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读后感3000字

如题所述

与书为伴,世界不再平凡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初接触《平凡的世界》,还是在读高三时。因为语文老师的极力推荐,更因为对路遥“计算成功的方式是吃苦和受罪,他拼命工作,玩命写作,自我折磨式的付出,在文学创作这条艰辛寂寞的道路上,竭尽全力,一路血汗向高峰攀登”高度评价。我读的很投入,很痴迷。仿佛自己就是那个孙少平,到后来,心中竟萌生了我就要做孙少平一样的人的强烈念头,不管遭遇多大的人生不幸,我都要坚强的挺过去。
许是我和孙少平极其相似的生活经历:相同的窘困家庭,相同的家庭成员组成,唯一不同的是少平有个哥哥少安,他小学成绩非常优秀,毕业考了全公社第一,但为了让弟妹读书而被迫辍学,12岁开始就和父亲一起伺弄庄稼,而我有个懂事的弟弟,为了让我顺利的上高中,勉强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挣钱供我读书。我对《平凡的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竟不顾高考在即,一口气读了两遍不算,还把路遥的其他小说《人生》、《在困难的日子里》,甚至杂文都读了个遍,心中充满了对书中主人公的遐思和对路遥的膜拜。
后来,我走上了讲台,长期担任班主任兼语文、音乐老师,我一直想尽办法,拿出我的全部藏书,并发动学生转借捐助,建立小小规模的班级图书角。再后来,我成了所在初中的校长,我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普九验收后就一直束之高阁的学校图书全面向学生开放,我把学校现存的图书分门别类的平均搭配后连同图书柜一起搬到各班教室,学校图书室只保留分发到各班的图书目录和每周上缴来的班级图书借阅登记,因为在许多象我们这样的乡村初中,图书管理员等都是兼职的,我只能发动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开放,从而真正让这些精神财富发挥作用。再后来,我担任了乡中心学校校长,我亲自到各中小学校落实各校图书开放计划。对落实的好的学校,我每班赠送一套《平凡的世界》和《在困难的日子里》。没有别的意思,只想让书中孙少平、吴建强等饱经磨砺却矢志追求的形象永远进驻我的学生的脑海,克隆到学生的肌体中。现在的学生孱弱的身子、脆弱的精神太需要这些食粮了。
而今,在我乡的万峪初中接连四年中考荣获全县第一,09年中考甚至实现了省示范高中上线率、高中上线率、综合上线率,语文、英语、数学、政治、历史、物理、化学单科全县第一共十个全县第一,引来了县内外五十多所中小学到我乡参观学习。我又想起了我一个高考落榜生,能在而立之年带领一所学校、一个偏远乡镇走到今天,还多亏了路遥先生给我的精神食粮。经历了那么多的困难和挫折,我总对自己说:“这算不了什么,比孙少平的困难小多了,起码我不必用肩膀扛两百斤的石头。”今天,我又一次拿起了《平凡的世界》,深深融入孙少平丰富的生活磨砺中。
孙少平,早在读书时就养成了不记前嫌、乐于助人的好品质,这正是当今这些独生子女十分缺乏的;特别是处理无情抛弃自己的初恋爱人郝红梅偷手帕的尴尬时,更让我震撼年纪轻轻的孙少平灵魂的高尚、人格的伟大。
孙少平的精神追求永远是丰富的。他总在热切的寻找着精神食粮——书。即使在原西县城当揽工的那段最阴晦的日子里,他也始终保持着对书的热切渴求和追随。所以,即使到了身无分文的境地,他依然坚信人活着不光是为了钱,还应有其他的精神依托。在他的潜意识中,总觉得前方有某种东西在等着他。到底是田晓霞?书?还是对理想的工作、更高的精神追求的渴望?我不得而知。反正,即使在又暗又臭的窑洞里,只要与书为伴,什么背脊隐隐刺骨疼痛的石块磨破的伤口、低俗的同伴、臭脚与大小便味,全都抛到了九霄云外。他总能蜷在角落里,借着昏暗的煤油灯,津津有味的读着。我想这一刻,孙少平一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而书的力量是强大的,进大牙湾煤矿时最寒酸的孙少平,凭着精神的富有,最终成了物质上也富有的了。正如书中写到:“在这样一个时刻,劳动给人带来的充实和不劳动给人带来的空虚,无情地在这孔窑洞里互为映照。
在孙少平买了同屋的工友的精美木箱后。同屋的另外几个人都把各自最值钱的家当用很便宜的价钱出售给正需要的东西的他时,他却有点不忍心了。但他又看出,这些人又都是真心实意要卖他们的东西,以便解决起码的吃饭问题。从他们脸上的神色觉察,他如果买了他们的东西,反倒是帮助他们度难关哩!
少平只好怀着复杂的情绪,把这些人要出售的东西全买下了。一刹时,手表、箱子和各种时髦衣服他都应有尽有了;加上原有的皮鞋和蚊帐,立刻在这孔窑洞里造成了一种堂皇的气势。到此时,其他人也放下了父母的官职所赋于他们的优越架式,甚至带着一种牺惶的自卑,把他看成了本宿舍的“权威”。
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不论什么人,最终还是要崇尚那些能用双手创造生活的劳动者。对于这些人来说,孙少平给他们上了生平极为重要的一课——如何对待劳动,这是人生最基本的课题。”
是的,人,无论在什么位置无论多么的贫寒,只要有一颗火热的心,只要热爱生活,冥冥中的上苍就对他是公平的;只要把不幸不是看作负担,而是上苍赐予我最珍贵的礼物时,他才是一个伟大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生活的主人。在这个世界上,贫寒曾经让多少有理想有人意志消亡,最终泯如众人。在孙少平身上,逆境中的自卑与尴尬我们没有理由去嘲笑他,相反,我们应该用一种虔诚的眼光去欣赏他,他,孙少平,在战胜困难、战胜自我、摆脱束缚、重塑信心中所表现出自卑深出的坚强让我敬畏,而那正是我的学生所严重匮乏的。这是这本书给我的最大启示。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4-11
“平凡的世界”里有一群不平凡的人,是这群不平凡的人组成了这平凡的世界,读完这本书后人的灵魂也许得以净化,也许还会改变你现在的很多想法

