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0-06
王某与李某合伙收购木材。双方约定,王某在本地收购,李某在外地销售。木材主要销往外地某木材厂。1997年,李某与木材厂结算,木材厂欠下木材款3万元。因木材厂拖欠木材款,李某以自己的名义在外地法院起诉,获得胜诉。后因木材厂不履行,李某又向法院申请执行。申请之后,王某作为代理人到外地法院催办执行,历经10年这一案件终于得到执行,王某取回执行款3.5万元。李某要求王某将3.5万元全部交给自己,王某不同意,认为这是合伙收入,应当予以分割。王李之间的合伙经营活动已经停止多年,对于投资比例和双方的算账结果原被告在庭审时说法不一。双方协商不成,李某向本地法院起诉。请问,在双方账目没算清的情况下,是否可以对这3.5万元财产可以先分割?[解答] 双方属于合伙关系,账目算清与否,不影响3.5万元财产的性质,可以先行分割。 首先,木材款3.5万元的性质已经转化。针对李某起诉的木材款案件,木材款是李某的“个人货款”,执行款交由王某领取时,执行案终结。由于王某既是代理人又是合伙人,所以在王某接收执行款之后,基于合伙人的身份保存该款,将该款的性质转化为合伙财产.这是合伙人行使合伙管理权的行为。不应该受到非难。当然,不管是由王某还是由李某持有,都不违法,3.5万元财产的性质都不会改变;任何一方将合伙财产侵吞都是不能支持的。合伙人在合伙基础丧失或有重大理由的情况下任何一方请求分割舍伙财产都是于法是有据的。 其次,合伙财产的分配原则。合伙财产属于合伙人共有,按照共有理论的通说,在对共有的财产没有约定是按份共有还是共同共有时,应视为按份共有。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90条的规定:“对共有财产的分割,有协议的,按协议处理;没有协议的按等分原则处理。”由此可见,法院按照等分原则分割3.5万元是符合法律规定的。 第三,及时分割已经查清的财产有利于化解纠纷,防止矛盾激化。长期以来,部分法官存在一个认识误区,遇到合伙纠纷案件,总是先要求双方去审计账目,审计不清就按事实不清驳回起诉或驳回诉讼请求,把矛盾踢给当事人。殊不知,这样不但不能达到案结事了的目的,而且还会造成一些当事人上访,甚至激化矛盾,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国家设立民事诉讼公力救济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化解纠纷,维会和谐。如果我们就案办案,简单驳回,必然有违民事诉讼设立的目的。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其中一部分事实已经清楚,可以就该部分先行判决。”本问题据此判决,不仅能够化解当事人急于解决的矛盾,从社会稳定的角度,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