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历代以来的称呼

最好具体一点

广州先后被称为楚庭、兴王府、南海郡、交州、广州、广州路、广州府、广州市等。

1、楚庭

传说广州最早的地名为“楚庭”(或“楚亭”)。越秀山上的中山纪念碑下,尚有清人所建一座石牌坊,上面刻着“古之楚亭”四字。不少史籍将“楚庭”视为广州的雏型,是广州最早的称谓,距今已有2847年。

2、兴王府

唐代末期刘岩(又名刘龚)据广州称帝, 国号南汉(公元917年至971年)以广州作都城(当时称兴王府)。

3、南海郡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在广州地区设南海郡。 当时南海郡尉任嚣在现中山四路旧仓巷附近修建城廓,称为“任嚣城”,广州为郡治所在地。

4、交州

汉武帝于公元前111年平定了南越国后,把原赵佗割据地区划分为九郡(后缩为七郡),广州仍称南海郡,归属交趾部后称交州, 南海郡行政范围缩小。交州治所在地曾移至广西梧州,广州城曾一度较前衰落。

5、广州

东汉末年,广州属于吴国,公元216年吴国交州刺史步骘把交州治从梧州迁回广州,公元226年并将交州改为广州,广州之名由此开始。汉代广州地区行政范围面积约10.5万平方千米。

6、南海郡

晋代,广州仍称南海郡,为州治所在。但南海郡行政管辖范围比汉代有所缩小, 已将东部梅县、潮汕、惠阳等地区分出;晋代南海郡面积约4.6万平方千米,南、北朝与隋代,广州仍为州治,郡治所在,州郡范围略有变化。

7、广州都督府

唐代,广州称为广州都督府,是岭南道的道治与都督府治所在地;广州都督府行政界线南至宝安、中山,北至清远, 西至四会;怀集,面积约4.2万平方千米。

8、兴王府

唐末期刘岩在广州称帝, 号称南汉国,广州为兴王府,并在广州地区设置咸宁、常康二县, 以模仿帝都长安。

9、广州

公元970年,宋平南汉后,废兴王府仍称为广州(以后一直沿用广州名称),广州为广南东路路治地(简称广东。广东省之称自此开始)。广州行政区域范围面积约4.3万平方千米。

10、元明清先后称为广州路,广州府

元、明、清各朝代,广州先后称广州路(元代),广州府(明、清时),均为省治地(元代广东省称广东道, 明代称广东布政司,清称广东省)。行政区域范围虽有变化,但不大。

11、广州市

解放前, 国民党统治时,广州定为市,仍为省会所在地。广州市行政区域范围较前各历史时期大为缩少。 解放后,广州曾一度划为直辖市,1954年全国行政区域调整时改为省辖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广州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18

以下是广州历代以来的称呼:

1、传说广州最早的地名为“楚庭”(或“楚亭”)。越秀山上的中山纪念碑下,尚有清人所建一座石牌坊,上面刻着“古之楚亭”四字。不少史籍将“楚庭”视为广州的雏型,是广州最早的称谓,距今已有2847年。

2、传说有五位仙人,身穿五彩衣,骑着五色羊,拿着一茎六穗的优良稻谷种子,降临“楚庭”,将稻穗赠给当地人民,并祝福这里永无饥荒。说完后,五位仙人便腾空而去,五只羊则变成了石头。当地人民为纪念五位仙人,修建了一座五仙观,传说五仙观即为“楚庭”所在。由此,广州又有“羊城”、“穗城”的别名。

3、东汉末年,广州属于吴国,公元216年吴国交州刺史步骘把交州治从梧州迁回广州,公元226年并将交州改为广州,广州之名由此开始。

4、晋代,广州仍称南海郡,为州治所在。

5、唐代,广州称为广州都督府,是岭南道的道治与都督府治所在地。

6、唐末期刘岩在广州称帝, 号称南汉国,广州为兴王府,并在广州地区设置咸宁、常康二县, 以模仿帝都长安。

7、解放前, 国民党统治时,广州定为市,仍为省会所在地。

扩展资料:

