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文言文复习资料

人教的教材
要求:
1通假字
2词类活用
3文言虚词 之 其 以 于 为 而 则 乃 然
4重点文言实词
5重点文言句子
6文言整体阅读(思想,主旨等)
各位学长们 ,分数无所谓 ,好的话100+ 200+(本人绝对信守承诺)
但是内容要 严格符合 宁缺毋滥
那些网上乱找的 就不要复制粘贴了 ,挺累人的 ,谢谢合作
在此致于感谢
qq 252835674 邮箱是woaibaobaosam@vip.qq.com

  声明:我这绝不是在网上瞎复制的,我这是从我的语文资料里找的,你在网上绝对找不到,这个百分之百有用,我花了很长时间呢,我就靠这个中考语文考得很好呢!希望对你有帮助!
  内容绝对正确,有雷同者,纯属从我这复制的!!!!

  常用虚词例表
  序号 名称 词性 语法意义及用法 实在意义 例句
  1 之 代词 第三人称 它(他、她)、们
  指示代词 这、那、这些、那些
  助词 结构助词 的
  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调整音节
  宾语前置的标志
  定语后置的标志
  动词 到、往、去
  2 其 代词 第三人称 它(他、她)、们
  指示代词 这、那、其中的
  语气词 反问 难道、岂
  推测 大概、也许
  祈使 必须、一定
  3 而 代词 你、你的
  连词 并列 和、跟、与(可不译)
  承接 然后、接着
  递进 并且、而且
  转折 但是、可是、却
  假设 如果、假如
  修饰 地、的(可不译)
  目的 来
  因果 所以
  结果 以致
  动词 像、如
  4 以 介词 表凭借或依靠 用、把、拿、凭借、依据
  表原因 因为
  表时间或地点起止 ……以上(下)
  连词 同“而” 同“而”的各种意义
  动词 常与“为”连用 认为
  5 于 介词 表动作涉及对象 给、对于
  表动作处所、时间 在
  表比较对象 比
  6 则 连词 承接 于是、就
  假设 如果
  转折 但是、却
  并列 与、和
  语气副词 强调语气 就、简直
  动词 表判断 是
  7 或 代词 有的人
  有时
  连词 假设 如果
  副词 推测语气 也许
  8 乃 连词 承接 于是、就
  代词 第二人称 你、你的
  副词 表时间 才
  表强调语气 竟、竟然、却、反而
  动词 表判断 是
  9 虽 连词 假设 即使
  转折 虽然
  与“然”连用 即使这样,虽然这样
  10 因 连词 承接 于是,就
  介词 表凭借 凭借、依靠
  表方式 趁着、趁机
  表原因 因为
  动词 沿袭、继续
  11 盖 语气副词 推测、反问 大概、难道、岂
  连词 承接上文 原来……
  助词 发语词 不译
  12 安 副词 表反问语气 怎么
  代词 表疑问 那里
  13 何 副词 表反问 为什么
  副词 表强调 多么
  代词 表疑问 什么、哪里
  14 故 名词 原因、原故
  本来、原来
  旧的、老的
  事、灾祸
  形容词 特意、故意
  连词 表因果 所以
  15 且 连词 表并列 一边……一边……
  表递进 并且、而且、还
  表假设 如果、那么
  副词 时态 将要
  时间 暂时、暂且
  助词 发语词 同“夫”
  16 莫 副词 表否定 不、不要、不能
  没有谁、没有什么
  名词 同“暮”
  17 哉 语气助词 表感叹 啊
  表疑问 呢
  表反问 吗
  18 矣 语气助词 表肯定 了
  表感叹 啊
  表祈使 吧
  表疑问 呢
  19 乎 语气助词 表疑问 呢
  表推测 吧
  表感叹 啊
  表停顿 不译
  介词 同“于” 同“于”的各种意义
  20 已 副词 表时间 已经
  与“而”连用 不久、一会儿
  表程度 太、很
  动词 停止
  连词 表起止 通“以”
  语气助词 表肯定、感叹 了、啊
  21 夫 代词 指示 这、那
  助词 发语词 不译
  语气助词 表感叹 啊、了
  名词 丈夫
  成年男子
  22 耳 语气助词 表陈述 罢了
  表疑问 吗
  表感叹 啊
  23 然 连词 表转折 但、却
  与“而”连用 这样之后
  与“则”连用 这样那么
  助词 形容词、动词词尾 ……样子、……地
  名词词尾 ……一般、……那样
  代词 指示代词 这样、那样
  24 若 代词 第二人称 你、你们
  指示 这样
  连词 假设 假如、如果
  选择 或者
  副词 表情态 好像、仿佛
  25 为 介词 Wèi所有功能 介词所有意义
  动词 Wéi任何动作 动词所有意义
  语尾助词 何……为 呢
  26 所 助词 所字结构 所……的事(人、情况)
  与“以”连用 用来
  ……原因
  表因果 所以
  与“为”连用 表被动“被”
  27 者 代词 人或事物 的人、的事、的原因
  助词 形容词词尾 ……样子
  句中表停顿或判断 不译
  语气助词 表陈述或疑问 了、吗
  28 也 语气助词 表判断 是
  表陈述 了
  表停顿 不译
  表疑问或反问 吗、呢
  表感叹或祈使 啊、吧
  29 尔 语气助词 用于句尾 罢了
  代词 第二人称 你、你的
  指示 那、这样、如此
  助词 时态 着
  30 焉 代词 同“之” “之”作代词的所有意义
  表疑问 那里
  助词 语尾表陈述或停顿 了
  形容词词尾 ……样子
  兼词 “于之” 相当“介词+代词”
  31 即 动词 具体动作 靠近
  表判断 是、就是
  连词 表假设 即使、假如
  副词 立即、马上
  32 既 副词 表时间 已经
  连词 表并列 既……又……
  表因果 既然
  动词 具体动作 尽、完
  33 诸 代词 指示代词 众、各
  人称代词 他、她、它(们)
  兼词 “之乎”
  “之于”

