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详细历史上关于“走西口”的血与泪?

历史上“走西口”的血与泪

第1个回答  2013-11-28
《走西口》就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劳动人民血与泪,苦与恨,情与爱的生动写照。
  “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苦菜。”在封建社会,由于这里地瘠民贫,加上封建统治阶级的层层盘剥,广大人民不得不背井离乡,经过山西北部的杀虎口,跨越长城,到察哈尔、绥远等地,即今河套、后山一带去垦荒。因杀虎口位于长城的另一个通道口——一张家口的西面,故称“西口”。内地人把从杀虎口进入内蒙地区叫“走西口”。河曲旧志记载:“河邑人耕商塞外草地,春夏出口,岁暮而归,但能经营力作,皆足糊口养家。本境地瘠民贫,仰食于口外者无虑数千人。”许许多多的贫苦农民为了养家糊口,维持温饱,到“天下黄河,唯富一套”的口外去出卖劳动力,沿途要遭遇数不尽的艰难,完全是一种非人的生活。
  《走西口》创作于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反映山西大旱灾后,太春和玉莲这对新婚夫妇,为生计所迫,忍痛分离时的无限悲苦。整出戏没有复杂的故事情节,不是以故事诱人,而是以细节出戏,以真情感人。新婚不久的太春出去借粮,没有借上,就与伙伴相约远出西口谋生。当他不得不把动身的消息告诉妻子孙玉莲时,整出戏的情节推向了高潮,通过人物的对话,表达了夫妻情深意浓、恋恋不舍的心情。丈夫去口外谋生,妻子多方叮咛,一方语重心长、一方声声相应,对话是那样娓娓动听,情意绵长。通过人物的语言,深刻地刻划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哥哥你走西口,
  小妹妹实难留,
  怀抱上梳头匣,
  给哥哥梳梳头。
  清朝男子都留有长辫,这是特有的服饰民俗,从妻子给丈夫梳头开始,到离家后衣、食、住、行的嘱咐,“吃饭你要吃热”,“喝水要喝长流水”,“走路要走大路”,“住店要住大店”,“坐船要坐船舱”,凡是一个做妻子应该想到的都想到了;一般妻子想不到的,她也想到了,一桩桩、一件件是那样的关怀备至,体贴入微。临到分别的最后一刻,说出了一个纯洁少妇最担忧的事情:
  哥哥西口外行,
  不要贪“花红”,
  恐怕你变了心,
  忘了妹妹的恩情。
  她谆谆告诫丈夫不要沾花惹草,没有感情基础的朋友是不牢靠的:
  有钱是朋友,
  无钱眼下瞅,
  总不如小妹妹,
  年长日又久。
  通过叮嘱的全部内容,难分难舍的全部过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纯朴多情、温柔细腻的农村妇女的形象。最后太春终于与玉莲分手了,当太春“走出二里半,扭回头来看”时,“望见玉莲小妹妹,还在房上站。”这真挚、素淡的粗线条勾勒,可以给观众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为眼的凄苦动人的场面洒下同情的泪水。
第2个回答  2013-11-28
◎地理位置 西口,即杀虎口,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西北部,现为集中展示“西口文化”的著名风景名胜区。 ◎具体含义 从山西人走西口大致的路线图看,从山西中部和北部出发,一条向西,经杀虎口出关,进入蒙 古草原;一条向东,过大同,经张家口出关进入蒙古。 民间所说的“走西口”中的“西口”就是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杀虎口。走出这个西口,就到了昔日由山西人包揽经商天下的归化与绥远(统称归绥)、库伦和多伦、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及新疆等地区。“杀虎口”还是通往蒙古恰克图和俄罗斯等地经商的重要商道。“杀虎口”的兴衰史也反映了晋商发展兴衰的历史。 ◎文化背景 清代是中国人口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清初通过康雍乾三世的恢复发展,到乾隆朝全国人口突破三亿大关。人地矛盾尖锐,大量内地贫民迫于生活压力,“走西口”、“闯关东”或“下南洋”,形成近代三股大的移民浪潮。“走西口”是清代以来成千上万的晋、陕等地老百姓涌入归化城、土默特、察哈尔和鄂尔多斯等地谋生的移民活动。“走西口”这一移民活动,大大改变了口外蒙古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同时,占移民比例极高的山西移民,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将山西的晋文化带到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使当地形成富有浓郁山西本土特色的移民文化。晋文化作为农耕文化的一部分,通过人口迁移,与当地的游牧文化相融合,形成富有活力的多元文化,丰富了中国的文化。 山西北部土地贫瘠,自然灾害频繁,生存环境的恶劣迫使晋北很多人到口外谋生。“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的山西旧谣充分说明“走西口”者多为自然灾害引起的饥民。清光绪三年至五年,山西等省大旱三年,出现被称为“丁戊奇灾”的近代最严重的旱灾,甚至部分地区寸雨未下。自然灾害引起的人口流迁,以忻州、雁北等晋北地区最为突出。晋北各州县贫瘠的土地,恶劣的自然环境迫使大批百姓离开故土。例如“阳高地处北塞,砂碛优甚,高土黄沙,满目低土,碱卤难耕……地瘠民贫,无所厚藏,一遇荒歉,流离不堪。”在贫瘠的土地,寒冷的气候,无川流灌溉的恶劣自然环境里,晋北人生活困苦。每遇灾歉,人们不得不流离失所,奔赴口外谋生。 “走西口”是一部辛酸的移民史,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一批又一批移民背井离乡北上口外蒙古,艰苦创业,开发了内蒙古地区。更重要的是,他们给处于落后游牧状态的内蒙古中西部带去了先进的农耕文化,使当地的整个文化风貌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伴随着“走西口”移民的进程,口外蒙古地区以传统单一的游牧社会演变为旗县双立,农耕并举的 多元化社会。在这一演变过程中,作为移民主体的山西移民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由于山西移民在移民中占绝大多数,因而当地的移民文化更多地富有晋文化的特色,也可以说是晋文化在这一地区的扩展。 人口的流动,带动了文化的传播,而文化的传播,又拉近了地区间的距离,增强了它们的认同感。“走西口”这一移民浪潮,大大促进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与内地的交流,进一步增进了蒙汉之间的民族感情,对我们多民族国家的繁荣稳定产生了一定的积极的影响。

