感。它能够通过精炼的文字,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思考,触动读者的心灵。好诗往往能够跨越时空的限制,与不同时代、不同背景的读者产生共鸣。

而好人则是指品德高尚、行为端正的人。他们通常具备善良、正直、勇敢、宽容等优秀品质,能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从某种程度上说,好诗和好人都是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表达。好诗通过文字来传递美好,而好人则通过行为来展现美好。它们都能够激发人们的共鸣和向往,引导人们追求更高的境界。

然而,好诗和好人之间也存在一些差异。好诗是文学作品,它更注重艺术性和审美性;而好人则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他们更注重品德和行为。此外,好诗的创作需要一定的才华和技巧,而好人的形成则需要长期的修养和实践。

因此,我们可以说好诗和好人之间有一定的共通之处,但也不能完全等同。它们都是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表达,但表现形式和侧重点不同。


分享

重答
了解更多

好诗与好人的共通之处
追求美好事物
能够激发共鸣
表现形式不同
好诗与好人的差异
好诗注重艺术审美
好人注重品德行为
创作与修养的差异
好诗与好人对社会的贡献
文化与艺术的贡献
正面影响社会风气
如何欣赏好诗和成为好人
提高文学艺术修养
培养良好品德和行为
好诗与好人的共通之处
追求美好事物
能够激发共鸣
表现形式不同
好诗与好人的差异
好诗注重艺术审美
好人注重品德行为
创作与修养的差异
好诗与好人对社会的贡献
文化与艺术的贡献
正面影响社会风气
如何欣赏好诗和成为好人
提高文学艺术修养
培养良好品德和行为

求理趣诗。要有解释和赏析。快!
译文: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赏析:苏轼以身处庐山为喻,说明了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一个人如果陷在某个具体的环境或事件之中,不能摆脱出来,那就无法全面,...

理趣诗有哪些
03人生艰难,要百折不挠。《行路难·其一》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首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

理趣的诗词理趣的诗词是什么
理趣的诗词有:《童年理趣偶拾》。理趣的诗词有:《童年理趣偶拾》。结构是:理(左右结构)趣(半包围结构)。拼音是:lǐqù。注音是:ㄌ一ˇㄑㄨ_。理趣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1.指思理情致。2.义理情趣。二、引证解释⒈义理情趣。...

哲理诗 要求托物喻理 不要长 短一点
这种诗,既是说理,又很有诗味,它以理语入诗,即用诗来说理,在描写景物中说明一个道理。这就是理趣诗。《题西林壁》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哲理,逸趣横生,精警简括。前两句从庐山移步换形,写出庐山变化多端、令人目迷神夺,种种姿态,不可辨认。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人...

结合作品谈谈苏轼诗的理趣
简述苏轼理趣诗的特点 苏诗中有不少理趣诗。所谓理趣诗,就是诗人在写景、咏物、记事之中,有意识地阐发某种生活哲理,表达对人生的思索。如《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新泥”,以蕴涵哲理的比喻表达了对人世变迁的惆怅之情;而《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借写景而谈...

水调歌头古诗原文赏析
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水调歌头古诗原文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水调歌头 作者: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

关于哲理的诗歌 8首 还要赏析
赏析:这是一首教子诗,子聿(yù),诗人的小儿子,是要告诉儿子做学问的道理。首句是对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的赞扬。“遗”,即保留。“无遗力”,即无保留,竭尽全力之意。次句是说做学问的艰难。只有从少年开始,养成良好习惯,打好扎实基础,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最后才能有所成就。否则只能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

古诗 游月陂(全文)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赏析】这是一首纪游诗,也是一首理趣诗。作者在这首诗中,虽然也写了一些较为生动的景物,但其着眼点仍在于抒发自己的人生哲理。所谓“水心云影闲相照...

富有理趣的诗句
理趣诗:绝句作者:陈师道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白话翻译:读到一本好书,心中十分高兴,可惜没多久就读完了;与知心朋友亲切交谈,心中十分高兴,可惜朋友不能常常到来。世界上的事往往是这样美中不足与意愿相乖,人生百年,有多少次能够欢笑开怀?赏析:这...

趣诗有哪些
哲理趣诗是一种蕴含深刻哲理的趣味诗歌。这种诗歌通过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哲理趣诗通常具有启示性和鼓舞性,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思考人生哲理。以上就是对趣诗的几种常见类型的解释。趣诗以其独特的魅力,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感受到诗歌的趣味和美好。无论是幽默趣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