据说这部小说在正统文学史上没什么地位。部分原因可能是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一向在文艺界居于主流地位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开始受到严峻挑战。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文集中份量最重的一部长篇,全景式地描写了中国现代城乡生活,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平等人位代表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黄土高原,自古以来就是一方苦难而又充满希望的土地,路遥生于此,长于此。是这块贫瘠的土地造就了路遥的求索奋斗、不畏艰辛的性格,也正是那些挥不去的生活经历使得路遥那么地热爱生命,使得他立志要在40岁之前要完成一部巨著:为了纪念那片贫瘠的土地,为了纪念那个辉煌的年代,更为了纪念那里朴实无华生生奋斗的人民。

路遥该是文坛中少有的英雄,他不仅把写作当成了一种责任,更当成了一种无比神圣的使命。路遥是一个热爱生命的人,他在创作手记中曾这样写道:“在这里,我才清楚地认识到我将要进行的是一次命运的‘赌博’,而赌注则是自己的青春抑或生命。尽管不会让世俗的观念最后操纵我的意志,但如果说我在其间没有做出任何世俗的考虑,那就是谎言。无疑,这部作品将耗时多年,如果将来作品有某种程度的收获,这还多少对抛洒的青春热血有个慰藉。如果整个地失败,那将意味着青春乃至生命的失败。这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好的一段年华,它的流失应该换取最丰硕的果实——可是怎么可能保证这一点呢!你别无选择——这就是命运的题目所在。”最终路遥赌赢了这场人生:一部《平凡的世界》完成了他的愿望,只是代价异乎寻常地惨重,他输掉地是生命!

我很喜欢路遥对于这部小说的出发点——“平凡”二字。他的世界是平凡的,这只是黄土高原上几千几万座村落中的一座。但路遥却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说孙少平,他受过了高中教育,他经过自学达到可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探讨的程度。作者赋予了这个人物各种优良的品质,包括并不好高骛远。在路遥的世界中出现的都是平凡的人物,这是在这些平凡的人物里他描写着人性中的善与美,丑与恶。在他的世界里,人的最大的优点就是认识到自己是平凡的。这点从孙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体现,。当他得到调出煤矿来到城市的机会时,他选择的是煤矿。这不是又无他有多高的觉悟,而是他对自己工作过的地方的热情和眷恋。他选择了平凡。

路遥为我们讲述地不只是那个久远的年代,更是一种人生应有的信仰和追求,亘古不变。

这是一个喧嚣浮躁、道德危机的时代,每一个还拥有梦想并在追梦的人们都该再重温《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尽管命运是那样的不公,尽管社会有那么多的不公,可只要你能够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终能获得最后的成功。每一个正在虚度生命的人们都该读《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珍惜。

路遥在教会我们忘我,忘我使生命永恒。人生容不得太多的自私,自私最终只会绝了自己。看风使舵,趋炎附势,均为自私使然。一生若只是这般地生活,终将无价值地葬入黄土。

路遥在教会我们要有独立的人格,尽管你可能会遭遇孤独。孤独是人生自我证明的必经之路,只要你认定了自己的理想,那么坦然面对孤独将是你勇往直前最后的支撑点。

路遥在教会我们不必用尽生命去做一个漂亮的人,但应用尽生命去做一件让人民叫好的漂亮事。前者只能证明你的处事圆滑,而后者则将见证你精彩的一生。

我想我们每个人都会在平凡的世界读后感触倾听那些久远的声音,或许那样我们会在这个因欲望日益膨胀而扭曲的时代,尽快找到自己的方向,不至于到油尽灯枯时,我们还在迷惘……
第2个回答  2010-06-19
世界很大,我们很小。各种各样的风景、职业、人群、思想,有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我们不停的在走,在寻找,在放弃,在捡拾,在下决心,在回首...
寻找生命的意义。
我清楚,一个成熟的人,一位思考者,一颗充满追求的灵魂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相似回答