位置境域

广州地处中国南部、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缘,是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合处,濒临中国南海,东连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三水、南海和顺德。

北靠清远市区和佛冈县及新丰县,南接东莞市和中山市,隔海与香港、澳门相望,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中国的“南大门”,是广佛都市圈、粤港澳都市圈、珠三角都市圈的核心城市。

广州位于东经112度57分至114度3分,北纬22度26分至23度56分。市中心位于北纬23度06分32秒,东经113度15分53秒。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广州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7-21
关于广州一些地名的来历,有“五仙桥 、五羊城、鸡颈坑、瘦狗岭、白云山、天平架等的传说

首先是因为广州的人民很喜欢拜神,整天香火不断,香烟飘到天上,玉帝闻到香烟的味道就问天上的神仙,这是哪里来的烟味,神仙说:“广州的人民在祭拜上天。于是玉帝就说:要让广州的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就派五位神仙下凡来看看广州。

五位神仙骑着羊下凡到广州,所以就叫“五羊城”,而他们下地的地方是一条桥,所以叫五仙桥,他们看到有一座山很像一条狗,就把它叫“瘦狗岭”瘦狗的对面有座山很像一朵白云。就叫“白云山”神仙就说:“是白云山重还是瘦狗岭重呢?”于是他们就找来一坐天平来称瘦狗岭和白云山。居然发现白云山和瘦狗岭是一样重的。放天平的地方就叫“天平架”五位神仙继续向前走,他们有点饿了,一个神仙就弄了一只鸡给大家吃,可是鸡太小了,吃完鸡肉,脖子就扔了。扔鸡脖子的地方就叫:“鸡颈坑”。

这些是之前广州电视台播放过的...真不真就不知道了...
以下是C+V的
广州名字的由来:在周朝的时候,现在的广州叫做“楚庭”。秦朝的时候现在的广州叫做番禺(南海郡的郡治,南海郡包括今广东大部)。汉朝的时候,交州的州治广信(梧州,一说封开)。三国的时候,吴国孙权曾把交州分治,分成交州和广州,因为把州治从广信东迁到番禺,故名广州,当时的广州的范围包括南海、苍梧、郁林、合浦四郡 ,州治在番禺(今广州)。

吾粤首府广州,历2000多年山川演化暨人文点染,所产生或湮灭的地名,真不知凡几。久远的说来也话长,约略回顾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里,广州地名的沿袭及更替,那是很有意思的话题。

共和国诞生之初,广州老城百废待兴,除了产生出东区、西区、北区、中区、河南区等一些简单化的新政区名,其它地名基本照旧,这是为了稳定政局和民心。大多数附着旧人文色彩的老路老街名,诸如一德路、洪德路、状元坊、龙虎墙、应元路、将军路、濠畔街、玛瑙巷、许地等等,因各自特定的含义,都完好沿用到现在,让我们这座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得以保护了大笔非物质的文化遗产。不过,事有例外,1948年才改称的“中正路”,随着蒋家王朝退出大陆政治舞台而换牌。解放军进城翌年,即1950年,该路就恢复使用“维新路”这个30年前命定的名字。直到1954年,广州的路街名才见较大变数,原来南北走向的交通大动脉“中华路”,易名为“解放路”,用以纪念广州解放。
上世纪50年代最先出现的干道有黄沙大道、黄埔大道等,都是按惯例,用所经处地名加上通名而命名的。1952年,集合型的新工业区崛起在一片农田上,因此催生了一条工业大道。1957年,珠水南溆填滩筑路,这便有了滨江路。较具规模的环市东路和环市中路,也先后在1957年和1958年建成通车,顾名思义,那是环绕城区的干道。也就在这一时期,新聚落次第而出,装点古老的羊城
周恩来总理多次指示,要尽快帮助世代苦困于“浮家浮宅”的珠江水上居民迁居陆地,于是,芳村大建水上居民宿舍,纪此功德的陆居路也修成了。颇大面积的新住宅区连片开发,大都嵌上“新村”两字,如1952年始建的建设新村、1955年奠基而3年后竣工的华侨新村、1958年落成的素社新村和渔民新村,还有工人新村、农民新村、晓港新村、盘福新村、幸福新村等等。一个个“新村”美名,寓新生活之意。有趣的是,原来一些陋不雅听的地名,竟逐渐被新居民点“消灭”掉了。越秀山附近的大蛇地,又贱称“屎园岗”,向来都是荒冢乱坟,到了1951年,其上赫然立起一排排新住宅,毫不客气地挪用相邻小丘“桂花岗”这芳名做本片名,旧的地名也就“无地自容”而渐渐被遗忘了