想知道详细历史上关于“走西口”的血与泪?
《走西口》创作于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反映山西大旱灾后,太春和玉莲这对新婚夫妇,为生计所迫,忍痛分离时的无限悲苦。整出戏没有复杂的故事情节,不是以故事诱人,而是以细节出戏,以真情感人。新婚不久的太春出去借粮,没有借上,就与伙伴相约远出西口谋生。当他不得不把动身的消息告诉妻子孙...

想知道详细历史上关于“走西口”的血与泪?
要了解走西口,先了解啥叫西口,在山西,往东走出张家口,这叫走东口,东口一出就可以直接到达京城,东口往北可以到达库伦,和俄罗斯做生意。这一路是往中原走的,沿途也太平一些。从山西往西走,出了,杀虎口,便叫走西口,最终目的是到达包头,单单听见杀虎口这个名字就让人不寒而栗。山西一路往西,...

...的大西北环线,不用远涉新疆西藏,便将所有美景一览无余
周围遍布 历史 遗迹,寺庙道观也大小好几十坐,所以说杀虎口的兴衰史就是晋商发展的兴衰史,也是走西口路上的血与泪。出了杀虎口就是广袤的草原,驱车在这里奔驰,内心都是奔腾的,品一段文化之余,怎能不赏一片美景。杀虎口到呼和浩特就不远了,100多公里的路,很快就能到达呼和浩特。呼和浩特,内蒙古的省会城市,在这里,大...

影片《黄土地》在摄影艺术方面有那些特色?
影片中两次出现婚礼的队伍,都是走下坡路的,隐喻着旧文明的走跌在拍摄婚礼的观众时,镜头有意在人的颈、腰、膝等关节处将画面中人物”斩断”,以此彰显封建旧思想对劳苦大众的迫害和束缚:顾青作为外来客出现在婚礼酒席上,农民们黑压压的积满画面的每个角落,只有顾青身着与他们截然不同的军装,带着与他们截然不同的眼...

小戏的小戏剧目
剧目,是已在舞台上演出过的各种样式的戏剧剧本的统称,主要指戏剧的题材和演唱内容。汉族民间小戏的剧目紧密联系着广大民众生活的各个方而,就题材而言,大多集中于日常生产劳动、爱情婚姻和社会生活,也有取材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的,如道情戏,但是在演出中也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表现出浓郁的生活情趣。

民间小戏的剧目特点
民间小戏的剧目紧密联系着广大民众生活的各个方而,就题材而言,大多集中于日常生产劳动、爱情婚姻和社会生活,也有取材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的,如道情戏,但是在演出中也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表现出浓郁的生活情趣。家庭生活民间小戏的创作者、演出者们,把非常熟悉的劳动场面加以集中,选取某些小小的矛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