  [语法] 词语间常见逻辑关系
  1、并列关系:前后词义是同一时空发生的动作或一个事物几个方面。
  2、承接关系:按时空顺序发生的动作或事情。
  3、修饰关系:以后一个词义为中心,前一个词义对后一个词义进行修饰或限定。
  4、转折关系:后一词义没有承顺前一个词义,而是词义转折。
  5、递进关系:后一词义在前一词义基础上词义加深。
  6、目的关系:后一词义是前一个词义的目的。
  7、因果关系:前后词义是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8、假设关系:前一词义是假定的前提,后一词义是假定前提下产生的结果。

  学法指导
  1、学会辨析古今词义的变化。
  2、学会归纳虚词、一词多义、通假字的用法。
  3、学会积累古今词义变化的词汇。
  知识要点:
  1、了解古今词义有哪些变化
  2、重点虚词“为”
  3、重点实词“恒”“诣”“辞”

  [古今词义变化的类型]
  现代汉语和古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古今词义相同,但很多词义已发生了变化,概括起来,大致有如下情况:
  (1)词义扩大。是指由古义单指某事物,扩大到兼指某类或整体事物。
  例:①“雏”古义单指小鸡,现泛指幼小动物或幼儿。②“皮”古义指“兽皮”,现指动植物表面组织。③“甘”古义指“甜”,现除“甜”外,还有心里乐意的意思,如“心甘情愿”。④“江”、“河”。古代专指长江、黄河,现泛指河流名称。⑤“秋”古指一年四季中的秋季。后由一个季节扩大为一年的意思。如“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2)词义缩小。是指古义随着时代的变化在程度、范围、义项方面的减弱、缩小和减小。
  例:①“怨”古义指“恨”;现指“不满意,责备”的意思。②“丈夫”古义是男子的通称。现专指丈夫。
  ③“迁”古义常用义项有迁移、变换、调任、升职、贬谪、流放。现只剩“迁移、变换”这一义项。
  (3)词义的转移。是指由原古义表示某一对象,转移为表示另外一种对象。
  例:①“涕”古义指眼泪。现指鼻涕。②“走”古义指“跑”、“逃跑”。现指“步行”③“勤”古义是“辛苦”。现为做事尽力,不偷懒。④“慢”古义是“怠慢”。现指速度缓慢。⑤“牺牲”古义指祭祀用的牲畜(名词)。现指为正义事业献身(动词)。
  (4)词义的合并。是指古义原是二个词的意思,转为现代汉语中一个词。
  例:①“妻子”古义二个词妻子和儿女。现指妻子。②“可以”古义指可以用来,现指允许或具有某种能力。
  (5)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由褒义或贬义,转为贬义或褒义;或中性词变为或褒或贬。
  例:①“明哲保身”古义为赞扬一个人聪明的智慧,善于适应环境,现指不坚持原则,只顾自己的处世态度。②“乖”古义指偏执。不驯顺。现指“听话”、“安顺”。③“谤”古义指议论、批评他人过失。现为“恶意中伤”之意。④“祥”古义指预兆,有吉有凶。现指“吉祥”。
  上述古今词意的变化,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一定要准确理解和把握。
  语法:明确词与词、短语与短语的各种语法或逻辑关系,并各举一例。
  (1)逻辑关系
  1、并列关系2、承接关系3、转折关系4、递进关系5、目的关系6、因果关系7、假设关系
  (2)语法关系
  1、主谓关系2、修饰关系3、动宾关系
  三、文言常识
  (1)通假字
  (2)古今词义有哪些变化
  四、学法探究
  (1)学习文言文的三种基本方法
  (2)给文言文作注释
  五、文言文朗读
  (1)文言文的异读
  (2)文言文节拍划分的原则和方法
  六、文言文翻译方法
  (1)对(2)留(3)删(4)调(5)补