“文化大革命”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一次灾难性的大冲击。在那年头,地名文化也立时畸变,许多打上了“大红印记”:东西中三段龙津路和东西两段惠福路,变称“向阳路”;东西两段长寿路,变称“曙光路”;南北中三段光复路,变称“光明路”;恩宁路、第十甫路、下九路、上九路、大德路这五条老路,变称秀丽路”(此路为纪念向秀丽烈士在当时是有其现实意义的);南北中三段德政路,变称“立新路”;六榕路、朝天路、米市路这三条路,变称南北“朝阳路”;天成路、诗书路、纸行路、光孝路这四条路,变称南北中“红书路”;大南路、文明路、东西两段的东华路,变称“延安路”;东西中三段同福路,变称“向群路”;河南中路,变称“跃进路”;始于宋代聚居富商豪绅而得名的高第街,变称“群众街”……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笔者记得某个早晨一出门,见街上到处贴着“造反派”誓要把芳村改名为“红旗”的大字报。
一下子大范围改动地名,本地人也很难适应。在民间,变称前的地名仍旧使用,这种无序状态竟未因为十年浩劫过去而结束。直到1981年,上述变称过的路街大多恢复原名。当然也有些在“文革”年间变称了的路名,迄今还用,推究原因,当是前论议及的时代印记,且已普遍为人们所接受的,也就保留。如1966年,太平南路、丰宁路、长庚路、虎长路这四条旧马路,被合并起来改叫“人民路”,现在还用此名。如今北京路之名,其实也是1966年取代“永汉路”名而定下的,取“向往首都北京”的寓意。海珠区前进路之名,也是在1967年替下“云桂路”名而延用至今的。维新路复名后,因该路有广州公社(广州起义中诞生的广州苏维埃政府)旧址,而终在1966年让位给“广州起义路”这大名。

擢甲里:擢甲,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擢为擢升,甲表示居第一位。两者合在一起字面理解为提拔到第一的位置,隐含科举高中的意思。在广州,类似于擢甲里这样的地名原先有不少,像现在的红专里,是从科甲里更名而来的,现在的进步里,之前的名字叫做进士里。文革的时候除四旧,所谓的科甲里、进士里等等都被算为封建主义的糟粕割掉了尾巴,换上的是最有那个时代烙印的词汇。
在擢甲里的西侧,还有一条福地巷,因明代居住此地的伦文叙中了状元,其子伦以谅、伦以训先后为探花、榜眼,故取名“福地”,寓人杰地灵之意。严格意义上讲,福地巷应该是擢甲里的一部分。《广州城坊志》中记载说“福地巷在西门擢甲里内”,而传说中的伦文叙故居————福地巷1号就地处擢甲里的中段,两者构成一个“丁”字型。

状元坊:说是状元坊,其实并不是很大的一个广场什么的,而只是一条非常狭窄的小街,宽处不过4米左右,而窄的地方更加是1—2米而已。沿街两边都是一两层的小楼房,装修都是采用米黄带红色的瓷砖。
它的位置在市政府西南,人民南路东侧,东接天成路。原名泰通坊,因宋代状元张镇孙的故居在此,所以更名状元坊。还有一种说法也认为是纪念宋代状元张镇孙,不过详情是:当时元军压境,广州告急,粮食尽,外援绝,为保广州城百姓免遭入城元兵的屠杀,张镇孙宁愿自己投降被俘,广州因此没有遭屠城之祸。张镇孙在被元兵押解上京的途中,在大庾岭愤而自尽。所以广州人民为张镇孙故居立了状元牌坊,将他原来住的街“泰通里”改名为“状元坊”。历史上状元坊曾以经营镀金首饰、刺绣裙褂、戏服等传统手工艺品著称,现在是广州有名的跳蚤市场,什么新奇好玩的东西都有。
探花巷:在解放中路魁巷南侧内街,街名与魁巷内文魁星有关,至于是不是有人在此中过探花,就记者实地采访发现,即使是住在这里的人也众说纷纭,有说真的出过探花的,但有的却认为这里原来是个热闹的花市,故名探花。根据史料上记载,探花巷两旁原来多为祠堂,而探花一词,书中无处考证。

学宫街:在解放中路西侧,西接米市路,为元、明、清三代南海县学宫门前街道,故名。

府学西街:北连中山四路,南接文明路,因位于宋代所建的广州府学宫之西而得名。
学源里:在文明路北侧西街,北连圣贤里,南接育贤坊。原为宋代所建的广州府学,后变为民居。“学源”得名与广州府学有关。

越华路:东连吉祥路,西接连新路,与正南路、广仁路相交。清代称司后街,街内有清代的越华书院,故1920年扩建为马路时改称为越华路。

书同巷:在海珠北路西侧,西接光孝路。清代时先后是驻粤八旗右翼官学和满汉八旗义学(后改为明达书院)的所在地,很可能因此俗称“书院胡同”,以后又简称“书同”。

越秀书院街:在北京路西侧,西接大马站街。因位于清代越秀书院之南而得名

白沙巷:明代大儒、诗人陈献章少年时随父迁居白沙村(今江门市),世人多称其为白沙先生,陈献章曾经在广州的丰宁路讲学,因此此处可以找到名为“白沙巷”的道路。

湛家大街:在法政路北侧,西邻中共广州市委。因为这一带是明代尚书湛若水的别墅,故清朝中期拆建时命名为湛家大街。

崔府街:在朝天路西侧,西接玛瑙巷,因为南宋名臣崔与之故第而得名。

圣贤里:在北京路东侧,东接府学西街和学源里。可能因为明代著名学者黄瑜、黄佐故居在此而得名。长113米,多为居民住宅。

东山名称的由来一直没有准确的考证,只是传说东门附近有一座小山岗,但此山岗现在也消失了。

广州仓边路附近的“史巷”,原来是“屎巷”。

说到建筑地名,建国后差不多20年都没有多少变化,因为没什么高大楼房可言,只有1961年始建的羊城宾馆(5年后易名东方宾馆)才够资格入录地名册。1968年广州春季交易会开幕时,人们都瞩目于新落成迎宾的广州首栋高层建筑———“广州宾馆”,其副名“廿七层”也被渲染出浓浓的神秘色彩。在此之前,几十年来广州制高点,都是爱群大厦和南方大厦。广州宾馆独高8年后,“白云宾馆”的名字响起来了,副名“32层”,又续领风骚好些年。
第3个回答  2010-07-21
楚庭:公元前9世纪的周朝,这里的“百越”人民和长江中游的楚国人民已有来往,特建“楚庭”来纪念这种友谊,这是广州最早的名字

番禹:公元前214年(秦始皇33年)秦王朝任命任嚣为南海尉并建城(俗称“任嚣城”)《史记》"番禺亦其一都会也。"

广州:吴国孙权于黄武五年(公元226年)在交州东部分设广州。广州之名由此开始.