  名词、动词、形容的互用

  1、名词的动用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罢了。如“驴不胜怒,蹄之”中的“蹄”原指驴蹄子,这里表示“踢”的意思。
  2、动词的名用
  动词活用为名词。即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如:汝安敢轻吾射?《卖油翁》“射”本意是“射箭”的意思,这里指“射箭的技术”。
  3、形容词的名用和形容词的动用
  (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往往是状态的事物化。如,“燕王好微巧”中“微巧”原指“小巧、精巧”这里指“小巧、精巧的东西”。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即其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动作行为的意思。如,“尔安敢轻吾射?”中“轻”本意是“轻的”形容词,这里是“轻视,看不起”的意思。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7-20
中考文言文阅读考查篇目16篇如下:
《<论语>十则》《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曹刿论战》《邹忌讽秦王纳谏》《出师表》《桃花源记》《三峡》《马说》《陋室铭》《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爱莲说》《记承天寺夜游》《送东阳马升序》
第2个回答  2010-07-24
(教学相长)、(奕秋)、(唐太宗论弓矢)、(王恭)、(孙叔敖纳言)、
(李将军列传)、(秦王坚)、(范仲淹有志于天下)、(黔之驴)、
(司马光).
第3个回答  2010-07-20

初三人教版文言文复习列表,请列出来
1.《论语》(19则) 2.鱼我所欲也--孟子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4.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5.出师表--诸葛亮 6.桃花源记--陶渊明 7.三峡--郦道元 8.杂说(四)--韩愈 9.陋室铭--刘禹锡 10.爱莲说--周敦颐 11.小石潭记--柳宗元 12.岳阳楼记--范仲淹 13.醉翁亭记--欧阳修 14....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总结
1. 劝:勉励,奖励 2. 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 3. 却:退,退回 4. 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 5. 却之为不恭 6.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7.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8.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9.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10. ...

人教版中考必考文言文的一词多义 和古今异义要按可是复习的 详细些 有...
1、不亦说乎:通“悦”,愉快,高兴。 学而不思则罔:通“惘”,迷惑不解。2、宁可以急相弃邪:通“耶”,相当于“吗”,表示疑问。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通“攀”,牵,拉。 4、略无阙处:通“缺”,断缺。5、亡何:通“无”。 6、尊君在不;宁可共载不:通“否”。

初中生写作常用文言文_古诗
已经校对过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文一、七年级上册 (一)、课内古诗背诵 【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

初一到初三人教版文言文重点复习的是?
初中文言文中的成语 第一册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

人教版初二下文言文一词多义有哪些
这是本人以前的中考复习资料,量很大,涵盖人教版初中所有文言文,但看起来很累,希望对你有帮助。中考语文复习资料:一词多义 (按音序检索)(ān)安 安能辨我是雄雌 (怎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适)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养)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怎么) 又安敢毒耶 (怎么) 风雨不动安...

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文言文重点复习资料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题解 &《童趣》 一、 词语积累 (一) 常规词语 [余]我。[童稚(zhì)]幼小。稚,幼小。[秋毫]秋天鸟类新生出的纤细羽毛。比喻最细微的事物。毫,细毛。[故]所以。[物外]超出事物本身。[私]暗自,暗暗的。[拟作]比作。拟,比,比拟。 [向]接近。[昂首]抬头。昂,抬。 [项]颈,脖颈...

人教版7-9年级文言文
1. 人教版语文七至九年级古文篇目 1、《论语》十则 2、鱼我所欲也 《孟子》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4.曹刿论战 《左传》 5、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6、出师表 诸葛亮 7、桃花源记 陶渊明 8、三峡 郦道元 9、马说 韩愈 10、陋室铭 刘禹锡 11、小石潭记 柳宗元 12、岳阳楼记 范仲淹 13、...

人教版初一上学期语文复习资料,详细点,既要提纲也要课文重点句之类的答...
五:文言文重点字词。 1、之:故时有物外之趣:结构助词,"的"。 2、以:徐喷以烟:介词,"用"。 昂首观之:代词,"它,指夏蚊"。 以丛草为林:介词,"把"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用在主谓结构间,取消 可以为师矣:介词,"凭,靠"。 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以数万计:介词,"用"。 下车引之:代词,他(指...

帮忙整理人教版语文初中三年所有的文言文和诗词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