广州在古代叫什么
广东古代叫百越、南越、南粤 广东,《吕氏春秋》中称“百越”,《史记》中称“南越”,《汉书》称“南粤”,越与粤通,简称粤,泛指岭南一带地方。广东先民很早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息、劳动、繁衍。在历史长河中,广州、广东等地名次第出现,逐渐演化成广东省及其辖境。广东历史悠久,早在12.9万年以前,...

广州历代以来的称呼
广州历史上的称呼有:楚庭、兴王府、南海郡、交州、广州、广州路、广州府、广州市。1. 楚庭:广州最早的地名为“楚庭”(或“楚亭”),距今已有2847年。越秀山上的中山纪念碑下,尚有清人所建一座石牌坊,上面刻着“古之楚亭”四字。2. 兴王府:唐代末期刘岩据广州称帝,国号南汉(公元917年至971...

广州历代以来的称呼45
番禺(汉至隋)番州 (隋)兴王府(南汉)广东路广州府(宋)翔龙府(南宋)广东行省广州府(明)广东省广南韶道广州府(清)中华民国10年,广州正式设市。

广州历代以来的称呼
广州先后被称为楚庭、兴王府、南海郡、交州、广州、广州路、广州府、广州市等。1、楚庭 传说广州最早的地名为“楚庭”(或“楚亭”)。越秀山上的中山纪念碑下,尚有清人所建一座石牌坊,上面刻着“古之楚亭”四字。不少史籍将“楚庭”视为广州的雏型,是广州最早的称谓,距今已有2847年。2、兴王...

广州历代以来的称呼
“花城羊城”的美称也是历史的传承与现代都市特色的结合体现。现在的广州仍然保留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同时也展示了现代化的风采。城市面貌的变迁和发展都反映在广州历代以来的称呼中。这些称呼不仅代表了历史的发展,也体现了广州作为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的独特魅力。

广州历代以来的称呼
楚庭、广州,广州是一座有22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早在公元前九世纪的周代,这里的百越人和长江中游的楚国人已有来往,建有楚庭,这是广州最早的名称,秦始皇33年即公元前214年,统一岭南后建南海郡,公元226年,孙权为了便于统治,由原交州分出交州和广州两部分,广州由此得名。

广州历代以来的称呼
5. 东汉末年,广州正式被称为广州,成为吴国的行政区域,直至唐代广州都督府时期,它成为岭南道的重要行政中心。6. 宋代,广州恢复为广州,成为广南东路路治,广东名称由此而来。7. 元明清时期,广州的称呼变为广州路和广州府,作为省治地,行政区域范围相对稳定。8. 解放前,广州被设为市,成为广东省...

广州为什么叫广州
广州之所以叫广州,源于其历史、地理和文化背景。广州这个名称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其悠久的历史。古时候,广州地区被称为“广信之野”,是广信郡的治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地区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商贸和文化中心。在历代王朝中,广州一直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城市,其地理位置和战略价值使其成为...

广州的人文历史是怎样的?
7. 宋平南汉后,广州恢复称为广州,并作为广南东路路治地,自此“广东省”的名称开始使用。8. 历代以来,广州的行政区域虽有调整,但变化不大。至清代,广州府的行政区域面积约为3.1万平方公里。9. 民国时期,广州被定为市,并一直是省会所在地。随着城市发展,广州的行政区域多次扩展,现今的广州市...

岭南历史对广州有什么影响?十万火急啊!!
广州历代名人辈出,代代相传。秦朝任嚣,汉朝赵佗,清朝学者屈大均,思想政治家康有为、梁启超,农民起义领袖洪秀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推翻几千年封建统治的孙中山等,他们为广州名城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广州古称番禺,秦始皇 33 年(公元前 214 年),秦统一岭南,在岭南地区设立了南海、桂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